- 相关推荐
母亲的针线篮杂文随笔
前些天回家时刚好要用到针线,我就自己到母亲房里去取,顺便把针线篮拿出来拍了几幅。
针线篮和我小时候见过的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碎布线头少了点,因为近些年缝缝补补的衣服几乎没有的缘故,平时偶尔打个纽扣而已,不过基本配备还是很齐全的。
妈妈说过针线篮是她当年的嫁妆之一,竹编的,十分结实,造型也很简单。竹条上已经泛起包浆,因为经年累月的使用过,沾了手心的汗汁,微黄透红,像母亲沧桑的双手饱含着阳光的色彩,让我们都感到非常亲切。
在贫苦的年代里,针线篮的用处很重要。我们都曾穿戴过缝补的衣裤,都离不开它的功劳。
小时候妈妈在忙完劳作和家务之后还要忙着为我们一家人缝补琐碎。要么在夜里要么在雨天,在我们写作业的旁边,在我们闲着的时候针线篮却和母亲一样在忙碌着,有时候在迷迷糊糊的睡眼里也看到母亲在煤油灯下围着针线篮的背影。
有时候妈妈会叫我过去帮忙穿线,她还会从篮子里摸出一颗糖果来,我们七零后的童年有糖吃是多么幸福的事。母亲除了为我们的温暖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不时的给我们惊喜,像糖果一样甜蜜,从针线篮里传递出来的爱。
农村的小孩子都很野,特别是男孩。我们的衣服一不小心总会蹭破、划破,在玩游戏或者上山的时候。虽然上山捡柴火时穿的是旧衣裳,破了还得缝补,下次又可以用上,新的衣服是绝对不可以穿到山上去的。
小时候的我特别顽皮,经常犯错,就像衣服一不小心的破损。爸爸总要体罚我的,母亲则像缝补衣服一样细心的教导我,用她那心灵的针线对我的错进行修复,给我们温暖,呵护我们健康成长。
母亲的慈爱像针线篮一样无时不陪伴着我们生活,给予家人所有的关心如那针头,碎布缝补着我们的春秋。
针线篮,也叫“绩筐”,和我们老家的本地话很接近。
绩筐。纺绩时用以盛纱缕的筐。《西京杂记》卷四:“ 元后 在家,尝有白鷰衔白石,大如指,坠后绩筐中。”
在我们山里人家这是常见的家什,每家每户都有,是女红的必备品。
【母亲的针线篮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苟且杂文随笔10-12
随笔吧杂文10-12
坚持杂文随笔10-12
蒲公英杂文随笔10-12
Brovo杂文随笔10-12
浮沉杂文随笔10-12
决定杂文随笔10-12
背书杂文随笔10-12
不夜城的杂文随笔10-12
对联杂文随笔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