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熏染杂文随笔

时间:2023-03-22 16:09:44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熏染杂文随笔

  “熏”是指某种可以看得见、也可以看不见的“气”包围着某一种东西,使之慢慢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放在这样的“气”中的物件,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它都未必发生变化,但是一旦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是深入骨髓的,是永远不可能再变回去的,这种被熏而发生的变化叫“染”。

熏染杂文随笔

  造假的人制造假古董时,有一道工序叫“做旧”,做旧的目的是骗人,让一般的人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以达到他骗人的目的。但这种“做旧”是骗不了行家的,因为古董表面的包浆是“熏染”出来的,它的旧是深入古董骨子里的,做旧只是做表面文章,它们有本质区别。

  上小学的时候,班里的二三十个同学都是农村娃,大家彼此本质没有太大区别。后来,因为上山下乡,班里来了一个县城的娃,他在班里就非常的“个色”,说话,走路,做事都跟我们不一样,浑身上下的“味道”完全区别于我们,他跟我们玩不到一块去,显得特别孤独。后来上了中学,中学是在集镇上读的,集镇的学生就多起来了,与乡村的学生相比基本上是1:1。班里,很快就形成了两大阵营,集镇学生跟集镇学生玩,乡村学生跟乡村学生玩,也有个别交叉,但很少,为什么?那是因为两大阵营学生身上的“味道”不一样,同行相吸,异性相斥。这样的“味道”就是熏染出来的。虽然,县城距我的村子相隔也不过10来公里,集镇更近了,5公里,但是,由于乡村与集镇、县城的特质不一样,形成的“气”也就不一样,被“气”熏出来的孩子身上的“味道”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英国有句谚语:“三代培养不出一个绅士。”受这句话的启发,仿造,中国最近也流行一个说法:“一夜可以出现一个暴发户,但三代难培养出一个绅士。”绅士是从骨子里往外溢发出来的高贵气质,这种深入骨髓的气质是长期熏染出来的,你装是装不来的。这种“味道”一旦深入骨髓,那是很难改变的,绅士即使沦落为乞丐,但他依然会保持着身上那种高贵的“味道”。

  金钱容易到手,昨天还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穷光蛋,一夜拆迁,穷光蛋就可以变成“千万富翁”,但是金钱与贵族、绅士不是一种必然联系,手握千万,不耽误依然是个“土包子”。“土包子”与地缘也不是一种必然联系,身居乡下未必是“土包子”,身居大城市也未必不是“土包子”。“土包子”的特质是没知识、没文化、没见识、没修养、烧不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熏染”。学校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既包括有形的,比如学校的建筑、绿化、美化、规章、制度等等,也包括无形的,比如学风、教风、校风、人际关系、人文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相比较而言,无形文化更为重要。这样的文化就会形成一种“气”,在这种“气”场里成长就是被“熏染”,这样的“熏染”是会深入到学生骨髓里去的,他会带上一辈子的。

  所以,家长替孩子择校,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学校的文化,学校这种“气”的特质。上学期间,假如只是少学了一些知识,那问题不大,以后还有机会再补;但如果没有被熏染出一个好的特性,好的气质,在以后的日子里是没法补救的。

  一个学校“气”的特质是否优秀,特别重要;“气”的熏染力,特别重要。

【熏染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对联杂文随笔10-09

Brovo杂文随笔10-12

浮沉杂文随笔10-12

随笔吧杂文10-12

决定杂文随笔10-12

不夜城的杂文随笔10-12

背书杂文随笔10-12

苟且杂文随笔10-12

坚持杂文随笔10-12

蒲公英杂文随笔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