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我们可以得罪谁杂文随笔

时间:2020-11-01 19:35:15 随笔 我要投稿

我们可以得罪谁杂文随笔

  早上,孩子的妈妈要进秦岭山去沣峪口游玩,问儿子去不去。问,其实心里是想儿子能陪着去。儿子说,跟沙拉拉约好了,送照片,不能得罪,去不成。她就自己去了。

我们可以得罪谁杂文随笔

  沙拉拉是他表哥的前女友,开了一个影楼,经常给一些年轻的女孩子拍外景写真,儿子假日里跟她学摄影。前一向拍了几组照片,创意、构图、背景虚化都还不错,发到朋友圈里赢得许多点赞,还有人选用他的图发帖子,心里美美的。

  儿子说的不能得罪,意思是跟沙拉拉约好了就要按时赴约,不守约会让人家不高兴,不高兴了人家就可能不教他了,再出去拍外景不带他了。他玩单反相机的兴趣正浓,对自己的作品也很得意,他不忍错过蹭拍模特和学习后期制作的机会。权衡一下,只能不奉陪妈妈。他做出这个决定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完全是由着习惯思维的,可以说是不假思索的。不假思索并不是没有思索,而是潜意识里很快完成了轻重计算,并做出了决断。在他的心里缺少了一点什么,这一点,他甚至完全意识不到。我并没有责备儿子的意思,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这样的。只是大家习以为常了,意识不到,并不愿意或者懒得想着里面的是非因果。本来许多事情说明不说明都是那样的。譬如母亲可以把自己的全心给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许孩子的幸福就是她的幸福。但你不能反过来要求孩子也这样,孩子可以对他的孩子这样,但对你不能,这一点不对等你清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你也不会为此怪怨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就是这样进化过来的,遗传了身体,遗传了品行,也遗传了对传统的认同。

  谁能得罪谁不能得罪,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成算,问题摆出来的时候根本不用过多考虑。能不能得罪在于能不能得罪得起。得罪不起就不能得罪,得罪得起就可以得罪。所谓得罪不起是因为得罪了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肯定不划算;所谓得罪得起,肯定是得罪的代价可以忽略不计,也可能得罪了并不以为得罪。

  领导不能得罪,得罪了会给你穿小鞋,让你痛苦,甚至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让你死不了也活不好;朋友不能得罪,得罪了你会失去友情,让自己变得离群索居、形影孤立;女朋友不能得罪,得罪了人家不跟你了;沙拉拉不能得罪,得罪了至少你跟她学不成摄影了。路人可以得罪?也不是,擦肩而过或远远看过的路人跟你没关系,谈不上得罪不得罪,如果得罪,只要不是谁侵犯了谁也没有什么后果。

  那么,就剩下自己的亲人是可以得罪的了?

  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人性的悲哀也在这里。

  按理说越是亲近的人,才应该更在意更不能得罪,为什么恰恰相反?

  人性的卑劣还在于欺负软弱可欺的人,不管这个人是谁,也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是表现得不一样。即便是伟大的母爱之于母亲,对于两个孩子,也绝不会把自己的爱平分的,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肉,但一定会有厚此薄彼的细节,一定会有更心疼的,通常是那个懂事听话一点的会吃亏的。让懂事的'好说话的孩子吃一点亏,是不是看中了他的软弱、迁就了那个不懂事的顽劣?这里面导致母亲爱的天平发生倾斜的砝码是什么?只不过我们不愿意不敬地把欺负这个词用在母亲身上。

  不怕得罪亲人,是因为亲人得罪得起。越是对你亲近的人、对你好的人才越是可以得罪得起,因为成本很低,可以忽略不计。你心里看得真切明白,亲人的软弱在这里,你的潜意识告诉你得罪了亲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你疼爱我、舍不得我,所以我可以忽视你,得罪你,甚至伤害你,你都不会怎样,纵使你心里不快,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不能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因为心中的不快而不再理你不再关爱你,这是亲人的软处又何尝不是“贱处”?于是我们可以放纵任性地得罪伤害自己的亲人。

  人一辈子接触过的人可能成百上千,但大多数都是匆匆的过客,是因为学习、工作、生意、利益、志趣、欣赏、爱慕、姻缘、居住环境等关系结下的,真正跟你交心的、对你关心的、热爱你的人没有几个,跟你有血缘关系的更少,直接生你养你栽培你看护你的只有父母,他们才是你最亲、最应该在意、最不应该得罪的人,因为你们的心长在一起,血脉相连、不能割舍,你不快乐了,你受到伤害了他们会跟着心痛。

  我们都习惯于享受亲情温暖,习惯于享受父母所带来的物质条件,把这些坐享其成的事情都看成理所应当,因此心安理得,感觉平常,就如“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亲人所做的这一切当然不需回报,他们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天性的本分和责任,他们把你的冰冷、自私、伤害、得罪全部揽入自己的胸怀,用爱的烈火去熔化,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回归平静。但这并不等于你可以忽视轻贱这种沉默、忍受和付出,可以随意地割伤他们的心。乌鸦反哺没有见过,小羊跪乳是真的,却未必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人类已经从洞穴中走出来几十万年了,在对待子女的爱上并没有比野兽进化多少,只是多了几分溺爱,而子女依然是只知道享受这些过多的爱,并不可能真正地懂得这些真情挚爱,并把这些爱回馈给父母。难道人真的就脱离不了动物的自然属性吗?

  马永利2017年5月30日写于古城终南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