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有些事儿是不能比赛的随笔

时间:2022-10-05 22:03:34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些事儿是不能比赛的随笔

  小时候,常听见小朋友们比谁的家长官儿更大;长大了,女同学们比谁更漂亮;再长大,女朋友们比谁的男朋友更出色;再长大,女人们比谁的丈夫更成功;再长大,大家都比谁更有本事赚钱……再长大和比下去,我们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有些事儿是不能比赛的随笔

  我最怕比赛。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我以为人生是不能比赛的,人生中很多事情也是不能比赛的。

  最近我参加了某地艺术作品奖评选,由此更确认艺术无法比赛。艺术不是体育,从若干优秀艺术作品中选出一件最佳作品来,以什么为标准呢?作品无法用数字来衡量。如果用数字来论艺术,唯一的数字标准就是选票——哪一件作品占有最多的评委选票。大家按票数来推作品,结果推出来一件选票最多,但是大家都不特别留意的作品,就因为这件作品在人文、技术、风格上没争议,看着挺好,不招谁惹谁,既不很出新,也不很守旧,所有的评委都不介意给它一票。于是,这件作品成了票数最多的作品。

  结果出来,评委们困惑,觉得可笑,因为每个评委心里都有各自的偏爱。只是大家的偏爱很难统一,就统一在一件谁都没太介意也不反感的作品上了。评委没时间进行太多的讨论,只好公布结果。但是,大家心里仍旧念叨各自的偏爱,想着那些排在金奖之下或根本没排上名次的作品。颁奖时,我心里也来回念叨:如果不是这件,是那件……其实连评委都拿不准,奖不奖的有什么意义呢?艺术家最好别太在乎得奖,能否获奖可能是偶然事件。

  当然艺术奖和艺术家的生活是有关系的,它可以改变一个艺术家的命运。但是,真正喜欢原创的艺术家顾不上照顾任何评委的口味。比如作曲家勋伯格在创作他的系列音乐时,肯定没想到要获奖。他只是在音乐美学上受不了已经固定下来的音乐体系,而给自己的耳朵创作一种全新的听觉享受。真正的艺术创作必是创新,必是要改变一种固定概念,必是要引来争议。很多非常出色的艺术作品往往在刚出现的时候被强烈地反对,如果后来它们被承认和获奖,那是因为它们在经历反对后渐渐成了主流。原创者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不会预测作品将来是否会变成主流。20世纪末在艺术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儿,就是艺术家们比过去会“预测”未来,这可能都是受排行榜的影响。

  艺术家再不是简单地为热情而活,而是曲里拐弯地活着。艺术倾向像不同方向的风吹来吹去,一会儿要破传统,一会儿要机械化,一会儿要解构,一会儿要简约,一会儿要时尚……当下最聪明的作品是在传统上做那么一点点变动,给一点点新的意义,但绝不背离轨道。这种作品既可使大众“茅塞顿开”,又不违反大众的惯常思维,任何评委都可以放心投票,因为不会引起巨大争议。但是,过一阵的艺术又要有什么新倾向呢?永远在追求准确的定位,会不会反而落得个“无个性”?

  那些年轻大胆的艺术家,往往要犯很多错误,被误解,碰壁,受挫折……周遭是无边无际的地狱,可能完全没有盼头。我们学会了蔑视外界,最后能不能保持不蔑视自己的心境?

  捶胸顿足的热情和飞快旋转的智商都需要吃很多肉来补充能量,最不会伤筋动骨的艺术之道是:沿着漫长的路慢慢溜达,享受艺术。

  现代不能和古代比赛,老中国不能和老意大利比赛,北京不能和罗马比赛,祖宗不能和祖宗比赛,艺术和艺术不能比赛,厨房和厨房不能比赛,父母和父母不能比赛……我真幸运,我不是运动员!

【有些事儿是不能比赛的随笔】相关文章:

有些成功是不能复制的10-26

有些爱不曾走远-日志随笔10-05

有些过错无法原谅随笔散文10-07

总有些温暖在路上经典美文随笔10-11

最近有些烦躁美文随笔10-11

教育随笔:窗帘那些事儿10-07

有些人叫做兄弟日志随笔10-05

尽孝不能等的随笔散文10-09

有些人我真的好羡慕你随笔10-07

有些遗憾,此生都无法再去弥补随笔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