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谈在历史发展中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跌跤的演变论文

时间:2021-03-14 11:18:51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在历史发展中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跌跤的演变论文

  “二鬼跌跤”起源于山西忻州地区,是历史悠久的一种流传于北方地区的民俗舞蹈。表演时由单人身背“二鬼”形象的道具,俯身手脚着地进行演绎,通过翻、滚、转、踢、扫、绊、托举等技巧动作完成表演,表现“两鬼”摔跤搏斗的场面,表演时长一般为三到五分钟,通常在民间社火、庆典活动和重要节庆日进行演出。

谈在历史发展中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跌跤的演变论文

  一、“二鬼跌跤”的由来

  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二鬼跌跤”最早起源于公元前两百多年的秦朝,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末年,国力最为强大的秦国忙于统一六国,匈奴部落趁此南下,占领了北方边陲的许多城镇,秦国的都城咸阳因此受到了直接的威胁。秦国统一六国后,消除匈奴人的军事威胁,就成为秦国最为重要的事情。匈奴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士兵多为骑兵,对于以步兵为主的秦国来说,匈奴的骑兵在战斗中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在起初的战斗中秦军无法抵御匈奴的铁骑,屡屡战败死伤惨重,苦无对敌良策。于是秦国的蒙恬将军走访将士和当地百姓寻求退敌之策,并在军营中与士兵们研讨、演习对抗敌人铁骑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演练,终于找到了对抗的良策。在战斗中,打头阵的将士身背用草、盔甲和衣物制成的假人,手持砍刀,俯身弯腰,蹲在原地等待敌方的进攻,弯腰时背上的假人正好站立,敌人误以为背上的假人是真人,马刀的劈砍都打在假人身上,而俯身的秦军士兵顺势砍马腿,敌人纷纷从马上摔下,大破匈奴的铁骑。当地百姓为了庆祝胜利也效仿这种方法,身背一个假人道具,俯身趴在地上做各种表现搏斗的动作,便有了“二鬼跌跤”这项民俗活动的雏形。

  二、“二鬼跌跤”的历史文化演变

  忻州地区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接壤,民族之间交往频繁,生活娱乐方式受到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随着摔跤这种游牧民族活动在当地的流行,“二鬼跌跤”在演变中也逐渐融入了摔跤的形式,把一个假人变成了两个假人搂抱摔跤的样式。从表演形式不难看出,这项民俗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把背假人战斗和摔跤活动进行了融合,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表演形态。随着人口的流动、文化商贸活动的往来,这项民俗活动逐渐向山西中、南部地区传播。但是它又与很多民俗活动一样,在历史的流传与发展中,只是少部分人的娱乐活动,传播发展力度有限。通过查阅一些文献资料,相关内容很少,甚至在很长的历史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一直到明清时期才在一些文献中出现相关记录。或许是因为自秦汉起,历朝历代都要对抗来自北方民族的袭扰,战乱不断,文化民俗活动很难发展与流传;又或者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历史上与这一地区毗邻的北方民族先后有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突厥、女真等,异域文化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抑制了这项民俗活动的发展;还有“二鬼跌跤”在当时可能并不一定是常见的民俗活动,它只在特定的节庆或祭祀中表演;还有道具的限制,表演者技艺要求的限制,都可能阻碍了它的发展。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没有明确的关于“二鬼跌跤”发展与流传脉络的记载,一直到明清时期它才又在民间大放异彩,也逐渐向忻州以外的地区传播。

  从忻州向南,首先到达的是山西的中部太原地区,有文献记载流传于明朝,有600 多年的历史,现被太原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小店区文化馆也是山西省“二鬼跌跤”这个非遗项目的申报及保护单位之一,现今太原的小店区和清徐等地在民间社火、庙会、节庆日等活动中经常进行表演。在文化的演变中,相传这一地区民间有对鬼神的敬畏,有祭祀鬼神的活动,两个假人也多装扮为青面獠牙的鬼怪形象,称为“二鬼”,在祭祀等活动中舞蹈。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老百姓觉得“二鬼”的名字不太吉祥,也有改称为“二人摔跤”或“两个洋鬼子摔跤”的叫法。然后继续往南,山西晋城也有“二鬼跌跤”的流传脉络,起源于北宋时期,盛行于明清,距今已有900 多年的历史,在晋城称为“二鬼扳跌”,也叫“二娃摔跤”或“二喜摔跤”。两个假人也不只有鬼怪的形象,还有普通的人物造型,当代它所表达出的寓意是人与人之间“利”和“义”的关系,通过两个假人激烈的搏斗,表现出人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好似内心的两面在选择上抗争一样,希望人们不要舍义,而是从义中获取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忘初心坚持做人的原则。现今时常在重要节庆日和一些社会文艺活动中进行表演。

  由于忻州在历史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军事活动与地域文化,造就了“二鬼跌跤”这种独特的名俗文化活动。它不仅起源于军事,在冲突与融合中,更是汲取了华夏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交融的精髓。形成于冲突不断的战争地区,但在和平时期又是当地百姓生活中重要的'娱乐项目,我想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动荡又包容的地区才能形成与发展出“二鬼跌跤”这样的民俗活动,极大的展现出当地百姓积极、乐观,包容、创新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三、“二鬼跌跤”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二鬼跌跤”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地域性文化特点,活灵活现地展现与记录了两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碰撞、渗透、融合,体现出这一地区人们的创造力和聪明的才智。在历史的发展中往往就是这么的机缘巧合,原本是你争我夺,冲突不断的地区,却有着极大的包容力与孕育的能力,在忻州地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原本是用来保卫疆土的作战方法,流传到民间却与游牧民族的摔跤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活动。我们现在到这里依然可以看到,这边是黄土高原上一层层的梯田,山的那边就是沿着山坡放牧的羊群,显得是那么的生动和谐。充分体现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老百姓的乐观、包容精神,折射出这一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反映出这一地区人们的文化特点,这项民俗活动是这一地区活态的生活鉴证。我想在这块土地上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不只有“二鬼跌跤”这一项体现了两个民族文化的融合,还有更多的项目也是如此。“二鬼跌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副其实的保留了不同历史时代的印记,我们从中还可以了解、认识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保存并浓缩了不同民族的特点,是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活态文献,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能超越时空,超越时代,它们是具有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的“活态”历史文化,各个时代都应该积极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谈在历史发展中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跌跤的演变论文】相关文章:

回族的历史演变07-10

计算机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发展06-13

浅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复活论文11-03

非物质文化遗产船拳技艺传承现状论文04-08

文化遗产在空间设计中的转变论文04-14

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调查论文10-28

管理主义在公共管理中的理论演变论文11-2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12-08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09-15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