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国学”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1-05-30 16:12:37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国学”教育的思考

  博大精深的国学,承载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集中且完整地展现了华夏民族精神。为适应和满足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各学科教育在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立体的改革。

“国学”教育的思考

  摘 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国学教育最能普及的阶段。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已经不只单纯的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而更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国学作为数千年中华思想文化的结晶,学生应该从小学习感受我们文化的底蕴,塑造民族精神。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现代人更深切地了解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国学的精髓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包含着最基本、最浅显的自我修养的道理和方法。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与提倡,理应从我国少年儿童的早期教育开始就受到足够的重视。“国学”对小学而言,是对祖国传统历史文化及语言文字的适度而专项把握。它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坚持优秀传统和爱国主义。下面是我对小学“国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国学教育理念的提出

  1、基础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需要

  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学生越是即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整体素质、个人涵养越是不尽如人意,一些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短视近利的行为造成了许多学生缺少健康心理和良好涵养,心境浮躁,性格极端的现状屡见不鲜。我们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老师责怪学生难管理。如何打破德育工作这一僵局,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德育渗透,培养他们淳厚天性、良好品行,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具有极大教育能量的国学典籍。

  2、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量化要求。即“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对“国学教育”的理解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盛于二十年代,到了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可以看成是现代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严格意义上讲,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国学”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中国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与学术被称为国学,其外延还包括中医、戏剧、书画、古乐、民俗礼仪等多种表现形式。国学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民族智慧的集中表现,民族文化根源之所在。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犹如颗颗浩瀚宇宙中的璀璨星辰,闪烁迷人光芒,滋养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国学经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

  我们实施国学经典教育,即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选取以儒家优秀思想典籍为主干,其他学派典籍为补充的包括哲学、史学、文学等多方面经典内容,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的教育活动。

  三、国学教育的立足点

  学校要进行国学教育,就必须要有国学课程。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范围从逻辑上既包括校定课程,也包括国家或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还在较大程度上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现在国家还没有在小学阶段把国学课程纳入正式课程之内,但是国家允许学校进行三级课程管理,实行校本课程。所以,小学要施行国学教育,就必须以学校为本进行小学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1、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把握国家和地方政策。国家和地方的国学策略和课题研究为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出了总体的方向。小学应该在教育系统宏观的指导下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基本走向进行课程开发。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参与化。在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树立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观念。教师组织领导国学教学,对教学现有的教材和学生情况最为了解,在开发国学课程的过程中,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推动同伴合作交流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成为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民主化。在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学校国学课程的领导层、课程教学专家、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营造民主开放的资源开发环境,使得学校能开发出更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国学课程。

  2、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小学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指的是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教育行为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必须尊重小学生的特点。开设国学课程并不是要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在开发国学校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层次差异。国学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根据不同阶段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国学中的经典作品,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治家格言》、《四书》、《老子》、《庄子》、《易经》等等。校本课程的内容要符合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而且这些作品在难易程度和深度上要适度,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易入难,难易结合并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成长阶段,校本课程的内容要新颖并能够增加小学生对国学的感悟和兴趣。小学生天性爱动,所以国学课程要把历史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领悟能力。小学生思维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国学课程内容编排要适当。

  小学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坚持长远发展原则。开设国学课程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中华文化学术的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学知识全部融会贯通,学校设置的课程要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能光考虑知识严密,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思维等人文品格,不能把教材变成学生填鸭式说教。国学教材选择的标准之一是要突出人文性、审美性,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来考虑。国学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有着兼顾文化教育的传统。国学教材,应有浓厚的文化、尤其是人文文化气息。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选文的思想品德和文化内涵,要求选择的教材要思想深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教材中文章篇目的选择、体裁、体例的安排,要突出时代性。在内容上合理编排,不同文章体现出人文精神的不同方面,这将更有利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且,国学校本课程开发不是靠一个人,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完成的。编写出的校本课程还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检验,所以,学校应重视学校开发的国学课程,对课程教授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校本课程适当的修改以使该课程设置能达到学校开设国学课程的目的,使以学校为本的课程能够保持持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