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时间:2022-08-06 17:35:07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通用7篇)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与小学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实现民族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理念的塑造。文章分析了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并进一步对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通用7篇)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篇1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小学教育

  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资源,教育对象接触得越早,所受的影响就越深刻,小学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通过科学设计和规划,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知识结构调整。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优秀文化,但相应地也存在一些糟粕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和改良。在此基础上,知识学习、情感培养、道德塑造等都要循序渐进。一方面,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素材选择到融合方式,侧重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可以引入历史上的人物、事件,让民族地区了解本民族的习俗特征和历史发展等,进一步扩展到现代生活领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尊师爱友、孝敬父母、诚实礼貌等良好品德。另一方面,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技能,如学习写毛笔字,学习诵读古诗词,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

  二、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进入新世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不断加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小学阶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从课堂教学、校内活动、校外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着手,从而有效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人文学科教学中

  由于存在多方面的限制,小学教学工作主要在教室内展开,课堂教学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一方面,会消耗掉小学生大量的学习精力;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智育和德育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过度地关注知识传播和技能掌握,客观上强调“灌输式”教育,忽视了人文理念的传承和优良品德的培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目标,开展各科教学工作,既可以规避德育和智育不协调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填鸭式”教学方法带来的疲劳,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基于课堂教学方式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应该侧重于人文学科的应用,如思想品德、社会、历史、语文等学科,它们在知识主线、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等方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便于各方面要素的融合,例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情怀等。

  (二)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开展校内活动

  当前,教师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解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而小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不足,知识体系也不丰富,很难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产生直观的理解,尤其对民族大义、高尚道德等抽象性概念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育工作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与生活脱节,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性”。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是写在书本上,而是“活”在生活之中,具有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开展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尽量让学生都能够亲身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歌曲联欢会活动,绘画、书法、茶道、武术等艺术活动等。

  (三)结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开展校外活动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同时也是社会和家庭的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走出校园,将校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功能。例如,组织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在家贯穿“孝悌”教育,让小学生懂得谦让、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与当前小学教育机制相配合。选取教育内容时,需要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赵海霞 赵雪芹 单位: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小学

  参考文献:

  [1]丁琳琳,刘振宇.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28-31.

  [2]谭红樱,田穗.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综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152-156.

  [3]沈立.浅论如何在中小学推行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7(5):24-27.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篇2

  摘要: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灿烂瑰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21世纪是民族素质与科技知识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纪,未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的普及范围更加广泛,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人才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教育应从小抓起,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小学生;传统文化;家校合作;兴趣点;多媒体

  小学教育具有启蒙性,青少年期是人格与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使少儿在德育、美育、体育以及智育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个人修养方面提倡“无欲则刚”“洁身自好”等;在接人待物方面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在学习方面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意志品质,这些高尚的思想理念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要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相信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以下内容将对此作出具体分析。

  一、把握小学生的兴趣点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喜欢新奇的事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点,结合他们的个性成长特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一,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聊天,通过沟通大概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教师可以借机顺着学生的思路,将传统文化穿插去,以适应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理解是有价值的,进而逐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良好的基础。其二,小学生往往对动手操作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且为他们准备好所需要的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用具,让他们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制作出他们认为与教师提供的图片最位吻合的形状或者图画。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穿插几个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在答完之后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讲解。这种一边动手一边讲述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模式,让课堂气氛更具活力。

  二、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加强积累,形成文化积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安排诵读的内容。对所安排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学生诵读的过程是进行语言材料积累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过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诠释了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诚信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的典型写照。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自豪的精神资源。我们应该把它输入到我们的血液中,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

  三、让学生感受戏曲艺术丰富的内涵和悠长的韵味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但是当前大多数学生普遍都喜欢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尝一尝。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优势,精心组织活动。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戏曲的发展演变、经典的角色、戏曲的种类及特点等相关知识;也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观摩一些著名戏曲艺术家的表演,从唱腔、念白中体味戏曲特有的韵味。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有选择地收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以丰富学生的戏曲知识。

  四、让学生领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法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修养的一种手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人写的字上通常可以考察出一个人在文化方面的悟性和修养。语文教师应把书法教学纳入整个小学教学计划中。

  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读帖辅导、教师范写、个别指导之外,还可介绍一些书法家的生平简历、趣事轶闻,相关碑帖的创作背景、经历过程和风格特色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地位等。这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领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

  五、开展家校合作

  在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家校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成效的迅速实现,而且还拉近了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意义、方法以及目的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家长转变观念,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并且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定期举办家长学习班或者家园联系会等,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家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活力。其次,为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尝试跟家长一起,开展学术沙龙或以某方面文化礼仪为主题的专题活动等,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再者,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日常教学安排以及家长的时间安排,和家长一起,带领学生参观古典建筑、拜访老革命家、欣赏有意义的影片等,以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六、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多媒体,无疑为教育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新鲜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之余,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以掌握更多的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尽可能多的搜集学生所感兴趣的图片、音乐、视频等,为信息化课堂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教师可以就不同民族的不同特色为出发点,利用视频不同民族的舞蹈、服饰、语言等,与此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观看之后,模仿其中的相关舞蹈片段,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兴致盎然的观赏中了解到更多关于传统民俗的知识,也可以在热情的表演中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风貌和民族特质的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小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中华民族的振兴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出更多的利于传统文化教育顺利开展的良好策略与方式,从而真正地发挥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玲霞.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吉林教育,2011(07).

  2.董丽.浅析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J].文教资料,2011(11).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篇3

  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构完善的人格,提升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地位,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那么,这种本质其实也是我们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及时代精神与要求的重要理念。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更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小学教育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国家教育大政方针,以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继承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小学教育中,能够承担起这样一种重任的,很大部分要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因为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不同学科的老师应该相互配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时就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品德课程成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掌握正确的价值观要义之后,从而能深入了解传动文化的魅力。而语文课和一些学生活动中通过阅读传统经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明确传统文化的界定

  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此进行一个界定。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并非只是古诗词、文言文,对于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我们身处的环境,从来就不是与历史分割开来的,很多东西都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包括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的饮食、我们的习俗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趣味性,当把这些内容作为传统文化带进课堂上时,既可以丰富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的无处不在,消除对传统文化的隔阂和陌生感,同时,又能因其趣味性,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三、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当今社会的网络文化和快餐文化充斥着整个社会,小学生身处其中,自然也深受影响;再者,小学语文教师本身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如自身文化修养不够、教学方法简单无趣,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我们在目前这种大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力争找出一条符合当下需求的新的教学之路。目前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传统文化的部分相对薄弱,要想做到在教授语文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就需要我们变通的使用语文课本,做到灵活多变而又不过分脱离,毕竟现在的语文教材也是针对目前社会的情况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而制定的。如何变通的使用小学语文课本,举个例子,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单元学习中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简单介绍,这一部分,看似简简单单,其实最容易自由发挥。

  四、对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师本身能力的大小、文化的修养直接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要想真正做到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势必要放在首位。虽然小学语文教师不必做到“事事精通”或“门门精通”,但是也要做到古典诗词、曲赋、传统文化知识都应该大体了解,这样在给学生引导入门的时候,才可以做到各方面心中有数,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

  (二)善用多媒体

  目前,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教学中的一大亮点,众所周知,生动活泼的图像资料远比单纯的平面的文字资料要更加吸引人,小学生更是如此。而且现在小学生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读图时代,是一个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正因如此,我们更要跟紧时代步伐,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课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学会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三)适当拓展

  不要低估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他的潜能和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学习的劲头就会势如破竹。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仔细观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之进行适当的课外学习拓展。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三字经》中的几个小节,当学生完全熟悉之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掌握情况,可以适当地增加其他部分。其他诸如《弟子规》等都可以如此。另外,倘若是学到某一主题,如春天,可以在掌握课本的基础之上,找一些题材类似的小古文,试着让学生去体会,体会其中语言的美妙和传神。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回归热”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应该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应该理性对待这种热潮,从中找出既符合小学阶段教育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又能建构学生优良的品格的教学方法,从而将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真正彻底的实现。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篇4

  语文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也是学习文化的具体手段,因而语文不但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远的历史知识,其中更饱含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很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拓展教学视野,更可以提升语文教材的艺术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造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小学语文教育升华为传承传统文化和体认、感悟以及发扬民族精神的过程。

  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_教育体制也开始走向国际化,因此近几年中韩日三国举办过很多次的国际儿童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相对于曰韩两国的少年儿童,中国的少年儿童相对缺乏自理能力,总是以我为中心、不懂礼貌等不良习惯。传统_民族文化教育中的中国的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杳无踪影,古代的简朴、刻苦、坚强的优良传统也消失不见由此可见少年儿童在文化传承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这种危机时刻,只有加强小学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将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精神渗透到语文教育中,提高少年儿童对待传统文化的意识,才能为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本上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个人文化品质形成的必要性

  孩提时的教育对于每个人的一生来说有不可磨灭的印象,对于个人文化品行的塑造有不可比拟的影响。少年儿童时期的文化影响将会伴其终生,使每个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责任感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才能够自主拥护中华民族文化,当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和继承者。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较于科技更注重人们精神世界的建设。由此看来,个人文化品质的灌输不能像暴风雨来临式的那样急促,而要像细雨润物式慢慢的滋润,需要小火慢炖、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中国式教育在国际上都是“远近闻名”的应试教育。因此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升高的压力逐渐增大,初中毕业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着一个学生将要上哪所高中学、哪个班级。在残酷的竞争中,如果不注重功利性的精神培养,传统文化将会趋于边缘化,语文在教学中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科目,课外阅读本是最具文化培养的手段,却也没有人重视。而小学的教育,没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更没有升学压力的担忧,在这种优越的学习环境下最适合传播文化的意蕴,挖掘语文的魅力。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1.诵读经典感悟传统文化

  诵读是古代私塾最为常用的教育方式,认为朗诵会通过眼睛将知识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思考后,用嘴巴读出来,最后再次传达到耳朵里去,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可以将一个知识点记忆的很牢固。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其为历史的传承起着及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思想的源泉、更是民俗民风的始作俑者。由此可见,文化经典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就是诵读,其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可以加深记忆,更可以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2.同异对照把握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蕴藏着人类各种哲理与情感,而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必须使用有效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在深入小学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们能够容易接受。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求同存异的办法,使学生们各自发散自己的思维,教师通过对学生意见的评价来让其意识到是非对错,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提出来作一有针对性比较,来帮学生答疑解惑,以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3.结合实际体味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最为直观和最具说服力的教育方法就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的品廣和思想道德,尤其是对有判断能力和模仿行为的小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以实际行动来传输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结语

  在如今这个传统文化没落的时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环节,因此要想文化传承的事业有所成就,就必须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篇5

  1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做好小学教育工作能够为今后的深入教育打下重要的基础。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经过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成效,但是在传统文化传承这方面的教育依然缺少重视。

  1.1德、智发展的失衡: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家,这个国家一直都崇尚道德的修养,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没有中华民族如此丰厚的道德文化遗产。从古代的仁义礼智信到当今的德智体美劳,德育在璀璨的中华文明始终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应试教育的推行致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将工作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因此在新课改推行以后,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然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十分深远,使得当今的小学教育依然没有扭转孩子道德缺失这个局面。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知识和真善美的追求。

  1.2合作意识薄弱:合作意识是个体在群体中生存的重要因素,是个体能够与周围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最基本条件。虽然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竞争并不能否认合作,反而应通过一定范围内的合作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据调查显示,当今的小学生普遍存在合作意识薄弱、团队精神萎缩的问题。绝大多数小学生心中认为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是竞争关系,就是要比其他同学考的分数高。很多小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自我中心意识较为强烈,一切都要以自己为主,在与父母沟通中,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只会一味的将责任推卸给父母,听不进去规劝。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让、孝顺的优良美德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缺失。

  1.3爱心淡化:爱心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纯真善良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有序运行最为强大的约束力。宽容和爱心在人类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在关键时刻拯救心灵、矫正人生之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当今的小学生中,爱心和宽容发生了重大的缺失,许多小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小学阶段是学生自立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宽容,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宽容他人、坚强的面对挫折和委屈,培养他们坚毅的品格。

  2加强小学管理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是从文化修养中提炼出来的精粹,并不是明文的规定,而是人类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社会规则。道德教育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小学生的成长是成人和成才的统一,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因此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应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教育的最初目标就是人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人文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德思想的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教人向善的重要典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的个人情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建议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等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教育小学生十分有意义的人文教材。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将这些中华民族的闪光点不断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教育的熏陶,帮助学生在成才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成人。

  2.2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深化传统教育:小学生正是个人意识形成的阶段,在此期间,传统教育的深化需要切实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历程,将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引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以此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不忘结合现代文明,使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品德优良、知识丰富的综合性人才。

  2.3加强社会实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已经编入了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许多小学生都能够熟练背诵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章,然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够将这些传统文化经典篇章中所讲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要将理念和实践相结合。例如为了弘扬孝道,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并将这些感受写进日记本中,以帮助学生培养孝敬父母、谦让他人的传统思想。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并在教育的各个阶段深入推行。虽然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能够多元化的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思想,使学生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能够正确树立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篇6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

  传统文化会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语文课堂是其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地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一些明确的要求,语文课堂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民族智慧,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些要求都督促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学习、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弥补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各国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当今中国,小孩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喜欢国外的电影、电视、动漫人物、食品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却都越来越不在意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很多学生背不出古诗词,不了解古典名著。知道国外的各种节日,却不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渊源。小学生开始用手机、电脑等工具与人联系,却不清楚传统书信的格式。

  3.有利于小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传承发扬光大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充分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其人文修养,激发其更加热爱祖国的情感。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各种魅力,对于其在人格养成、思想启蒙、人生引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性格,促使其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立足语文教学课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一个重要地方就是语文课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逐步引导小学生的学习节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书籍,内容都是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课本内容中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诵读这些课文内容,并且对古诗词中不认识的生字、句子进行熟记和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师要开设多种课堂情境,对文章主题、文章背后的故事、文章情节和内容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

  2.立足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教育

  实践活动是对所学理论知识最好的理解和诠释。要充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层次,因材施教地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每天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背诵一篇古诗词,或者讲一个传统文化故事。可以定期举办古诗词、文化故事诵读活动。可以邀请家长跟学生一起把那些有意义的文化故事改编成情景小品,使整个家庭营造一个学习并践行传统文化的氛围。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时,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节日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时,可以组织学生讲述节日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到这些故事发生地去采风,真正去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

  3.教师要加强自身传统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多多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并运用最新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借用声音、影像画面等手段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深入地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从汉字、句子、故事情节、蕴含的道理等各个方面入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神。学校也要努力在整个校园内营造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行走在校园内也能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和学习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总之,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会严重阻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将语文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 篇7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美、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增强对国家的热爱,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科学拼搏。

  【关键词】小学音乐;渗透;传统文化

  音乐的学习是对于美的学习,小学生活泼可爱,对各种学科求知的欲望较强,所以在进行中小学生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抓住各种有利的教学契机,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自然而然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使他们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

  小学的音乐课堂,通过培养学生音乐的细胞,可以启发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一些能够体现传统民俗活动的歌曲,来引导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中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例如可以教授学生《爷爷为我打月饼》这一首歌,通过这首歌的学习能让学生们了解到中秋节所在的日期以及中秋节应当吃的食物,教师也可以在为学生讲解中秋节的同时拓展一些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等等,这样能够进一步的加深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们也可以教授歌曲《赛船》,这首歌主要讲述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民俗活动赛龙舟,赛龙舟是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活动,教师们也可以为学生讲述战国时期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活魅力。这些节日歌曲都会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作为教师应当充分的运用好这些素材并且加以扩展,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各个民族的风情,在小学音乐教学素材中有很多能够表达个体民族风情的歌曲,例如《我爱雪莲花》这首歌曲能够表达新疆儿童对于我国边防军的热爱;《金扁担》这首歌曲主要描述苗家儿女的生活面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通过学生对于这些歌曲的学习能够让他们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舞蹈特色,这样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

  通过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们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体会。然而作为教师,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通过开展音乐活动来让学生切实的融入到传统文化的音乐氛围中,真正的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教师在教学《赛船》这一音乐作品时,可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相关赛龙舟的视频,让学生们在观看这些视频之后学习视频中的划船动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废纸箱来制造龙舟纸船,通过小组分配的方式边唱歌边模拟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根据唱歌的节奏以及划龙舟动作是否标准开判断该组是否为优秀。通过这种音乐活动能够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得音乐课堂的教学更加的生动。

  三、在乐器教学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

  乐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中华民族的乐器来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做到在乐器的教学当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先秦时代,我国的乐器就多达三十多种。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学习的乐器都是一些西方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等,这不利于穿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积极的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乐器,鼓励学生们了解这些乐器,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领略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更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古代的诗和乐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通过弦歌来舞蹈,通过诗歌的创作来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感。《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况且音乐与中华传统文化这两者本就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诗歌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也会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的诵读,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对于这些诗歌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这也使得诗歌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优势应用古代的著名歌曲来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们有关四大名著的歌曲,让学生们体会到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即使艰难险阻仍然不言放弃的唐僧师徒;勇闯九州的一百零八好汉以及让人悲叹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到中华的传统文化,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品质,推动学生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人类文化多样性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为重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当充分的将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两者相结合,逐步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够促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赵立晶.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中华少年,2017(07).

  [2]林丽红.让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孩子心灵里-小学音乐课堂之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浅谈[J].音乐大观,2014(10).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讨论文04-12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论文04-11

新农村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论文10-22

古诗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初探-论文01-31

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04-1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论文01-19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06-14

传统聚落分类与装饰艺术探讨论文11-13

职校文化教育论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