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作文

家乡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4-03-04 09:26:25 泽彪 写作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习俗作文(通用2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习俗作文(通用29篇)

  家乡的习俗作文 1

  我的家乡西樵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每到腊月初八,最早熬腊八粥的人家,福运将是最早来的,也是最旺的。我们也信,过年了,谁不想福运当头?因此腊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户户鞭炮纷纷响起,一声声犹如擂鼓般响彻大地,震耳欲聋。这天的粥,非常香,香过了百花芬芳。

  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天起,年味就渐渐浓了,人们陆陆续续地开始购置年货,宰猪杀羊,蒸糕炖肉,扫屋擦窗,裁剪新衣,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准备着、置办着……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响彻天空,过去的烦恼和悲伤被炸的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一天得以团聚,天南地北赶回家的亲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里,谈笑风生里,饱含着快乐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足饭饱之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围绕在电视机前,欣赏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不断,甜蜜的声浪弥漫着整个夜空。

  午夜12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一朵朵烟花飞上天,像一颗颗流星散落天际,在深蓝色的天幕映衬下显得格外灿烂,格外美丽。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后纷纷睡去,当他们进入梦乡的时候,仍然有烟花络绎不绝的飞着,烟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初一不出门,据说是在家中守着“福”。大年初一,人们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里看着电视,包着饺子,团聚的甜蜜之情溢于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满大街都是烟花爆竹的碎纸屑,家家门窗上都贴着红红的新对联,处处都是吉言祥语,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尽在其中。

  到了正月初二,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们都回来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亲戚朋友,一句句温暖人心的祝福,整日回响在耳边。人们在一起吃饭、喝酒,进行着各种娱乐活动,亲戚与相邻们今天聚到这家,明天在那家,和乐相处。大家共叙离情别绪,开心的共话新年打算。这样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家乡的`春节最数热闹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到体育场上,参加元宵节民俗活动。燃孔明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人们玩的不亦乐乎。这一天也会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红包拆开,一部分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银行,另一部分,将会变成他们的零花钱。

  “吃过是午饭,下田把活干。”正月十五过后,随着各种各样的拜年活动陆续结束,这个年才算结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大家又开始各忙各的,又陆陆续续为更美好的生活奔波着、忙碌着。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井然有序的日子里,充满了祥和喜庆的气氛,人们幸福欢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 2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家乡,每个家乡也有各不相同的节日习俗,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国庆、春节等……说到春节,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按照老河口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说:“腊八要喝腊八粥,不喝一年就要冻耳冷手。”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口味来熬的。腊八粥是用八种不同食物组成的。如我家就是用面条、绿豆、大米、肉丁、土豆丁、黄豆、花生、萝卜丁放在一起煮成的粥,乱七八糟的一大锅,不过很好吃的'。除此之外,还要泡醋蒜瓣,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做配菜,因为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的饭桌上都少不了饺子。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迎春的一个礼节,各家都忙着打扫屋子。

  转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热闹,家家飘散着鸡鸭鱼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装,门前贴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门前也贴着红红的对联。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会儿哪一家门外放个“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纸蝴蝶带着银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下;一会儿这家放一个“冲天炮”,火芯冲上天空,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个“银色喷泉”,一点点银色火芯从圆锥桶里慢慢喷出,随后越喷越多,越喷越高,短暂而美丽,如真的银色喷泉一般,涓涓细流,绚丽多彩。到了深夜12点,还要放一大挂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

  初一早上还要穿起新衣,放一挂大鞭。初一断然没有除夕的热闹非凡,却也不那么平静,大家都忙着去给长辈、亲戚们拜年。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崭新而又快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节日高潮到来了,元宵节条条大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卖灯笼、放烟花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很漂亮,有动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转的,还有的边旋转边发出优美歌声,真是各具特色。

  当然,元宵节这一天还要吃汤圆,这才能保证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内团团圆圆。

  元宵节过罢,也同时暗示着忙碌的新一年即将真正开始。

  一眨眼,昔日的美好时光已过去了,大人们又开始上班忙碌起来,小孩子也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

  这就是我家乡最重要的习俗——春节,很热闹、和谐、美满吧?请您有时间了也来我的家乡做做客,和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幸福快乐吧!

  家乡的习俗作文 3

  虽然现在很少地方保持着原有的习俗,但我还是要说两句。

  金华还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灯会的习俗。

  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战国时楚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比如龙舟竞渡、包粽子等。在金华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这天是女儿们回娘家看母亲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礼品是一担粽子(或一些礼品),俗称“担端午”,担端午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与“喜”谐音,做母亲的喜欢女儿初四来。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到初五日吃过中饭,端午节就算过完了。而今,端午节更像是孝敬长辈的日子,晚辈往往在这一天给长辈送绿豆糕或各种营养品。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金华的端午节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节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认为菖蒲、艾草可以驱鬼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船驱五鬼、“驱蚊虫娘”这些独特的习俗现在都落空了。

  另一个就是金华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旧时灯会都在元宵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廿日散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

  金华灯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一节为一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余桥。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外校棉纸,描以彩色龙磷、云彩、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旌旗数面,上悬"天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细,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 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迎桥灯主要阵式有:"钦索箍" "肚里滚" "青蛇溜" "麦饼挑" "荷花旋" "剪刀股" "双开门" "绕房柱"等极为精彩、惊险。

  金华也是改变的城市,希望越该越好,日新月异。

  家乡的习俗作文 4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位于美丽的嘉陵江畔,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县城,安宁而热闹.在家乡的民间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在我们当地俗称"过年".

  武胜人对于一年一度的春节都很重视,刚过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热火朝天地忙着采购各种年货了,卖鞭炮,卖春联的门店生意火爆.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了条条长龙.除夕一早,各家各户都喜气洋洋地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联,挂上了意味着团团圆圆的大红灯笼.在天南地北工作的亲人们都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归途家乡的春节.

  除夕夜,阖家团圆,吃完年夜饭后,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小区空旷处燃放烟花家乡的春节,只听"嗖嗖"的几声响声后,黑漆漆的夜空中盛开了朵朵绚丽的花朵,它们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坠落下来,漂亮极了.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家乡的春节.放完烟花,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家乡的春节前兴致勃勃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地一起"守岁".深夜12点正,窗外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为"除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孩子们恭恭敬敬地向长辈们作揖、拜年,口里还不忘调皮地念着"恭喜发财,红包家乡的春节拿来",引来阵阵笑声,大人们则笑呵呵地给着一个个红包,名曰"压岁钱",期盼来年孩子们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过象征团团圆圆的汤圆或意味着富贵长寿的面条后,一家人相携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锣鼓声声,鞭炮齐鸣,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人声鼎沸,小孩子们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队伍叫,年轻人搀扶着老年人跟着队伍跑.在一阵阵鞭炮声中,那条条长龙和大红大绿的狮子正卖力地在各商户门前舞动着,向各家各户拜贺新年,人们早已经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瞪圆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精彩的场面,这热闹的场面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从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间小路上处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们手提礼物,到亲朋好友家去拜年,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家乡的习俗作文 5

  过年是什么?小时候过年是集市上越来越多的红灯笼、中国结;过年是爸爸妈妈从远方赶回家带来的大包小包;过年是满大街响起的“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的音乐。当然,对于我来说,过年还有金灿灿黄澄澄的酥肉。按照我家乡的习俗,过年就要炸酥肉才算有年味。

  每年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奶奶首先洗手净脸,拍拍身上的灰尘,然后恭恭敬敬的点上香,默默的念叨了一番才走进厨房,妈妈则早早地穿好围裙在厨房等候。看到奶奶进来,就抓起准备好的肉一片一片的切起来;奶奶端起家中常用的陶瓷大面盆,开始往里面舀面粉、加温水、打鸡蛋,最后用手把面粉抓匀,大概成糊糊状即可。这时,妈妈把肉切完腌好后,放进奶奶搅拌均匀的面糊中,再次搅拌匀称,保证每片肉都能挂上面糊。

  重头戏来了!炸酥肉一定要用家中的地锅做出来才“够味,有嚼头”,这是奶奶说的话。地锅下的火旺旺的`烧起来,金黄的油在锅里开始咕噜咕噜的冒泡。奶奶穿着围裙站在锅旁边,看着油温差不多了,夹起一块挂着面糊的肉放进油锅里试试,看着肉片逐渐变成金黄色,开始快速的往油锅里夹入肉片。随着肉片的放入,锅里开始发出“斯斯”的声响,随后不断冒出白色的泡泡,像翻滚的浪花。渐渐地,锅里一个个金黄的酥肉成型了,奶奶用大漏勺不断的搅动翻个儿,使酥肉全身都变成金黄色……

  “还没有做好吗?能不能吃了?”弟弟从门口探出头,望眼欲穿的看着锅里。奶奶一脸严肃的瞪了弟弟一眼,“别乱说话”。对,这也是家中的习俗,做酥肉的时候,吃东西可以,但是不能乱说话,会得罪神仙的。弟弟看着严肃的奶奶,吐了吐舌头把头收回去。

  锅里的声音也渐渐变小了,奶奶开始用漏勺慢慢的往竹筐里放。第一锅捞完后,奶奶先用盘子端了一盘,摆在供桌上,嘴里同样念念叨叨一阵子,然后才又端出一盘让我和弟弟吃。我们俩早已忍受不住香味的“熏陶”,快速的冲上去抓一个往嘴里塞。“哎呦”,弟弟咧着被烫到的嘴,却依旧没有停止嘴巴的嚼动。奶奶则宠溺的笑了一下“这俩馋猫”。

  忙活了一上午,金黄的酥肉,酥脆的藕夹,绵软的酥菜,可口的炸鱼……还有奶奶最后做的酥肉汤。看着这丰盛的年菜,我和弟弟摸着滚圆的肚子,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望菜兴叹”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已经响起来了,红红的春联挂起来了,金灿灿的酥肉摆好了,就等年来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 6

  哇,盼望已久的春节,最终又到了,人们是多么高兴啊!新的一年来了,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和新裤子,还换了新鞋,洗好脸,怀着兴奋的心境和大人一起去燃放喜庆的烟花炮竹。之后,就是吃年早餐了。

  过年的早餐与平常的不一样。心境自然是很高兴的,再有大人们是不让我们乱说话的,否则不吉利。记得前三年,妈妈还用纸擦过我的嘴,那样,说错话也就百无禁忌了。此刻我长大了,昨日,妈妈提醒了我,所以我今日早上特别地乖,每吃一样都说了一句好话。吃一颗红枣,说句“上学天天起得早。”吃上圆圆的鸡蛋,说句“今日我们一家大团圆。”端着肉丝长面,说了“吃了长寿面,长命百岁。”哥哥也是和我一样乖巧。其实不只是我家,我们这儿家家都一样。就算今日小孩犯了错,长辈都原谅了,决不会骂,更不会挨打。

  今年的春节,有外公、外婆和我们一起过的。吃好了早饭,外公和外婆都给我和哥哥每人一个红包,说:“你们大一岁了,又比以前更懂事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我和哥哥早就准备了一对喜娃,回敬给两位老人,以示双双对对,和和气气,幸福百年。堂前的桌上,摆着在苏州工作的舅舅为外公捎来的`水晶玻璃酒杯和水晶玻璃的酒罐子。我仿佛看到了舅舅全家人对我们的祝福。

  喜庆的欢乐充满了整个大年初一。人们都穿着崭新洁净的衣物走家串户,三五成群地诉说一年里劳动的收获;有的玩牌,打麻将取乐;有的听音乐,唱歌;我和村子里的小朋友们点放鞭炮、爆竹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各家各户的彩色电视机都全天播放着精彩的节目,有全国各大剧种的戏曲,有各省市的联欢晚会等等,我最爱看中央一台重播的《春节晚会》了,那精彩的小品,常常逗得我捧腹大笑。我在这一天里发现有些人家里,来了陌生人,那些肯定是来拜早年的客人。

  到了晚上,妈妈和外婆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年年有余的红烧鲫鱼、带鱼、鳜鱼;有红烧肉片、清炖猪肉;有烤鸡、腌鸭肉;还有做成我叫不出菜名的各种豆腐品,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津津有味的美食填饱了我的肚子。

  欢乐喜庆的夜宴结束了,大年初一的夜空也正别有一番景象。明明是繁星满天,然而四周围的夜空确是“闪电”不断。我看不见其它村庄人们欢乐的情景,可他们的祝福的火花和我们这儿庆祝的焰火却一起腾向蓝蓝的天空,普天同庆这欢乐无限的春节。

  家乡的习俗作文 7

  咱家乡的习俗,最大、最热闹的自然非举国同庆的除夕不可。

  这大节日“派头十足”,不只是从除夕早上开始准备,而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就开始了。准备食材一:芝麻糕。首先,将芝麻倒入锅中翻炒,等到“香气四溢”,便可把花生、糯米、白糖、麦芽糖按一定比例放入锅中,将它们进行“合体”后放置入模具,挤压、拍平,再用刀加工成长条状的糕饼,最后装入袋子内,拿上一个放入嘴中细细咀嚼,不仅香脆可口,而且“纯手工制作”包含着浓浓的年味。准备食材二:百变豆。看到这个名字,你会联想到什么?是超市里的某种豆类零食?NO!NO!NO!这可是原汁原味的农村美食,想知道它怎样“诞生”吗?注意看:首先挑选上好的黄豆,帮它们“泡个澡”浸上一天一夜,直至它们喝饱水,紧接着给黄豆们来个“粉末性骨折”——磨豆子,将它们肚子里的“渣”分离,留下汁儿——豆浆,加热、撒葱花、倒酱油,喝上一口,淳淳豆得,回味无穷。当然百变豆不止会一种变身,只要在豆浆上滴上几滴盐卤,它便可以凝固,成功变身为豆腐。再变,把豆腐切成块,放入油锅炸,于是变身的又一个名字诞生了——油豆腐。

  食材俱备,下面进入除夕前最后一项工程——谢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我们一家赶到乡下老家,把吃饭的大桌子搬到屋外,摆上酒菜,酒都是自家酿的烧酒,菜也是“无公害纯绿色”,自家做的豆腐、香甜的米饭、肉馅红豆馅的年粽子、鲜活的鲤鱼用红纸包着,最后一道大菜——“鸡叼葱”。烧元宝、放花炮,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尽显其中……

  “铛铛铛”除夕的钟声敲响了。男女老少就开始忙活儿起来,妇女们成了“厨房中人”一会儿切些青菜,一会儿在锅里翻炒几下,一会儿做几个肉丸……当然她们并不是“孤军奋战”,老人们也会帮着买些菜、买些鱼肉,有时还会在厨房里搭把手……真是忙得不亦乐乎。相比与厨房内的繁忙,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孩子们可是悠闲多了,放会儿鞭炮,玩会儿游戏,累了坐下来吃会零食,室外是孩子们的`天地。

  到了晚上,看着一碗碗“美味”,把孩子们的馋虫都钩出来了,可还是得忍住,得等拜了菩萨,一家人就可以上桌吃饭了。老人们说,不论菜的好坏,每种菜都要吃上一口。于是,我就一碗碗“品尝”了——香脆的藕象征着“路路通”,鲜美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细长的面条象征着“长寿” ……

  吃完团圆饭,分压岁钱、看春晚、放鞭炮等活动接踵而来。守岁让整个城市昼夜不眠,鞭炮声让整个城市格外热闹……

  除夕,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个举国同庆、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心连心的日子。

  家乡的习俗作文 8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家乡的习俗作文 9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人口最多的大城市。许多人认为,在大城市过的节日,习俗没有在农村过得那么“有声有味”。中秋节,农村的月光总是比城市的皎洁;重阳节,在农村轻松就可以找到的山岭和茱萸;但在城市中已变得奢侈;在元宵节,农村独有的鸟叫,元宵节才过得更有情趣等等。但是,在我心中,重庆过春节时也有着一种独特的风味。

  春节,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春节的到来。远远望去,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光,这灯光不是一般的色彩,而是五彩斑斓的,将春节的到来和团圆的喜悦如春雨般——“绵绵情义”洒向了大地。

  在春节这场“戏剧”中,主角的位置非鞭炮莫属了啦!在小区里,总会不时发出震人心扉的爆竹声,让人心潮澎湃。放下手中的作业,带上老爸老妈,一起到楼下小区指定放鞭炮的地儿玩上几回合。瞧去!一发接一发的烟花如飞天银龙般直冲云霄,一个个爆竹如昙花一现,照亮我们的`心灵。相信在这么强大的力量下,被天神锁进深山的“年”肯定不会再来祸害人间了吧!

  春节,不论是什么地方,做着怎样伟大事业的人们,总是会回到家中,与家人,亲戚朋友聚一聚。每到饭点,走廊上的酒肉味沁人心脾,让人防不胜防,垂涎三尺,真想对那些美味“大开杀戒”。吃完了晚饭,五湖四海的朋友,亲人们开始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家常,其乐融融。夜深了,我们连睡觉的影都还没有。

  说起春节,怎么可以少了“压岁钱”这出压轴戏呢?每当孩子们收到长辈们用红包装满祝福的沉甸甸的“压岁钱”的时候,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同时,为了表示对长辈们的敬意,我们做儿女的也不望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婆这些至亲献上一杯热茶。

  春节就如浮云朝露般悄然而去了。但是在正月十七的夜晚,孩子们面带微笑地睡了,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因为在那“压岁钱”的保卫下,在新的一年中会平平安安;父母也面带微笑地睡了,你也别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在晚辈那饱含温情的茶水的祝福下,新的一年必定会一帆风顺。

  中国古代文化不仅仅是传统的习俗,而是一种精神文化。小时候爱春节,为的是那些让人爱不释手的压岁钱;现在爱春节,为的是与家人们多聚一聚,多聊一聊,发扬一种孝、礼、敬的优良品质。

  家乡的习俗作文 10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携走了记忆中的尘埃,就连那节日的气氛也被岁月悄然无息的带走,使其仅剩一个名号罢。可那些经人们口耳相传而保留下来的习俗,也增添了不少氛围,存有几分过去热闹的影子。

  家乡的春节年味总要浓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饭,便缠着外祖父带我去看“滚龙”。

  说是叫“滚龙”,却与人们口中的“舞龙”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在哪户人家门口的空地上,一群人拿着道具演绎龙腾这一环节。道具嘛?是拿纸糊的一条长龙,那龙身的每一节都有一根木棍杵着,供人拿走握,每节龙身里点燃着一支红烛。还有单独拎出的“龙珠”,虽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导方向,装饰之类的吧。

  两手缩进袖子,站在寒风中直打哆嗦,呼出一口热气,抱怨着这奇冷天气的同时,我更期待的是“节目”的到来。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划亮,随之而来的是爆竹的脆响,身着节日服饰的人们驾着纸龙、伴着击鼓声缓步开始移动,一下、两下……鼓点沉重有力,演员们的步伐错落有致,随着音乐节奏在原地兜圈。举龙首的人表演最为精彩,只见他握紧支撑的木棍,不时的抬手、旋转、动作沉稳。龙身上的纸片在风中呼呼作响。“滚龙”的开场让我顿时起了兴致,不禁从刚捂热的口袋中伸出手来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场的人们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开包袱玩起来了……

  鼓声逐渐变得成低沉、沙哑,叫人感到些许紧张和压抑。领队的人步子迈得大些了,有时走两步便来了个急刹车,脚步忽前、忽后,手中的龙头舞动的幅度更大了,那龙一会儿弓颈、一会儿屈背,像极了黑暗中准备扑食猎物的猛兽。

  忽而,鼓声骤然提高了几个分贝,情绪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黄河翻滚、咆哮、一泻千里。那滚龙的方阵中闪进一个手持金色纸球的人,那便是“龙珠”,只见那人在龙身围成的圈子中不紧不慢地闪躲,蹦哒引得龙头随着它移动的轨迹而运动。舞龙头的人舞得更卖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动龙头外,还需跟着持龙珠那人的'脚步跳跃奔跑。身后舞龙身的人呢,则在配合“龙珠”外沿着圈子慢跑,不时地举高一截龙身,滚龙的圈子此时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滚到高潮时,小孩子们便可向滚龙的地面上甩响炮,那种鞭炮威力极少不会伤着人,据说这样能够祈福来年顺利。大人身边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着那火龙涌去,人群中不知谁家的小家伙,还往我手里塞了几节爆竹,我也没多想,学着其他小伙伴的样子将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间“噼里啪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夹杂着掌生、呼声和人们的笑声……

  这便是家乡的“滚龙”了。虽因种种原因,已时隔数年未回老家过年。但每当春节来临,仍会想起那片红色的海洋。

  家乡的习俗作文 11

  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年清明,与以往不同,不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而是天公做美,阳光灿烂;不再是点香、烧纸、燃鞭炮,而是文明的祭祀,绿色的祭祀。

  今年的清明节,我跟爸爸、妈妈并没有像去年一样,带上纸钱、蜡烛、鞭炮等东西,只买了几束白色的鲜花和几棵小柏树。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到处春意盎然,小草绿油油的,许多不知名儿的小野花开得正旺。我们找到太公、太婆的墓,磕了三个头,我们怀着哀伤的心情把鲜花放在太公和太婆的墓前。看着去世的太公、太婆的墓碑,我和妈妈就有点伤感。我妈妈对太公、太婆说:“要保佑我们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保佑我家淇淇考个好成绩。”爸爸告诉我,太公是个慈祥的`人,太婆是个心地特别善良的人。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太公和太婆:我已经长大了,念五年级了,太公、太婆,你们现在要是还活着,那有多好啊!

  接着,我和爸爸动起手来,准备给太公、太婆墓前种上两棵小柏树。种完树,我环视四周,看见周围的人都在忙,有的在虔诚的跪拜,有的在插花,还有的在种树。

  看着这个,我就想起了去年的清明节,爸爸说我已长大了,该参加家族的扫墓活动了,那可是我第一次参加扫墓活动,我有些兴奋,也有点紧张。整个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坟墓前烧纸。记得那时侯,纸烧起来,黑色的烟不停地向上窜,风一吹,迷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来,有的时候还把烧出来的灰吹的满天飞。烧完之后,在地上留下了那一滩所谓“冥币”的黑灰。其实烧纸很不文明,对环境是一大污染。烧纸的黑烟把蓝蓝的天都遮起来,天就变得阴沉沉的,我们人的心情也变得郁郁寡欢。再者说,难道烧纸那逝去的人就可以真的收到“钱币”吗?回家后,我把我的想法和爸爸一说,没想到他也赞同我的看法。回家后,爸妈和家族的叔叔伯伯们一合议,就做出了新的决定:以后清明采用文明祭祀,不烧纸,不燃鞭炮,改为锄草、插鲜花和种树。

  现在,许多人都用黄色的花或白色的花代替烧纸,这是明智之选!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嘛!扫完墓,我们准备回家。临走时,我掉转头,看见那束白花,在灰色的坟墓前是那样的明显,低着头好像在默哀呢。

  在走出公墓的路上,我在众多坟墓前没有看见一点烧纸流下的痕迹,但明显,他们是来扫过墓的——因为墓前有一束鲜花。既表达了感恩之情,又体现了“低碳清明、绿色环保”的新风尚,这样的清明节,真好!

  家乡的习俗作文 12

  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只要谁家小孩满十岁了,准在初八那天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吃饭,什么七大叔,八大姨,都要来,今年刚好赶上,又有人过十岁生日了,我和妈妈带上礼物,一大早便出发了。

  这个亲戚属于那种不是特别熟的,不熟到什么程度呢?见了面,我连他叫什么,该怎么称呼他都不知道,毕竟,一年就见一次面啊!到了他家,很龙套地向他拜了拜,说了句“新年好”!主人便把我一人请进了里屋,留我妈妈一人在客厅,至于干什么,不看我都知道,要交礼金,也可以理解为份子钱,但未成年人是免费的。

  过年时,中午饭吃的特别迟,一般是在一点或者两点时才吃的,这时,大人们可以聊会天,把小孩子们放在一边,小孩子们这会无非就是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轻松自在。

  要到吃午饭的时间了,但你吃饭总不会站着吃吧,你首先得会“坐席”坐席也有讲究,辈分越低就要坐在离门口越近的地方,在吃的时候也有讲究,不能翘二郎腿,这样对主人们不尊重。不能大声喧哗,会影响别人,也很不礼貌,吃完饭后,更加要注意,不可以擅自离位,必须等大家都吃好了后才可以离开。吃完饭后,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千万不要放在碗上,这是一种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因为只有在有人去世的时候,才会这样摆放碗筷,如果没有人去世这样摆放碗筷,可以说是客人对主人的诅咒,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表现。

  上完菜后便没有过多的规矩,反正就是吃,吹!吃饭时大家谈的很开心,什么话题都有,说说你今年的.工作如何,孩子的成绩如何,一派和谐,从话中透出的是对亲人的怀恋与关心,主人将鞭炮烟花燃起,在这本不安静的和谐中增加了几声重重的喜悦。桌上的菜有很多,各式各样,但少不了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也许桌上并没有山珍海味,也许在一起吃饭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年中,在平常的菜也是被大家所喜欢的,家人在一起,哪都有年夜饭。

  家乡的习俗作文 13

  一说到元宵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才刚刚过去呢!

  大家知道元宵佳节的来历吗?它在西汉时受到重视,与佛教有关。从唐代起,元宵节便成为法定事。

  元宵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包汤圆,我说“我们包的元宵肯定很好吃。”妈妈却告诉我元宵是滚出来的。我拍拍手上的糯米粉问到“那元宵与汤圆有什么不同呢?”“汤圆吃起来光滑而Q弹,而元宵吃起来口感软糯中带点嚼劲,偏硬一点。另外,汤圆是把馅料包在里面,而元宵就比较特别了,要把凝固的馅料沾上水之后,在糯米粉上疯狂翻滚,就像滚雪球一样。”

  我一听便乐了,“我要滚一个超级大的元宵”结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的元宵以失败告终,因为外貌实在太丑了,好在口感还勉合格,也让我些许失落的感觉一扫而过了。

  晚上,爸爸带着我来到老街,已经九点多了却依然人山人海,还有一些小朋友骑起了人头马。我和爸爸随着拥挤的人潮来到了一家店门口,我瞬间迈不动步子了,被眼前的糖画深深吸引了,爸爸看出来我的小心思,便果断给我买了一个糖画,是一头牛,那糖丝晶莹剔透,只见老师傅手向左一抖,向右一飘,完成了牛身的一部分,又抖了两下,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一头栩栩如生的牛便出现在我眼前,好像随时都会发出叫声,我真是爱不释手,舍不得舔一口。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灯会,人流没有一丝褪去的样子,依然是水泄不通,走近一看,花灯上还贴着灯谜呢!只听一位工作人员说道:“只要猜对答案,花灯就是你的了!”人们都特别兴奋,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我一下子就猜到了,我说:“谜底是兔子。”不一会儿,好多人的手上有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形态各异的.花灯,我提着我的奖品—-一只超萌的小兔花灯和爸爸回家了,心中虽然依依不舍,但实在是太晚了。

  我度过一个十分愉快的元宵节,在这里,我也祝大家元宵佳节快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 14

  正所谓“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

  刚刚,我们在寒假里过了春节,春节有很多习俗。

  在常州每当过年时,我们都要穿新衣,新鞋,辞旧迎新;“贴春联”它工整、对偶、简洁,它抒发了美好的愿望,它是春节重要的特点。

  春节时,我们屋门上、墙壁上、窗户上,贴上红色的福字。“福字”指新的一年新气象,新福气,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春节时,“福字”要倒着贴,因为大人们都说“幸福到了,福气到了”。

  在大年夜,小孩子们特别喜欢放鞭炮,以鞭炮声辞旧迎新。鞭炮是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吉祥。因为一个传说,所以每到大年夜,每家每户都得放鞭炮: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做“年”,他头长尖角,非常凶猛,他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时,它就出来吞噬牲畜,伤人害命,为此,每到除夕,人们都慌忙躲到山里,避难。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别逃往深山。正在这时,村里出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这住一夜,他就将“年”赶走。”众人不信,都劝他躲到深山里去,可老爷爷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不了他便跑向了深山。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人们从深山回到村子里是,发下家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家乡的习俗作文 15

  提起元宵节,我想起了一个十分趣味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错飞到人间的一个小村庄里,那村里的人以为是一只坏鸟,就把他杀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明白了,他让天兵去把那村庄给烧了。仙女听到了玉皇大帝的话,就让一个神仙变成老奶奶到村里报信。神仙到人间跟村里的人说,在村里村外点上篝火,才能免去灾难。他们按照神仙说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还没有放火,他们就放起火来了,自己烧自己。玉皇大帝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小村庄真的免去了大难。这个事情流传开来,就有元宵节了。

  这就是传说,不是真的,真的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印度人信佛,他们成佛的'人,把他们烧成骨灰,扒一扒,有一个像珍珠一样的东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这事之后流传到中国的汉朝,民间也有了佛教的活动。舍利子的事情被汉朝的皇帝明白了,他们也在皇宫,张灯结彩,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张灯结彩,可是没有舍利子,这就构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放篝火的玩法。就演变成之后的元宵节。

  唐朝的元宵节是最热闹的,他们有宝马香车,灯楼高50米,有50000盏灯,灯楼里有20个房间,过三天,人们都到街上玩。宋朝是过五天,他们过的也很热闹,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过十天,从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们一起吃元宵,猜灯谜,闹花灯,耍龙,狮,放烟花,踩高跷,扭秧歌.。对了,张灯结彩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活动,而扭秧歌是之后的风俗。有各种各样的玩法。

  南方的风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别人家偷,别人看见也没事,可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滚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滚,我的头都滚晕了。打花脸也很有意思,你给我打,我给你打,打来打去十分好玩。

  家乡的习俗作文 16

  正所谓“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节日习俗。

  刚刚,我们在寒假里过了春节,春节有很多习俗。

  在常州每当过年时,我们都要穿新衣,新鞋,辞旧迎新;“贴春联”它工整、对偶、简洁,它抒发了美好的愿望,它是春节重要的特点。

  春节时,我们屋门上、墙壁上、窗户上,贴上红色的福字。“福字”指新的一年新气象,新福气,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春节时,“福字”要倒着贴,因为大人们都说“幸福到了,福气到了”。

  在大年夜,小孩子们特别喜欢放鞭炮,以鞭炮声辞旧迎新。鞭炮是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吉祥。因为一个传说,所以每到大年夜,每家每户都得放鞭炮: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做“年”,他头长尖角,非常凶猛,他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时,它就出来吞噬牲畜,伤人害命,为此,每到除夕,人们都慌忙躲到山里,避难。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别逃往深山。正在这时,村里出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这住一夜,他就将“年”赶走。”众人不信,都劝他躲到深山里去,可老爷爷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不了他便跑向了深山。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人们从深山回到村子里是,发下家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家乡的习俗作文 17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向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日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日,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确定,那里前一阵子应当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能够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细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此刻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之后,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家乡的习俗作文 18

  我家在濮阳,在濮阳有许多的习俗。例如:婚丧嫁娶,过年,过节。

  在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大人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人们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关于对联还有一个来历: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之后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所以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氛围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女同志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老人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期望自己能走好运。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人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朋友“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可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的习俗作文 19

  美丽的焦作,那儿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焦作的云台山最为有名,还有四大特产,怀菊花是去火解毒的。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元宵节、端午节、植树节、建军节还有重阳节……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同的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会不一样,民间流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食物,残害生灵。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村里,两个牧童在比试牛鞭子,“年”忽闻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了。它又窜到另一村庄,又迎头望见一家门口晾着件大红衣裳,里面灯火昏黄,刺得他偷头晕眼花,它莫名其妙,夹着尾巴慌乱的逃窜了。后人通过他的这个弱点,想出了对付他的办法,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习俗。我家乡的春节是这样过的。

  还没过年,大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收拾东西,贴好火红的对联,赶往老家和家人们团聚准备过年。即使再忙的`人也要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准备好包饺子的材料,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各有分工,大人们擀饺子皮,包饺子。小孩子就端着盘子一趟趟的把厨房的大人擀好的饺子皮,送到客厅包饺子的大人们那。当然,饺子里是会包硬币的,谁吃到的硬币多,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就会有福气。孩子们互相攀比自己吃到硬币的数量,一发现别的孩子比自己吃到的硬币多,就会拼命的吃,直硬币吃完为止,大人们吃到的硬币通常会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会拼命帮孩子吃。晚上,家人们会坐在一起看春晚,共赏歌舞,共同欢笑,除了两三岁的小孩子,谁都不睡觉。

  到了初一,人们就会提着大箱小箱,四处去串亲戚,有时候亲戚们会摆一大桌鱼肉请我们吃,关系好的亲戚来拜年,我们也会准备一大桌好菜款待他们,亲戚有时还会给孩子们带来糖果。我们见到大人只要说新年好,就可以得到压岁钱。

  家乡的春节充满年味,我喜欢我的家乡,我喜欢过年的滋味。

  家乡的习俗作文 20

  家乡的习俗有很多,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习俗都慢慢淡化了。被人们所遗忘了,但是,有些习俗保留了下来,在成长的路上扎下了根,开出了花。

  小时候,常跟着爷爷去家旁边的公园,在那里,一排排的老奶奶、阿姨在舞动着红色的手绢,身上穿着红色的衣服,在夏日的炎阳下边走边舞,这就是扭秧歌。她们手中的一团红在飞旋着、在跳动着、在狂舞着。引得人们在旁边喝采。几个人在一旁吹起了唢呐。小时的我不太懂得他们具体是在干什么,也不懂何为艺术,但是能感受到那一个个火红的身影。时慢时快的步伐,那烈日下激昂的音乐声,都漫溢出青春向上的气息,心中也怏乐起来。爷爷看到我高兴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现在爷爷的腿脚不再如以往那么利落,体力也大不如前,现在路过那个公园,听到唢呐的欢快的声音,便回忆起曾经和爷爷一起散步的情景,心里便淌过一阵暖流。记忆之河的某一处翻越了浪花。

  过年时,年年都要放鞭炮,在鞭炮售卖处,买来红纸包着的能给我带来无限乐趣的窜天猴、滴滴筋等,一家人下楼去,在映照着月光的白雪上铺上红彤彤的鞭炮,点燃后都跑得很远,在远处看着那一大串红鞭炮伴着噼里啪啦的声音爆炸,耀眼的光像花一样在眼前绽放,眼里看到的不仅是火光,还有新年的希望。一会儿,放完了,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绽开的声音。

  现在,人们对环境更重视了,国家也禁止燃放鞭炮了,过年时心里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只能回忆起以往的场景,那火光仿佛又绽放在眼前,心里又感到了踏实、温馨、热闹的节日气氛。看到了新年的希望。

  家乡的习俗已经在我心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不会因为不再重现而有一丝丝的忘却,反倒在我的心灵深处久久的刻画出更加美好的状美卷。我将永远珍藏它们,静待它们结出果实,滋润我的心灵!

  家乡的习俗作文 21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热闹非凡的春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登高爬山的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而我对元宵节情有独钟。

  元宵节,早上起床,当然应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汤圆用黏黏的面团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白放在锅里煮上一会儿。煮好的汤圆,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像流水般滚入心脾,嘴巴里充满了浓浓的芝麻味,舌尖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光谷夜市好热闹呀!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各式各样传统风味的`小吃摊在人行道的一侧由东向西排成了长龙队,来往的顾客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来到了光谷夜市。这儿展出的是各个机关团队的职员制作的彩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彩灯围成的“新年吉祥,万事如意”,高悬在街头,匾下,一只大公鸡昂头翘尾,雄纠纠,气昂昂地立在灯从之中。那火红鸡冠,油亮亮的脖子,有神的小眼睛,惹人喜爱。大公鸡旁是我们中国的国宝。胖胖的身子,肥肥的四肢,小眼睛,小耳朵,两只眼睛外面有两个黑圈,像戴着一副特大号眼镜。它具有熊的笨拙,也具有猫的可爱,难怪大家喜欢他。

  我们兄妹俩急忙跑过去,抚摩着大公鸡,用彩纸做成的羽毛,又去抚摸用黑白纸做的熊猫,真有趣。再往前走,展出的灯可多了,名目繁多,不胜枚举。有莲花灯,走马灯,塔灯,牛灯……你看那牛灯,用灰布围成牛的形状,用小灯泡做眼睛,再在肚子里装上响声器,隔一阵牛灯便会发出“哞哞”——的叫声我们乍一听还着实吓了一跳了!还有那塔灯,由香水制成,五屋飞檐式建筑,挂小彩灯,五颜六色,美不胜收……突然听到一个小弟弟稚嫩的声音:“好美呀!工匠们手艺真巧啊!”“看烟花!”

  转眼间,烟花放完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随着人流回家,这次元宵真令人难忘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 22

  我国的传统节日众多,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再比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中秋节……而我要说的是“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的端午节。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满腹诗书,但当时的国君楚怀王却听信谗言,不重用他,反而重用小人。屈原的满腔抱负无法实现,在楚国被攻破时选择了投汨罗江自杀。人们曾纷纷乘船去找屈原的尸体,驱赶江中的`鱼,可是没有找到。人们怕鱼儿吃他的尸体,就往竹筒里放米之后扔进江里,后来就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此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会包许多粽子,翠绿的粽叶里,包着雪白的糯米,还可以加许多佐料,如肉,蜜枣等。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混合在一起,让人胃口大开,忍不住多吃几个粽子。吃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一大习俗。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端午前几天,大村小镇都会准备好龙舟,安排好划龙舟和敲鼓的人员,然后在湖边练习。端午节当天,太阳高照,湖边人山人海,围栏边也是人堆人,让人担心起围栏的承受能力。终于,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比赛开始了,鼓手有节奏地敲击鼓面,划船的人动作整齐划一,龙舟争先恐后地冲向终点,这盛大的场面,壮观极了!

  端午节时人们还会在门上挂艾草,祈求一家人身体健康,吉祥幸福。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挥发出特殊香气,不光可以驱蚊虫,还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等作用。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墙边喷洒雄黄酒驱毒,还会把洗干净的药草捆绑成一大把,放在锅里跟鸡蛋一起煮,用煮出来的水洗澡,防止生病。

  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都是家乡人过端午的特色,它们就是端午节的象征。当然人们也不会忘了在心中悼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家乡的习俗作文 23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日,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此刻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能够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仅有小孩能够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当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日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可是,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可是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 24

  外婆家在宜兴,那里过年家家户户除了买上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各种年货以外,还有用糯米面包团子的传统习俗,新年吃团子,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今天是除夕,我早早地就起床了,我想和外公外婆一起包团子过新年。吃完早饭,外公外婆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外婆负责剁肉馅、青菜馅、萝卜丝馅,还要煮红豆做豆沙馅。外公的任务是和面,他先把雪白的糯米粉放进盆里,倒入热水后,使劲地揉成一个大面团,然后再搓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面团。还有一部分面粉是用事先准备好的艾叶汁去和,雪白的面粉很快成了草绿色,外公说这是要做豆沙馅的青团。两人配合多年,显得非常默契,外婆把各种馅料拌好了,外公也正好把糯米粉都拿捏成了白的和绿的小面团。

  开始包团子了,我也跃跃欲试,想一起参与进来。征得外婆的同意后,我说干就干,洗干净手,卷起袖子,加入包团子的队伍。我照着外婆包团子的方法和步骤慢慢地学起来。首先把小面团搓圆了,再用手把面团捏成圆圆的、扁扁的小碗状,接着放入一勺菜馅,轻轻地把小面碗在掌中一边旋转一边用右手封好口,捏紧,捏尖,菜馅都被包进面里,一个圆圆的'团子就包好了。外婆为了区别菜馅的不同,还会在萝卜丝肉馅的尖顶上捏个小凹槽。我也学着捏一下,做个记号。看到自己的成果,我高兴极了。在大人们的鼓励下,我又继续尝试包了几个团子,还用同样的方法包了一些豆沙馅的青团。外公把我们包好的团子排在蒸笼里,放到灶上去蒸。我焦急地在灶台边转了十多分钟,热气腾腾的团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香喷喷的团子吃起来,又粘又糯,还有菜和肉的鲜香,味道好极了。外公外婆也都夸奖我的“手艺”不错。

  宝马腾飞迎福至,灵羊起舞报春来。新年即将来临,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做着美味的团子,过个团圆年,其乐融融,真是开心。

  家乡的习俗作文 25

  舞龙灯大概也算得上故乡过年时的一个风俗了。这是个力气活,舞灯的要熬个通宵,直到清晨才结束,所以,通常得由几位有经验且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轮流当纲。一般来说,龙灯一晚要舞十几户人家,并且,要持续三到四个晚上。记得小时候每到那时我就十分高兴,原本因过年而热闹非凡的气氛因此显得更加热闹。而且,在轮到在我家舞龙灯的那个晚上,我还能吃上许多美味的食物。因为早早地,奶奶就会在桌子上摆上各种各样的祭品,有鸡、肉、年糕,还有一些水果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用年糕做的“鱼”和“仙桃”了。那相似的`大小和足以乱真的颜色,远远望去,就真的一样,让我不得不佩服制作人的手艺。除了要摆上这些祭品,还要点上蜡烛,——分别点在桌子的两侧。而放置蜡烛的是两个陶瓷的狮子状的烛台。听奶奶说,这两个烛台还是爸爸年轻时在物资交流节上买的,足见其“历史”悠久呀。等摆上了这一桌子的祭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龙灯的到来了。

  在龙灯将至时,爸妈便会点上早就准备在门口的一大堆稻草,伴随着高高的火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龙灯在院子里缓缓地动了起来,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到后来真的像一条龙了,看上去挺壮观。随着龙灯的舞动,一些人到了屋里,站在那一桌子祭品边,念念有辞。不过,我是听不大懂的,好像是在祈福,又好像在瞎蒙,我这想法有点不近人情,但这念头绝对真实。每当他念完一段,旁边就会响起一阵鼓声。对此我不是很关注,我关注的是桌上的那一桌东西,只要他们一结束,我就可以拥有它们了。但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待龙灯舞过后,奶奶和妈妈会立马关上门,熄了蜡烛,关了灯,屋内一片黑寂,根本不给给我下手的机会,刚才的热闹也消失地无影无踪。这似乎也是一个独特的风俗。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会开灯,开门。而我这时会抓了一大把的东西,吃也不吃,跑到屋外,去感受屋外那仍在持续着的热闹,直到龙灯越去越远……

  家乡的习俗作文 26

  美丽的家乡漳州市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有巍巍峻拔的巫山县、有云雾迷蒙的九侯山,也有比铁硬的祥麟塔。美丽的家乡许多节日都繁华喜气,但是在诸多节日中我觉得孟兰节更为与众不同。

  在农历的六月底,孟兰节就开始了,六月底有一个主题活动是“开巷子口”,开巷子口也就是开鬼门,大家漳州人都用拜祭的方式迈入一年一次中的普度季节。听别的成年人说,从这一天逐渐,阴间的地狱恶鬼也可以被临时释放出来来世间去玩。她们也警示我们不能触犯忌讳。她们一一列举道:卧室床要挂贝壳风铃,不可以游览,不可以在非特殊的场所烧冥纸,不能吃贡品,不可以在夜里晾衣服,不可以喊名称……每个忌讳都不必触犯。

  到了农历7月15时故乡的又一个高潮迭起孟兰节到了,中元是普度中的內容方式最丰富多彩的一个环节,大伙儿都是会去独立祭拜祖先。饿死鬼以外,大家也有“宴会”、“村宴”的主题活动,十分壮阔,也十分繁华,大家都像一家人啪啪,借着这一个独特的日子团圆人气值,驱除阴之气。大伙儿对孟兰节的高度重视不逊于对别的传统式节日。

  在这个独特的节日中,也是有很多好玩的小游戏,例如:“抢孤棚”,这个游戏是用6米多约10米的木料为支撑,随后在上面搭一个铁棚,称“孤棚”。棚里放着礼品,谁先上去取得礼品便获得胜利。

  还有一个主题活动是放花灯,大伙儿蜂拥而至的`往水里放上一个个漂亮的花灯,而这一个个彩灯安装着大伙儿对往日家人的想念。

  一眨眼到了农历7月30,这与以前的“张口巷”截然不同称为“大关巷”。大伙儿一样也是以拜祭送出先祖和亡灵。与此同时阴间到凡间的也在这一天关掉,需等来临年再打开。

  多么的尤其的孟兰节,多么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孟兰节啊!我能将这一个风俗习惯深深地记在心里。

  家乡的习俗作文 27

  我的家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菩萨过生日”,因为八年才轮一次,所以十分隆重。

  菩萨过生日的前几天,我们家十分忙。这是因为那天我们家既要拜拜又要请客。吃的、用的都要在那几天准备好,请客的名单也要准备好,搞得家里的大人手忙脚乱,一刻也不停歇。

  那时,全家人都有工作:大人要买食物和要用的东西;老人在大院里杀鸡、杀鸭和切菜;小孩则哪凉快哪待着。结果大人最忙,老人最累,小孩最清闲。

  终于到了菩萨过生日这天,本来想着这一天很热闹,很好玩。谁知道啊,凌晨五点半就要起来拜拜。老人是自己起床的,大人是被手机铃声叫醒的,而我们小孩是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的。紧接着,大人们把桌子摆到门口,摆上供品,摆上香开始拜拜。我们一个接着一个拜,其实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在拜什么,只是举着香,迷迷糊糊地跟着大人这边拜拜,那边拜拜。大人嘴里在念什么,我们哪里会晓得呢。但是,那种虔诚和肃静,让我们一点都不敢胡来。好不容易拜完了,又一阵轰轰烈烈的鞭炮声响起,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吓得连忙堵起耳朵。没过多久,大人们把供品收了起来,我们小孩却争先恐后地去抢能吃的东西。

  到了9点多,又一个菩萨过生日的高潮来了,大人们摆好了十几个桌子,分别摆在了大厅、大院。然后又摆上了酒、醋、番茄酱和一些开胃小菜。接着,客人们陆续到达我们家,先跟我们打招呼,然后再找个位子坐下,我们小孩子也坐了下来。我们家准备的菜都是自己做的,并没有请厨师。一道一道的菜上桌了,我们小孩子的肚子一点一点的鼓起来。快乐的时光就这样在美食和美酒中溜走了,客人渐渐离去。

  大人们又开始忙碌,收拾桌子,老人们帮忙打扫。而我们小孩子,丝毫没有困意,越玩越起劲。

  就这样,菩萨的生日过完了,一天也过去了。我相信菩萨一定很开心,但我也相信大人们很累。

  家乡的习俗作文 2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我们要用芝麻糖来祭灶王爷了。

  昨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下特别的作业,那就是——回家观察爸爸妈妈明天会做什么?可是,从早上到中午,我爸爸妈妈什么事都没有做,这可怎么办呢?下午,我来到了辅导班。老师拿出了一大袋芝麻糖,把同学们的馋虫,都差点勾了出来,老师让我们说出一个表现同学们此时此刻的心情的4个字的`成语,才给我们发芝麻糖吃。(我看着那一袋芝麻糖,口水差点儿流出来。)我想了一个“迫不及待”,便把手举了起来,可老师一连几次都没有叫到我,我把手举得更高了,终于,老师叫到了我,我说了出来。耶!我终于拿到了芝麻糖。

  等同学们都拿到芝麻糖时,老师还不让我们吃,看着芝麻糖,馋死我了,同学们有的偷偷地把芝麻从芝麻糖上扣下来,放进嘴里,我也学着他们,解决我的馋虫。老师让我们用5员大将(手、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来观察芝麻糖。我用手捏了捏芝麻糖,硬硬的;仔细端详芝麻糖,芝麻糖是乳白色的,上面洒满了密密麻麻的芝麻,听老师讲,这里面还有一层寓意呢!芝麻糖上撒满了芝麻,在新年吃,寓示着来年的日子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再用鼻子闻了闻,“嗯!真香!”终于可以吃了,我左手拿着芝麻糖用牙一咬,芝麻糖又甜又脆,又酥又香,糖末末和芝麻直往下掉,我赶紧用右手在下面接着,真好吃!再看张泽同三五口就把芝麻糖吃完了,他吃得好快呀;我在咬芝麻糖时,听见了咬芝麻糖发出的“咔嚓咔嚓”声。我发现了芝麻糖上的密密麻麻的小孔,听老师说,一共有129个小孔,有同学不信,还数了数呢!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新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愿新年的我学习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家乡的习俗作文 29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个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在年三十晚这个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

  这个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但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

  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除此之外,这个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家乡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习俗作文12-28

家乡习俗作文01-04

家乡的习俗作文01-25

关于家乡的习俗作文02-24

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10-08

家乡的习俗作文(15篇)01-17

家乡的习俗作文15篇01-16

家乡习俗作文15篇01-08

家乡习俗作文(15篇)01-09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1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