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作文

家乡的节作文

时间:2023-03-26 15:29:13 写作作文 我要投稿

有关家乡的节作文9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节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家乡的节作文9篇

家乡的节作文 篇1

  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

  在不知不觉中,七夕,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已悄悄来到,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于能在鹊桥上相见一面。人们也忙忙碌碌,一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一是为了能和自己的牛郎织女共度这美好的时光,或是能借此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

  红轮低坠,玉镜将明。此时的'西湖,广场,以至于大街上,来来往往,一时之间不知从哪儿冒出这么多牛郎织女,都一副副亲密无比的样子,好像他们才是真正的牛郎织女。不久便一轮明月挂青天,几点疏星明碧汉,凉风袭来,不知是高兴,是凄凉,还是伤感,都已说不清了,正像孟庭苇唱的那样,这是一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行走之间,眼珠子一转,一个念头涌上心头,谁说没有情人,家中不知有多少。于是,又转了几个弯,便回了家,走到书桌前,看到书架上放的那一本本“情人”,兴奋至极,一时不知该和那本“情人”共度这“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良夜。脑子想着,眼光在书架上搜索,突然,眼睛一亮,《人生若只如初见》,不错,书名听起来有一股温馨的感觉,就它了,便坐在书桌前,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一首熟悉的诗词映入眼帘: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错,正是少游的《鹊桥仙》,写得又正好是牛郎织女,不过这样一个伧俗的故事,到词人面前,竟变成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临水照花似的惊艳无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句,也许只有这一句,含蓄的安抚了这对有情人。

  呵,谁说这是没有情人的情人节,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但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

家乡的节作文 篇2

  开斋节是回族人的节日。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回民,所以每到这一天,我们都要向大人说“赛俩目”,因为这一天就是我们回民的“年”,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发钱,就像汉族的“压岁钱”,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自己花的,所以每到开斋节,我们都可高兴了。

  开斋节分开大斋和开小斋。在开大斋的这一天,我们都穿上新衣服,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饭。每逢开斋节,妈妈都会做好多的油馍,做各种各样的,然后会送给邻居的叔叔阿姨尝,送完东家送西家,晚上吃过饭,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做游戏。往往都是这个节刚过完,奶奶就准备过开小斋节了。

  年初,奶奶总会买一只羊,在家养得肥肥的,等到开斋再把它拉到清真寺里宰了。每到开小斋节这一天,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清真寺了。回民都要到清真寺里去跟阿訇做礼拜,人山人海那场面可壮观了。礼拜结束还要举行宰牲口仪式,就跟古尔邦节差不多。

  完了之后我们全家还要去上坟,给亡去的亲人烧香祈福,愿他们在天堂平平安安的。当然我最开心的是去舅舅家说“赛俩目”,那样大人不仅可以给我钱,我还可以吃到好多好吃的东西,总之开斋节是我们回族人最大的'节日,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

  如今,开斋节又快到了,我们又高高兴兴地迎接它了。一想到这儿,快乐就溢满我的心间!

家乡的节作文 篇3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我的家乡在盐城,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也十分有趣。 端午节前两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艾草和菖蒲,还会吊着几个白白胖胖的大蒜头,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气了!小孩们都会穿上老虎、蝎子、蛇和壁虎图案的黄衬衫和裤子,脚上穿着虎头鞋,脖子上挂着香囊,这样,一个夏天都不怕蚊虫叮咬了。香囊有各种各样的,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太阳,有的的像爱心,还有的像花、草、莲藕,一串串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爱不释手。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开心的事了。粽子的外形很特别,像个立体的三角形。翠绿的芦叶里面,包着白白的糯米,如果放红枣、赤豆和花生,这样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甜粽子,如果放着咸肉和火腿,这样就成了有滋有味的咸粽子。包好后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上两个小时,淡淡的芦叶香清香四溢,弥漫了整个厨房,闻起来让人垂涎三尺。拨开煮熟后的粽子,晶莹透明,吃一口更是黏而爽口,回味无穷。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吃家乡的粽子,你呢?

家乡的节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所唱的就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到了端午节,奶奶会拿出预先采来的粽叶,用水煮过,里面裹上糯米、肉、花生、红豆等,把它们包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并有着各式各样的口味。我总爱蹲在边上,看着那一张张碧绿的狭长粽叶,在奶奶手里翻飞,一会儿,盆里就多出了一大堆的带有粽叶清香的粽子。

  晚上,把粽子放进锅里,倒上水,煮上个把小时,再焖上一晚。粽子煮熟后,剥开它那碧绿的“外衣”,蘸上点白糖,咬一口,香香的甜甜的,真可谓色香味俱全。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习俗,如吃咸蛋,给小孩织鸭蛋袋等。

  我多么盼望端午节快点到来呀!

家乡的节作文 篇5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虽然它没有春节那么隆重的气氛,但它却寄托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主要的风俗就是包粽子和插艾草。

  端午节的前两天,母亲就把粽叶和艾草早早地买了回来。母亲先把粽叶放在清水里洗净、浸泡,将洗净的糯米倒进了盆里。开始包粽子了,母亲拿了几片粽叶,用手指夹着将它们卷成圆锥体,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再放上几颗蜜枣和肉。母亲娴熟地转动着手,一会儿一个粽子包成功了。母亲告诉我粽子可以包出很多花样,有三角形的、菱形的、船形的`,还可以用蒲叶包成正方形的。包好的粽子被放进锅里煮了三、四十分钟,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清香四溢,馋得我立马想尝上一口。

  在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我和父亲也忙个不停,那就是插艾草。我把艾草和菖蒲分成几束,用红线扎好,父亲将扎好的艾草和菖蒲分别插在院门、堂屋门、厨房门上。明间传说这样可以避邪纳福。艾草还可以做药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时候,奶奶用晒干的艾草烧一大盆热水,给我泡澡,这样不仅可以防菌防病,还可以让蚊子不叮咬我。

  我喜爱我家乡的端午节,也喜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节作文 篇6

  清明节,我陪着爷爷驾车驶往从未回过的故乡。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青青的小草和路边小树枝条上的嫩叶,在春风中轻盈地摇曳着,闻着嫩花嫩草扑鼻的清香,我不由地对着旷野大声喊:春天,你好美啊!

  在谈笑声中,我们的车已停在故乡的晒谷场上,车门刚打开,车前就围满乡亲们,热情地问:“哪儿来?找谁啊?”忽然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拉住爷爷激动地说:“老哥,回来拉!”原来是爷爷儿时的伙伴孙爷爷,他拉着爷爷的手问长问短,简直像有说不完的话。

  午饭时堂屋里坐满乡亲,他们都亲切地喊我“宝宝”,问我几岁?上几年级?那天爷爷特别高兴,抢着帮我回答,并说“会背不少古诗呢。”乡亲们都叫我背一首,那天我也特别大方,站在椅子上给大家背“少小离家老大回……”

  有一位老人直呼“神童、神童”,搞得我真有点不好意思。爷爷还跟乡亲们宣布:“我孙女儿还得过全国书法金奖呢!”旁边又早有乡亲临时找来纸笔,我提笔写四个隶书大字“温故知新”,这又博得乡亲们的喝彩。

  孙爷爷也拉来自己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也叫他写一张,小孙也不含糊,很快提笔写下正楷“展翅飞翔”四个大字,乡亲们都赞叹道:“如今的孩子呀,个个是神童!”

  在这清明时节里的第一次故乡之行,让我感受到故乡浓郁的春光和浓浓的故乡人情。我愿年年都能踏上故乡的小路,去拥抱那最美最美的大自然、拥抱那最亲最亲的故乡人。

家乡的节作文 篇7

  我国有许多的传统的节日,有人喜欢守岁,拿红包的春节;有人喜欢吃粽子,挂菖蒲的端午节;有人喜欢吃月饼,赏圆月的中秋节;有人喜欢赏菊,佩茱萸的重阳节。然后我最喜欢的却是家乡祭祖,游灯的元宵节。

  元宵节那天晚上,多半外出打工的村里人都回来了,我们一家人也匆匆忙忙地赶回了老家。太阳快落山了,人们吃完美味的元宵,然后都聚居到祖庙前。

  我们一家到祖庙时,祖庙门前已是人山人海,锣鼓掀天,非常热闹。庙里灯火辉煌,香气缭绕,人们供奉上最丰盛的食物,用猪头、鸡、鸭、五香卷、米糕。来敬拜我们的祖先,祈祷能够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庙外也早早的搭起戏台唱起高甲戏,村里的人搬来长条椅,看得入神。右边正在上演木偶戏,一群小孩看得津津有味。旁边搭起高高的炮塔,大哥哥们正在玩刺激的“攻炮城”。鞭炮声、唱戏声、锣鼓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小山村沸腾了。八点左右,祖庙前鞭炮大放,人们在那里跳火堆,要开始游灯了。大家有的抬清水祖师,有的举彩旗,还有的`抬着纸糊的油灯笼。长长的游灯队伍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在蜿蜒的山路上游动。游灯队伍都得经过村里每一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得挂红灯笼,放鞭炮,烧火堆,迎接游灯队伍。游灯队伍一到烟花绽放,鞭炮大放,火堆烧得旺旺的,照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村子里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喜欢元宵节,喜欢热闹、红火的元宵节,盼望元宵节快点到来!

家乡的节作文 篇8

  我渴望真实地拥有一片春花绿叶的草地;我渴望真实地拥有一座绿阴环绕的山村;我渴望真实地拥有一份秋后丰收的喜悦;我渴望拥有一种雪后浓烈的情绪。比起这些,我更渴望独自一人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去感受春的清淡而雅致,夏的浓厚而高调,秋的成熟而稳重,冬的圣洁而朴素。

  小时候,我常常趴在窗上,看着春姑娘从窗边轻轻走过,踏青了小草的衣裳;看着阵阵雷雨从窗边匆匆路过,惊起了满塘的蛙鸣;看着秋风从窗边缓绥刮起过,点染了收获的金黄;看着雪花从窗边絮絮飘过,营造了一个银装素裹的神话。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春天温暖的太阳带来了万物的复苏,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稀薄的绿衫,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嫩”味。春雨细如丝,细雨纤风,弹奏着一曲早春的希望歌。雨,软软的足,柔柔的手,轻轻拂过屋顶,似一首抒情的慢板,把装满往事的心唱得抑抑扬扬;风,轻缓柔和,慢步轻声,漫舒着长长的盈袖,把乡村的天飘扬得清清纯纯,把乡村的地舒卷得灵灵秀秀。

  “红尘俗事纷纷扬扬,遥山近水淡淡花香。”夏日傍晚的红霞点燃了辽阔的天际,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幅极美的画面;袅袅的炊烟自屋顶缓缓的升起,悠然自在地飘荡着,不快不慢地由浓稠变为清淡,最后消失在夜幕中。夜暮下农民带月荷锄归,顽皮的孩子依偎在奶奶怀里,数着天上的繁星。月华如水照流萤,熏艾草的烟气,在空中缓缓流动。

  “一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秋天金色的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悲鸣。来到树林,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队的金色的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头上、肩膀上、脚上。秋风徐徐吹来,把我的思绪也带到了天高云淡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在冬季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田野也睡熟了。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白的清纯,白的朦胧。放眼眺去,或浓或淡。浓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从天际横亘到枯草匍匐的地面,浩浩荡荡,编缀成一种极致的醇厚,任你如何察看如何分辨,也探究不到它的深处。淡的,似乎也早已领悟了某种天意的暗示,只省略掉浓厚的边缘,仿若是经谁的纤指修剪了的雪花飞絮,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却又分明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

  家乡的景总带有一股“情”味,令我流连忘返,令我永生难忘!

家乡的节作文 篇9

  清明节是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唐朝大诗人杜牧以“清明”为题写的一首绝句诗。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使人读得朗朗上口。这是杜牧描写的清明节的景象。

  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而在这种天气里,田野里会长出一种叫“绵菜”的植物,这种“绵菜”就是我们清明节吃的清明果之中的最重要的原料之一。说起清明果,我们非常不陌生,在清明节就会吃到,可你知道清明果的制作方法吗?有多少人只知道吃清明果,连清明果怎么做都不知道。在清明果的皮里,主要由绵菜和糯米制成,先把绵菜洗干净,放在开水里煮软,然后把绵菜捞出,放进石臼里与糯米粉一起捣,直到把它捣成糯米团,它看上去绿绿的,非常好看。清明果的馅儿也有很多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糖馅儿的`,它是黄豆粉与红糖掺和成的。清明果还有萝卜丝和肉馅儿的。每一种馅儿都有不同的味道,红糖馅儿的虽然好吃,可吃多了会上火。萝卜丝和肉馅儿的清明果其实还有很多配料,如:香菇,木耳,虾米等等。但萝卜丝和肉是最主要的。清明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扫墓,祭奠祖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清明节这天我们要做清明果,扫墓,祭奠祖先,但在别的地方,清明节还要做些什么呢?

【家乡的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节作文10-29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5-31

家乡端午节作文05-31

家乡的重阳节作文02-06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01-19

【精选】家乡的节作文四篇04-08

家乡的国庆节作文02-15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10-21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0-29

家乡的节作文7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