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的作文 推荐度:
- 奶奶作文 推荐度:
- 奶奶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选奶奶作文汇编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奶奶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奶奶作文 篇1
我的奶奶七十多岁了,可仍像蜜蜂一样勤快,每天都精神饱满,快乐似神仙。但是,岁月无情,奶奶的脸上已经爬满了皱纹,就像一块粗糙的树皮。头上的白发像染了色一样,一缕白,一缕黑,格外醒目。奶奶的手青筋暴起,又皱又裂,更奇怪的是,那双手在几节指关节处还有厚厚的老茧。奶奶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嗓门大。不光在我们小区,甚至在菜市场也威名赫赫。奶奶这名声,还得从那天早上去菜市场买菜说起。
“买什么菜好呢,真烦!”一句抱怨声从奶奶嘴里蹦了出来。我和奶奶边走边想买什么菜,不知不觉就到了肉摊前。“老人家,买我的肉吧。”一位老板热情地招呼着,“您绝对不会吃亏。”奶奶正寻思着包饺子呢,就点点头。老板熟练地割下了一块肉,放进秤盘里:“八两还旺!就算您八两,一斤十四元,您给十一块得了。”
“有八两吗?”奶奶接过去掂量着问。
“您放一百二十个心吧!”老板信誓旦旦地说。
付了钱往回走,奶奶碰到一个熟悉的卖菜人,借了她的秤称了称。这一秤可不得了,少了一两多,奶奶的.火一下子燃了起来:“哼,找他算账去。”
“老板,你这不是瞎蒙人吗?”离肉摊还很远,奶奶的嘴就噼里啪啦地炸开了。老板沉着脸说:“您一把年纪了,可不能空口说白话,我瞎蒙您什么啦?”
奶奶更加火冒三丈,声音提高了二十分贝:“这辈子我可没说过白话!”
这阵雷轰,引来了不少路人。
老板见势不妙,马上赔笑脸:“老太太,火大了伤身,有话好好说嘛!”
奶奶不领情,嗓门又高了八度:“我说老板啊,做生意得讲个良心,只有讲诚信,生意才会做得更加红火、更加长久啊!”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老板赶紧切下了一小块肉,送到奶奶的篮子里:“刚才眼花看错了秤,这不,给您补上了,您赶紧走人吧!”奶奶不依不饶,只管“放炮”。这下,奶奶可一“嗓”成名了,不少老板都认识了她。我想:奶奶下次买菜,他们再也不敢缺斤少两了。
奶奶作文 篇2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就像沙滩上美丽的贝壳一样,闪烁在脑海里。
七年前,仲夏,太阳的脸上漾着旖旎的笑。风,将雀跃的.青碧色绿叶吹下树梢。我笑着,跳着,哼着小曲,行在小路上,紧紧跟着提着菜篮的奶奶。刚搬过来,我对这儿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一双懵懂无知的瞳孔,呆呆地望着那些新奇的事物。
转过街角,来到这氤氲着果蔬香气的菜市场,我兴奋极了,立刻玩开啦。对于从小“野”到大的我,怎么能放过这玩捉迷藏的好地方呢?我从来是做事不过脑子,还没细想,便先玩了起来。
我飞快地周转于各个摊位之间,仔细寻找一个隐蔽的藏身之处。很快我便寻到了一处不错的“阵地”。在我欢乐之余,奶奶可急坏了,到处寻找调皮的我。在“阵地”里,我正一边窃喜着,一边观望着奶奶那焦急的身影。不知为何,当看到奶奶那慌乱的银发时,我的小手悄悄攥起,心中宛若打翻了五味瓶般,不知是何滋味。奶奶呼喊着,眼睛四处寻觅着。终于,我再也坐不住了,腿不自觉地站了起来。
接着便是我这调皮的小鬼被捉到,自然也是少不了一顿训斥。
回家的路上,晚霞的余晖洒在我身上一抹酡红。我颔首着,久久难以平复心中的愧疚。
至今事隔多少时日,仍是令我难以忘怀。
奶奶作文 篇3
我猜,一看到这个题目,你就已经忍不住在笑了。可是我也没办法,要我用一个词来概括奶奶的特点,那也只能是“狂”了。
“工作狂”
奶奶退休前在银行工作,可是退休两年了,也没见她离开过自己的岗位。上班时,天天在岗位上,退休了,就应该和别人一样,痛痛快快地去各处走走、玩玩、看看吧。可奶奶不,她有事没事总是会到上班的地方去转转,看到人家忙不过来,就上去帮忙。奶奶为啥这么爱工作呢,这个问题可能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吧,反正没事做,她就不开心。
寒假快到了,金融服务行业的工作也多了起来。你看,工行服务大厅里,人头攒动,比平时热闹多了。存钱的、取款的、还有咨询理财的,来来去去的人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不过来,那怎么办呢?奶奶乐得马上“闪亮登场”,当起了“大堂经理”。一会儿引导这位办理业务,一会儿又耐心回答那位提出的问题……这一天忙下来,奶奶脚也疼了,嗓子也哑了,可她还是乐滋滋的。
“家务狂”
奶奶说,她从小就是个闲不住的人,不论在哪里,只要看见有事可做,她都会去做,尤其喜欢做家务。奶奶说的一些事,我没见过,但她做家务我是亲眼所见的'。我们家平时人虽不多,就我和爷爷奶奶在家,可是节假日就不同了,一大家子全到齐了,柴米油盐,吃喝穿用,要做的事可多了,这些事想想都麻烦。但是我们家不一样,有奶奶一人就够了,别人根本插不上手。
我们都喜欢吃瓜子,而且,像我,还喜欢边吃边乱丢壳儿。大概是国庆节假期中吧,我们一家人边吃瓜子边聊天,别提多开心了。等我们吃够了,聊完了,才发现,地上、椅子上,到处是瓜子壳,奶奶从外面进来,一声不响,拿起扫帚、撮箕就打扫起来。我想上去帮帮她,可她却说:“去去去,你也只会帮倒忙。还是去忙你自己的事去吧。”我只好出去玩了,等我回来,家里已经焕然一新了。只听厨房里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不用说,奶奶又在准备一家人的晚饭了。
“助人狂”
奶奶是个热心肠,平时最爱帮助别人。左邻右舍,家人亲戚,不管是谁有了困难,奶奶比人家自己还急。爷爷跟我开玩笑说,你奶奶是个“助人狂”呢,除了她自己,她谁都关心。入冬以来,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一时不适应,鼻炎犯了没好,又得了肺炎,咳嗽不止。这可急坏了奶奶,除了带我上医院看医生,每天天还没亮就急着起床,为我熬好枇杷水,说是光吃药不行,还要配合她的“土方”我才会好得快。只是这样就苦了奶奶了,看到奶奶劳累的样子,我感到心疼,奶奶却笑呵呵地说:“你爷爷不是说我是个助人狂吗?我照顾我的孙子不是应该的吗?”
你说,我的奶奶是不是很“狂”呢?嘿嘿。
奶奶作文 篇4
在一个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日子里,在一个普通小院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正用自己枯瘦的手抚摸着一位小姑娘的脸。你可能认为,这是一对祖孙俩吧!不,这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一天清早,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位老奶奶的邻居小丽,正蹦蹦跳跳,自由自在的跑到奶奶家。这位老奶奶的丈夫很久以前就离她而去,女儿在县城外教书,小丽的妈妈经常帮助老奶奶,小丽默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天有时间了,她本想帮助老奶奶,没想到却吃了一个闭门羹。嘿嘿,小丽可不怕这个,她蹑手蹑脚绕到后门,又蹑手蹑脚走了进去,她叫了一声“奶奶”,没人应。她又叫了一声“奶奶,我来了,我是小丽。”她一看没人应,她又到各个屋看了个遍,还是没人。她就知道了,老奶奶肯定是有急事走了。
事后,她才知道,老奶奶的女儿得了重病,出去看望她去了。
这时,她发现,有一摊衣服还没有来得及洗,她便操起搓衣板,穿着围裙,带劲地搓呀搓呀搓,不一会儿,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小丽把衣服搭在晾衣杆上。这时,老奶奶回家了,她看到此情此景,眼角里不时地流出一些泪水,她伸手抱住了小丽,并用自己枯瘦的手抚摸着小丽,这时,便发生了前面的一幕。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那些陌生人、熟人……,不管是谁,我们都应该帮助他们。
奶奶作文 篇5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家三口围在露台上赏月。圆月挂在天上,皎洁而明亮。而此时的我,心中却想起了爸爸口中奶奶的故事。
据爸爸讲,奶奶小时侯的家原本是很殷实的,有田有地,住的是在当时看来很不错的瓦房。虽然奶奶并没有上过学,但奶奶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太外公,却读过好几年书,这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少见的。奶奶就在这样殷实舒适的农家中出生、成长,度过了生命的'最初几年。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日本人就打进来了,用奶奶的话说就是“东洋兵造反了。”
奶奶的家在龙溪的边上。据奶奶讲,“东洋兵”第次打来时,她还 不满五岁。爸爸说,奶奶的记忆应该是没错的,因为据《德清县志》记载,日军入侵德清就在1937年底。侵占德清后,侵略者曾数次沿龙溪向两岸各村、镇进行扫荡,每次扫荡,都是路烧杀、奸婬、掳掠,无恶不作。其中,特别是1938年春天的那次扫荡,千余日军沿龙溪烧杀,所到之处片火海,血流成河。
在奶奶的记忆中,她幼时的家曾先后三次被“东洋兵”烧毁,到最后,太外公再也无力重建哪怕间像样的瓦房,只能搭个夏不能避暑、冬不能御寒的草棚。奶奶记忆中最深刻的次,发生她五岁那年的中秋——推算起来,应该是1938年的中秋,不过爸爸说,那应该是奶奶的记忆有误,但奶奶却坚定地认为就是在中秋,以至后来每到中秋,她都要对爸爸、伯伯们提起当年的情景——那天,奶奶家已经吃过了晚饭,太外公牵着奶奶的手、太外婆抱着奶奶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公,正等着月亮出来。忽然,远远传来了声惊惶的叫声:“大家快逃命,东洋兵又来了!”紧接着,四周就响起了人们慌乱奔逃的声音。
太外公那时还 有条小木船。奶奶家四口就坐上这条小木船,划向个偏僻的芦苇丛躲藏。刚划出没多久,据奶奶说,就听见空中响起了“嗖嗖”的子弹划过的声音。舅公害怕,哭了起来,太外婆紧紧地捂住了他的嘴不让出声。好不容易总算划进了那片芦苇丛。惊魂稍定,回头望去,只见远处火光冲天,太外公好不容易再盖起来房子,正在化为灰烬。
“那天的月亮很圆,很大,但在那冲天火光中,变得很模糊。那火真大,家人紧缩在船中,真冷。”爸爸常常像是在复述奶奶的话,但又像是他自己的说。
今天的月亮也很圆,很大。我站在通透的露台上,抬头望,冰轮洒清辉,低头看,霓虹闪烁,万家灯火。
【奶奶作文】相关文章:
奶奶的作文01-25
《奶奶》作文02-12
善良的奶奶作文02-09
慈祥的奶奶作文02-11
奶奶病了作文02-11
奶奶的花园作文02-11
老奶奶作文02-12
回忆奶奶作文02-10
奶奶的园子作文02-11
奶奶笑了作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