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07 08:11:4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1

  20xx年12月2日,我有幸参加在武夷山市举办的 “生物学教师片段教学评比活动”,是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和探索中,是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广大教师更深层次地感悟新课标、聚焦课堂、理解有效、提升质量。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系列评比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评比活动期间,我与许多生物的同行认真听取了南平市剑津中学方丽金老师的《预防传染病》、建阳二中的叶智锋老师的《细胞衰老和凋亡》、浦城二中施淑军老师的《细胞分裂》及浦城三中戴巨浪老师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等课,这些位老师所进行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的探讨,值得我们大家的学习。

  我们教师经常会谈到、听到的一个词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然要提高,肯定是我们以前的课堂效率低下,效率低下也就说明我们课堂中有很多无效行为的发生。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杨文普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高效的核心应该定位在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应该定位在当堂解决问题上,应该定位在没有课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上;真正的有效课堂是学生学会基础上的学会,见到课堂内容就像见到陌生客人,就像见到刚发的考卷,在短短的45分钟内,由开始上课时的好奇到下课时的熟悉,由开始上课时的一纸空白到下课时的圆满交卷。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深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那要怎样推进高效课堂呢?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是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跟生物有关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以及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用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生物知识的天地。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创设和利用相应的教学情景,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

  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思维能力。

  另外,给我启发比较大的一点是:把教学目标、教学心理、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四个元素合为一个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引领学生走上学会学习的道路就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一踏入学校门槛就被告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学习而充其量不过是知识的容器呢?看来学会学习是需要费一番脑筋的,是需要引导的.,是需要技术的。在我看来,“学习反刍”应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然后找个清静的时间,清静的地点,坐下来集中时间进行内化梳理,总结反思,从而更好的消化,促进下一步的学习。学到的东西不加以消化吸收,我们便不能灵活运用,不灵活就没有能力的形成,也就没有积极兴趣的养成,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当中大力倡导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善于反思者,勇于思考者,乐于思考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能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2

  20xx年10月19日—20日,我有幸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20xx年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代生物学基础教育特征——聚焦“核心素养”。一天半的会议,日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多彩,近距离聆听了生物学新课标、新教材修订的专家进行新课标的解读、新教材的修订说明,学习了中学教学名师的优秀教学案例交流,在本次会议中收获颇丰。

  一、理论培训深入理解新课标

  北师大xxx教授在本次会议中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度解读,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通过内涵释义、事例列举,使我们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内容聚焦大概念,概念层次由大到小为大概念——重要概念——次要概念,不同概念层次的“保质期”不同,刘教授举例大概念“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几十年)及之下的重要概念(几年)、次要概念(几个月),次要概念、重要概念的习得是形成大概念的支撑,强调概念之间形成合理的框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次要概念,进而形成重要概念,最终上升到大概念,使之长久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每节课上完后教师要反思一下,本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标要求的相关概念学生掌握了吗?如果没有,教学设计如何改进?

  在谈“高中生物学新课标的实施要点”时,刘教授谈到要准备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生物学素养和生物学核心素养可类比为金字塔的全部和塔的上部,在教学中,生物学素养的全部内容并没有删减。学科核心素养是全新定义的课程标准,它的每一维度都包含了三维目标;追求持久的学习成果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理解新课标,在具体章节的教学时,参照新课标的内容要求,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期待学生:吃的透、记得住、用的上”,刘教师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概括了新课标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对于新教材,我们充满期待。人教社赵占良研究员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高中生物学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研修教材修订的新要求;分析原教材的及与不及,在保持及的基础上,在“不及”上下功夫。修订新要求主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符合时代要求“科技新进展,创新驱动战略”,符合教学需求,教材的修订在广泛深入调研教材的适切性的基础上。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原课标的升级版,更加明确也更加聚焦于学科的育人价值。赵教授通过例举部分章节教材内容的变动,包括问题探讨、教材图片,内容删减等,讲述变动的意图,指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进行调整优化。

  二、教学案例全面落实新课标

  本次会议有四位名师带来的公开课交流,对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启迪。北京四中的陈月艳老师带来的课题是高一《细胞学说》。刚看到会议日程安排时,我心里就嘀咕:这个课题我们平时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通过问题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能上出什么新意呢?然而,陈老师的课,让我用“惊叹”来形容,原来“细胞学说”的内容还可以这么上。上课伊始,陈老师用餐桌上的海参“真假辨认”导入,自然地引入细胞发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显微观察,也渗透了新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这一生活化的导入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陈老师从解剖学开始,像讲故事般将细胞学说的发现过程娓娓道来。整个故事中,有人物、有情节、有背景、有“道具”,我想在场的人都沉浸在这个故事中,这是一种享受。这当然来源于陈老师对研究资料的广泛收集,对情节的有效串联。陈老师讲到她在20xx年参观大英博物馆时,见到1665年罗伯特·胡克看到植物细胞所用的复式显微镜,就用相机拍下来作为教学资料,这启示我们时时处处做“有心人”。

  复旦附中xx老师带来的是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验教学探究——《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赵老师将我们平时的体验式教学上成了探究式教学,通过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植物,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节课很好落实了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人大附中戴亚老师的课《其他植物激素》,也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发现问题,进一步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吃的透、记得住、用的上”。

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3

  10月19日—20日,在XX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我与刘银华老师有幸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2xx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近距离聆听各位专家对课标、教材的解读以及课堂、科研的经验介绍,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1、课怎样上?教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而教。

  研讨会邀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牵头人刘恩山教授作《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编写主持人赵占良研究员介绍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特点,教学评价研究院胡兴昌教授作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的介绍。

  这一次的高中课改站在“立德树人”的制高点落实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关于生命观念,刘教授列举“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这一重要概念,指出不同水平概念教学的“保质期”不同。教材通过数十个生物学术语、概念如“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等来形成“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彩,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这个生物学观点,最终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的生命观念。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始终要牢记我们所讲的每一节课、每一段内容都要服务于学生长久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最终达成生命观念的素养培养。

  关于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和严密推理以期达到更好结论的方法。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堂课,培养学生高品质的思维尤为珍贵。通过教材的范例,帮助学生提升管理思维结构,使用理智标准、应用逻辑、权衡事实形成良好的思维范式、习惯和工具。质疑是思考的视角,实证是判断的尺度,逻辑是辩论的准绳,通过不断对学生提出科学思维的学科要求,达成学生自主、自律、自我监控和自我纠正的思维习惯,让清晰、准确、质疑、客观、逻辑、深刻成为思考和决策的原则。

  关于科学探究,继续强调科学探究,坚持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解科学家如何思考和工作,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特征。关于社会责任,刘教授指出我们并不为社会责任而教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渗透在生物课程之中的,将不断渗透的生物学观念作为学生考察和思考社会科学议题的视角和立场,用生物学的规律进行判断、作出决策。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赵占良教授介绍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思路。从老教材到新教材,实现从“着眼于学生掌握生物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转变为“以生物学核心的基础内容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观念、思想、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通过例举具体的章节变动指导教师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图。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讨会安排了《细胞学说》、《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其他植物激素》三节公开课与专家点评,展现了当今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围绕新要求展开工作而最终为培养符合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2、教科研怎样展开?要像一名科学工作者一样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然后才是教导我们的孩子。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何奕騉教授通过讲述自己从无意中读书读到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好氧菌与叶绿体实验开始,然后引导博士不断寻根究底,通过“质疑—研究—再质疑—再研究”直至引导博士生完成博士生论文的写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何教授只是不停地发问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何教授幽默风趣、聊天式的讲谈中,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研究不仅仅发生在科研所,可以发生在一本书中、一节课中甚至一篇文章一句话中,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善于思考的心。同样,爱在显微镜下看这看那的张柳老师,通过勤快地看、细致的发现、合理的归纳总结,也看出了与众不同的镜下细胞世界。唐俊颖老师和沈璟老师,介绍了自己独创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努力实践,引导学生从发现中学习生物,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北师大二附中的倪川老师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名专业素养极高、善于冷静思考的高中生物一线教师形象。他带领学生借鉴工程学原理与实验技巧相结合自制模型3D打印,采用DIY分光光度计定量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将生物学中的工程技术与数学相结合,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失,客观质疑数据中的疑问,他带领学生研究具有临床意义的肠道炎症生物检测器等等。倪老师将有限的课文资源进行无限的挖掘,构建了STEM理念下独特的生物课堂。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那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达成不同程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怎样利用教材和挖掘教材正是一线教师要不断钻研的问题,而这,恰恰就是教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教科研哪里来?来自一颗好问的心和勇于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物科学不断发展,学生不断成长变化,教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当好一名教师,当好一名好教师。这次培训不仅仅让我了解了高中生物学的新发展,更激励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钻研教材教法,首先把自己变成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其次才能教好生物学科。

【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5-06

梦想课程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3-09

参加美国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6-06

线上教学研讨会简报03-03

小学毕业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04-18

教育教学研讨会活动方案08-26

教师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通用06-08

参加研讨会心得体会05-30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