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

时间:2022-11-18 18:11: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

202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1

  《新教育之梦》之“新”,是观念之“新”,《新教育之梦》之“梦”,是“理想”,而且全书十章,都以“理想”来命名章节: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而所谓“理想”,它可以是幻想,也可以是梦想,但它都是我们教育的使命,是我们还没有做到或做好的,却又是以其为目标努力追求的。而正是有了这么美好的理想,并且又是实事求是、充满憧憬的理想,才使得我们能够从现实的教育中,认真的审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才使得我们能够理性的思考、认真的反思,有效的来改正或是避免教育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这才是“理想”的升华。

  我用心读完后,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不想谈更多的东西,我只想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我个人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站在三尺的讲台,用我们的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另外,一位教师没有激情,就不会产生在教学上的冲动,就不会去进行改革、进行创新,教十年如一年,没有创造、没有革新,你称得上是一位好教师吗?

  二、富有“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责任心”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四、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几年的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五、富有“健康的个性”

  自古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总之,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202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2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梦,之所以称之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时,爱对着蓝天诉说心中的梦想,诸如得到一块心爱的糖果,当上班里的小干部,评为一学期的“三好学生”……年少时,梦想依然纯真,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琼瑶笔下的浪漫爱情,城市那端的现代生活……后来,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多年,年轻气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终将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及其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终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两点一线间来回奔波着,以为这就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所该有的该做的。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我们竟和重重压力下的学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再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而再来对照自己所谓的付出。

  《新教育之梦》让我看到了那里才是梦开始的地方,那里才有我们师生共同的梦,因为向往已久,因为梦里已寻她千百度,所以而今一旦不期而遇,我们就不禁要为此高呼——“梦”的篇章已经谱成,现在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拨响那美好的旋律,让这一人世间最动人的梦之曲传唱地更远。

202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3

  最近我拜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它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尤其初中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2022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4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相关文章: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02-28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模板04-20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03-22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集锦04-20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集合03-27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03-10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05-23

新爱的教育读书心得02-09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