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5 14:49:16 欧敏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5篇)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版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数学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要有新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教材中的“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都是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关键适时引导,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师生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把握,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加强学习,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勇于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新课程标准发布以后,我内心有些忐忑。心想刚刚搞清楚的20xx版课标又“变”了,并且课标的变化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变革如:教材的修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教育评价等等。当我认真阅读完《20xx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我才理解了新课程标准不是“变”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调整与完善,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阅读完20xx版课标后,我觉得有几个比较突出的阐述值得注意。

  其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段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虽然首次在义务教育课标出现,但并不是新名词、新事物,更不是我们在落实新课标中随意增加的新内容。20xx年版课标指出;“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20xx版课标在20xx版课标的基础上强调数学教学要在“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引导下达成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与内涵在20xx版课标基础上更加明确。

  其二、大单元、大统整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如何进行融合,体现综合性。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并呈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之前的跨学科教学也有整体融合的思想在内,这告诉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是鲜明的划分为毫不相干的若干阶段,而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的主体发展思想是不变的',变化的可能是方法和策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研究,进行创新改革,顺应时代发展。

  其三、教学阶段的划分由原来的“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阶段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阶段,划分的更为细致。四个学段课程内容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内容要求主要描述了学习的范围和要求,学业要求主要明确了学段结束时学习内容与相关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程度,教学提示主要针对学习内容和达成相关核心素养而提出教学建议,并且细致的阐述了四个学段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其四、提出了学业质量及就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新课标对学业质量标准做出明确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不断地研究学习。这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研究新课标,克服困难,与时俱进。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我参加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生物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数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一、新教材的编排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消化知识。比如,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第一单元是由老教材的一二单元合并而来,第二单元是从一年级下册抽出来的,这样的编辑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也考虑了学生假期刚结束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接收新知识。

  同时新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练习和渗透,练习时既有前面知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形成知识渗透。如20以内加减法,就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样的编排更加的合理。

  二、新教材重视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新教材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意识和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线索,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和复习的能力,如:学会建知识树、知识链等,将所学知识系统地分析出来,而不是将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

  三、新教材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标中,关于解决问题增加了两个能力要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数学思维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再根据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新教材的编排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的正确性,还应重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在解决问题时,要侧重检验、回顾环节,形成一定的反思思维,同时让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新教材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新教材既要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既要学习水平,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课本内容中,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版块(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整理和复习,同时进行学过新知识后情感方面的表达,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材最后边还有一个学期自我评价,不要放在期末自评,要定期开展,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自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五、新教材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只有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数学和我们紧密化,由抽象转变为形象具体,不仅有利学生理解和接受,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数一数这堂课,就可以让孩子利用已学知识数一数教室里的设备,分一分这堂课,就可以让孩子利用已学知识整理自己的书包等,不但知识学到手,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人教版数学新教材贴近生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希望自己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经过一个阶段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应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例如,条形统计图掌握的好,就更容易学习折线统计图。心理学家比格曾指出:“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的材料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此,知识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在于使学生能够在新问题或新情境中应用知识,产生预期的变化,达到触类旁通。为此,在自育学习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正向迁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一、根据教材合理选取、编排学习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选取编排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前后延伸,排除干扰,以利于学生产生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合理编排学习材料,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自己观察微课中图形的切割和平移的动画过程,然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提供知识迁移,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遵循知识迁移的心理学规律设计学习环节,突破学习难点

  青少年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由具体的表象到抽象的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不再惧怕抽象的数学概念,突破学习上的难点。

  三、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

  原有的知识越具有概括性、在学习过程中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在五年级下第一单元学习简易方程时,学生会遇到多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题,盲目学习记忆效果差,也影响以后更进一步学习较难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于是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例题归纳整理,概括出不同的几类题型,例7是一步方程应用题、例8是两步方程应用题、例9是连设问题、例10是相遇问题。在做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先明确题目属于哪一类,再解答,这样学生掌握起来更快,知识形成体系、学会概括学习内容,对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应用比较教学法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

  对相关的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自主分析相关知识点的异同,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提高自育学习效率。例如,两问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比较,延伸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安排连续两问应用题,这是在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解答加减一步应用题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了基础性的准备。连续两问应用题是由两个一步应用题构成的,且它的第二问只给出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需要从前面的问题中去找,由于学生不习惯于连贯的思考,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困难。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将连续两问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相比较,从结构形式到条件到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连续两问应用题,学生解答第一问不成问题;解答第二问时,要引导学生对一步应用题进行分析,要求对一个问题必须知道两个条件,而第二问中,只有一个条件,还缺少一个条件,缺少什么条件呢?可引导学生对已知条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另一个条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新的解应用题方法。

  五、灵活利用变式,拓展学生思路

  数学问题的表述常常把解决问题特别关键的本质属性“隐蔽”在非本质内容之中,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改变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自育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变式拓展思维,形成知识迁移,从而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小学数学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式,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提升。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创设了猴妈妈分桃子的情境: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桃子,她带来两盒桃子,小猴打开一盒(4个桃子),师问:怎样分才能公平?接着分第二盒,(8个)(没打开),师还是问;要分得公平,怎样分?然后,教师追问;为什么桃子数量不一样,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学生说: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四分之一来表示。接着老师又出示12个桃子,你能从图上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吗?在这个片断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刻认识四分之一,老师变换非本质性属性,让学生分4个桃子,8个桃子,12个桃子的四分之一,突出不管分多少个桃子,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表示。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概念教学中,如果仅以某种位置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较狭窄,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因此,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变式,将各种不同位置的图形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时,变式的练习更为重要。因为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每一类的高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所以三角形的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看到倾斜的线段就不认得是高,常常画高时总要垂直水平方向,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高的位置应是不同的,使学生对“高”的概念有本质的.认识。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凭着学习课本的初步感知说一说、指一指三角形的高,然后课件出示标准的三角形的高。紧接着再出现将标准的高的三角形进行90度旋转、135度旋转、150度旋转、175度旋转、180度旋转、360度旋转。每旋转一点都问:现在还是不是三角形的高?是不是还是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在这些变式高的出现和观察之中,学生在变化中看到了不变,即高的本质: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垂线。线的方向在变,垂直于底没有变。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新的教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学会利用掌握的旧的知识来轻松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框架,知识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归纳知识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利于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今年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对数学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于是我认真学习了20xx年的小学数学新课标,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在这一轮小学数学远程培训中,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探究性和渐进性的,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去认识新知识。新的课程标准以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情景为出发点,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课标》的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学习改变不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师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机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但现实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没有充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改进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的要求合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问题创设情境,另外也要强调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还有教师面对学生存在差异时,要学会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因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我们承认这种差异。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而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发挥?处理好教师主导和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的学习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应用的理论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积极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启发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数学方法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哪种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该认可,尊重差异。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数学课标的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课标,是我们学习,教学的前提依据。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课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课标,在工作站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学习了新标准,新旧内容的变化较大,但个人认为知识还在简化,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更注重一下能力的培养:

  重视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新课标的知识变化上看,数学核心素养在新课标里体现得更明显,是数学教学与人行为(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发展,是经验的积累,是过程性目标的拓展,是四基的继承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三方面构成:

  (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2)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次新课标的修订,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更注意学生核心素养和阶段保持一致。不在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是学习的其中一个目标。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而是靠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最后到达入心入脑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在学科融合中凸显数学本质

  在平时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认知,尤其新课的引入。例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加减法》中,异号两数相加时,学生特别易错。我就用他们知道的笑脸哭脸作为计算的依据,学生就特别容易接受,普遍做题不错,但是用书上的法则理解套用效果就没有那么好。线段认知时,孩子们反应到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对学困生还是有难度,加之他们上课的专注度不够,我就用“狗吃骨头”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在一笑而过后做题记忆很快。我平时提倡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那就要观察生活现象才能用于学习。那新课标中提倡把跨学科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通过多学科的横向联合,增强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为各门学科尤其是理工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有些孩子排斥数学学科主要是因为传统数学课主要局限在教室内。例如《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中测湖泊、河流的距离学生的理解能力普遍比较差。想不出来为什么老红军炸碉堡的实测方法,应用能力较差。那就领出教室实地体验感知,大多数学生会恍然大悟。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面对新一轮的学生,新的课标体系,我们也会再接再厉。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此次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数学服务于生活,从学习中捕获一些与社会生活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要点为:

  1.图形与几何

  在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图形中抽象出几何框架,如何抽象出来,就要从实际的物体出发,不要让学生凭空抽象,而是从具体的事物中去抽象,之前应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

  另一方面,根据所给定的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或者根据语言描述再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这是化抽象为具体,如果学生这两种功能可以互相转化,说明他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很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2.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虽然它在课堂上的占有量是很少的,但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释放的放松那紧绷的神经,积极快乐的参加到实践活动中来。

  综合说明了问题情景的综合性,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学科,跨度比较大,而实践主要是学生要求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来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及要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思考,合理的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索过程,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成果。

  这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益处的,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更深刻的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和内涵,力求在我的教学中无限放大它的实际存在性,力求让我的课堂也充满着浓浓的新课程情怀。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本次的线上学习,我个人感觉收益匪浅,尤其是学习了刘燕老师“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后,我深有体会,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供现实情境。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不应简单地、机械地让学生模仿、记忆教师和书本上的语言。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三)、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通过对以上几个要点的把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题材,让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想象、应用中自主构建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为期2天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习体会的话,那就是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从三位特级教师身上学到的爱岗敬业精神,我相信如果有爱岗敬业精神,什么样学生教不会、教不好。用爱心浇灌学生。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刚刚结束的一星期的实践活动,领略了指导师和其它学员的课堂教学风采。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她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着同样的`精彩。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他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让课堂走进生活,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经历,课堂才会显得朴实而又睿智。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让我深切体会到优秀的数学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心灵之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火花不断点燃。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我更应该勇敢地、虚心地、随时地与其他老师交流,交流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等。通过每次课后的交流产生思想碰撞与思考,解决困惑,从中也让我获得很多启发与收益。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对如何做好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有了更多的努力目标。我将反思着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相信本次培训活动对我今后的教学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通过这次教研室组织的观看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的视频,使我收获很大对四年级下册胡教材有了个清醒胡认识,为下半个学期的工作有了个清楚有脉络。

  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方程;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解决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个深入的了解。我相信这次学习一定会对我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胡开展开了个好的开端。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8

  刚刚开学一周,3月7号,吴正宪老师又一次的来到我们的身边,看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又一次感受到了同仁们学习吴老师课程的高涨情绪。本次学习我有如下收获:

  一、导课贴近数学本质

  吴正宪老师在教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抛弃了传统课堂中用课本的情境图来导课,课本中出示的是:王鹏坚持晨练,计划4周跑22.4千米,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而吴老师为了体现必须平均分这一除法的意义,她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有四位大学生,叫甲乙丙丁,今年毕业了,4个人准备一起吃顿饭,约定AA制,服务员说花了97元,你是4个人之一,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每人花了多少元?吴老师边讲故事边让学生记录,想怎样记就怎样记。有生在前板演,结束后老师问:“你觉得最有用的是什么?”生总结:甲乙丙丁4个人,97元,AA制。老师表扬了孩子: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这种导课的方式既让孩子有了对新课的好奇心,又让孩子们知道了如何去抓住生活中的数学要素,学会聆听。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吴老师评课中说:要真诚,要敢于批评,引导时用数学本身的数学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

  二、算理和算法清晰明了

  吴正宪老师在教授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节中,97÷4等于多少?96÷4等于24,剩下的1元怎么分?学生小组合作汇报:1元等于10角,10角÷4等于2角余2角;2角等于20分,20分÷4等于5分。合起来是2角5分。每个人交24元2角5分。生2:剩下的1元等于100分,100÷4等于25分,也就是2角5分。吴老师说,再碰到不够分的时候就把1元破坏掉!生3:建议把这个过程写在竖式里。去掉元角分,每个人交多少?2425吗?生:24多。生4:用小数点。师:谁平息了这场战争?(小数点)向小数点致敬!为了表示对小数点的敬意,吴老师领着孩子们对小数点说:“小数点啊小数点,你这么一来,就分清了谁是元,谁是角,谁是分!”然后老师在竖式中继续分1,把1分成10个0.1,除以4,余0.2,再把0.2分成20个0.01除以4,正好分完。有什么别扭?小数点太多了,拜托谁代替了这么多的小数点?商的小数点。吴老师说,数学人讲究简洁,只写上上面的小数点就可以了!这时,孩子们对商这里的小数点印象更加深刻!

  对分数除法算理的梳理,中吴老师问我们: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是和整数除法意义相同,有人说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吴老师,又问我们为什么分数除法是除以这个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把我们都难住了!有几位教师上台前也没有讲明白。还是在吴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才恍然大悟!如÷,在长方形图中如何表示?得从谁的.是这一点考虑,也就是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考虑分数除法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这样的3份是,这样的1份就是,7份一共就是7个即。÷37,交换位置是7÷3加括号后是(7÷3),即,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算法!吴老师已经来到敖汉两次了,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我们就像被启蒙的孩童,忽然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忽然发现数学教学里还有这么多的道理。相信在后续的学习里,会有更大的收获。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9

  这次培训共两天,上午听的报告讲座题目是《如何进行初三复习》,下午讲了《初中数学复习课设计与课例分析》,第二天讲了《初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培训,对初三复习阶段的划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范老师、郝老师、徐老师的讲座对我课堂教学的启示: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基础,重视课本。一定要做到夯实基础,打牢根基。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准,要知道为什么,要反复,做到温故知新。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小组合作,利用小组可用于提问,讨论问题,订正答案。在教学中要重视板演,让课堂中每个细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今天的讲座也教给了我很多复习的'方式:具体的做法有:第一步复习知识要全面;第二步要及时查漏补缺;第三步对重点知识要强化训练;第四步做到真正归纳总结;第五步临到复习最后阶段一定要对复习内容再杀个回马枪。上课讲题,题不要太多,要有典型性,要有整合性,要深入挖掘。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利用好练习题,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知道试题的由来,明白试题绝对是某课或某章或某难点的再现;其次要让试题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试题的练习,让学生的以下方面得到发展:做题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的解释,能力的培养等;第三就是做好中考题,而且对试题要做到精选,要知道知识点的出处。

  从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教材仍是考试命题之本,所以要注重看教材的定义、概念、性质、运算法则、例题、习题等。也要认真研读《中考说明》,由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做好三轮复习的同时注重复习方法技巧,做到有效学习。

  总之,复习后要做到这样的效果:心中有书,心中有定理;要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做到重视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所学内容要做到融会贯通,构筑体系。此外,在深入研究复习备考策略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训练和指导,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0

  新学伊始,我成为龙文初二一对一数学辅导教师,初二数学在初中数学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在初二这一关键性的一年中与这些同学一起共同进步缩小差距,我选择了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一用多变的一对一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我认为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引入时我常常以问题作为出发点,选择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同时问题情景的设置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在引入时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三角形的实例吗?你能一笔画一个三角形吗?你能用语言叙述你的画图过程吗?

  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在引入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否再画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画好后请你剪下来验证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热烈的讨论,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情况:有的学生用的是先确定一角再确定两边的画法;有的一个学生是利用尺规根据三边关系画的(这正是后面所要学的一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有的学生是利用了垂直、平行、对顶角来省去作图中使用量角器的麻烦,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利用自己对数学图形的感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剪一剪试一试从直观上验证了自己的画法。

  如《相似形》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引入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到与我国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们说到了法老、金字塔、木乃伊等等,说到金字塔你能测量出埃及大金字塔的高度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用影长,当时我称赞他们与我们的几何学之父古希腊人欧几里得的测量方法一样,并讲述了欧几里得的故事,他等到自己在阳光下的影长与他的身高正好相等的时候,测量了金字塔的塔影的长度,这时,他宣布,“这就是大金字塔的高度。”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其它性质的兴趣。

  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成绩较差同学减少对于数学的恐惧感,课堂上放慢教学速度,变换教学方法,如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

  1、请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讲解角平分线和中线,折纸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3、请学生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并做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

  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课堂上掌握节奏可以照顾到大部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但一小批优等生就会出现没事做的情况,这时学习小组就是他们发挥余热的地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建立了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相互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事小组中不同的工作,并最终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不固执己见,对同学的见解,既要乐于接受合理成分,又要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越发的认识到讨论的重要性,我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教师,质疑教科书,鼓励学生争论,有些知识点在学生的争论中被突破,知识在争论中被融会贯通,我发现学生之间的语言他们更容易理解,于是我开始尝试让学生讲课,讲过三角形的分类等。又如学习基本作图时,教科书就如一本说明书,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画图,互教互学,实际教学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知,有所得。在认知效果和记忆效果方面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

  第二布置多样的作业,引导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布置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课堂结束新课后,我通过作业的布置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如自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开始时每天的第一样作业是复习,最后一项作业是预习,而且把具体的页数写清楚提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加强学生看书的针对性,开始时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让家长签字,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对数学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表述类题目(如单元小结、学习体会、数学故事、小论文等)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根据上课内容所需经常让学生动手做教具如剪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做教具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此特性等,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学生做教具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没有此特性时,有的学生用线绳打结连接四边,有的学生为了省事用订书钉订的,而订的不同方法得到有的四边形能动而有的不能,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关键在于连接处是一个点还是两个点的问题,学生很受启发。

  结合所学内容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翻阅有关书籍,结合自己的认识写成小文章,设计图形等,如学完人教版初二几何《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后,学生搜集了很多黄金三角形的.材料,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又学到了黄金矩形,黄金分割点等有关内容;学完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后学生动手设计图形并配有语言表述;学完实数后学生查找了有关实数的发现;学完相似三角形后,学生查找了一些有关分形几何的内容等。

  对于每次考完试后试卷分析总结,也是一份固定的作业。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途径,随时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多种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识自我,建立信心”。作为教师创造性的理解这些评价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是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又一重要环节。

  对于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我主要借鉴了成长档案袋法。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高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开始阶段是我和学生一起做,如:提示测验中进步较大的学生可把这份试卷放入档案袋;帮助学生把上课时对于例题、习题一些好的解法总结成小文章;让学生寻找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链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寻乐趣,进行新的尝试。我班同学张某应该说是其中的较突出的一位,他的一份关于黄金三角形有关内容的介绍做的很出色,我还特别在自习课上让他讲了讲自己的成果。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他自己也一直引以为豪,讲课时自称是张教授,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给学生新的思路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新的方法让他们去尝试,是很有价值的。同学吴某数学学习成绩并不好,平时懒惰贪玩,但这次很特别的课外作业他却做的很好,就如他自己说的:“以前去网吧是去打游戏,而这一次去网吧全都把心思放在了课外作业上,苦苦查找了一个下午才完成,原来网上有这么多好的东西。”可能这一次经历不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成绩,但我们应相信这一次经历至少让一位学生有了对数学更新的认识。

  在工作中,我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请教别人,不断给自己充电。总之,响应学校的号召,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1

  为期3天的肇庆名思教研学习已经落下帷幕,在这紧张、充实而又快乐的3天里,我感受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给了我教学上很大的帮助。听了各位名师专家的理论指导,也观看了一些教学实例,亲身体验了一些活动,让理论联系了实际,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重新认识了自我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数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思索、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二、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大道致简——通过听华应龙老师讲的一些教学技能及他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感悟,我对数学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数学课以思维探索为对象,强调以思考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我们要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动脑筋去思考,帮助他们拓宽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挖掘他们潜在的创新思维。

  三、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通过观看专家教师精心打造出的课例,让我了解了如何较好的进行数学思维的教学,我们的数学教学法让学生有较沉重的压力,而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事实上每一项探究能力的教学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优秀教师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愿多动脑思考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情景作为学习环境,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思考的环境,多鼓励,多赞美。在合适的思维环境,教师注重交流的内容而不只是结果的正确性。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

  四、对教材的把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培训,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围绕课标可删可增,另外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课堂中,不但动脑想部分要练,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动手做,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堂。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通过这次培训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2

  20xx年7月27和28为期两天的培训,在职业技术学院很荣幸观摩学习了省特级教师带来的示范课及讲座!本次数学班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

  来自江苏省教育局教研室的王兴富教授对八年级的新教材改编做了详细的讲解,并结合以前的老教材讲了为什么要这样改编,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怎样引导学生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来自南通市教育教学科研中心的袁亚良教授主要是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如何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类比分析以及归纳的能力,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要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好的作用。最后以等腰三角形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一节示范课,并作了详细的点评和分析,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培训内容安排丰富多彩,和专家面对面交流

  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让我在教学上有所思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我们坐下来和知名专家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听课,解决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了解和接受最新的教育理论,课堂动态,专家们理论与联系实际的精彩讲解,使我们听课者备受鼓舞。

  二、培训产生了思维的触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对我来说,受益颇多。从现场案例课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课改的气息,教师积极创新的意识;从专家的讲座报告中,我们领略了数学最前沿的理论,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活动给我很大的启示。比如我们农村学校大多还是老套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要逐步渗透概念教学,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归纳概念,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去灌输,这样学不但理解不深刻还容易忘记。所以我们农村学校也要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的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经常总结。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好的教学方法。

  第二,抱着终生学习的思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知识是财富,人生旅程是财富,教学经验、过程与感悟更是财富。

  第三,与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的有效途径。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并总结自己的一套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深有感触: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创出自己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我的最终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寻找最好的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3

  xx日上午我在窑上小学参加了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培训,聆听了培训主讲教师对“二年级上册数学”的解读和介绍。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解决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实现数学课堂有效x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人教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通过讲解我能感受到教材每单元的内在联系。知道了每单元的知识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衔接,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由“情景图”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人教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x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x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x发展的特点。

  应该说,人教版教材xx丰富、贴近生活、编排有新意,深受小学生喜爱。但总体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识点,原有的内容也并未减少,课时数也增加不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教学内容到底应该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难度。仔细去拼读我们的教参,用好我们的教参。

  总之,本次教参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4

  经过为期一天的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就根据我自己这次的培训学习谈点心得体会: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得出有关结论。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教师指明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要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数学课程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运用新学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灵活运用。结合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领学生贴近生活,走进自然,经历知识、能力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习兴趣,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总之,通过培训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5

  在培训期间,我们上午听课、评课,下午听专家讲座,老师们以鲜活的课堂和智慧的评价及活跃的氛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专家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深深的理论引领。整个学习过程紧张而充实,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对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的

  1、有助于幼儿对事物数量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虽能获得很多的数学经验,如对物体数量、形状特征的认识,但幼儿获得的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星的、片断的,有时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儿感受到数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的凸现出来,使幼儿能注意到物体的这些特征,感受到蕴含于物体中的数量关系,或者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物体的数、形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幼儿数概念的建构。

  2、通过幼儿与材料之间、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交流、对话,有助于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学习经验。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对话。在反复操作、探索中,幼儿感受和发现材料数量、形状特征,感受和体验蕴含其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幼儿还会根据新的发现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法。

  二、幼儿通过亲身的经历、感受、体验来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数学课程的核心。

  新《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首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科学方法。其次,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宗旨是引导幼儿学习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应用的数学。(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数学”可以理解为“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幼儿的现实生活,引导幼儿对生活和游戏中的现象用数学知识去认识和理解”

  经过此次的培训,对于新学期的教学,我也是更有信心去做好,虽然也是在幼儿园当过一年的老师了,但是我也是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同事相比,还是有差距,而此次的培训学习也是过得很充实,老师们讲的东西也是让我很受益,同时此次的培训也是格外的丰富多样让我也是明白,做好幼儿教师不是那么的简单,但同时只要自己努力,去尽力,去思考,多改变提升自己,也是可以做的更为优秀的。

  老师的讲课很详细,从一天的常规工作讲了很多,一些设计,指导方面更是做了很细致的讲解,也是让我看到之前自己的工作的确做的有些粗糙,这不但是自己也是我们园区的同事也是如此,在对孩子们的教育管理方面,老师也是细致的讲了一些实际可以用到的方法还有和家长的沟通也是有很多的方式来做得更好的。此次的培训让我也是明白幼儿园的工作里头,各方面都是要考虑到,而且通过活动相互的去结合,去让孩子们的收获更多,同时每天的常规其实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可以更好的去把孩子们的习惯养成的,越是这些平凡的工作其实更能体现我们老师的价值和意义,能做好日常才能让孩子的`习惯更好,成长更多,同时也是让我们也是有更多收获。

  幼儿的教育,爱孩子也是在这次的培训里面,各位老师讲的最多的,虽然自己之前也是懂得,必须要热爱孩子,才能更好的教学,自己也是那样去做了,但是通过此次培训也是对于这个热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幼儿园的孩子,是正处于成长最开始的阶段,也是需要我们去做好自己,去让自己有更好的人格魅力,才能更好的教好他们的,同时我们也是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有些顽皮,有些乖巧,但是对待他们方面也是要一视同仁,之前的自己也是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的,的确对于顽皮的孩子自己也是做得还是不到位,也是要在以后做好,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了解才行的。只有我们更为无私的爱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去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好的习惯。

  培训结束那时候很是不舍,和同行们交流,作为一个新人,我也是学到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分享也是让我感到很荣幸,有此次培训的机会,同时也是要在往后的工作里头继续的学习,并且把此次的收获用在工作里头,让自己的教学做的更好。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标数学培训心得12-10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13

数学新课标远程培训心得07-02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3篇04-15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3篇)04-15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12-19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5篇12-14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5篇)12-21

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