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学习《压强》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8 12:03:3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压强》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压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压强》心得体会

学习《压强》心得体会1

  伴随着下课的铃声,这节课结束了。下午在没课的时候想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总感到很紧张,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多,知识面宽,包括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水银气压计、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但现在想起来,本节课虽然内容多,但还是有主次的,有些内容上不应花费太多时间的,比如说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等等。

  在备《大气压强》这堂课时,我力图体现新教材的理念,通过覆杯及其他的实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实验的原理,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体会到大气压的存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在做覆杯实验时,我将纸片盖在杯子口,然后倒过来,纸片由于重力掉下。然后在杯中装满水,将纸片盖在杯子上,然后倒过来。学生们惊奇的发现,纸片居然没有掉下来。我顺势提问——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有的学生思维很快,说:“纸片被水吸住了!”这个答案令我很意外。我灵机一动,将杯中水倒掉一半,此时,杯中也有水,倒过来为什么纸片掉下来了?看来不是被水吸住了,而是被大气托住了!这样结合理论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容器外存在压力或压强,从而认识到大气也有压强。

  在讲马德堡半球可利用塑料吸盘,让它吸在玻璃板上,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98834621.doc托里拆利实验对认识大气压值很重要。由于水银有毒不适宜在课堂演示,但通过动画讲解,在动画设计中一定要有玻璃管竖直和倾斜的`对比及玻璃管粗细的对比,让学生知道水银柱的高度差与管子的粗细、竖直与否都无关。

  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们经过回忆可以列举出大量事例,其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

  (1)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来;

  (2)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

  (3)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

  (4)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向上提起;

  (5)有时可以看到,搬运大块玻璃板的工人不是直接用手去抬玻璃,而是用两个橡皮吸盘压在玻璃上,能很方便、很安全地把玻璃板抬起来。

  这些事例能够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切身实际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学习《压强》心得体会2

  月8日下午我听取了实验初级中学杨老师开设了的《压强》公开教学课。

  这节课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充分地发挥。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件中展现了许多素材(包括影片、图片、声音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形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用生产、生活、军事中的相关图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印象深刻。本节课除了让学生尽可能地激烈讨论、设计方案以外,还设计了学生体验活动压铅笔的`两端与压气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明白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效果比较好。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压强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身边常见的现象,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教学时能否把本节教学重点放在只讲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及计算。而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还有生活、生产中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实例则放到第二课时讲。

【学习《压强》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物理压强的教学方案03-10

大气压强教学教案03-10

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案设计04-11

高三物理教学教案:大气的压强11-26

2023年《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03-21

《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教学教案03-08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04-11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03-31

外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