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25 11:49:0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通用10篇)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1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使人能获得各方面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和促进病体康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有“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因此,饮食在中医养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相互作用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平衡膳食是养生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一百四十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我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文中记述的“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尽之”具体指出,饮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恰当搭配的日常饮食,能够达到营养培元,蓄精益气,预防疾病,延年健身的目的。唐代养生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强调:“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指出:“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而“食能排邪而安脏,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本也”。事实正如此,日常饮食之物,大凡有养生和防治疾病的功效,如大枣、芝麻、薏苡仁、蜂蜜、山药、莲子、桂圆、百合、菌类、柑桔等;而各类中药的原料,也多为可食用的天然植物、动物。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使中国形成了独有的传统和制度。

  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支柱之一。调和饮食滋味,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以饮食养生疗疾,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调顺四时的原则。《礼记内则》上说:“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也论及饮食与四时、气候的关系,并对四时的主食提出了他的主张:春宜食麦,夏宜食绿豆、菽,秋宜食麻,冬宜食黍。由于四季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且盛、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如在阳气生发的春季,特别是少雪温盛、气候异常时,饮食应该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动火之

  物,并应选食鸭梨、荸荠、桔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等食物,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里。在夏季,遇暑热兼湿之候,肤腠开泄、汗出也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冷之物太过则更伤脾胃。因此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与油腻厚味,宜食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可选食西瓜、冬瓜、白兰瓜等瓜果,常饮绿豆汤,并以灯心、竹叶、酸梅水、冰糖煎水代茶饮用,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攻。秋气凉燥,当少食辛燥,选用蜂蜜、秋梨等柔润之物,山药、苡米等健脾补胃之品。冬季万物潜藏,天寒地冻,阴盛阳衰,进食胡桃、羊肉之类,自可补肾助阳,以迎来年。

  中医饮食与养生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包括“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审因施食、辨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故大众遵循:“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无绿”等平衡膳食原则。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谷为养”之“五谷”,泛指米、谷、麦、豆等多种粮食,即中国人常说的“主食”,这些主食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脂肪含量极少。按照中医理论,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故称为“养”。应该说是抓住了摄取营养素的主体和根本。“五果为助”之“五果”,泛指苹果、梨、香蕉、桃等多种鲜果和干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有机酸。食用“五果”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在人体摄取营养素时,它能起到辅佐和协助的作用。“五畜为益”之“五畜”,泛指猪、牛、羊、鸡、鸭、鱼等动物性食物,即中国人常说的“副食”。它们含有丰富的脂肪、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用动物性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修补机体组织,弥补植物蛋白在质量上的不足。“五菜为充”之“五菜”,泛指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菌类等多种多样的蔬菜。它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钾、镁、铁等营养素。完全合理的食物结构还必须有蔬菜辅佐、补充,才能使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得以充实、完善。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提倡人们杂食五谷,并以此为主食,在为益的五畜、为充的五菜、为助的五果配合下,主副食互为补充,辩证施食,就能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气味和而服之”是指所吃的谷、果、畜、菜必须性味和合,才能补精益气,利于健康。

  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古人主张饮食的五味要配合得当。大凡古人调和食物,按五行归类,酸属春,苦属夏,辛属秋,咸属冬,所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用酸、苦、辛、咸四味调和食品。

  五味进食得当,能营养五脏,增进食欲,有益健康;但是偏颇太过,相关脏腑不胜负担,反易得病。饮食五味之入五脏,各有其走向,哪一味偏嗜都会使脏腑之气过剩,失去平衡。五味进食不及会造成营养缺乏,太过也会导致疾病,平衡适宜方能益于健康。现代医学认为:酸辛太过,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食用糖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视、龋齿都有密切关系;食用盐过量,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饮食宜清淡,忌味重肥浓。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说“:厨膳勿使脯肉常盈,常令俭约为佳”,“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凡可食之肉本无毒,或自死及着疫死,则有毒,食之者心困闷而吐痢。”清淡,是与浓厚肥腻相对来说的。一是指五味的进食适可而止,口味不可过重。二是说,宜常食新鲜蔬果、杂粮等营养丰富而易吸收的食物。少吃些肉,多吃些蔬菜、水果等其他有益食物是很重要的。清淡的食物,一般都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可防止多疾病。现代营养学证明,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有50种左右,可概括为七大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健康的人要全面摄取这些营养物,而不宜偏于某一种。多吃肉,特别是肥肉,容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所以饮食结构以素为主,荤素同食,比较合理。

  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学习中医饮食与养生的理论知识,使我更加清楚中医养生所遵循的理论体系,及他内部蕴含的哲学原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中医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为中华民族留意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遗产,而且不止这样,我们还应该把中医养生文化发扬光大。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2

  在我们的身边,饮食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的一生总要吃喝,那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合理,都是营养学的范畴。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稠也不稀。那么怎么做到合理膳食呢?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记住这两句话十字,就是科学合理的膳食了。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东西更没法谈了。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希望本身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人们对科学合理的膳食布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会注意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很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还会买点保健品补补。时常在广告上出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保健品,什么减肥药,抗衰老药。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是否符合营养学呢?

  食品与营养、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恢复健康已成为社会新的需求,营养工作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需要有营养师的参与;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和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丧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能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合理的膳食调配: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要害在于调配多种差别的食物,组成合理膳食,以提供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

  ②合理的膳食制度:所谓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定质、定量、定时地分配食用的一种制度。在一天内的时间差别,人的生理状态差别,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针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环境差别,拟订出适合各自生理需要的膳食制度是极为重要的。

  饮食与健康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靠的就是自己的基本营养知识。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搭配不好的食物。

  通过学习中医饮食与健康,我收获很多,并会从现在到今后开始坚持把这些知识点用于我的生活学习中,从而从总体上提高我对饮食与健康之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更健康长寿。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3

  上完老师的中医饮食与健康后,我印象最深的是您在第一节课讲的两句话。一句是: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另一句是;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

  第一句话说的是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食物不仅提供了人自身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和能量,饮食本身的量、时、质对人身体也有很大影响。食物分为四性:寒、热、问、凉。寒凉食物像绿豆汤、荷叶、菊花等具有清热泄水解毒的功效。热温食物香姜葱蒜羊肉狗肉温中祛寒。在夏天可多吃些寒凉食物来清热泻火。冬天则吃些热温滋补食物。人们冬天吃狗羊肉火锅就是这个理。食物又分为五味即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和咸味。辛味祛风散寒,甘味补养身体,酸味增进食欲,苦味清热泄实,咸味软坚散结。如果不注意食物的四性五味,在日常生活偏好哪一种就会导致身体失和而生病。在中医里食物是有“气”的,就像阴阳平衡是流动和谐的。人要健康就要辛辣甘酸咸五味俱全,热温寒凉应时而食。这样人与自然,人体各个器官之间才会气顺和谐,整个人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如果说从第一句话我看到的是中医里的“衡”“ 静”,那么在第二句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就和“人不折腾就死了”意义不谋而合。我将其理解为”动”。生物体是自然界最复杂的`构造,它像机械一样的运动并且保持在适度的紧张状态才能更好的运作。所谓的三分饥与寒是唤醒并保持人身体的自我调节潜能。人身体一直处于安逸散漫中,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就会下降以至处于亚健康状态。另一句谚语唔三冻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曾经看到一个例子 说的是一对科学家夫妇因为疼爱孩子怕外界细菌感染孩子 就给他每天喝蒸馏水,用的东西也严格消毒。结果那孩子却无法再正常的环境生长了。这适得其反的结果也告诉我们人能不能太安逸。大自然给我们可以对抗自然界各种侵害的反应力,抵抗力,我们就要使用它们。否则用进废退,最终人也会变得禁不起风雨。现代社会的空调病,人体质下降也是这个原因。

  中医将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人体主要器官也对应这相应的五行,而这相应的五行又有相应的食物相生相克。这些都给了 人们关于饮食与养生很好的依据和方法。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4

  上周请的客人里,有一位多年的糖尿病人,据说平时血糖指数是10,吃了我做的晚餐,有鱼肉有奶油蛋糕卷等,以为血糖会升到12-15,结果竟然只有7.9!哇咔咔!

  看来我这四年学习健康烹调的努力没有白费。

  其实我自己家里就有一个很好的标本,那就是我家领导。领导以前经常应酬奔波,在外吃喝的结果,就是高血脂高胆固醇,还有一个大肚子。

  我们的家庭医生看到领导的血脂高得吓人,开了半年的药给他吃,吃完半年再检查,依然血脂高,指数岿然不动,好像没有吃药一般。

  医生又开了半年药,正好这时候我开始学做饭,于是双管齐下,吃药的同时,只在家里吃我做的饭。我那时候开始想方设法降低饮食的油盐糖含量,经常试验到油盐糖量低到影响口感,才再一点点往上调整,最后找到一个既好吃又健康的平衡点,记录下来。这就是我这个饮食博客的'起源。

  同时按照医生的指示,多吃蔬菜水果杂粮,肉类以鱼肉为主,特别是三文鱼可以多吃,鸡肉兔肉等白肉为辅,带壳的海鲜和牛羊肉等红肉少吃,猪肉尽量不吃。

  另外食用油以原生冷轧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first cold press)为主,偶尔高温煎炒才用一点芥花籽油Canola Oil。

  经过半年的吃药加饮食控制,再检查时,领导的血脂胆固醇指标全部降到正常水平!

  就是说,头半年光吃药,完全无效;后半年吃药加饮食控制,效果明显,指数全部达标。从那以后领导就不需要再吃药了。

  指数达标的同时,领导的体态也发生明显改变,大肚子没有了,腹部平坦,腰也细了,身材似乎回到大学时代;晚上睡觉 呼吸变轻微了,没有了打呼噜的现象;他自己也感觉到身体轻盈精力充沛,没有以前那么爱出汗。

  这样调整饮食,不仅改善了领导的身体状况,顺带我自己也变苗条了--证据就是,16年前买的一条细腰长裤,没穿几次就穿不进去了,一直放着。结果领导瘦下来,以前的裤子腰都肥了,就翻出我这条细腰裤来,居然给他穿进去了,咦,我说我也来试试吧,哈哈,居然我也穿进去了,而且腰腹部松松的很舒服,甚至还可以套一条保暖裤在里面呢。这才赫然发现我自己也苗条啦,腰细腹部平坦,哈哈,我这饭做的,一箭双雕啊!

  我们从来没有节食,每天要吃四顿饭:早午晚餐加宵夜。而且每顿正餐都有肉、菜、汤,家里面包蛋糕饼干点心没有断过,就是坚持尽量买最原始的食材,自己加工制作,尽量控制油盐糖含量,突出食物本身的色香味,调味品只作陪衬而不是喧宾夺主,坚持下来就有奇效。

  所以我感觉很有必要总结一下我的健康饮食心得:

  1、尽量买最原始的食材自己加工。外面卖的成品半成品,油盐糖量都超标,尤其是肉类和各种点心,过咸过甜,难以下咽。

  2、加工时尽量控制油盐糖含量,找到既好吃又低油低盐低糖的配方。尤其是各种面包蛋糕饼干点心,西式配方含糖量都太高,我几乎都要减下一半的糖量,甚至有的减去三分之二的糖量,吃起来食物本身的香味很突出,只是若有若无隐隐约约有点甜味,又香又不腻人,关键是更加有益健康。

  3、自己加工食物,完全没有防腐剂膨松剂软化剂等添加物。这些东西会使食物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吃下去会使人虚胖。

  4、自己做的量都不会太大,很快就吃完,这样就保证食物新鲜。商业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5

  有些人夏季易出现口苦、目赤、头眩、尿少等“上火”现象,甚至会有目赤肿痛、牙龈肿痛、咽喉干燥、口舌糜烂、大便干结等症状。有些食疗方法可以退火去燥,不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试服。

  一、红枣粥。用红枣,大米各适量煮粥吃,可除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痰中血丝、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口干咽痛、声音嘶哑、舌红嫩的脏火。

  二、麻黄石膏粥。用料为麻黄5克,石膏3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将石膏加水先煎20至30分钟,下麻黄再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5至7天,可消热宣肺,化痰平喘。麻黄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病毒的'作用。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是中医温热疾病的常用药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不退、大热烦渴有较好疗效。

  三、柴黄粥。用料为柴胡、黄芪各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将柴芪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5至7天,可清热解毒,泻火解肌。柴胡有和解退热之功,黄芪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且两者均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煮粥服食,对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有明显疗效。

  四、蒲公英粥。用料为蒲公英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蒲公英洗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蒲公英为中医传统清热解毒药,有天然抗生素之称,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可用于临床多种感染性疾病。

  五、菊花粥。粳米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时加入杭菊花6克(布包),再煮约10分钟即成。能清热解暑,醒脑提神。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6

  说起健康饮食,我自然就会想到学校门口的小吃摊是不卫生的,但许多学生放午学和晚学都会去小吃摊和小卖部去买东西吃。还有许多学生一放假,一放学就会去家附近的小卖部和小超市买小零食吃,其实小零食也有许多坏处,比如说:因为零食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导致能量过多,特别是高热量、高蛋白的巧克力、冰激凌等。此外,常常吃夜宵,也会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尿酸、冠心病等疾病。所以小零食要少吃,小零食也会引起很多疾病。零食最好少吃,甚至别吃。有一些人一说起健康食品就会想到绿色食品,其实绿色食品也有坏处,虽然在中国是绝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

  有一些绿色食品很好,就会有人三天两头的去买。其实有些绿色食品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太好。其实有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学校,根本没有食堂,学校就会让家长给学生钱自己中午去买东西吃。有一些同学就会去小吃摊和小卖部去买东西吃,比如说:烤羊肉串、烤洋芋、小面包等等......而这些烤的和小面包等,根本不够中小学生发育期间需要的营养,也不卫生。吃了有时还会拉肚子,所以最好不要吃着些东西。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7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需物质,但是饮食不当则又会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俗语说:病从口入。其理由在此。饮食不当招致疾病。饮食过饱过饥或不定时,容易得胃病。大量吃油腻食物,容易患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长期大量饮酒,易患肝硬化、可导致胎心畸形或痴呆的低能儿。如果酒中甲醇含量过高,还会产生视力模糊,甚至失明症。经常食盐过量,会出现高血压;经常食盐不足,会出现低血压和无力症、肾病。长期偏食会缺乏某种营养素,导致营养不良水肿、肝硬化、缺铁性贫血、坏血病、脚气病、夜盲症等。常吃霉变食物或黄麴霉毒素污染的粮食,易患肝癌。注意饮食调理,做好疾病防治饮食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治,因此日常必须特别加以注意,并加以调理。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8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健康饮食,谈到食品,有人会想到一些可口的食品,比如辣条可乐,棒棒糖,口香糖但你知道吗?这些都属于垃圾食品,因为你只尝到了它的美味,却不知他们其实都是一把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比如辣条吧,他们其实用脏脏的面糊成的,有些专家专门适用那些坏掉的面团。还有腐烂的,生虫的,恶心的`,地沟油做成的。他们首先把辣条做成各种不一的形状卖出去,然后又地沟油进行炸来炸去,等炸好以后把辣条的表面灰尘和气泡用肮脏的手擦去,然后再把这些辣条晒在窗台上晒在五个小时以后才用最辣最恶心的辣椒油往他身上撒。还用最后用脚踩一踩,以免浪费辣椒油,听了以后是不是非常恶心?大家想一想在晒的过程中外面有多脏的灰尘,还有在踩的过程中身上有多脏的戏剧,所以我们尽量少吃垃圾食品。还有一个可怕的饮料可乐。可乐对我们的身体是最大的危害,可乐因为里边含了太多的果糖甜蜜素和色素,喝了它,你虽然感觉好像没发生一样,但你的骨头已经有所改变了,他会一点一点腐蚀你的骨头,是你的骨头生疏。最后还是让我们珍惜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把健康保养成更强壮更发达的奥运精神,让我们去追求初升的太阳,让我们给健康写一份保证书。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吃越来越讲究了。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于是对食物的色、香、味儿的追求提高了,用于满足生理需求的食物也随之改称为更具声色的美食了。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利用各种丰富的物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菜肴和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烹调方法,从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饮食文化。地方菜中比较著名的有京菜、川菜、粤菜、沪菜等,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京菜擅长炸、溜、爆、烤,菜肴取其脆、嫩,口味重于香鲜;川菜以干烧、干炒、宫爆最为突出,菜肴入味,口味重于酸、辣、麻、香等。这些地方菜肴的不同风味特色,构成了我国烹调技术丰富多采的'景象。

  千百年来,许多人将美食的评定标准定位为色、香、味儿以及民族地域特色等等。其中,色、香、味儿往往是最重要的一条。但是,我却认为美食究竟美还是不美,不能只看色、香、味儿,而是更应该注重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同时要兼顾其营养成分的全面性与均衡性。

  我对美食的探究也是极为浅显,但是如果一碗味道恬淡的清粥和一盘麻辣辛香的烧烤摆在我的面前让我做出心中美食的选择的话,我一定会选着清粥。大家也许不解我的选择。原因有三。一是:一碗粥的制成,需要长时间的温火慢熬,这期间会倾注烹饪着的耐心和细心。二是:相对于麻辣火热的口感,我更喜欢恬淡可口感觉。三是:相对于危害身体健康的烧烤,我喜欢有利于我们肠道消化,促进身体健康的清粥。那么现在,你们还认为普通的粥它不是美食了吗?这样一碗粥,营养全面,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 10

  民以食为天。在科学发展的今天,饮食作为一种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饮食观念正在不断革除传统上的做法,吃野、吃杂、吃素、吃粗正成为一种饮食新时尚。

  吃野

  目前,一些营养学家提出饮食回归自然之说,就是提倡人们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野菜、野果、野味食用。由于可食野菜生长在空气清新的森林、草地、山坡等自然环境中,大都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水、废气等有害物质污染。因此,品质纯正、味道鲜美,不仅对人体无毒副作用,而且营养丰富为一般蔬菜所不及,如荠菜、马头兰等野菜格外鲜香清雅,可在丰盛的宴席上与山珍海味媲美。野果中的沙棘、野蔷薇的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是苹果的700倍和60倍,金樱子、桑椹、酸枣、银杏等野果,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吃杂

  在饮食上,不管自己是否,各种各类食物都适当吃一些,只有如此,才不至于偏食,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多品种配餐,使各种营养物质达到平衡协调。根据中医学理论,五味的偏嗜,会破坏人体的协调统一,导致疾病,什么都吃,也就是吃杂对身体一定有益。

  吃素

  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证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经常吃这些植物性食品,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防止大肠癌及其病变等。科学家认为,目前人类食物日趋精细,使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究其原因,主要与人们经常过量食用动物肉类,特别是那些“三高食品”有关,因此,经常适当吃素有益于长寿。

  吃粗

  就是经常吃一些未经过精细加工的各种天然食品,如粗米、粗盐、红薯、蜂蜜和各种蔬菜、水果等,因为这些粗食物尚未经过精细加工,其所含的各营养物质比经过精细加工的食物高很多,对身体有利,而吃得过细、过精,反而会使人体摄入的营养成分失调,可导致疾病。可见,人们的食物一定要粗细搭配,不能因细粮好吃而忘了吃粗粮。

【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健康饮食生活心得体会03-29

饮食健康标语02-11

《饮食与健康》教案02-22

中班健康饮食教案03-21

大班健康饮食教案04-12

健康饮食倡议书04-22

关于健康饮食英语作文09-27

健康饮食宣传标语11-14

饮食健康小常识大全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