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23 14:20:1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1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对现实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1、“生活即教育”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教育领域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应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这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高度一致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用眼睛去观察,幼儿们一定会惊喜地发现生活中一定会时时刻刻、时时处处隐藏着科学的影子,比如,小朋友每人都有一个书包,都有一块小手帕,小朋友们做操时通常都要排成方阵。小朋友在家里睡的床有矮的、有高的,吃饭的碗有大的、有小的。只要小朋友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到“比较”的科学方法。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应该鼓励小朋友用耳朵去倾听,倾听生活中一切动物的鸣叫,以学会用耳朵去辨别不同的动物,去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生活习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幼儿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耳朵去倾听生活,将生活中隐藏的科学元素引入科学教育活动之中,真正让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从而让幼儿们真正明白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社会即学校”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主张将学校的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拓展延伸至社会上,以真正实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融通、有机统一。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拓展延伸至社会上能给幼儿的科学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会对幼儿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使幼儿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幼儿走向社会,去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应引导幼儿广泛接触社会自然环境,让幼儿们感受到社会自然环境的美妙,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以进一步让幼儿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教学做合一”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具操作性、最富有建设性的内容便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而非孤立的三个方面。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应科学、合理、有效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之间的关系,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并非是教幼儿“学”,而是教会幼儿学做事,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做合一”。这就鼓励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与“做”上应以幼儿为“主角”,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多给幼儿们动手实践锻炼的时机,以真正解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以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科学意识,提升幼儿对科学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二、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策略探寻

  1、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学前儿童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如果幼儿教育工作者单方面的强制向幼儿灌输科学知识,不但不利于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幼儿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果将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可以直观有效地让幼儿体验到科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内在的价值,提升幼儿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幼儿带到社区,观察社区里发生的新变化,看看家家户户楼房的新颖别致的造型,寻找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存在着怎样的科学奥秘,幼儿们一定会从中发现科学的美,比如,对称美等。科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幼儿教育工作者引导幼儿探寻生活中科学带來的乐趣,享受科学给人们带来的便捷,这无疑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学习的一种绝妙的方法。

  2、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就餐、散步、游戏等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隐藏着科学教育的内容。比如,在晨间锻炼环节可以训练幼儿的动作技能,可以培养幼儿的分类、推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间是联系、互为作用的一个整体,而并非是单一的.,相互分割的。比如,幼儿们通过集体活动初步认识了蔬菜后,就可以让幼儿们进一步去玩“农贸市场”的角色游戏,就餐过程中让幼儿们说出所吃蔬菜的名称,散步时就可以带领幼儿们来到幼儿园科学种植区域去观察各种蔬菜,进一步探究各种蔬菜的不同生长特性,而户外活动时则可以让幼儿们进一步玩“运蔬菜”的结构性游戏,借助于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生活化教育,加深对蔬菜的科学认识,同时让幼儿学习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技巧,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边学科学边做科学,达到“教学做合一”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蒙性质的教育,幼儿科学教育的着力点在于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幼儿园在制定科学教育的方案时,应依据幼儿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独特特点,多选择些有利于让幼儿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的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内容,强调通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引领、点拨、指导,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主动地去获取科学知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于着力保护幼儿的科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究欲望,着力提升幼儿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结语】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应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有的放矢地抓住幼儿科学教育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去努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去努力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让幼儿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3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看到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阐明了他的教学主张。这一主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教师只管教或教学,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则,世界上新知无穷,学生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探索新知的本领,也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学生不能永远跟着教师走。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学,这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教学生学,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这就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诸因素,这也要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统一,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一面教,一面学,深入掌握教材内容,以促进知识的转化。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陶行知则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一,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广义的角度看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他经常将自己的诗交给小朋友改;他办安徽公学、晓庄师范,育才学校都是贯彻这一原则,主张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思想,无不与教学相长有渊源关系。因教施教则是他常常运用的原则。他说: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说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朱熹曾经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据为学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是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字来教学,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

  教师不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快乐。如果把教师当成职业来做,当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怨言、辛劳。如果把教师当作快乐的来源,一切都将不一样。然而如何才能爱上教师,拥有快乐呢?教学合一就是关键。总之,教学合一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迫切要做的,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4

  未认真读陶老作品之前,就已久闻其“生活教育”大名。

  “生活教育”应该是“生”的。学生是有生命的,绝不是我们手中的复读机,不能以其对标准答案复述的准确程度来做唯一评价标准;教师也是有生命的',绝不是车间流水线上的一台台机械,不能单纯用工业化的数据来评定其“绩效”。所以,教育也应该是有生命温度的,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其让一个孩子能进重点大学但还需要母亲去给他洗衣做饭,不如让他走出校门后能够以一个独立、健全的人过平凡普通的生活。

  “生活教育”也应该是“活”的。知识是活的,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不能死守那一本本教材;方法是活的,适用于这个孩子的未必适用于另一个孩子,适用于今天的未必适用于明天;过程是活的,不必非得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环境是活的,不必非得拘泥于一室之内……遗憾的是,我们总要面对太多的“规则”甚至是“细则”。

  有“生”,有“活”,孩子们才能生龙活虎,教育才能活色生香。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5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假期之中,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三、实践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些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范文7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是教育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针对如今的“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缺陷,并适当吸取其他经典理论提出来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使幼儿的上学年龄越来越提前。然而,我们往往只让学生尽量多的吸取书本上的知识,忽视了他们自身的需求。现在很多幼儿教学班把孩子们关在园内玩耍,基本与外界隔离开,导致他们从小对社会的认知缺陷,对他们的成长不利。正因如此,我们要让幼儿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教育环境融入生活。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

  “以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可以概括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从生活与教育的作用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教育;从关系上来说,教育由生活决定。就此思想出发,陶行知提出了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下面我就这三大原理简单论述。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拥有、所管理、所必须的,生活教育也是此理论的核心。生活是一直在变化的,而教育的本质在于生活,所以教育也在变化,生活即教育也由此而来。

  首先,生活与教育是同时存在的,两者不能分割,生活本身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其次,生活与教育的内容相同,有什么样的生活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再次,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必须围绕生活来发展、进行,化解人们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需求。最后,教育具有反作用的能动性,教育能改变生活的方向。

  (二)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那么现实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也即社会即学校”。因此,“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部分。

  “社会即学校”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把社会场所作为教育的地方,使教育从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学校与社会融合、教育和生活结合,让幼儿与社会更加接近。其二,学校本身作为社会精英的培育基地,使学校和社会更加接近,让幼儿从学校出来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这样的想法可以扩大教育的范围,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使其能够适应和改造社会。

  (三)教学做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其内涵是教育的方法以学习的方法为基础,学习的方法以做的方法为基础,让教、学、做彼此关联,融汇贯通,做也是教与学的中心。此理论也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联,以“做”为目的,“学”为过程,“教”为方法,能更好地让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做合一”也能使学生更快的掌握使用技能,也能让“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有效地实施。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启示

  生活和教育的`关系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当前的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内容更“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陶行知在生活理论中强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紧随生活,生活中的事例都是教育的素材。但是,当今的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内容的空洞、教育方式的乏味,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书本内,把教育与生活分开,忽视了儿童的实际需求。为此怎样从实际生活中融入幼儿教育,让幼儿在教学中了解和感受真正的生活,这才是幼儿教育要达到的目的。

  首先,幼儿教育的内容要接近生活,这些教育内容是幼儿的发展基础,生活经验作为教育内容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生活,从中获取更多知识。其次,只要是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我们都应及时的把这些素材纳入教材中,让幼儿从中能激发心中的渴望。最后,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真实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二)幼儿教育的环境更“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让全社会作为教育的环境。由此看来,要让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让课堂延伸到校外,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社会,丰富他们的认知。

  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老师们习惯把现实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用死板的图片、声音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这样的教育从长远的效果来看显然是弊大于利的,我们要将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延伸到大自然,扩大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们充分与社会接触,尽可能的表现自己,促进他们的观察技能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孩子们提供健康、丰富的园内生活和环境,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幼儿的教育要立足于生活,更要回归大自然。为此,利用幼儿周围的环境,及时陶先生的教育理论的体现,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木标。

  (三)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以直接看到的、听到的为主,我们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来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行合一,让幼儿置身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动手学习,才能更好地运用和吸取知识。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不仅在于学校教学,家庭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两者的结合,使教育得到生活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多应该向前辈学习,多积累教学经验,能正真地把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在幼儿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时代,我们仍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实践,将幼儿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04-28

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03-23

陶行知学习心得03-22

陶行知教育小故事05-27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05-11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体会04-25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03-21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11-02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