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养老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06 08:36:4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养老心得体会通用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养老心得体会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老心得体会通用

养老心得体会通用1

  “生态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实现生理、心理健康的一种积极养老方式。随着家庭单位趋于小型化,居家养老的弊端不断出现,“生态养老”近年成为不少老年人的迫切需要,而国家连续几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老年人的“生态养老”提供了经济基础,选择生态养老成为了一种趋势。为了了解目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20xx年8月26日—10月30日,笔者所在的调研组对四川省南充市11家营利性敬老院共204位意识清醒的老人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调查情况

  调查以生命质量量表(the mos 36-item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为基准,结合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条目构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南充市营利性敬老院老人生命质量量表各项指标得分分别为:生理机能(pf)53.9±28.7,生理职能(rp)36.5±30.6,躯体疼痛(bp)55.0±22.4,一般健康状况(gh)48.1±22.0,精力(vt)57.3±18.5,社会功能(sf)69.4±22.4,情感职能(re)48.0±29.6,精神健康(mh)64.4±17.1,均值为54.07分,各维度中最高得分为社会功能(sf)69.36分,最低为生理职能(rp)36.52分。此次调查显示,南充市老年人的生理职能普遍偏低。

  从保健学的立场看,自然环境因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寿命的长短。因此,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必须要改善敬老院老人的生活环境,做到科学、合理、人性化并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不同时期都应该有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养老模式。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作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中,则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当前“生态养老”能从诸多方面弥补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在提高敬老院老年人生命质量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当前国内养老模式的探讨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社会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种为主,均为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并出现一系列始料不及的问题。

  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三种养老模式中最为传统的模式,老人主要依靠膝下子女的赡养度过晚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因计划生育政策尚未实施,各家庭子女人数较多,与此同时,社会发展水平低,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的需求甚少,因此老人在众多子女的共同照顾下,一般可安度晚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家庭由三世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朝着核心家庭和“4—2—1”主干家庭模式发展,其数量与日俱增。同时,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许多老人由于同子女分开居住或膝下无子女而独自生活,由此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除此之外,当前年轻人社会生活方式和节奏变化快,使得其赡养老人变得难上加难,单靠两位年轻人在抚养一个孩子的同时供养四位老人,在社会压力巨大的今天诚然已不现实,由此,便产生了社会养老机构。

  2.社会养老机构。所谓社会养老机构指的是社会上由政府或个人设立的敬老院、养老院、疗养院等。此类养老机构的出现为生活在城市中终日忙碌的年轻人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赡养老人的负担。然而,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有35.3%的老人对所生活养老院环境感到欠佳或不满,而我们也观察到当前许多营利性敬老院老人生活环境欠佳,院内的设置仅满足了老人一般的生理需求,而精神及心理需求相关的设置和规划甚少。部分养老院为了保证老人“绝对”的人身安全,甚至长期关闭敬老院大门,以致老人无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给人一种牢笼感。同时,调研组也观察到,个别营利性敬老院里,仅配备了3~4名护理人员,而需要服侍的老人却

  有60多位,即是说每一位护理人员每天平均要护理20位左右的老人。由此可见,这些敬老院的老人不能得到良好的生活照料和心理安慰。此外,由于老人们离开熟悉的家,来到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心中难免会觉失落和思念家人,这也间接地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我们也观察到某些营利性敬老院未设置专门的医务室,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得不到专业保障。

  3.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初始实验探索阶段。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福利性与营利性的矛盾以及缺乏专业化社会工作人员、资金来源少、机构规模小、服务内容不齐全(如老人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安慰的缺乏)等。同时,由于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公民整体素质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笔者认为此种养老模式由于其覆盖面小,仍无法满足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需求。

  三、“生态养老”模式的探讨

  基于对我国城市现有主要三种养老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家庭养老模式正逐渐被时展的潮流所淹没,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在硬件设置和老人护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由于受到多方社会因素的限制,均无法满足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需求。在社会养老基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为建立起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应大力发展社会机构养老模式,面对目前社会机构养老模式所存在的不足,笔者以为“生态养老”能从诸多方面予以弥补和改善,比如创建“全生态养老社区”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保障终老的生活支持系统,集家庭、机构、市场、社会等各类服务于一体,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多元共生的社会生态。笔者将从衣、食、住、行、医疗、精神娱乐和生活护理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生态养老”的内容。 从生态的角度上讲,老年人所用服饰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设计生态、材料生态、舒适和谐。设计生态是指服饰的设计要遵循简约大方的原则,表现出老年人应有的精神活力状态而不失仪态;材料生态指老年人所用服饰的制作材料应绿色健康,无污染,对人体没有不良反应。譬如应避免穿着人工化学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衣物,选择一些绿色材料,如绿色纤维、彩棉织物、蚕丝织物等纯天然纤维面料且不含致癌物质的生态环保材料;舒适和谐是指衣物的手感要顺滑,穿在身上要贴身以防感冒着凉,且衣物的样式、色泽、图案符合老年人的身份。

  众所周知,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必然的影响,不同的饮食内容、方式在治疗某些疾患方面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当前市场上的部分食材的安全性受到质疑的时候,笔者认为,如若敬老院条件较好,可以自行种植蔬菜瓜果,并依据老人的口味和喜好选择种植种类。同时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被调查的营利性敬老院老年人群中,绝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最多,占所调查人群的32.4%,其次为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风湿、骨关节病等。有必要在敬老院里向老人介绍老年养生之道,以有效的辅助治疗老人所患疾病,大力推进绿色疗法。比如中医认为,在五味与健康的关系方面,常食苦味食物可预防骨关节病的发生,因苦味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是骨关节疾病的保护因素;常食甜味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有积极影响,却对内分泌系统疾病有负面影响;常食咸味食物对心血管系统有负面影响。

  家是心灵的港湾,好的住房条件是老年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建造生态住宅为生态养老中一大重点。生态住宅应具备以下几点下基本要素:

  (1)敬老院选址绿色生态,应选择无化工污染、空气质量良好、场地绿化率高的居住环境。

  (2)建造材料绿色化,无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地板最好采用木质。

  (3)采光要科学合理。老年人由于机体器官功能的退化视力变差,为方便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平时的阅读娱乐,应当对居室内的灯光有着特殊的要求。居室内照明光线的强弱能够影响到人的心理变化,因此,适当提高老年人生活环境的照度值,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室内布局设计要生态合理。老人由于行动迟缓不便,居室内的家具布置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室内空间要简单宽敞,家具材料最好采用木质以减少凉性,有条件还可养几盆绿色植物,比如长寿花、文竹、吊兰、常春藤等,不仅让老人所居房间充满生机,而且还可净化室内空气。

  (5)保持良好的通风、通气效果,让老人能感受自然的气息。

  (6)有良好的室内温度调节系统。冬季天冷,可安装地暖,避免燃气取暖造成的潜在烧伤和火灾隐患;夏天当然离不开空调,但因老人体质弱,轻微的外周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老人身体的不适,所以需要敬老院的护理人员注意调节好空调的温度和开放时间。笔者认为在邻近室外栽种一些常青树来取凉更为生态环保;热水的供应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而显生态环保。

  (7)定期改变室内布局,保持新鲜感,让老人不觉乏味。

  敬老院不是囚禁老人的牢笼,而是老人颐养天年的快乐园地。敬老院应秉承尊老的原则,在保证老人不受伤害的前提下,定期进行出游计划。适时的乘车旅游观光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然车速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观光地点最好选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绿色旅游区。这样的出游计划可使老人精神活跃,从心理上得到满足,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敬老院中医务室的设立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老人突发意外情况时,其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医务室除了给老人进行常规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外,还应给每位老人建立“体能健康记录簿”,详细记载老人自入住敬老院以来身体健康变化情况,从而因人而异地为老人选择护理方式。还有一个细节性的注意事项,应该开展药物使用方法交流会,由专职人员向老人讲授常见病的用药方法、剂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让老人放心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从心理上消除老人对药物使用的顾虑感。

  和谐不仅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为重要的是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和谐。前面讨论的是敬老院老人生理健康的内容,要达到和谐,还必须让老人从心理上达到健康状态,因此,老人的健康心理建设是生态养老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计划生育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家庭模式,独生子女忙于事业和人际关系的经营,无法全身心地关心好家中的老人,这是当今老年人内心最为无奈和孤寂的地方。如何填满老人空无的内心呢?对于有儿女且家离敬老院较近的老人,敬老院管理者可同老人儿女商议好,达成协议,适时(每两周或其他时间间隔)用专车把老人送回到家中同其儿女相处一到两天,由此既满足了老人同儿女相处的心愿,也解决了年轻人忙于工作无时间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的问题。敬老院可安排每周心灵交流座谈会,邀请老人聚在一起谈谈各自在这一周里的喜闻乐见,也可向身边的好友倾诉内心的不快,达到共同分享快乐和互相抚平不悦的目的。还可以设立趣味活动兴趣小组,如手工艺爱好小组、歌唱小组、花卉爱好组、太极爱好小组、棋艺爱好组、老年舞蹈、球类运动项目等,老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小组项目,从而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敬老院老人由于年龄大,身体机能下降,在日常生活起居上需要专职护工的精心照顾。首先是护工的人数,每五位老人应至少有一位护工来负责,以便让每位老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护理;其次,护工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爱老敬老之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然后,护工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护理知识,懂得老人护理的基本日常生活原则。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调查的多家敬老院里,仅有一家有专职的护理人员护理老人的日常起居,其他敬老院护理老人的护工大多是当地农村的村民。由此可见,大多数敬老院护工的基本素质是偏低的。因此,为了让敬老院老人得到更为科学和细致的健康护理,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应组织敬老院护工进行规范化培养,并发给相应的合格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当前敬老院护工的整体护理水平。

  “生态养老”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下,以绿色生态、科学合理和人性化为原则,以敬老院老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护理为出发点,从根本上改善老人生活环境,让老人达到身心健康,最终提高敬老院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与此同时,为了能让营利性敬老院迅速地成长与成熟,建议政府部门放宽对营利性敬老院的政策,鼓励其发展与竞争,从根本上提高老人的生命质量。

养老心得体会通用2

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空巢家庭增加,目前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等特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观念变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居家养老为主,没有家庭供养的城镇老人进入养老院养老的格局,已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使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单位制的消亡,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计划生育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这些社会的变化必然改变着传统的养老观念与方式。城市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不断的实践,三种养老形式的定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几年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养老体系。

  一、养老机构

  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食宿、生活护理等综合的机构,如养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敬老院等机构。

  我国的养老机构按性质划分,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和福利性三大类。营利性养老机构是指要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一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是指,在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部门,办理其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福利性养老机构(一般指公办),是指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部门办理其登记手续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按照所有制类型,分为国办养老机构(一般以老年社会福利院的形式)、集体办养老机构(一般以福利院、敬老院等形式)及民办养老机构三类,前二者可以都称为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一般是民间资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既能弥补政府社会福利的不足,又满足了老人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是社会老年服务在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背景下的新的增长点。

  二、城市养老机构的经营模式

  (一)社区养老院。对于在生活上能自理的老人或者部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员,同时又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生活,采取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模式。该模式的经营者在社区内或街区开办各种设施来为老年人服务,其中包括“托老机构”、“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采用社区内的资源,提供居住区内老人和其他居民包括设施、物质、衣食住行方面的日常生活照料和服务,还包括临时托老、心理保健、医疗护理、文化教育、法律咨询、体育娱乐、临终关怀等各个方面的收费服务。此种养老方式的优点是老年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同时得到家的感觉、降低子女的生活负担,又能获得与机构养老院相近的生活照料。社区养老服务的经营者可以是个体或企业,也可以是资金充足、规范管理的服务公司等。

  1.社区养老机构的优势。

  (1)老年人在心理上获得了所需求的踏实和安全感。老人得到的服务是由社区提供的,这种环境下老人感到熟悉、放心和亲切,同时由于借助于居委会的力量,面对熟悉的环境和人,会有安全感,不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

  (2)多样化的养老形式。为了适应不同条件的老人在养老方面的需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日托养老、小时养老、上门服务、旅游养老和健康养老等。

  (3)具有成本优势。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利用老人目前拥有的住房进行家庭养老院,从而在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还能充分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设施,置换为养老服务设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资、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还能大大降低家庭养老服务的费用,同时解决了城市低收入者养老难的问题。

  (4)方便灵活。老年人在心理上不愿意离开日常熟悉的生活环境,社区服务为了满足老年人的这种需求,利用其服务及时、方便、灵活的特点,可以各取所需,按需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

  (5)适应性强、覆盖面广。社区养老服务采用家庭养老院的形式,一方面适应低收入老人的要求,同时使“三无老人”、“空巢老人”和中高收入老人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从而解决“无儿也能养老”、“儿女不在身边也能养老”和低收入老人养老的社会问题。

  2.社区养老机构的不足之处。

  (1)难以规范化管理。由于多数城市社区养老机构,都具有规模小的特点,甚至直接就是由原来的家庭养老院演变过来,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公司制度和管理体系,因此可以预见此类社区养老院的将来发展将会遇到阻碍。

  (2)服务态度和护理水平标准不一。社区养老服务形式以养老院为主,但是其雇佣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标准的选拔和专业培训,人员的态度、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员和高水平护理在小型的社区养老院中占的比例很小。因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养老院的态度和水平有待提高。

  (3)养老院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该种模式由于资金不够充足,规模较小,相应的基础设施还不能跟上老人的需求。

  (二)老年公寓。最近,许多城市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建造了老年公寓,是一种专供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老年公寓既体现老年人在养老居住方面的特点,又能提供给老年人各方面社会化的服务。老年公寓使家庭养老功能得到延伸,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老年人,是提供优质的住宅服务的社会养老给有较好经济负担能力老年人。现在新型的老年公寓内无论是生活设施,还是公用设施配套都很齐全,富有家庭氛围,让老人感觉到有“家”可归的同时,还能享受在住宅内无法享受到的养老配套服务,从而减轻了子女的养老压力,同时也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公寓更是城市老年人的一种聚居形式;能够满足老人在学习、情感、交流等精神方面的需要。

  1.老年公寓的优势。

  (1)老年公寓的建筑、基础设施符合老年人的特点。老年公寓依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而设计、建造的住宅,专供老年人居住,因此特别重视利于老年人的医疗设施的配备,无障碍设计等方面。

  (2)老年公寓的选址周边具有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优势。一般老年公寓建在较适宜养老的郊区,具有便利的交通,适宜老年人的出行。

  (3)管理规范化。在老年公寓一般采用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来管理住宅小区,同时提供照护服务的工作人员也都具有良好的态度和较高服务的水平。

  2.老年公寓的劣势。

  (1)养老成本的增加。租赁和购房是老年公寓的入住的两种形式,这种形式会增加老年人的养老成本,因此老年公寓的主要定位于较高收入的老年人。

  (2)老年公寓社区缺乏活力。除了工作人员,在老年公寓聚居的大多都是老年人,社区内的活力与生机就成为重要的问题,而且老年公寓内经常发生的死亡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给老年人造成心理负担。

  (3)老年人没有归属感。在老年公寓,一些本来就个性孤僻的老年人离开熟悉的环境,搬到陌生的老年公寓会加重孤独感。

  (三)敬老院。敬老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龄体衰并且缺乏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敬老院可以提供完精心完善的健康监护和个人生活照料,有敬老院和特色敬老院两种。其中后者是针对某一生活背景、文化层次或者具有特殊情况的老人开办的,例如专为精神上或身体上有显著缺陷,或者长期需要技术医疗护理的特殊老人群开办的护理院;还有一种是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艺术工作者等某一专业文化素质高人群提供的高质量专业水平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敬老院内的配套设施、环境以及活动安排都应该符合特定人群的特点。敬老院具有针对性的人群和福利性质,并且服务周到,价格较低,护理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虽然具有这些优势,但是该模式养老院存在着准入门槛的问题。

  (四)大型疗养中心。针对一些冬季到南方、夏季到北方的候鸟型老年人,或者是经济条件较好、能半自理或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所提供的较高档的休养场所,即大型的疗养中心。

  这种模式的养老院,提供给老人可短期修养或者是长年居住,一般有租赁制或会员制,同时也会有部分房产交易。大型的疗养中心选址一般都在环境优美的风景区,疗养中心建筑设施完善,还提供了先进的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等设备,包括吃住、娱乐、医疗等服务。疗养中心设有小套房、单人间等多种形式,允许老人自带家电、家具、布置房间。大型疗养中心设备完善,环境优美,护理水平专业等,对社会上较高等级人群或者是经济条件很好的老年人群体具有吸引力。较高的收费条件同时也是该种养老院的软助,大型疗养中心的目标定位过高,许多老人无法承受其高额的收费,另外这种养老院的选择地址都在远离市区的风景区,环境较好,但不适合亲人的探望和老年人的出行,会增加老人孤独感。

  (五)连锁经营的养老院。以上介绍的各种经营形式的养老院都可以连锁的模式经营,这样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以降低成本。连锁经营的养老院通过统一的建筑设计与装修,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和后台支持,以及细致考虑的照护设置,能够使其充分发挥出连锁型商业机构的特质。更加重要的是,连锁的经营方式还搭建起了一个整合社会资源的平台,这样就能使连锁经营的养老院之间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进而降低了运营成本,却提高了服务质量,给投资者增加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并还能为选择该模式的老年人提供旅游或者异地养老等选择。

  三、发展措施

  综合上述理由,以及从经济水平、养老保障及养老观念等来看,社区养老更符合我国国情。因此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鼓励社区养老院的发展,扩大养老服务范围,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以降低养老成本。具体措施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大力发展社区养老院。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水平与国民收入,特别是老年人的收入,以及现有养老院经营模式,定位较高端的大型疗养中心及老年公寓,在我国的发展始终会有市场需求,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不会选择入住。而对于较方便的社区养老院,只要价格、护理服务水平等能够满足老人需求,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离家较近的社区养老院。因而我国应大力发展社区养老院。

  (二)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伴随着养老服务的发展,为了将养老服务转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伴随着养老服务事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才能形成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服务人员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相应的法律体系,使养老事业有法可依,同时赋予了养老事业制度化的规范,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专业素质是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的,尤其在养老服务事业上。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资格、条件及专业技能等方面作出严格要求,以保证老年人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服务要求分别有不同的层次,因而对服务人员进行不同的考核制度;服务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且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甚至有的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参加工作。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能保证服务的质量,这对养老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建设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国家应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能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扩大自身的养老自。并且建立了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后,不但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使老年人得到规范化和人性化服务,而且能够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并且,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能让更多的老人实现自我养老,而不是依靠政府和家人的资助,即使需要提供资助的老人,也能得到养老机构提供的收费较低的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良好的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模式将会有助于城市养老机构的发展。

养老心得体会通用3

  陈大妈:我60岁了,丈夫去世得早,为了儿子,我没有再嫁。可以说是含辛茹苦地一个人把他带大。在儿子身上,我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还好,儿子很孝顺,娶了媳妇后,依然如故,媳妇也挺孝顺。后来他们有了儿子,我也退休了,就在家带孙子。看着孙子一天天长大,我开心得不得了,仿佛看到幼时的儿子。小孙子嘴巴甜,整天念叨着“跟奶奶亲,一辈子和奶奶在一起”等等。听着这些话,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代养一代是天经地义的事,赡养就是子女不离左右,如果子女离开老人,就是大逆不道。而且,我非常的“恋”家,丈夫去世后,我对儿子更加依恋了。所以,我不要住什么养老院,想想那地方就觉得孤独和寂寞,有个头痛脑热,还不知有没有人理睬。我觉得养老院是最可怜的人住的地方,家里好端端的人怎么能住到那里去呢?我是坚决不去,也反对儿子跟我讲这方面的事。

  喜欢服务好的老年社区

  王女士:我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相互照应,感觉很好。我的观点是有条件的老人还是尽量选择居家养老。据我所知,许多地方搞养老调查,一提就是有多少老人愿住老年公寓。其实是把老年公寓和养老院的概念混淆了。住老年公寓,准确地说仍属家庭养老,因为老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并不会改变。只是把老年家庭集中起来,可得到来自社区全面的服务。大多数老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对这种养老方式更容易接受。但现在许多养老院里都是能活动的老人与患病的、卧床的、痴呆的老人混居。一进养老院就闻到一股浓浓的异味,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所以,我可以接受老年公寓或老年住宅式养老,却不愿住进养老院。从我们的切身体会来说,有儿女在身边的老人,更希望能开发出一种适合代际居住的老年住宅,再辅以来自社区的全程照料。所以,我希望国家多发展一些符合我国家庭传统养老模式的老年公寓和老年住宅,同时大力建设和完善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为我们的居家养老提供便利。

  我选择养老院十分明智

  李先生:我今年七十多岁,患有心脏病,原来住房比较吵闹,尽管有老伴照顾,可还是吃不好,睡不着,身体每况愈下。后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住进了养老院。没想到这里环境幽静,娱乐设施齐全,生活上有专人照顾,想吃什么都可以满足要求;医疗也有保障,医生天天查房,有什么事随叫随到。还有许多老人谈天说地,简直是个快乐的小天地。到这里后不久,病就好了许多。两个孩子也都很孝顺,原来非常反对我们去养老院,可看到我们过得开心,也就放心了,还经常到养老院里看望我们呢。其实我觉得,养老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周到,可以在谈心室里倾诉苦恼,在健身房里锻炼身体,在图书室里看书读报;康复科的医生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制订康复计划;音疗室通过音乐活跃老人的心理;这里还有晚霞合唱团,老人家自己作词作曲,自娱自乐;有老人管委会,给老人讲解时事,处理老人纠纷;有老人伙委会,负责伙食安排 ......所以,那些完全可以在家养老的老人到养老院里来,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过得更快乐、更幸福。我觉得自己选择养老院十分明智。

  年轻人的观点

  尊重父母的选择

  杨先生 (医生) 让老人生活在温暖家庭里是最大的孝顺。孤寡老人到养老院安度晚年生活无可非议。但是五千年来中国传统是三代同堂或四代、五代同堂的模式,与西方人截然不同。人老了丧失了工作能力,但生活在子孙满堂的欢乐氛围里,就获得了最大的安慰。对生活在远方的老人,不能时时承欢膝下,做子女的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感觉。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会尽力照顾父母。当然,若父母有其他想法,我也尊重他们的选择。绝不把父母送养老院

  崔小姐 (媒体工作者) 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照顾是双向的。小时候,是父母照顾我们。现在,是该我们照顾他们的时候了。但是若你只提供房子及食物给父母,却不给他们精神上的关心和安慰,父母的景况会是怎样的呢?他们只可以说是自己有房子住和有东西吃的乞丐。

  我绝对不会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因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等于子女对父母的否定,否定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父母亲存在的意义在于有生之年他们对我们的照顾,子女在父母亲的心中,永远都是他们的孩子,能照顾孩子,是父母的意义和价值,即使父母老了,若他们能继续每天看看我们的脸,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是给他们最大的生存价值的肯定。让他们在关心和被肯定之中度过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这才是老人最需要的东西。

  最好的方式是社会集中养老

  林先生 (教师) 如果养老院的制度和设施比较健全、规范,我会把父母送到养老院的。但我会首先考虑并尊重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不愿意去,无论养老院条件多么好,我也不会送。

  说实话我认为最好的养老方式是由社会集中养老,即由社会建立必要的机构、设施等,实行规范化的社会养老。目前的养老院有些社会养老的雏形。但现在的养老院一是数量少,再就是运行不规范,且全社会还远未形成去养老院养老的风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养老能够产生养老规模效益,有利于降低社会养老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从个人角度来看,老人们在一起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和经历,这样的交流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可以减少与后代间因“代沟” 引起的磨擦。

  理论篇

  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和具体情况,民政部确定了我国养老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民营、社会团体办托老院为辅助的养老保障指导思想。

  从以上两代人的叙述可以看出,居家养老仍是当前群众的主导思想,但是,我们不妨看看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的.利与弊。

  家庭养老的利与弊

  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老年人口的赡养主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种方式下,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完全依靠家庭成员的帮助。传统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为我国的家庭养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这种养老方式的最大优点是保障时间长,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的保障直到老年人生命的结束。一个人进入老年之后劳动能力逐渐丧失,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直接导致老年人的经济问题和健康问题。赡养老年人,为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提供帮助是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长和社会功能的下降,改变了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他们的交往范围逐渐缩小,从而容易产生孤独心理、精神焦虑和抑郁的情况,老年人更渴望与家庭成员进行感情交流,在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老年人感受着亲情和来自家庭的关怀,可以使老年人心情愉快从而产生满足感,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些老年人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会协助子女哺育下一代,把精力放在关注隔代子女的成长上,也使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家庭养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出现和人口的流动加剧给照顾老年人带来困难。其次是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对保健和医疗的需求增加,给家庭成员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再次,是承担赡养义务的人既要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又要从事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给其工作造成不便,带来更多的压力。最后,老年人与年轻人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上有很大差异,如果不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极易造成矛盾和纠纷。

  社会化养老的利与弊

  与家庭养老不同,社会化养老是由社会来承担赡养老年人的责任。如建立托老所、养老院,老年公寓等,都是社会化养老的方式。这种养老方式与家庭养老相比更加规范化,有制度作为保证。社会化 养老将所有被赡养的老年人集中到一起生活,扩大了老年人的交往范围。他们的生活习惯相似,共同语言较多,比在家庭里与下一代人更容易相处,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敞开心扉,有利于心理健康。其次,社会化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在家中只有生病才去就医,而社会化的养老为老人提供定期的身体检查,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家庭养老相比,社会化的养老不仅注重对老年人的物质赡养,而且注重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如建立老年大学、老年人俱乐部等,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他们保持年轻的心态。最后,社会化养老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使家庭成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其他事务上。

  社会化养老也有许多不足,尽管社会化养老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这种养老方式不利于亲情的沟通,老人不能体验更多来自家庭的关怀,难以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尤其是中国传统思想“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一般老年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有子女的老人若采取社会化的养老,会产生被子女遗弃的感觉,从而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另外,社会化的养老让老人集中到一起居住,不利于老人个人隐私的保护。

  专家观点:变革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的逐步成熟和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人们会逐渐接受并且更加有信心从家庭养老的模式中走出来参与到社会化养老的潮流中去。

  资讯篇

  选择养老机构注意事项

  各取所需 老年人想要住养老机构的原因很多,如体弱多病、生活自理能力差,则要选择医疗条件好、服务周到的养老机构;如因住房紧张或拆迁,则应选择交通便利、离家较近或价格适宜的住宅。如想换一下生活环境,可选择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设施先进、服务上乘的养老机构,甚至不妨夏住北方、冬住南方,饱览祖国山河风光。总之,要根据自身的各种状况,尤其是经济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场所。

  考察资信 如今,养老机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除民政部门兴办的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外,企业、个人也看好了“白发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老人选择的余地多了,也需擦亮眼睛,“货比三家”。特别在查看养老机构有无民政部门颁发的执业证书,如内设医疗机构,应有批准证书。养老机构一般还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可从收费票据上予以辨认。老人及家属要在服务内容、能力和收费上多考察,认真比较,力求物有所值。

  实话实说 选定了养老机构之后,要应邀进行体检,养老机构要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既往病史、脾气秉性及思想情况,老人及家属应当如实相告,以便养老机构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房间,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养老机构一般是根据生活自理程度收费,若仅出于这种考虑而不将实情和盘端出,不仅使养老机构工作被动,也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养老心得体会通用4

  过去一年,我中心就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紧紧把握养老中心发展机遇,推进落实各项养老工作任务。

  一、中心规划

  1、树立发展目标:把握需求,提供服务,注重实效,使老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创建省级示范养老机构。

  2、明确服务思路:中心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

  3、理顺服务关系:

  与老人: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为基础,老人和家庭充分参与;与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与社区紧密合作开展有效服务;与政府:用好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实实在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规范服务流程:中心建立了规范的服务流程,建立关系——需求评估——服务设计——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后续跟进。

  4、打造专业团队:中心建立专业的`工作队伍开展服务,目前全体工作人员20名,其中行政3人,社工3人,康复师2人,养老护理员10人,财务1人,厨师1人。

  二、主要工作

  1、中心建设,夯实基础

  设施方面,在建筑面积有500㎡的营盘街社区的房屋投入资金进行装修和设备购置,安装了电风扇、电视机,配备了桌椅、饮水机、报架、书橱、培训室,铺设了地板,增加了户外健身设备,各种防火防电设施一应俱全,能同时容纳几十人共同活动;制度方面,健全了管理制度、服务指南、家政服务员工作职责、专职义工岗位职责、老年活动室制度、医疗保健室制度、志愿者服务探望制度等,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网络系统。

  2、考擦学习,厚积薄发

  过去四个月,中心工作人员中心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造特色养老工作,在前期分别走访了长沙市各区的居家养老中心,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了外省市和国外开展居家养老的各种服务方式,尤其是香港、上海等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特色,根据本区和本中心的资源优势,努力计划并逐步打造自己独特的养老服务特色。中心管理人员到长沙民政学院社工系、康复系考察学习,并邀请为员工开展培训。

【养老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讲养老心得体会03-31

养老护理心得体会06-07

养老院心得体会04-15

养老护理心得体会范文06-07

养老护理心得体会通用04-13

养老院实践心得体会06-15

养老护理工作心得体会11-27

养老院志愿服务心得体会04-05

养老院活动心得体会04-28

养老院陪伴老人的心得体会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