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交流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交流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训交流心得体会1
很荣幸参加这次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妇联举办的全市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我也十分珍惜这次短暂的学习机会,毎天按时到校,毎节课都认真听、认真记,五天集中学习,时间虽短,内容丰富,党校的老师、市妇联的领导从女性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职业女性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次集中学习不但开阔了社野,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意义颇深。体会有三:
一是领导重视。
通过这次全市中青年女干部的开班,不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妇女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对妇女干部政治上的成长寄予了更多的厚望;
二是授课内容新。
本次培训班安排的课程,都紧紧围绕X四中会会精神,并结合女干部工作实际,通过多媒体演示境界,深入浅出对各个课程进行了精彩的讲解,特别有亲和力的赵利主席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来解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让课堂气氛活跃,使学员在轻松快乐中掌握了知识;包老师通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对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应对和媒介素养进行讲解。她们的讲解也让我深深感悟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职位的高低,只要心里装有百姓,百姓永远都会是我们工作上的支持者。
三是压力增大。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作为我这个X后的一名领导干部,经过乡镇、机关多个领导岗位的锻炼,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是面临的新挑战就是知识危机,原有的知识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通过这次学习,深感自身知识的不足,在新时代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这次培训后,为更好促进工作,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练内功。
我作为妇联机关的一名领导干部,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只有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练好内功,特别是认真研读关于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法规,才能更好地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真正当好全区妇女群众的“娘家人”。
二是强素质。
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锻炼自我,增强自信,调整心理,磨炼意志胆识。就像米主席讲到的,女性应具备双性化优势:既应具备女性的细致严谨,周到谨慎,体贴温柔的特质,同时又要有男人勇敢果断,执着坚毅,豪爽大度的风范;
三是转角色。
培训交流心得体会2
(一)高校教师海外“浸入式”培训的原因
高校教师海外“浸入式”培训,顾名思义,就是将高校的老师派到海外,融入外国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和外国人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培训的目的。这样的培训方式不同于之前的海外学习的培训方式,它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于教育培训环节的高标准、严要求,希望是能够实实在在在这个培训中是有所变化的,而并非只是简简单单的走个过程的。
(二)高校教师海外“浸入式”培训的作用
高校教师在海外“浸入式”培训的过程中,首先口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和当地人一起工作生活,因为时时刻刻交流的需要,锻炼标准口语的时间大大增加,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口语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另外,在这个海外的“浸入式”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加彻底和全面地了解到对方国家的教育制度的建设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在每天相处的过程,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而且相处的时间越长,那么相互之间的感情也就会越深,也就意味着相互之间的隔膜和障碍也就会越少,自然而然沟通的效果也是越好的。
二、高校教师海外“浸入式”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海外“浸入式”培训中,课程安排时间和进度不太合理
在高校教师海外“浸入式”的培训中,外方容易按照自己的教育习惯和教学理念来安排时间和进度,但是因为两个国家在教育习惯和教育理念上都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难免会出现中方教师去海外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在中国高校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较为深入,方便学生去理解和?W习,但是在国外,老师则是讲得很浅显,希望学生们多去自我领悟,这样在两国的教育交流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
(二)高校教师“浸入式”培训中,课程有重复现象,不太深入
国外高校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复讲授的现象,而且讲的东西不够深入,这样就容易失去高校教师去“浸入式”培训的意义了,对于两国之间的教育文化的交流都是没有帮助的。比如在文化的交流中,只是讲授同一种的文化,而对国家存在的其他文化不去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外来的高校教师产生错觉,觉得这个国家只有这一种文化,容易在文化交流中产生误区,引发不好的影响。
(三)高校教师“浸入式”培训中,中方教师容易扎堆,不易与外方交流
在高校教师“浸入式”的培训中,因为都是在外国,所以中方的教师习惯在自己的圈子里面交流。只是这样的交流对于两国的教育交流是没有任何的帮助的。因为在自己的圈子里,无论怎么交流,东西和国内的东西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的。反倒是如果和国外的教师多多交流的话,那么学到的东西和得到的帮助就会更多,收获也会更大。这种情况反映出中国文化中“重群体”的这种文化特征,在中国文化中,群体是被放大,个体是被压缩的,强调个人要服从集体,少数要服从多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一些个人的`天性,也压抑了一定的个人意志。这在很多国家的文化中都是很难被接受的,但是这也是中方教师扎堆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是他们寻求安全感的一种自然诉求。
三、高校教师海外“浸入式”培训的建议和对策
(一)两国的高校教师都要注重改善自身的不足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文化,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国家在处理事情方面都会自己的原则和方法。既然是两国间的交流,那么两国的教师之间就要更多的注意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在不触犯自身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双方之间的合作,要不然变成一次不愉快的合作的话,那么以后的合作就不存在任何的可能性了。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人因为自身的谦虚的性格和强调低调的文化传统,总是表现不怎么爱说话,也不怎么主动发言,这样容易引发外方的误解,以为我们对这个不感兴趣,其实不然。只是我要在之前进行充分的沟通,大家互相理解,还是能够进行很好的交流和合作的。
(二)两国的高校教师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两国的高校教师在相互交流的培训之间,也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比如,外方在邀请我们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我们国家的教育习惯和理念,相互协商着来安排课程时间和内容进度。这样外方讲的放心,我方听的也舒心。另外,我方也要做好和外方在生活工作中充分交流的准备,不要老是集中在我方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这样既不利于双方在教育方面的沟通交流,而且还容易让外方产生误会,以为我们并非是诚心来学习的,同时觉得我们国家的人不容易相处。
(三)两国的高校教师要转变观念,同时注重提升自身技能
两国高校教师一方面转变观念,了解到两国国家的文化差异是很正常的,是可以被理解的。在发现两国的文化差异的同时,注重去发现两国在核心思想和核心内涵方面的相似的地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两国的高校教师都要注重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既然是沟通交流,那肯定是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的去交流,这样才能收获最大。在这个过程中,要想能够快速的融合,让彼此都能畅快交流,共同发展,那么就要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加强海外高校教师培训的评估工作
为了能在高校教师的培训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实际培训的效果,那么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关于海外高校教师培训的评估体系。让高校教师海外培训的效果能够得到量化,从而从中发现优秀的和较差的。从而更有选择性去奖励或惩罚。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海外培训资源的浪费。对评估工作也可以是双向的,对培训的学校,可以评估它的课程安排,教学水平,日常管理还有培训效果等等,对于培训的高校教师来说,则可以评估学习效果,任务完成的情况。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评估体系的话,那么高校教师的海外培训的效果可能就远远不理想了。
四、结语
【培训交流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数学培训交流心得体会11-23
教师交流培训心得体会12-14
校际交流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4-03
美术教师交流培训心得体会01-05
班主任培训交流心得体会12-25
班主任培训交流心得体会09-22
教师交流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12-20
数学培训交流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11-23
优秀教师外出交流培训心得体会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