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通用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写一篇感悟的文章来记录一下。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写感悟。下面的精彩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1
当看到“孝道与感恩”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起来两句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很真切感人的两句话,其实是用这种亲情的关系来让我们的心灵有所触动和感怀。
我们有时候听到或者看到很孝道的一些消息或者事件的时候都会泪流满面,是这样的吧?上次我们看到“感动中国”里,一个做儿子的,为了自己的母亲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
他一直瞒着母亲,因为他告诉母亲以后,母亲一定不让他这样做,而他非要这样做,很令人感动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孝的例子,有一些人自己住着高楼大厦,把自己的母亲放在猪圈里,每天吃一点儿糠菜。
令我们心中很悲凉,我们想,人平常有种种欢欣和愤慨,可是都是对于单个事情的感受,有没有一个道理在里头能够阐述出来呢?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以前我们在讲道家的时候,道家其实是讲天地自然的,都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这样一些,他认为是“生者寄,死者归。”就是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寄存在这个世界上,而死去才是真正的归于大道。
但是,儒家他不会是这样的想法,虽然儒家也有一颗超脱的心,但是我们人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想着自己怎样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怎样对父母尊敬、孝敬,对长者尊敬,对兄长恭敬,等等方面的关系我们都要处理,我们疾痛惨怛的时候也要喊父母啊,劳苦倦极的时候也会喊天啊,所以说,人活在这个城市和人群之中,人和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儒家想得很现实。
道家他能够临尸而歌,就是他死了,还歌唱,没有关系,但是儒家绝对不这样想,所以,儒家有一个“三年之丧”的故事。
过去就是父母死了以后儿女要守三年的'丧,孔子的学生宰我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三年礼乐都不做,都礼崩乐坏了。
孔子那么重视礼乐的一个人,在孝这个问题上他是绝对不让步的,他说了一段话:“予之不仁也。”(你这个没有仁义道德的啊!)
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予亦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下来三年都在妈妈的怀抱里,她都舍不得让你下来走,那么,现在父母死了,守丧三年,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天下之通丧”。
你说一年就够了,你是怎样来报答自己的父母的?你有没有这个三年的爱给你的父母亲呢?就这样的质问他,非常非常地有情感性的,非常非常的有亲情的,所以,圣人五情是与凡人相同的,有情有义,有孝有敬。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2
一般人说孝道不就是孝顺父母吗?这么小的一件事,把它夸大,有何意义?其实,孔子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是这样看的,是出于一个比较宏大的视野。
我们看《论语》里面,他的一个学生这样说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提到很高的地步,就是说君子你肯定是要凡事用于根本,根本立,道就生发出来了,后面一句话就比较重要了:“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孝悌”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基础,而他把这个“孝悌”作为人的本来提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一个小的事情,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为什么会是人的本呢?对不对?
那么什么是“本”,什么是“末”,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
因为《大学》中间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是事物有一个本末有一个始终,就是这样一个意思,“知所先后,则近道也”你知道这个程序,知道先后本末,你才能够接近这个道,说的比较悬乎。
那怎么叫做“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是怎样的一个顺序呢?其实,孔子讲的非常得清楚,他从天下到国到家到身到心,都有一个顺序,我们过去说的是“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先从正心诚意齐家开始,才能到达治国平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说要平天下了,你先要怎样治其国啊?你治其国你首先要齐其家啊,齐其家要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
这就是本末,如果你没有这个本末你怎么知道“道”在哪里呢?“道”是如何生起的。
所以,孔子讲孝道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很小的事情。
他从人性的养成,从气质的变化开始,从正心诚意开始,然后你对家庭的关系的'处理,然后用这个方法同构对待国家、天下,是这样一个东西。
所以,我们说,人自己先不修养身心,那么你长大了怎么去救国?怎么能够去平天下?那不是一句空话吗?所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也。”所以它整个序列讲的是非常非常清楚的,你在家里没有孝顺,你在外面就不会有孝顺,你对国家、天下的治理,就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和顺,才能达到和谐,你就会搞的很乱。
这是一个纵的,他还讲了一个横的东西——“五伦之德”。
我们刚才讲国、讲家、讲身、讲心都讲了,那么五伦的关系东西怎么弄?儒家最着重的是人的关系,他的伦理都立在人的上面,在《大学》里面都说了:“为人君要止于仁,为人臣要止于敬,为人子要止于孝,为人父要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天下要止於至善。”什么叫做止呢?就是知道在哪个地方停。
到了极致的时候就要停,为人君王你要仁义,你要做一个仁臣,你要恭敬,做人子的,你要孝道,要孝顺,为人父母你对子女要慈爱、要慈悲。
与国人交,对待国人大众,你要有信义。
这样几个方面在一起以后最后的结果才能够使天下止於至善。
所以,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比如说为人父要止于慈,就是说为人父要对自己的孩子慈爱,可是有一个臣子问国君说:国君,你都尝遍了天下的珍馐,你还有什么想吃的吗?国王说:我就小孩肉没有尝过。
这个臣子说:这有何难?第二天他就把他的孩子烹了,给国君吃了。
你想一想,他竟然狠心能够将自己的孩子杀死,他有没有狠心杀国君呢?他一定有,最后这个国君就被他活活地饿死在牢房里了。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定是要慈对不对?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3
孩子对父母一定要爱,你想,你若不爱自己的父母你能爱旁人吗?那就做不到了。
有的人说我就不爱我自己的父母,我跟家里人没有关系,你想,这真的是不真实的。
你或者忠孝不能两全这是有的,你为尽忠,不能尽孝,但是你心中你能忘掉你是父母的子女吗?你是不可能忘掉的,你是每时每刻都想着他们、念着他们的,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他是不会爱天下人的,一个人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他也一定不会爱天下人的。
这是天下的道理,这就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如果这个本末颠倒了,你是不可能做到的,那就很多是空虚的东西,是妄语,是不真实的,这些我们看到的太多了,看到了那些冷漠、冷酷的心,都是因为不能能近取譬,不能在亲近的人身边表现出善良的特质,他怎么可能在陌生人身上表现出来呢?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儒家讲孝道特别讲人情味,他特别讲血缘人情。
血缘关系表现出人情味,血缘之爱、亲子之爱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吧,所以,儒家坚持亲子之爱是最最根本的.,爱人爱物都要首先从爱父母开始,只有具有这个亲子之爱之后逐步地外推,才能把这个爱是从同胞、兄弟、家人、族群,这个心慢慢来体会,来逐步向外推导,所以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说他人有的心,我能想的到,体会得到。
所以,一个人他能孝顺的话,“他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之长,以及人之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很自然的,最后才能大人君子抚爱万民,养育万物,从这里头引申出来的,所以,不爱父母、不爱老者、尊者,怎么爱兄弟?怎么会爱同事朋友?所以,冷酷的心常常是由不爱身边的人慢慢生发出来的,冷酷的情感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所以,你若是教小孩,一定要从感恩、从亲情、从孝顺这个地方生发,这是德性和教养的根苗。
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从幼苗慢慢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4
五伦讲君臣的关系、夫妻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
所以呢,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
这点是很不相同的,儒家的心是非常非常软的,我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如果不厚葬父母,我的心里肯定有愧,如果我不能守三年之丧,我的心也会碎掉的。
儒家之道是人心之道,是道德之道,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本位都立在这个上面的。
所以,这个道是有非凡意义的。
从这里出发,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5
孔子论孝论的地方很多,他在《论语》当中主要是《为政》这一篇当中论的很多的,我们看看第一个是怎么问的,第一个是“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要违反礼节,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在世的时候,要以礼仪来侍奉,去世以后要以礼来安葬,以礼来祭祀。
所以人类的文明就在这里,这是有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人是活在世界上的',不是说生就在吃野草,死就倒在沟渠旁边随便去死,人类是有文化的,文化的作用就是有一个社会的礼节、礼貌、礼仪在这里面,有一个传统、一个人文精神在里面。
孝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我们经常说以前有一些父母在的时候不孝,完了之后,等父母去世的时候才大肆地进行殡葬进行悼念。
那就是做给人看的。
父母活着的时候一定要以礼来侍奉,要很精心的、竭尽全力的来侍奉自己的父母,来报答养育之恩,那么,父母有一天故去的时候,你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的这样得孝心来安葬,来祭祀,来怀念自己的父母。
每年清明节,很多人去扫墓,为什么中国人要去扫墓呢?就是以礼祭祀,就是“以礼祭之”,以礼来怀念他,表达我对他的爱戴和追思在里面。
这是一个,就是说父母生死,整个过程都和我们有关系。
要奉养。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6
品德孝,读忠义,传承中华文化
运城是我国古代以孝而闻名皇帝舜帝和被追封位协天大帝的忠义化身关羽的故乡。今日,我校举办了运城舜帝陵宇关帝庙的研学活动。
研学目标:品德孝,读忠义,传承中华文化。
研学行程:研学从早上8点出发→舜帝陵景区→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常平家庙→关帝庙
研学体会:舜帝在鲁迅二十四孝图中有孝感动天的故事被人们所熟知,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帝尧知舜至孝,又见他德才兼备,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禅让给他。在舜帝陵,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古时出土的文物来回忆古时社会的生活情况,也可以切身地感受舜帝的孝。培养我们的德孝文化。后到运城岚山根,在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小吃和美味食物,更有紧张刺激的娱乐项目,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现代运城的人文景色,是运城更添活力。下一站是常平家庙,这是为了纪念关羽的家人以及他的青年时期所建的庙,庙中水井的传说,可以看出关羽的义,在这里有着全世界独有的关羽祖先的像,这里的石碑记录了关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研究三国的重要资料,这里还有这科学无法解释的桑树,给关羽的故事又添了几分色彩。最后一站式关帝庙——一座关帝圣殿,是运城解州民俗民风的展示。
关公庙宇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全世界有很多关帝庙,而这座,是最正宗最久远的关帝庙。关羽一生为蜀国奋斗,是忠义的代表,与被称为文圣人的孔夫子齐名,被奉为武圣,说明关羽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忠心义胆,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时至今日,关帝庙已经成为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无数的游客来这里祭拜、祈福。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关羽的忠义,还可以了解运城丰厚的历史文化,使我受益良多。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7
我是王坛镇中学一名普普通通的学子,今天非常荣幸能站在此处,说一说自己对孝德的一片感言。随着历史的发展,虞舜先帝的身影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却悄然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每一块充满希望的田野里,播洒在我们每一座绿水环绕的村落里,也沉淀在我们每一个莘莘学子的心田里,那就是大爱无言,大“孝”至亲的孝文化!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心;孝是王坛蒋相村孝媳虞蓉,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婆婆的执着心;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
有人说,你可以不用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做一个孝顺的人。的确,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所以感恩父母便是我们走向成功 的第一站。请想一想是谁用遒劲的手臂,为我们撑起一片遮蔽风雨的天空?是谁赠我们傲翔的双翅,为我们输送实现梦想的勇气?是谁用含辛茹苦的汗水,为我们浇灌幸福的家园?那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伟大的父母。当我们渐渐长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搀的时候,我们怎能忘记那一双双牵挂的眼神?怎能忘记那深夜的一声声咳嗽?怎能忘记那曾经伟岸,如今却逐渐衰老的背影?怎能忘记那因日复一日翘首相望,而布满憔悴的双眼?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对蓝天的感恩。我知道,孝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应该是一种行动。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时代的骄子,更应该把孝付诸于行动。我知道,一个行动比一百次的醒悟、一百句悦耳动听的言语都要重要的多!那么,现在就让我代表王坛中学的学子们,向养育我们的父母们,关爱我们的老师们,护佑我们的先辈们,道一声:“谢谢”(鞠躬)
鼓舜王之操,续先辈之德!亲爱的朋友们,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迹。谢谢,我的演讲完了。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8
人的一生要走不知不觉,幼小无知,学和干,孝敬付出等历程。有的人做到了后部分的一半,有的做到了多半,有的恰到好处。后部分的十全十美,是人们所希望的。
娘怀十月苦里熬煎,无怨无悔。幼小心灵来到人间,一派空白,一切一切都由父母来照看,来承担。娘的喂养,父亲的呵护付出,使其渐渐长大。入托入学是父母的责任。为此父母早出晚归,奋力拼搏。用血汗换来的钱,供其上学。到大学毕业,已经柜囊空空。然而,为了找工作,父母还要东跑西颠,托人靠脸不知又付出多少。为了儿女,宁可倾家荡产。古代孟母的断杼和三迁,都是望子成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父母的'苦心经营,使其学到了知识,掌握了
技术,有了本领,见到回报。使这个家初呈盛景。父母感到无比欣慰。然而好景不长,儿女的家事,做父母的无一不牵?挂肚。为了确心事,还要夜以继日拼死拼活地干;还要东挪西借,把儿女大事娶嫁到家。从此,使这个家暗淡无华。随着时间的推移,熬得二老苍苍白发。在外的儿女,父母仍然放心不下。到如今二老该享点福啦!这福咋享?要钱,儿女挣钱有数,不宽裕;想儿女,他们没空回家看看。只好电话里倾听。无奈,父母相依为命吧。
老啦,干不动了,老伴又去了。孤苦伶仃怎么过?去谁家?孩子多的相互推让;有的报怨,有的干脆我不养;有的宁可出钱也不愿把老人接回家。为甚麽?给自己添麻烦,端屎端尿不好干。使老人心灰意冷,悔恨交加。养育 之恩,培育之情忘得一干二净。直到老人归西,假惺惺灵前哭诉,才好了心病。此人此事 此景,屡见不鲜。鼠目寸光之人,虽是少数,但 有一定的代表性。人生一世谁无病?人生一世谁无老?人生一世谁无死?要留取丹心示后人。墨子曰:“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忠心孝心德行,是做人修身的根本。不立本于人世间,最后是恶贯满盈,被世人所唾弃,成为人们贬骂的话柄。
孝敬父母恰到好处,还是多数。这是人之常情,是应该的 。至于十全十美,对农家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达到。只要尽力而为就是了。昨天,报纸上刊登一则实事:结婚不到二年的夫妇俩,为了伺奉不能下炕的母亲和体弱的父亲。卖房搞烧烤,把钱用在父母的医疗费上。为了攒钱,他们有病不愿去医院;为了照看老人,他们五年了不要孩子。他们对老人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可谓是人间揩摸了。
从古到今,尊老爱老敬老的事例不胜枚举。像宋代朱寿昌五十年不见母亲,“弃官寻母”誓不见母不回还;还有南?庚黔娄“尝粪心忧”,父病重,尝粪甜,心忧面北磕头代父去死;还有“扼虎救父”;还有“哭竹生笋”......凡此等等,无一不是孝敬父母。
古人能为之,何况今人呼!让我们尽忠尽孝,善待老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9
母爱是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儿女们的心扉;父爱是挺拔雄伟的高山,高山经得起暴风雨的吹打;母爱是柔情似水,水是母亲的泪水和汗水的结晶。只有时光走过,才能品味出母爱的韵味,当暴风雨来临时,父母会在你的头顶上果断的撑起一把巨伞,默默的为你遮风挡雨。感悟亲情,以孝为先,才能快乐成长。
百善孝为先,我们的学校为了传播“孝”的种子,特意在校园四周都挂满了关于孝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埋儿葬母,让我记忆犹新。郭巨,晋代隆虑人,一说河内温县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做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后,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廉养孩子。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孝就是完善自己,不添父母麻烦。观看了孝心章的故事,观看了传播“孝”的种子故事,让我感到惭愧,感到无地自容。因为平时我在家里,都是父母照顾我,关心我。这难道是一个少先队员该做的吗?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感恩亲情,以孝为先,做一个尊敬父母的好女儿。
乐于劳动,感恩亲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家里,我是一个乐于劳动、以孝为先的好女儿,处处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积极配合家里做好家务事,一直来,总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贴心小棉袄”。每年的3月8日妇女节,见妈妈忙于家务事,身体疲倦,我就会主动帮妈妈烧饭、打扫卫生。烧饭时,我总会千方百计想办法,烧妈妈爱吃的饭菜。妈妈喜欢喝粥,我就烧好瘦肉粥、红枣粥、绿豆粥,让妈妈喝的开心、吃得高兴。饭后,我会帮妈妈捶背、洗脚、洗脸,为妈妈解除疲劳。我总想,应该每天都帮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于是,每周的星期六、星期天,我都会合理安排时间,先完成家庭作业,再帮助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买菜时,总是买爸爸、妈妈、妹妹喜欢吃的菜,如马铃薯、豆荚、豆芽……买来后,我又仔仔细细地摘菜、洗菜,然后烧菜、做饭,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有很多次,妈妈跟着爸爸去建筑工地,干完了整整一天,回家后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上。看到此情此景,我心想: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我能无忧无虑、悠闲自在、随心所欲地学习、看电视、玩耍,那么我又该做些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转眼间,我以长大成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了,我应该做一个以孝为先的好女儿。于是,妈妈口渴时,我就会热情的为妈妈捧上一杯清凉爽口的茶水,虽然只是一杯简单的茶水,但包含着我的一份孝心、一份爱心和一份真心。妈妈疲劳时,我会小心翼翼的走到妈妈身边,毕恭毕敬的说:“妈妈,您辛苦了!我帮你捶捶背、揉揉肩吧!”妈妈看了看我,欣慰的笑了,这时,我仿佛看到妈妈眼角的鱼尾纹减少了一些。妈妈也会高兴地说:“我的孩子终于长大了,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了。”除帮助妈妈烧饭、捶背之外,每逢星期天,我还会和妈妈一起去好溪洗衣服,打扫每个房间的环境卫生,和妈妈一起到菜园里劳动,和妈妈一起到花园里种花、浇花等劳动。20xx年6月,我的妈妈为我增添了一个可爱美丽的小妹妹,这给母亲增加了很多负担。于是,我就尽力帮助妈妈照顾小妹妹的生活,抱她去玩,哄她不哭。尽量让妈妈能在百忙中休息一会儿。我还会帮助爸爸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帮爸爸搬砖块、拎水泥、搅拌混泥土……让爸爸能够减轻一点自己的工作负担,更能够让爸爸多干一点活,让爸爸忙中偷闲一下。感恩亲情,孝老爱亲让我在成长中感受到快乐、开心、幸福、美满。
岁岁月月,朝朝暮暮,日复一日,感恩亲情,尊敬长辈已成为我的习惯。每年的暑期,每个周日,我都会跟着爸爸去建筑工地搬砖块,拌水泥,清垃圾;我都会帮助妈妈烧饭,买菜,洗衣,搞卫生;我都会到老年协会帮助老人烧茶,倒水,给老年人捶背,按摩,带路,做盲人的眼睛。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孙辈是一家的天喜星,以顺为根。我们做子女的,年幼时很难在生计上帮助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让父母亲不再为我们担忧。感恩亲情,走进父母亲爱的音符中,快乐成长,走向成功。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10
昨天和同学去喝奶茶解渴降温,因为天气真的太热了,吹过的风简直与热浪没有区别,一阵风吹过,全身热汗直冒。
我们静坐在奶茶店的一角,看进出店门形形色色的人络绎不绝,有打牌的,有穿着奇特的',有手牵手的,还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位老母亲进来的。环顾四周,于是他们仨坐在对面空余的桌子旁。起初我还只是把他们当风景看,喝着冰冻的红豆奶茶,享受这暑假的美好与惬意。突然听到那妻子不耐烦的抱怨了一句,走走走,现在就走,用得着催那么多次吗?说完就抓起提包愤怒地走出门外,头也不回。听她说话的语气,想必是那老母亲催促着要离开吧。我转头,那老母亲沟壑纵横的脸上不知是什么表情,最后是那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收拾好桌面,牵着他老母亲的手走出店门……
我目睹了这落座、起身、不归的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外面的热风溜了进来,把奶茶店里仅有的凉气也带走了,我们欲起身离开。
走在闷热似蒸笼的街道上,我在想,“孝”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么?秉持孝道者,流芳百世;而不尽孝者,修养缺失。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即使物欲横流、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孝道,而应当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筑精神文明。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因为尽孝在当下,以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关心、理解和包容父母,主动为父母分忧,努力成为文化与修养兼备的新时代青年!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11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题记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父母约束自己,所以与父母吵嘴这种事经常出现在我身上。
有一次,母亲叫我帮弟弟检查作业,我皱着眉头漠然的说:“不去”,她对我指责了几句,摇摇头走开了。有一次母亲要我把家里整理一番,我说再等一下,她老是催促着我,而我却不耐烦的答应,“知道了”,没有声音传来了,突然之间,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还有一次,我和弟弟争吵,母亲总说是我的错,我顿时就委屈了,立马反驳她的话,冲着她吼了一句,我愣住了,不知所措,对上那双疲惫的眼睛,里面多里一道忧伤,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在夜里,睡得正香的我被什么声音吵醒了,像是倒洗衣粉的声音,是母亲吗?这么晚了还在帮我洗衣服。我鼻子酸酸的眼睛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打转,想到之前我对母亲的态度,我羞愧、懊恼、后悔,无数种情绪堵在我的'胸口,我想,是我不孝吧,老是让母亲难过。
在那之后,我很少与母亲说话,而她也只是静静的望着我,其实我也感觉到了,只是没有勇气对上那双眼,当她转过身子走了,我才敢抬起头看向那背影,突然觉得母亲似乎瞬间苍老了,怎么也对不上头脑浮现出严肃的面孔,嘴角有着淡淡的笑意的人儿。
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做好女儿的本分,不让她难过,不让她伤心,不让她担忧……上苍让我出生在这个家庭,为什么我会这么过分,我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怎么可以漠视一个做母亲的心情,我何以怀着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时间再重来一遍,我知道,这不可能,但我心中的遗憾,并不是不可弥补,我也知道我并非永远都有行孝的机会——如果我一度错过我连自己都无法原谅。
我现在多想对母亲说一声:对不起,女儿我任性,不懂事,以后一定帮您多分担。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12
佛行天下,孝乃天下大德
儒家云: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们的一肌一毫皆源于父母。是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是父母给予我们爱。没有父母,我们有什么好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身为子女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
佛言:‘‘慈父恩如山王,慈母恩深如大海’’是啊,父亲,是大山般的存在,他用宽厚的肩膀成为了我们永远的依靠。母亲,是阳光一般的存在,她用温柔的问候温暖了我们。是父亲和母亲让我们明白家的定义。欲报国家恩,先报父母恩。欲报他人恩,必先报父母恩。为人子女,理应先报父母恩。
真正的`孝是什么呢?佛曾说:‘‘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之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佛遵守孝道,认为应用生命和心去供养父母是真正的孝。而我认为生命是有限的,心是无限的。真正的孝应源自子女真诚的孝心。
孝顺其实很简单。当你回家时学会帮父母分担家务是孝;当你外出时打电话关心父母是孝;当父母生病时陪伴在父母身边是孝。孝是一种平凡的爱,爱源于心。用心去爱父母便是孝敬父母,便是孝道。反之,辱骂和抛弃父母便是不孝之道。
父母将我们呵护长大,而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能做的是保护他们一辈子。佛说‘‘众生是累生累世的父母,我们怎样能念父母的过错’我期望每个人都能尊重和爱自我的父母。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13
人们发现:人老了,言语行为愈发像小孩.我们把老人和老人的这种现象称为"老小孩",若从佛教的角度来阐释这种返老还童现象,或许就叫"圆满",即以孩童开始,以孩童结束.
老小孩被我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自理的,一类是卧床的,二者共同点是"爱挣吃的"和"爱斤斤计较的”,二者区别是在各自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
老人对我们的需要就像自己的孩子需要我们一样,但是,“对于老人的衣物或粪便,你会嫌脏吗?"人们常说,人老了难,我想,这难,就是找不到一个能照顾自己的人。
爷爷不到80岁时还能自己吃饭,自己解手,可是不那么爱洗漱和更换衣服了!开始是我给他打水,他还洗一洗,后来是打完水都凉半天了,他还没洗,渐渐地,我发现他越来越不爱动。再后来,我给他擦脸还得哄着擦,不然他就瞪眼睛。
爷爷向来爱干净,他的尿壶从来是用完自己涮,我给他涮他还不好意思,后来,是我给他涮,再后来,如果我忘了,他还提醒我,这种提醒已没了害羞不害羞,纯属一种孩子的求助。
如果你买的东西是他不能吃的,千万别让他看见,也别在他面前吃,否则他会生气。如:爷爷不能吃酸的,父亲有一次买回一些尖把梨,又硬又酸,可是被爷爷发现以后,他开始挑理,说不舍得给他吃,等拿去给他吃,他尝完以后,他把梨扔在一边酸的直做苦脸:这梨还有个吃?!
小孩爱哭闹,老人也一样,特别是一些得了小脑萎缩的老人。比如爷爷在见了一些不常见的儿女活邻居时就会先哭几声,张大嘴的样子不亚于一个小孩子,然而,不一会就又笑了。
小孩不知羞耻,老人也一样。卧床的爷爷不让换衬裤和尿不湿,有时甚至连骂人带脚踢,每每姑姑没耐性的时候就找我酸脸,或求我去哄,我见爷爷裸着身体,便用小被盖上去,他对我边瞪眼边使劲儿把小被往地上扔。老人和小孩一样不知道羞和耻,既然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就要求我们用最大的耐性去面对老小孩问题。
小孩不知饥饱,老人也一样。小孩遇到了自己爱吃的东西就使劲吃,家长看不着,吃多了会出现呕吐,对于老人,不能用劝,你劝他,他会说你坏,你只能像哄小孩一样地哄他或给他拿少量的食物,剩下的别让他看见。
小孩吃软食,老人也一样。我们可以精心地照料自己的孩子却常发出“老人难伺候”这样的抱怨。人老了,牙不行了,冷热软硬就考验儿女们的耐心,有的不忍唠叨,干脆请保姆,其不知,老人多希望吃到儿女亲手做的菜!
我常听老人说,上岁数了,想干净也干净不起来了,因为心有余力不足了。在剪指甲的时候,我会马上给爷爷剪一次,希望那些做儿女的,在给自己或孩子剪指甲的时候,别忘记给自己的父母也剪一剪。
老人久卧爱便秘,收拾大小便成为儿女们的烦心事,有的'人闻到味儿就躲的老远,有的人会不慌不忙地收拾,还有的人花钱雇保姆伺候(这是另一种孝顺,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顺)。其实,不必你天天照料,只需一周或一个月或半年收拾一次大便,试问:你能做到这一点吗?
孝顺是什么?我的一位朋友曾似有所悟地说:孝顺不是父母能东的时候,而在他们不能动的时候体现出来。我觉得,孝顺不只是有耐心,爱心和不嫌弃,也不是“我出钱了”就行了,孝顺是如何让出力和出钱达到一种和谐。
老小孩期待我们的理解和包容,养老是什么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期待我们大家能让老人在和谐家庭的氛围中安度晚年,进而构建出我们的和谐社会。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1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
我国古代就有十分孝顺的人,我读了《三字经》中的黄香,他在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非常伤心,可是,母亲已经活不过来了。于是,他把所有的爱和对母亲的思念都倾注在父亲的身上:冬天,天气非常寒冷,黄香用自己的身体帮父亲暖被窝。夏天,天气十分炎热,他就用扇子先把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扇凉。一直坚持了几年,他的爱心不仅温暖了父亲,也感动了人们。因此,在黄香十二岁时就已经美名远扬了。
这个故事让我触动很大,我也是个九岁的孩子。现在的我是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爸爸、妈妈把他们最美好的一切都给了我。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更加懂事,更加听话,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把现在的学习成绩努力提高,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这样才能让爸爸妈妈开心。
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
爸爸妈妈给予了我生命,也给予了我无尽的爱,只希望我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需要的是我长大后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明辨是非的心,做个有道德的人,心里面有他们,爱他们,他们就满足了。我想说:“爸爸妈妈,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等你们老了,我会帮你们捶背、按摩,还会买你们喜欢吃的食物给你们吃,带你们到处去走走、玩玩,尽量陪着你们,永远爱着你们。”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15
今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所以我们的在去的路上并不是特别的开心,但是一想到那些老人,我们的心又变得温润起来。
走在路上我一直幻想着敬老院的景象:那是一片很大的草地,草地后面是一幢很大的白色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里都住着一个老人,他们每天都只能呆坐在窗前,默默地看着窗外,盼望着自己的亲人能去看望他们。每当想到这里,我的眼眶都会湿润。我总是以为敬老院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很孤独,没有人去和他们谈心,敬老院只是负责安排老人们的吃喝,而在精神上面可能无法很好地顾及到每一位老人。
冒着风雨,我们终于到了敬老院。看着老人们的笑颜,我们一扫心中因为下雨带来的郁闷和心中的阴暗。下午在帮忙打扫老年活动中心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些老人在桌子上打着麻将,有些老人欢乐地聊着电视剧里的'情节,但是还有一个老爷爷孤独地坐在角落。我一直留意他,看见他很不开心,于是,我们便陪着他聊天,看电视。不一会儿他的心情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咧开嘴止不住地向我们笑着说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在临走前他还坚持出来送了我们。
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世界上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怀。虽然读书最重要,但有些人放假都是在家玩电脑或者去其他地方玩。或许在我们心中有些关怀微不足道,但对于需要关怀的人来说,却是莫大的安慰。所以,我们要极尽所能,用情用情地关怀身边需要关怀的人们。
【感恩孝文化的感想感悟】相关文章:
孝文化的感想感悟03-31
关于孝文化的感想感悟(通用5篇)10-09
孝文化节感想知道04-01
孝亲敬老感想07-13
关于孝得的感想04-01
关于孝的感想210字04-01
论语中关于孝的感想04-01
感恩心态的感想感悟大全03-29
孝文化体验的活动方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