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好人好事新闻稿

时间:2022-06-22 22:39:54 新闻稿 我要投稿

关于好人好事新闻稿(精选12篇)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用到新闻稿的地方越来越多,是企业永久、公开的记录的一部分,是品牌内容的重要资产。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新闻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好人好事新闻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好人好事新闻稿(精选12篇)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1

  11月14日下午,xx体育发展中心上房物业办公室内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市民李先生翘起大拇指感激的说道:“这样拾金不昧的员工,真是好样的!”

  市民李先生是个篮球爱好者,当天他在体育馆篮球训练厅内参加一场篮球比赛,中途休息的时候去洗手间洗了把脸,结果将随身携带的钱包忘在了洗手间。比赛结束后李先生收拾装备准备回家时才发现钱包不见了!

  他内心非常焦急,钱包内不仅有数千元现金,还有几张银行卡、身份证等证件,这些证件补办起来非常的麻烦。他立即在场馆内进行寻找,并向场馆内的物业员工求助。物业员工帮助李先生进行寻找的同时立即向部门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几分钟后,好消息传来:物业保洁部门的员工顾林根在打扫洗手间的时候捡到了一只钱包,钱包内有现金若干,他第一时间就把钱包上交给保洁主管,现在钱包正在物业办公室内。李先生一听赶紧前往物业办公室进行认领,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钱包,他拿着失而复得的钱包内心激荡不已。钱包内光现金就有数千元,远远超过了一个保洁员工几个月的工资,但是这种拾金不昧的事情却真实的`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而受益的正是自己本人,他发自肺腑的感慨道:“顾师傅这样的员工真是好样的!”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2

  20xx年1月30日下午,xx花园的保洁员尹仁春在日常清扫中,在一辆汽车停靠的花坛中捡到一只红色皮夹,打开一看,十几张红色的百元大钞,4张银行卡,以及身份证。尹师傅仔细端详身份证上的照片,凭着他十多年在xx花园打扫的经历,他对小区里常年居住的人几乎知根知底,马上就辨认出是居住在别墅区的某户人家。尹师傅拿着皮夹,心中没有丝毫杂念,没有一点为私利己的念头。皮夹丢了失主该有多着急啊,他立刻找到那户人家想还给失主李某。碰巧人不在,他就直接扔进围墙去,然后一身轻松地离开,继续自己的`工作。

  4点钟的时候,李某回到家捡到失去的皮夹。他通过家里的探头知道了原委,然后立刻找到了尹师傅,握着他的手一直说感谢的话。皮夹丢了,李某急得不得了,钱丢了不算什么,关键那银行卡,年底有笔生意款项要打进来。卡如果丢了,补办需要时间,那时生意就黄了。没想到关键时候,尹师傅帮了他。李某当场拿出500元现金要给尹师傅,作为拾金不昧的奖励。可尹师傅坚决不收,在他眼里这只是一件偶然的小事,他会这样处理,相信其他人碰上也会这样做的。李某怀着感激之情却无以为报,当听说尹师傅是湖渎社区评出的“小善大爱”先进人物之一时,而且还在社区组织的慈善募捐活动中捐款了一个月的工资后,立即委托尹师傅,要把皮夹中的现金全部捐给社区的慈善箱中,已尽绵薄之力。社区工作人员收到尹师傅转送的善款,清点完毕共计1350元,又由尹师傅把捐款证书转交到了李某的手中。

  据悉,尹师傅家里放着一本簿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打扫卫生这十几年来捡到的失物明细。小到钥匙,大到钱包,林林总总百多样东西,大部分后面标明全部归还,少部分实在找不到主人的,他都放在盒子里,等着失主认领。十几年来的拾金不昧经历,让尹仁春精神上收获良多。他始终坚信做好事有福报。他说:“很多居民在找回丢失的物品后都来感谢我,还有人给我送礼物,都被我退了回去。我又不是图东西才做好事的,再说了大家都住在同一个小区,理应互相帮助。后来那些失主们见到我,都会主动来跟我打招呼,大家跟朋友一样。”

  可以说尹师傅这些行为背后不仅折射出他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也是湖渎社区“善文化”品牌中的“行善扬善”的体现。在全社区倡导“善心善德善行”下,尹仁春用他个人的善行,传递着善的力量,感染熏陶着身边众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的心田开出善情的花朵,串起一条善情链来。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3

  1.xx从事环卫工作五年多,每天起早贪黑默默奉献

  他们是这个城市最平凡的人,他们又是这个城市最不可或缺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城市“洗脸”、“梳妆”,一点点地将城市扮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劳作不辍。在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近环卫工人xx,记录她的忙碌和幸福,倾听她的声音。

  2.一条街扫了五年每天来回十几趟

  10月22日早晨6时30分,记者来到xx区电子街,由于是清晨,行人很少。天气很冷,不时有冷风吹来,将废纸、塑料袋等垃圾卷到半空中飞舞。就在电子街中间的北侧,一个瘦弱的身影,正追着被风刮起的塑料袋,她就是负责这一路段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xx。

  她穿着肥大的印有“环卫工”字样的工作服外套,里面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线衣和一件衬衣。“干起活来就不冷了,我现在感觉还有些热呢。”xx笑着对记者说,她每天凌晨4时30分准时起床,天还黑蒙蒙的,她就骑着三轮车出门打扫卫生了。

  xx负责的区域是电子街,这条街长约500米,但是街两侧的店铺多达200个,每天早上的垃圾都不少。“尤其是饭店、网吧门口会有很多剩菜剩饭、方便面盒等垃圾。”xx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用笤帚将垃圾扫到簸箕中,倒进三轮车箱里。xx走一段扫一段,等三轮车装满了垃圾,她便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内,如此往返,一天需要来回十多趟,这一干就是5年。

  3.她干一行爱一行每晚加班两小时

  在休息间隙,xx告诉记者,她今年55岁了,体重只有80多斤,但干起活来从不拖泥带水。在xx区环卫处保洁队做环卫工作已经5年多了。干这份工作最大的动力是让她心情舒畅,每天都充满干劲,虽然在别人眼里这份工作不起眼、又脏又累,但对她来说,不仅仅是糊口的手段,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俗话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这句话在xx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当环卫工以前,她为了补贴家用在外打零工。她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工作已经不适合自己了,为了稳定,就选择了环卫工作,负责电子街的环境卫生,离家近照顾家人也方便。”

  起早贪黑地工作虽然已经很辛苦,但是多年来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7时之后都会出来将这条街再打扫两个小时,这让她的生活更充实。

  “在前两天,有位大姐给了我一杯热乎乎的豆浆,感觉那是特意为我准备的。至今我都不知道这位大姐姓什么,只知道她经常路过这条街。如果大家都像这位大姐一样,我们虽然苦点累点,心里却很宽慰。”xx心存感激地说。

  4.匆匆吃几口午饭便赶回工作岗位

  当天中午11时30分,xx下班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她要去给丈夫做饭了。记者本以为xx要回家了,结果她带记者来到电子街上一家旅馆北侧一个简陋的'小棚子里。记者发现,这个棚子是顺着一家旅馆的楼梯口用木板搭起来的,面积只有两平方米左右,这个小棚子没有门口,只留有一个10厘米宽的缝隙。记者侧着身子挤进去发现,里面非常简陋,只有菜板、煤气灶、锅等厨房用品,跟打扫卫生一样,xx麻利地做起了饭。

  过了10分钟,饭出锅了,xx端着菜送到了东城·四平佳园小区的家中,“厨房”距家约500米。xx告诉记者,6年了,她天天如此。谈及丈夫,xx打开了话匣子,她的丈夫李会清患有气管炎,对油烟、灰尘等过敏,一闻到油烟味就恶心呕吐,影响正常呼吸。以前住平房时,他们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做饭。20xx年,房子拆迁,他们住进了东城·四平佳园小区,她就在外面借用一点空间搭了个棚子做饭,做完饭再给丈夫送回家。

  xx家住13楼,记者发现,室内没有进行装修,家具比较简单,水泥地面个别地方已经破损,露出了沙子。xx急匆匆跟丈夫吃了几口饭,就出门继续工作了。

  5.心愿希望得到尊重

  每天打扫十几箱垃圾,刚打扫干净的地面又脏了,这些对xx来说都不是问题。“我们干得就是这份工作,当一条脏乱的街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xx表示,最让她难以忍受的就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常常被人瞧不起。

  很多时候,打扫卫生时,有人递上一杯水;下雨天,有商铺老板让自己到店里躲躲雨,这些都会让xx觉得非常暖心。

  xx区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卫工人干着最脏最累的活,为大家创造了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为维护市容整洁出一份力。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劳作,人们无法正常生活。是这些环卫工人“宁肯一人脏,换来了万家净”;是这些环卫工人默默地清扫,使得城市环境焕然一新。这些环卫工人是最美的人、是最可爱的人、是最值得赞颂的人。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4

  12月2日上午,失主张兴旺向新城街道十七社区居委会赠送感谢信,衷心感谢!

  十七社区居民穆锡禄、穆沿冉拾金不昧,我被这祖孙俩拾金不昧的品质深深感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张兴旺于20xx年10月3中午外出时,不慎将钱包丢失(内有5500元现金、身份证、银行卡、驾驶证、暂住证等重要物品),发现后万分焦急。非常庆幸的是152团四年级一班的小学生穆沿冉捡到了钱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镇门前玩的爷爷,就把钱包交给了爷爷穆锡禄,爷爷穆锡禄打开钱包一看,里面有不少现金,通过暂住证可以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尔巴克村,爷爷当即决定带着孙子到石河子努尔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

  通过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张兴旺,并一一与他核实了丢失的钱数以及相关证件,失主与黑色皮夹里的证件和钱数属实,终于物归原主,爷孙二人才松了一口气。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十七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广泛开展“四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注重对未成年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好事屡见不鲜。

  穆锡禄、穆沿冉祖孙俩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这是石河子市小学学生精神风貌的一个生动体现,也是石河子市广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新城街道十七社区号召社区工作人员及广大居民对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正能量,并通过电视媒体报道好人好事,不断提高居民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这祖孙俩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用鲜活的实例诠释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5

  3月18日下午,xx老人之家内,xx职高的同学们有的为那里的老人们打扫庭院,有的和他们肩并肩、手拉手地聊家常。光荣院里的老人有很多虽然已经年过八九十岁,但在交流中却依然精神矍铄,他们时而侃侃言谈,时而微笑致意……xx职高的同学们还特别准备了一些礼物和节目送给他们,老人们为此特别感激。他们绽放的笑容,伴随着初春的阳光,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

  为了进一步推动并深化学校“学雷锋、做好事、树新风”和“志愿者在行动”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xx职高将三月份定为以“学习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

  各班组织本班团支部就“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否过时”等问题展开大讨论。大讨论的开展,有力地宣传了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优化了校风、班风。全校师生从我做起学雷锋,在校内,除了开展净化、美化校园活动外,还大力开展“帮困助学献爱心”活动,帮助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坚持完成学业。在校外,踊跃开展帮助空巢老人、光荣院老人、残疾人及生活有困难的家庭打扫环境卫生、捐零花钱献爱心等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学校学生处和团委还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雷锋同志生平、事迹及校内外学雷锋先进事迹进行报道,营造出了浓厚的`学雷锋做好事氛围。据悉,如今xx职高“学雷锋、做好事、树新风”活动已蔚然成风,其中,有一个班级,一个月累计做好人好事190多件。

  自从高一(10)班“学习雷锋霹雳小分队”被授旗后,很多班级纷纷向学校提出申请,现已有八个班级的学习雷锋小分队被学校授旗。“学雷锋、做好事、树新风”系列活动的开展,对该校同学的行为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文明之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雷锋精神渗透到了每一位师生的心中。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6

  20xx年2月18日上午,陈兰英与家人一行带着“感谢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的锦旗、鲜花、牛奶,来到濮阳壹号城邦营销中心表示感谢。

  事情原由是这样的:2月17日下午,陈兰英女士78岁高龄的母亲因出门散步,一时迷路,老人自下午16:00至深夜一直在寒风中转悠,其间敲了几家商铺的门面也无人应答。

  23:00左右,壹号城邦礼兵杜书杰在户外巡视过程中,看到了几乎已被冻僵的老人在路边徘徊,杜书杰及时把老人搀扶到礼兵值班室,找来热水、棉袄为老人取暖。

  后又几经周折,通过派出所才找到老人女儿陈兰英的`联系电话。

  此时,陈女士已全家出动在外面奔波了数小时,当陈兰英女士看到老人时,潸然泪下,当即从钱包里拿出500元钱要感谢礼兵。

  金钱退回去了,但建业人的精神永远留在了陈女士家人的心中。

  第二天,陈女士带着锦旗和礼品来到壹号城邦售楼部并连声说“建业,是咱们濮阳人的骄傲!”

  20xx年期间,物业总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共收到各类好人好事和表扬176例,其中,集团服务指挥中心接到来电52例,总公司接到来电30例,表扬信36例,锦旗46例,网络表扬12例。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7

  20XX年2月25日上午,友联村村名杨俊杰、杨康善送来了表扬信,这时长安十一中的师生们才知道,发生在2月23日下午的感人一幕。

  2月23日下午,又到了周日返校的日子高3.2班李妙、高3.3班强影、高1.3班崔赛婷、高2.3班张迎4位同学,乘坐4-05路公交车返校,17.20分左右途经大兆街道东街炮厂围墙外时,突然看到有人倒在地上,满地是血,车并没有因为有人倒在路边而停下,四位同学的心被刚才看到的那一幕紧紧揪住,下车后她们不约而同的决定,去看看,帮帮那个受伤的'人。

  她们迅速跑过去,走近了才发下是一位老人,正吃力的想要坐起来,李妙、强影立刻跑过去扶老人坐起来,崔赛婷、张迎分别立即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此时,只有先等等。路上不时有车辆驶过但无一停下;虽有行人路过,也只是用好奇的眼光远远地看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无人靠近。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再看看老人,情况刻不容缓,于是她们决定在大兆街道找车先送老人回家,在他们行为的感召下,终于有一位好心的司机愿意帮助她们,将老人送回家,老人才得以转危为安。

  事后,有人问:“你们怕不怕”?四位同学略显腼腆的说:“怕?还没想那么多,只是看到老人挺可怜的就帮帮他吧”。是啊!多么淳朴而又真挚的回答。正在人们还在谈论“扶不扶”这个问题时,时下持“不扶”观点的人很多,理由也并非无稽之谈。在这里李妙、强影、崔赛婷、张迎四位同学,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四位同学见义勇为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为学校之光,也为时代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这件事在大兆一带反响很大,提到那件事那四位同学,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8

  “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母女俩也就没有重生的机会。”5月2日,刘女士向记者讲述起4天前在海边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重获新生的`她和女儿,至今不知3名救命恩人的姓名,希望通过本网能找到他们当面表示感谢。

  据刘女士讲述,4月29日,她带着10岁女儿从崇左市天等县到东兴市金滩景点游玩。下午5时,俩人在海边游泳正玩得起兴时,不习水性的女儿发现离妈妈越来越远,遂大声疾呼“妈妈,妈妈,我的脚已经不能着地了。”听到女儿的呼喊,刘女士这时才发觉,海水开始涨潮了!

  刘女士说她当时向女儿方向游去,但涨潮的浪花越来越大。经验不足、乱了分寸的她,挣扎了约摸1分钟之后,才抓住了女儿的手。

  此时,刘女士发现她们离海岸边和人群越来越远,而涨潮的浪花也一个接一个地凶猛扑来。从未见此情形的女儿十分着急,带着哭腔大声呼喊:“救命呀!救命呀!”

  “不要害怕,我们来救你们了。”刘女士称她当时听到喊声后,就看到3名约20岁、学生模样的青年男子在奋力地向她们游来,并最终把俩人安全地送到岸上。

  得救后的刘女士和女儿仍惊魂未定,只是紧紧地握住救命恩人的手,连话都说不出。待三名男子离开海滩后,情绪平缓的刘女士母女俩才发觉,竟忘记问救命恩人的姓名和电话。

  刘女士说,由于事发突然,围观者也未拍有相片,心里头一直惦记此事的她希望通过本网找到这3名不留姓名的好青年,“无论是语言上,还是行动上,我都希望能当面向他们表示感谢。”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9

  12月2日上午,失主张兴旺向新城街道十七社区居委会赠送感谢信,衷心感谢!十七社区居民穆锡禄、穆沿冉拾金不昧,我被这祖孙俩拾金不昧的品质深深感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张兴旺于20xx年10月3午后外出时,不慎将钱包丢失(内有5500元现金、身份证、银行卡、驾驶证、暂住证等重要物品),发现后万分焦急。十分庆幸的是152团四年级一班的小学生穆沿冉捡到了钱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镇门前玩的爷爷,就把钱包交给了爷爷穆锡禄,爷爷穆锡禄打开钱包一看,里面有不少现金,透过暂住证能够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尔巴克村,爷爷当即决定带着孙子到石河子努尔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透过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张兴旺,并一一与他核实了丢失的钱数以及相关证件,失主与黑色皮夹里的证件和钱数属实,最后物归原主,爷孙二人才松了一口气。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和崇高社会职责感的具体体现。自建立全国礼貌城市以来,十七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广泛开展四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注重对未成年人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好事屡见不鲜。穆锡

  禄、穆沿冉祖孙俩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这是石河子市小学学生精神风貌的一个生动体现,也是石河子市广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

  新城街道十七社区号召社区工作人员及广大居民对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正能量,并透过电视媒体报道好人好事,不断提高居民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这祖孙俩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用鲜活的实例诠释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10

  杨柳拂面杏花开,大地披绿迎春来。三月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进了28中的校园。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潮,其实,人们并不是只在3月5日这天才会想起雷锋,也并不是走走过场式的向雷锋学习做点好人好事,在默默无闻中,有很多青年志愿者、老年服务队、营业员、列车员、农民、解放军等等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用行动证明了雷锋并没有远去,雷锋永久活在我们心中。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涌现过很多小雷锋,就拿初一一班学生黄奎尧同学来说,在12年的12月里的一天他拾到了一个崭新的手机,但他却丝毫没有动心,而是迅速把手机交给了班主任谢老师,经过谢老师的'细心查找最后把手机交还给了焦急万分的失主,使失主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随后一封真挚的感谢信挂到了我们初一年级组的宣传栏上,失主这样说道:在惊喜之余,我深深被黄奎尧同学拾金不昧的品质感动,这种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堪称当代青少年的楷模。我相信这是家长和校园老师培养的结果,也相信这样的孩子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也许这件事微不足道,但黄奎尧同学拾金不昧、急他人所急的行为不正是雷锋那螺丝钉精神的体现吗?

  黄奎尧同学的举动使那个寒冬不再寒冷,也为我们这个春天增添了春色,相信在28中这片神圣的净土上我们不仅仅会培养出成绩优异的才子,更会培养出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勤奋踏实的合格的人。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11

  物业中心各家属区物业员工心系业主,忧业主之忧,想业主之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扬雷锋精神,让各家属区多了些和谐的元素。

  20xx年2月17日早七点左右,我校西家属区计算机学院一名老师不慎将钱包丢失,物业保洁辛雪田在打扫卫生时捡到钱包后亲手还给了失主,现金等财务分文不少。

  咸宁家属区保洁张新虎也因多次帮助行动不便的业主受到业主的表扬。咸宁家属区2号楼的一位业主写来感谢信说因儿女不在身边,多次得到张师傅的帮助,将自己送回家,业主非常感谢。

  自20xx年1月份以来,仅统计在案的员工好人好事就有50多件,物业办公室收到业主的表扬信近10封。其中各院区员工提醒业主车窗未关、车灯未关、车钥匙忘记拔掉等共38件,物业员工拾金不昧共7件,主动帮助业主拎送重物、抬轮椅等助人为乐的行为几乎天天都有。

  物业员工这些细微的举动,不仅为广大业主挽回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解决了业主的燃眉之急,让业主在家属区中生活的更安心舒心、放心。

  在后勤领导的`带领下,物业员工内在素质普遍提高,工作态度认真积极,为了激励和鼓舞这种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在我们的团队中不断的传播,物业中心按照管理制度,对以上好人好事进行了表扬和奖励。相信物业中心的员工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好人好事新闻稿 篇12

  20XX年5月4日,一则感谢信送到建筑学院领导手中。一名大四学生的家长亲自来到学院,在与学院党总支书记金杰、辅导员李玉平交谈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并送上锦旗。这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4月24日凌晨,20XX级建筑2班韩海鹏同学突然发病,情况危急,郭高飞、黄伟、宇子博、戴佩佑、蒋恒等同学及时通知辅导员李玉平老师,李老师迅速赶到寝室联系120并通知远在内蒙古的家长。党总支书记金杰及书记助理张念老师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协助抢救工作,李玉平老师在第二次沟通家长未果的情况下,及时沟通主治医生会诊,因抢救及时得当,学生脱离生命危险,现正在康复阶段。学生家长特从内蒙古远赴重庆,表达浓浓的谢意。

  对于家长的感谢,李老师觉得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值得家长远道而来专程感谢。“学生都是我的'弟弟妹妹,谁的弟弟妹妹生病不着急呀!”李玉平如是说。她还提到,金杰书记用了整整一天时间跑遍重庆主城区寻找药物,并抽出休息时间,带上营养品到医院看望韩海鹏同学,询问医生治疗进展情况。

  感谢信和锦旗凝聚着家长深深的谢意,也体现了我校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建筑学院师生用实际行动传递了爱心,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校园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好人好事新闻稿】相关文章:

好人好事新闻稿11-08

好人好事的新闻稿11-30

修车好人好事新闻稿04-18

身边的好人好事新闻稿11-25

好人好事新闻稿【必备】09-14

好人好事新闻稿(精选6篇)10-18

好人好事新闻稿(精选11篇)10-19

好人好事新闻稿15篇11-30

好人好事新闻稿(精选23篇)12-19

好人好事的新闻稿15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