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范文(通用9篇)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展的今天,新闻稿应用范围广泛,新闻稿长期以来被视为官方声明,写新闻稿真像想象中那么难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范文(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1
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的九江江洲大堤上,活跃着一群稍带稚气的年轻面孔,他们冒着高温酷暑,忙着铲土、填装、搬运沙袋、清理杂草,个个汗流浃背。这是一群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共25人,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主要负责82号哨所的巡堤、备料等工作。
志愿者们白天一起巡堤、备料,吃大锅饭,喝白开水,晚上则挤在一间小房间里打地铺。大学生志愿者曾祥钰说:“抗洪救灾,人人有责,我们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当学校团委组织我们到江洲防汛时,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我觉得,这个时候的长江大堤,才是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平台!”
曾祥钰告诉记者,“防汛抗洪的生活条件环境虽然艰苦些,但我感到收获很多,志愿服务的精神其实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一点,我们现在才深深地感受到!”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2
施梦雪,女,升达外国语学院20级英本一班学生,共青团员,外国语学院团学广宣部干事。
近日来,河南省各地区出现了连续性强降雨,导致很多城市出现大面积积水,无法正常运转。为了缓解中心城市郑州的紧张局面,上级决定泄洪,让乡下各别村庄人民集中转移到安全的区域,然后各乡镇负责撤离群众的安全和生活保障。
施梦雪同学所在的柴岗乡支亭施家村就是其中一个需要撤离的村庄,这样一来,每天都看到整卡车的捐赠物资往这些安置点运送,激起了施梦雪同学内心想要提供帮助的愿望。虽然不能捐助很多的钱,很多的物资,但是为国家献一份力还是可以的。最后看到一位高中老师发了一篇急需志愿者帮忙的朋友圈,就赶紧电话联系了老师,次日便组织朋友一起参与了抗洪救灾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7月26日在周口扶沟县城高中的体育馆内搬运与摆放物资,在卡车运送到地方之后,施梦雪还有其他的'志愿者就负责把东西搬到屋子里然后摆放好。从早上五点多起床准备,八点就位工作,直到天微微黑的时候才结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战胜了疫情,施梦雪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共青团员坚信这次中国共产党依然能够挽救大自然带给人民的灾难,还给人民一个幸福稳定,美丽的家园。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3
入汛以来,安徽境内长江干流、淮河流域多地出现特大汛情,防洪救灾任务繁重。财经学子积极响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号召,投身到家乡所在地抗洪救灾志愿服务中,积极参与堤防巡察、应急救援、民众安置等工作。
灾情发生以来,金工182班凌贤玉在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与社区负责人一起巡埂,查探涵洞水位情况,关注每日的水位线,以及有无渗水等情况并及时记录上报;财管171班代义霞在淮南市寿县三觉镇负责救灾物资的搬运,民众伙食及灾后物资分发、卫生清扫等工作;审计172班许虹艳在颍上县夏桥镇龙王庙村负责巡堤水位记录和救灾点值班人员信息登记;财管182班张煜浩在蚌埠市淮上区上河时代社区淮河大坝执勤,负责劝阻上坝行人与车辆,监测淮河水位,定时检查淮河大坝北侧有无河水渗透等;国贸171班张意在合肥市庐江县石头镇帮忙安置受灾民众,为受灾社区送救灾温暖包,为入住校区的解放军送救援物资等;审计174班唐琪在宣城市水阳镇雁翅段巡查圩埂,排查圩埂漏水口;此外,还有国贸171班的`陈鹏、国贸181班的李慧、金工175班的吴新雄等等……财经学子们面对汛情,主动请缨,一直坚守在安置点、堤坝等处参与志愿服务,他们表示,虽然很累,但能为受灾群众做点事,能为保卫家乡尽一份力,自己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洪水已经消退,温暖还在延续。在学院和当地政府的号召下,陆陆续续还有志愿者参与到家乡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去,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一曲曲青春赞歌。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4
江西九江的抗洪救灾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女大学生罗千千自从今年江西省九江市发生洪灾之后,一直跟随父母做志愿者。她每天跟着父母到九江各地采购和派发救援物资,还到河堤上值守,劝导市民不要下河游泳,到受灾群众安置点为小朋友辅导功课。罗千千说,这学期很多课程是在线上学习,也让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参与志愿者活动,这让自己感到非常充实。
7月18日下午,九江市义工联的义工们为驻守在江州镇新洲垦殖场的子弟兵们送去了320件内衣裤、320双袜子和1000双手套。“我们昨天晚上听说江州镇的子弟兵比较缺少这些物资后,我们今天一大早就去采购了物资,今天中午我们就出发,给战士们送了过来。”现场负责组织此次活动的九江市义工联负责人罗杰告诉记者。而罗杰正是罗千千的父亲。自从今年九江市发生洪涝灾害以来,罗千千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罗千千告诉记者,她从初二就开始做义工服务了,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尽管做志愿者有时很辛苦,她一直坚持了下来。罗千千说,自己这段时间正在准备期末考试,但自从九江市发生洪灾之后,自己就加入了义工服务的行列,包括转运生活物资、慰问抗洪抢险子弟兵、在堤坝上值守等。
“今天是江边值守的第三天讯情公告:退水了,退水了。有了帐蓬就有了‘家’,加上天公作美,值勤条件好多了。江边的市民也比前两天守规矩多了、少数不听劝告的也能听话了……”罗千千在自己的'志愿者日记中写道。她经常会在朋友圈发自己当志愿者的心得体会。罗千千说,能为家乡抗洪救灾出一份力,自己感到很自豪。
2015年就参加义工的罗千千,在连续抗击疫情的近50天里,三次代表江西省九江市义工联合会向医护工作者捐赠抗疫物资。2月10日,她代表九江市义工联合会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医院)捐赠医用物资(1万只口罩、200套防护服等医用物资)。2月14日,她代表九江日报社掌中九江、九江市义工联合会,将“九江医护爱心捐助行动”中市民爱心捐款3。8万元,捐赠给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儿童医院。2月17日,她再度代表九江市义工联合会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捐赠水果、食品等物资。罗千千的父亲罗杰是九江市义工联的负责人。疫情突然暴发后,当地社区面向社会征集志愿者,罗千千主动报名参加,大年初五开始,就开始在防疫一线值守。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5
风雨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段时间,河南多地连降暴雨,部分地区降雨量突破记录以来历史极值,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黄淮学院党委在做好学校防洪抗灾的同时,积极动员师生就地参加抗洪抢险。为弘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宣传危难之中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服务社会、关爱群众的先进典型,学校将围绕“豫”你一起抗洪抢险——黄淮学院师生在行动系列报道。
身处河南各地黄淮学院医学院的同学们,在经历“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后秉承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精神与担当,主动奔赴一线。为抗击洪涝灾害、灾后重建等工作贡献力量。
7月24日至25日,黄淮学院医学院助产2020级学生梁香林,作为一名女生,主动投入抗洪抢险一线,在郑州市金水区1908购物广场物资捐赠点,帮助当地政府整理和记录捐赠物资,并将加入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安排到合适岗位,召集志愿者帮助搬运和运输捐赠的物资,以瘦弱之躯展现顽强的奉献力量。
7月23日至25日,黄淮学院医学院助产19级学生薛婷婷,积极参加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皮营一中的集中救灾点救灾工作。无论是在去往乡下村内帮助疏散村民,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引导群众入住,还是在在皮营一中给村民们发饭,盛饭,维持排队秩序,帮忙打扫卫生,搬运救灾物资,都体现了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和深厚情怀。
黄淮学院医学院护理19级学生司豫龙,当地发生灾情后,作为返乡的大学生,带头召集志愿者一同加入救灾队伍,在安阳市内黄县田氏镇第一初级中学、内黄县人民公园捐赠点整理捐赠物资,帮助搬运和发放捐赠物品,践行着“青心聚力使命必达”青春誓言。
黄淮学子积极参与抗洪抢险,默默付出,不仅表现出他们在“三下乡”、“返家乡”实践活动中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彰显出当代青年对中国精神与价值追求的传承与发扬,这是中华民族追求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的一个缩影,是黄淮人的骄傲和荣光。让我们祝愿他们在前线保重身体,平安回家,也希望河南能够早日脱险,“豫”见美好。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6
7月19日至22日,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我校金穗校区出现道路大量积水,平均积水达70公分以上,紧急抢险刻不容缓。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学校第一时间发布紧急通知,号召全体党员要冲锋在前、战斗在前,积极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师生汛期安全,维护学校稳定,坚定站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积极参与学校防汛救灾工作。
我院教师党员张国智、邢奇作为学院第一批党员先锋突击队志愿者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号召,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防汛救灾志愿活动。
学院教职工得知这一消息,纷纷对两位党员表达关心关切之情,叮嘱安全事项。张国智说到:“干就得了,只可惜不够魁梧,只能尽点绵薄之力!”朴实地言语,突显甘于奉献的'一片真情。
两位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群众做实事”,扛起了肩上的责任,体现了党员的担当。
一场暴雨,一次灾情,它带来了满目疮痍,但更突显了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与担当。我院两名教师党员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担当”二字,践行了初心使命。同时,突显了新院人团结一心、自助救人的硬核素质!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7
孙赵林,男,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20级英语本科二班学生,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
自7月19号以来,受异常气候的影响,河南省出现了持续强降雨的天气,引发严重的城市内涝情况。在党和共青团的积极号召下,孙赵林在网络上查询了各地区汛情信息,了解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地下室被雨水浸泡,各种医疗器械、物品急需向干燥处转移,工作量大,需要大量志愿者。7月24日下午孙赵林便乘车半小时到达郑大三附院,与医院负责人员取得联系,作为一名志愿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孙赵林与医院的工作人员交流后,领取工作装备,按工作人员指示分好队伍,为医院搬运货物到五楼,随后开始在医院地下室转移物品、器械,处理污水。
晚八点左右清理工作告一段落,孙赵林同学结束志愿服务后离开郑大三附院。
防汛抗灾需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暴雨肆虐、人民财产受到损失之际,孙赵林同学主动去受灾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气,也正确的体现出升达精神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8
凯凯,女,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20级翻译本科一班学生,共青团员。
受近日连续强降雨影响,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两大水库大流量泄洪,致使淇河快速上升,处于泄洪区域的西岗人民纷纷按要求转移至淇县第一中学和淇县职业中专。7月24日,何凯凯主动前往淇县第一中学临时安置点,承担起搬运矿泉水、饼干、火腿肠、方便面、卤蛋以及卫生纸、被褥等食物和日常用品的`工作。休息之余,何凯凯还主动帮助孤寡老人整理临时床铺,同时尽己所能呼吁亲戚朋友一起加入这场志愿活动。
7月26日,何凯凯听闻往大批救助物资抵达河南康讯医药有限公司仓库,她再次化身搬运工,和其他志愿者们团结一致,站成一条人工输送机,快速搬运各种救灾物资。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何凯凯和众多志愿者一起化作抗洪救灾的微光,为家乡淇县奉献一丝光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志愿体验进一步提升了何凯凯的思想认识,让她看到并认可了自己的价值,也更坚信“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句话。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何凯凯也将继续弘扬志愿精神,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经验最大限度地回报给社会。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9
杨芯茹,外国语学院20级商务英语专科3班学生,班级心理委员。
7月21日当晚,新乡突发暴雨,造成严重内涝。灾难发生后,杨芯茹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当地村委会的号召,投入到家乡获嘉县城关镇扬彦当村的救援活动中,为灾民搬运物资,防止附近村民靠近危险区域,帮助施工人员装沙袋,搬沙袋等等。在持续八天的志愿活动中,杨芯茹不辞辛劳,竭尽所能,得到彦当村村委会的一致肯定。
众志成城抗暴雨,万众一心阻水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越来越多的`星光汇聚在一起,阳光和彩虹终会来临。在灾难面前,杨芯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貌,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大学生志愿抗洪救灾系列的新闻稿】相关文章:
抗洪救灾的新闻稿11-26
大学生志愿扫雪新闻稿11-28
关于抗洪救灾的新闻稿11-17
抗洪救灾的新闻稿范文11-22
抗洪救灾新闻稿范文11-17
武汉抗洪救灾新闻稿10-09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新闻稿01-08
大学生雷锋志愿活动新闻稿10-08
关于抗洪救灾的新闻稿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