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语文儿歌教学

时间:2022-10-05 19:23:3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儿歌教学

  语文儿歌教学【1】

语文儿歌教学

  摘要:儿歌教学承担着陶冶儿童性情、开发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中,应根据儿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儿歌教学;诵读;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教学承担着陶冶儿童性情、开发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儿歌类型多样,表现手法各异,读起来优美动听,韵味十足,充盈着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限快乐。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儿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置身于愉悦、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使儿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强化诵读,感受儿歌的音韵美和内涵美

  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形式来再现儿歌所蕴含的美。

  如教学《秋天到》(二年级上册):“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黄橙橙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可以先让学生大声诵读,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诵,学生眼前似乎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田野画卷:雪白的棉花,翠绿的大豆,红红的高粱,金黄的稻子……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丽和自然。

  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最佳状态。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把这一切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下来,这样,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儿歌所描绘的景象中,真切的感受儿歌的内涵美,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诵读儿歌,教师要事先确定训练目标,如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拼读儿歌,解决生字新词。

  认识儿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儿歌的内容;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儿歌,培养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意目标:通过对儿歌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性情,进行养成教育。

  确定了训练目标,再根据儿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考虑诵读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诵读,比如齐读,单个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老师范读、引读,轮读,赛读,配乐读,配动画读,配视屏读等等,每一遍诵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在每一次的诵读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收获。

  2.创设情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儿歌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更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歌的不同艺术形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游戏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课文中有一首《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这是一首典型的游戏歌,节奏欢快鲜明,动作性强。

  教学这首儿歌,可以用游戏法,让同学们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一边拍手玩乐一边说儿歌,老师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会不知不觉的记住儿歌的内容。

  这不仅可以统一游戏动作,还可以激发孩子游戏时的兴趣和快感,寓教于乐。

  再如《拼一拼》(一年级上)“三个圈圈,三条直线。

  拼出小鸭,嘴巴扁扁。

  拼出小兔,尾巴短短。

  还能拼什么?你来试试看。”这首儿歌虽然不是典型的游戏歌但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用游戏法,让学生边读儿歌边用手势做动作,然后再动手玩拼图游戏,拼出图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套用儿歌的语言去描述,通过这种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其语言能力。

  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首儿歌是教儿童认识动物的尾巴,所涉及的动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而且课本中有插图。

  它是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儿歌形式。

  可以让学生先看插图,通过观察比较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有意识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儿歌的内容中来,然后再采取问答的方式。

  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如“谁的尾巴长?——猴子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然后再连问连答,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因此,教学这首儿歌,老师只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就行了。

  ——问答法

  类似这样的儿歌,还有二年级上册的《谁和谁好》、《“红领巾”真好》等,教学时采用问答法,有问有答,其乐融融,富有节奏感的韵律能给小学生带来游戏的愉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记住儿歌,学到知识。

  另外表演法。

  通过动作、表情、神态或声音表达出儿歌的内容及感情,这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爱的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儿歌适合于表演,如《影子》、《小花鹿》、《走山路》等。

  一年级上册的《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她顽皮地说:''我是冬天。

  ''"教学这首儿歌,教师可以充当导演,将儿歌作为剧目,指导学生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分别让学生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等艺术形象,变课堂为舞台,学生们扮演角色纷纷亮相,通过动作、神情、和语言的表演来直观地展现这些形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总之,儿歌作为一种激发想象力和表现才情的最本真的文学形式,会散发出钻石般璀璨光芒。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中,应根据儿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课儿歌教学的设计【2】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本中增选了许多儿童诗歌,在这些入选的诗歌之中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古代诗歌,二是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的篇目有明显的增加。

  从文学教学的观念出发可以对儿童诗歌的教学作出新的思考和设计。

  一、儿童诗歌教学的基本功能

  在教材中儿童诗歌基本保持着原作面貌,文学作品性质非常鲜明,同时作为一种抒情文学,儿童诗歌的教学一般不适合采用以分析性文体阅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儿童诗歌教学可以依据儿童诗歌艺术特点进行主体设计,从把握诗歌的艺术构成、艺术元素切入,应将欣赏儿童诗歌的艺术美作为教学重点。

  1.诗歌艺术构成。

  诗歌的艺术特征主要反映在情感、音韵、节奏、意象、情境、联想、想象、情趣等方面,可以针对具体作品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艺术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鉴赏诗歌所表现的艺术美。

  2.诗歌情感和意义的表达。

  儿童诗歌特别是抒情诗中都有强烈的感情抒发,诗歌的感情抒发往往蕴含在诗句中,通过诗歌进行整体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情感用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提供鉴赏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述,可以作为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提供鉴赏诗歌的方法。

  儿童诗歌作品因题材内容和创作风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艺术表达,诗歌教学应针对具体作品的艺术特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儿童诗歌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功能和作用。

  在诗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将诗歌的阅读活动延伸到课外,推进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二、儿童诗歌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

  儿童诗歌教学的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吟诵朗读、欣赏、摹仿与创作等。

  需要根据诗歌作品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年级兴趣、活动能力等进行选择并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1.作家与写作背景介绍。

  作家与写作背景介绍通常是合适的导语,其相关内容可以渗透到整个作品的教学中,从诗歌感情与意义的个性化艺术表达、诗歌语言风格等方面了解作家与写作背景,对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作品会有积极作用。

  2.吟唱与诵读。

  吟唱和诵读活动在所有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使用和安排,使用频率和方式可以根据诗歌的形式、篇幅灵活处理。

  儿歌简短压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特点,适合学前班及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

  教师的示范吟唱与诵读则主要体现在共同的参与和分享上,不一定过分要求表演性和示范性。

  可选择以吟唱或诵读为主体和特点的诗歌举行欣赏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渗透诗歌的基本教学内容。

  当诗歌欣赏成为基本教学目标后,背诵便将不再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估指标重点反映和体现在诗歌教学中。

  3.聆听欣赏。

  诗歌聆听欣赏同样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教学范畴,在各个年级的诗歌教学中都可以使用,但使用频率要适宜,不应该代替学生和教师的诵读活动,也不能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

  聆听欣赏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教材配备的音像资料,亦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和录制,在诗歌聆听欣赏环节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聆听欣赏,不应利用这个时间去处理其它事务,如批改作业等,这样做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而产生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

  许多诗歌作品都富有诗情画意,诗歌配画是传统的诗歌教学活动,教材挂图在低年级诗歌教学中基本能够实现诗歌意境的图像化,但在高年级诗歌欣赏中还需要其它的绘画资源去补充,教师可以自己挑选最为切合诗歌境界的名家经典画作协助对诗歌画境进行解说,也可以向学生征求最能反映诗歌意境的美术作品。

  三、儿童诗歌作品教学设计课例

  儿童诗歌有丰富的艺术元素,不同作家的儿童诗歌作品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即使同一作家的诗歌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因而儿童诗歌的教学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进行特别的设计。

  课例1:《雨后》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儿童诗歌作品之一,现被多处教材选入。

  这类诗歌的写作特点是描写儿童生活情境表达儿童的欢乐情绪,体现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情节有人物表情、行动、语言、心理的描摹和刻画,主人公有浓郁的儿童情趣,诗歌语言朴实平易、有基本的音韵。

  《雨后》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诗歌感情与意义的表达方面,可以围绕作品塑造人物、演绎情节、体现情趣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表达的两个情感层次: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作家热爱儿童的情感;体会作家的情感可以与作家介绍配合和对应。

  《雨后》适宜于选择聆听、朗读、诗画、欣赏等基本活动阅读,可以选择冰心的另一首风格近似的诗作《别采了这朵花》进行延伸,还可以考虑将描写《雨后》与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雨后》(梁泊)作为课外阅读进进行延伸,读写环节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描写当时的场景。

  课例2:《让我们荡起双浆》

  《让我们荡起双浆》是著名作家乔羽的作品,既是脍炙人心的歌词,也是优美的儿童诗,表现新时代儿童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语言精致、意境清新优美。

  《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诗歌情感韵律、意境的欣赏上,引导学生领会诗人通过主人公抒发的对国家对社会制度、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体现儿童内心的真挚、纯洁、美好的想象,红墙、绿树、白塔、阳光等意象构成了优美的情境。

  《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教学活动,可以包括吟唱、聆听相配合感受诗歌的诗情意境。

  由于作品是歌词,歌曲欣赏可以放在重要的位置,阅读链接可以引入乔羽其他著名歌词作品的欣赏,比如《我的祖国》,拓展阅读可以引入其他作家的歌词创作。

【语文儿歌教学】相关文章:

儿歌《排队》教学方案10-07

儿歌教学活动方案03-31

小班儿歌教学教案01-19

儿歌《荷花开》教学方案10-07

《儿歌变画》的教学方案10-07

关于儿歌《早操》的教学方案10-08

《儿歌两首》教学教案10-09

儿歌轻轻地教学方案10-07

儿歌《小星星》的教学方案10-07

儿歌早操教学方案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