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九泉为什么指阴间

时间:2022-10-05 20:32:45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泉为什么指阴间

  你知道九泉为什么指阴间吗?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为什么阴间被称作九泉吧。

  《西游记》的14个佛教知识

  1、唐朝的第一宗教是佛教吗?

  由于《西游记》的神话故事,多数人自然而然地会以为唐朝是以佛教为第一教派。

  然而事实上,李唐时期,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还是道教。

  唐高祖李渊曾对三教排序:一是道,二是儒,三才是佛。

  李渊还曾炒作自己便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

  李聃虽不是道教创始人,却被尊为其代表人物。

  于是,道教就顺理章地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第一宗教以及重要政治工具。

  据统计,盛唐时,道教有1687座宫观,道士数以万计。

  在如此浩大的道教背景下,不但身为帝王的李家子弟们崇奉道教、重用道家人士并积极参与“练丹”之事,连身为皇室的公主们也热衷其中。

  在《新唐书》不完全记载的198名唐朝公主中,有14人经历过道士生活,占有率7.07%。

  这不管放在哪个朝代、哪个国家,都是相当高的数据,由此也可见道教在唐朝的兴盛。

  2、为什么佛教在出现的几百年内都没有经典?

  佛教的教义就是佛陀的思想,这些交易最初是口传的。

  为了便于记忆,一开始是采取偈颂的形式,后编集为由经、律、论组成的“三藏”。

  直到佛祖释迦牟尼死后几百年,他的思想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在此之前,由于口口相传会出现各种错误或者误解,佛教已经出现了几个不同的教派,其中主要是小乘派和大乘派。

  在中国流行的主要是大乘教派。

  3、“八戒”是和尚的戒律吗?

  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原本是天蓬元帅,唐僧根据佛教经典中的“八戒”为其取名。

  那“八戒”指的都是那些呢?八戒并不是僧侣的戒律,而是为在家的佛教徒制定的戒律,包括:不偷盗、不杀生、不淫乱、不饮酒、不妄语、不睡高广大床、不化妆、不看歌舞及过午不食。

  佛教的戒律很多,出家的僧侣较为严格,而在家修行的俗家弟子做到上面的八戒也实属不易。

  猪八戒在《西游记》的故事里就屡次犯戒,并且出现很多滑稽的场面。

  4、“观音菩萨“为何又称”观世音菩萨“?

  我们日常所说的“观音菩萨“,又经常被人称作“观世音菩萨”。

  这是何故呢?观音菩萨是佛经中的一位菩萨。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大量的梵文佛经也被众多信徒翻译为中文,其中观音菩萨便是由梵文意译过来的。

  其实,它最初的译名正是观世音菩萨。

  到了唐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名字中的“世”字,才讳略称作观音菩萨。

  5、“释迦牟尼”是什么意思?

  佛祖释迦牟尼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终于大彻大悟,超脱了轮回和生死,成为了佛陀。

  佛陀出家前是释迦族人,牟尼是“智者”的意思,释迦牟尼就是“释迦族的智者”的意思。

  释迦牟尼不仅是释迦族的智者,他高尚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6、为何称禅林住持为“方丈”?

  在《西游记》等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见将禅林寺庙的住持或是出家的师父称作“方丈”。

  这个名字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古时印度寺庙的僧人大多住在一起,而僧房大多是一丈四方之室,故称之为“方丈室”,后来便慢慢演化为指住持的居室,而今天就成了对禅林住持或师父的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

  也就是说,唐朝时期应该还没有方丈。

  7、“三宝殿”是什么?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那三宝殿是什么地方呢?三宝殿是佛教用语。

  三宝即佛、法、僧;三宝殿就是佛、法、僧的主要活动场所。

  佛是指佛像代表的神佛,法是指佛教经典,僧是指僧侣。

  三宝殿就是指举行佛教活动的的场所,如大雄宝殿;法就是存放经卷的藏经阁;僧是指僧侣休息的禅房。

  上述三个地方都是重要的佛教重地,闲杂人等都不得入内。

  所以,没有重大的事情不能进入三宝之地,“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渐渐成为习语。

  8、佛教的出家人为什么叫“和尚”?

  “合”即忍耐和顺从的意思,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佛教认为,人间一切的痛苦,如生、老、病、死,都是来源于人的各种欲望;为了超脱这种痛苦,必须清除这种欲望。

  佛教反对斗争,主张修行,忍受痛苦,调和斗争,而“合”就是修行的根本方法。

  佛教僧侣与世无争,终身修行,就是崇尚“合”的人。

  和尚的意思,就是“以合为尚”,即崇尚和谐。

  9、和尚为何要吃素?

  我们一直以为,和尚吃素理所当然是佛经的要求。

  其实不然,和尚最初是可以吃肉的。

  佛经中的禁荤——念作“熏”,意为气味熏人的蔬菜如大蒜、葱等。

  我们如今说的肉,在佛经中称作“腥”。

  事实上,和尚不准吃肉,是由南朝梁武帝萧衍最早从“不杀生”的观点演化出来的规定。

  这是一个笃信佛教、向往出家的皇帝。

  他认为,经书中的“戒杀生”,必须是在戒吃肉的环境下才能从根本上实行。

  所以,他下旨提倡全民吃素,并规定和尚不准吃肉。

  就连祭祀祖宗的供品,也改成了面粉做的“猪肉”。

  另外,现在和尚不吃肉也是根据情况而定的。

  比如大乘佛教是什么肉都不能吃,而小乘佛教其实在一些条件下允许吃肉。

  就是现在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里,和尚还都是可以吃肉的。

  10、“荤”是指肉食吗?

  “荤”最初其实是指蔬菜。

  通常认为“荤”是指肉食,荤菜指的就是用肉类做成的菜;实际上,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误会。

  “荤”和肉无关,“荤”指的是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经常说的“五荤”包括大蒜、小蒜、葱、韭菜、兴蕖。

  佛教徒禁止吃荤,就是指的这些有特殊味道的东西。

  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吃过这类食物的时候,嘴里会有刺激性的味道,然后再诵经或者祈祷,会对神明不敬。

  之所以会将荤误认为肉类,是因为戒荤作为佛教的戒律,在传到中国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演变。

  出家人禁止吃肉,而其他人发现和尚不吃肉,由得知他们“戒荤”,便将肉和荤联系起来,时间长了就成了普遍接受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