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小学写作培训

时间:2025-03-07 14:15:19 诗琳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写作培训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下面关于小学写作培训有哪些技巧呢?下面一起学习吧!

小学写作培训

  小学写作培训

  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

  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

  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叙事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01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

  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

  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02

  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

  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

  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03

  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外貌描写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

  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

  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

  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

  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

  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

  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

  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

  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做到了以上这几点,孩子笔下的人物就一定会“活”起来!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不会组织文章结构

  1、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条理清晰。

  2、安排详略得当,充分表达主题。要把最能表现中心主旨的材料写详细,写突出,写具体。而略写是把跟中心思想有些关联但又不是重点内容的材料写得简洁明了。

  3、形式要创新,使文章生机勃勃。首先,要巧妙地使用题记,明确文章的主旨,设立悬念。其次,要把后记精彩地补充完整,这样就可以使文章的情节充实、完整,又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

  二、不会顺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进行叙述、借以展开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种方法能准确地反映事件的发展程序和本来面目,使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

  应注意在记叙过程中切忌平均使力,材料应有取有舍,叙述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反之,文章内容便如一本流水账那样乏味了。

  事件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这种所谓时间并非几时几分地写,可借景物的变化,如一天的自然规律、季节的转换等形式灵活地表达出来。

  三、不会运用总分方式

  叙事类文章中,总是用一句话概括出基本内容,其余部分分别紧紧围绕这一句话多层次多角度来叙事。总写概括,分写使文章生动具体。有总有分,分析起来不外乎“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样式。

  无论哪种形式,总写部分应能取得统领全文或全段的作用。分写应抓住特征,有详有略地记叙,总写与分写内容应一致,要统一。总写是对分写的集中与概括,分写是对总写的扩展、简述,两者紧密相连。

  四、交待不清六大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统称为记叙文的六大要素。交代清楚这六大要素,需要一定的技巧:

  交代事件中的人物,只要对人物的身份、姓名做简要交代,在事件的发展变化之中陆续出场即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灵活地交代出来。

  事件的起因,就是要交代清楚出现了什么问题,发生了什么矛盾。这一要素的交代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事件的经过,就是事情发生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发生、发展、变化和高潮四个阶段。这一部分应具体详细地描写,因为它往往能揭示全文的中心。

  结果就是事情的结尾。在记事文章之中没有它,文章便有头无尾,结构便不完成。可根据需要,交代清楚就行了。

  一般说来,记叙真实的重要事件,六大要素都要交代清楚。大凡不需要作者交代读者就清楚的内容可以省略。

  五、不会先抑后扬

  首先要懂得这种方法是用对立的描绘来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表现作者内心情感的。

  “抑”不是作者的愿意,只是一种手段,“扬”才是作者的本意,才是目的。“抑”是为了更好地“扬”,一“抑”一“扬”,只是为了更好地强化中心。

  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其一,要写好前后感情变化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二,注意“抑”要恰当其分,掌握好分寸。“抑”的分量要少,“扬”的笔墨要多,这样才能达到以“抑”衬“扬”的目的。其三,“抑”要自然,做到合情合理,不能做作。

  六、不会分段

  段落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通常称为自然段。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标志:开头空两格,一段结束就换行。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代表着文章表达中的一个步骤。分段的作用是: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使文章的内容有条理、有步骤地表达出来。同时使读者在换行的停顿中思考回味。

  七、不会开头

  这里介绍几种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开头方法。它不拐弯抹角,开篇就写到正题上。文章开头或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交代这写作动机;或叙述或议论、抒情,灵活善变。

  2、一语破的是议论文的一种开头方法,即开篇摆出中心论点。

  3、先声夺人法。“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这种开头给人自然之感。写人物活动的开头可用这种方法,如《家庭风波》、《一场球赛》、《一堂语文课》等。

  八、不会过渡

  文章缺少了过渡就会上下不顺。可以用一句话进行过渡,可以设问过渡。

  那么,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过渡呢?文章情节发生转折时常需要过渡。记叙文的记事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一篇记叙文中如果有几种叙事顺序,那么在两种不同的叙事顺序之间需要进行过渡。

  九、不会结尾

  下面介绍几种结尾的方法:

  1、“自然收束法”是指一篇文章要记叙的事已经叙述完毕,文章嘎然而止,不再发表议论。我们把这种有头有尾的记叙文章的自然结尾,叫做“自然收束法”。这种方法多适用于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和一事一议的记叙文。运用此法能使文章结构完整,避免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2、“出人意料法”也是展开故事的一种结尾方法。即作者在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发展上布设疑阵,制造假象,驾驭读者的感情,转移他们的视线,使他们的视线,使他们对作品中本是合乎逻辑的发展感到意外。

  3、“画龙点睛法”是文章结尾的方法之一。它要求在结尾部分加一两句精练的语句,点明中心大意,是感情升华,主题深化。

  十、不知道如何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以下几种:

  1、首尾照应指开头与结尾内容的关照呼应。它要求开头的悬念,结尾要有解答;结尾写的内容,开头要有所交代。

  2、时间照应是记叙文中常使用的写作技巧之一。可把时间照应理解为记叙顺序。即文章或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来组织材料,或明显地标出时间,或者借助语意表达形式,写出时间顺序来。但从作用和意义来看,时间顺序与时间照应有本质的区别。时间照应在起到表明文章记叙顺序作用的同时,更有其与文中情境有特殊照应的意义,它能表达出来某种曲折、隐喻、含蓄的复杂思想内容。

  3、因果照应,实际上是写作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照应。作者为突出文章的主题,在把握住材料之间的因果逻辑线索之后,常常按照材料的因果关系,在文章中对加以合乎因果逻辑的排列组合,从而在写作技巧上巧妙而艺术地实现,达到突出文章主题的材料之间的强大逻辑性。其主要表现在语意之间的内在照应上,一般是看不出文字标志的。

【小学写作培训】相关文章:

阅读与写作培训10-24

小说写作培训10-14

公文写作培训心得范文07-31

公文写作培训会议简报10-27

关于开展公文写作培训的通知01-20

写作培训心得体会09-02

作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10-23

新闻写作标题怎么写技巧培训03-15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03-21

公文写作培训的心得体会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