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样写好心理科普文章

时间:2022-09-30 10:34:49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写好心理科普文章

  怎样写好一篇心理科普文章?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心理科普文章,请看下面:

  对象

  下笔前,先要观想自己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你的读者是谁?

  心理科普文章的大多数读者是普罗大众。

  他们不是本行业的专家,所以你的文章不需要证明你在专业领域内有什么非凡的成就,达到了多么厉害的深度,有能力写出“天书”般烧脑的高度。

  同时,读者也不是你的同学或者工作伙伴,彼此有许多不需赘述大家都懂的知识点,能跟随你写出的文字深入探究某些专业的问题。

  他们就是普罗大众,具有一般文化水平,即使在某个领域是顶级的人才,但是对于心理学,可能还是一窍不通或者一知半解。

  所以,你要把文章的阅读对象,想象成一个初中生。

  写出能让初中生看懂的心理科普文章,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语言

  心理科普文章的语言要简练,通俗易懂。

  能用简单的句子讲清楚,就别用复杂的,能用简短的句子,就别用长句绕来绕去。

  别写大众不能理解的“行话”,要把它们都变成“大白话”。

  无论你想说明任何观点,都要把理论和术语转换成自己的话,尽量不要引用别人的话,尤其忌讳大段地抄书。

  别人的话都是阻碍你与读者真实交流的障碍,不管多么伟大人物的金句,被你直接引用,都会让文章变得断续、复杂和零碎,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困难。

  过多引用别人的话,往往跟作者没有整理好相关逻辑,思路不清晰有关。

  另外,还表现出你不够自信。

  既然在写科普文章,你自己就已经坐在了专家的位置上。

  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自信度不够,就容易依赖更高的权威,引用人家现成的话,觉得自己说的没有权威透彻,而没有胆气说出自己的话。

  其实,现在写文章的人是你,跟读者交流的人是你!你说得浅显一点,不够完整,都不是严重问题,不说自己的话,才是你写科普文章最严重的问题。

  当然,心理学毕竟是关于人的学科,工作的对象是人,你不能没有根据地胡乱说话。

  这就要求你要真正参与过临床心理治疗的工作,体会了实践的精髓,明白教科书上那些理论到底在说什么,才能知道来访者真正的问题点在哪里,知道你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知识普及工作。

  如果没有实践,仅仅读过几本心理学的书或者参加了一些工作坊,了解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就动笔写心理科普文章,往往会在关键论点上,不自觉地引用权威的话语。

  如果这样,我建议你不如先练习写散文随笔,抒发情绪分享领悟。

  写心理科普文章看似通俗简单,实则对作者的要求是更高的。

  主题

  一篇文章最好只有一个主题,说明一两个问题。

  心理学来自于人,应用于人,所以心理科普文章的主题,应该贴近生活,跟大多数人心理健康相关,发生率较高,又不怎么重大的心理疾病话题,读者往往比较多。

  另外,两性婚恋话题,永远不缺读者。

  但是作者如何把握写作的度,把一篇文章写成科普文章而不是言情鸡汤,需要认真地厘清边界。

  追踪热点新闻,明星八卦,引申出一篇心理科普文章,是一种容易获得阅读量的流行方式。

  比如最近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门”,林丹的出轨事件等,都可以借用事主自身的某些人格特质、行为表现、谈吐方式,来引出相应的心理健康话题。

  这样的心理科普文章,比没有新闻亮点的容易获得更多关注。

  但是它的缺点,是特别追求时效性,事件一旦发生,你必须以最快速度,写出文章发表,反应慢了就意义不大了。

  从我曾经的报社工作经验来讲,追求快就难免会有信息偏差,写快了文章也容易缺乏深度,并且最重要的,是这类文章的时效性太强,随着事件热度的降低,你的文章迅速成了昨日黄花,今后基本上没人看。

  既然写了文章却未能留存,对作者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在别人没有允许的情况下,贸然以专业词汇和病状套在当事人头上,也有违背职业伦理的问题。

  好的科普文章能够流传数十年,影响一代一代的读者,所以,在不影响心理专业性的基础上,找到比较符合大众需求的切入点,把文章写得既引人入胜又专业可信,这样的文章,也许更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广泛的受众影响力。

  你写心理科普文章,是为了让大众了解心理学知识,还是为了自己吸粉,这决定了你的选题偏爱和资源能力的储备方向。

  从长远来说,无论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成功了都会顺便实现另外一个目标,但是在起步阶段,不要说又想攒粉又想传播正能量,两头都要很可能两头不靠,世间事难两全,明确哪个目标是主要目标,更有利于你在一个方向写出一些名堂。

  取材

  写心理科普文章,尽量多分享案例,用案例说话,少介绍自己所做的工作,更不要吹嘘自己的工作疗效。

  不能显摆,要老老实实,从读者的角度,谈论他最关心的话题,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一个点,把这个点去讲透。

  不能老想着向读者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不要罗列很多文献,但是要为了讲透一个点,你又需要翻阅很多专业文献。

  也许你翻阅了一二十篇文献,但是在文章中不能全部表现出来,只出现一篇最好,其他的只能隐藏在“冰山”下面。

  因为你的读者没有心理学背景,一下子讲太多内容,他们不仅无法接收和消化,还会觉得重点分散,不知所措。

  怎样把一个心理学的知识点,通过你的加工,用初中生都能读懂的方式,分毫不差的传递给大众,是考验你的功力的地方。

  另外,文章里的概念准确很重要,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绝对不能出错。

  为了准确,建议你在写之前最好给自己列个表,把要用到的关键概念的权威解释写下来,写文章时把表就放在电脑旁,时不时地瞄上一眼。

  而你在写的时候,最好能够带着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像剥洋葱那样,一层一层地打开。

  比如,这个现象是什么,背后的深层因素有哪些?发生了以后怎么办?有什么方法来预防等等,以一个普通大众对于一种现象常见的逻辑顺序,形成文章的头尾,完整表述一个知识点。

  这样的文章,读者读起来不会吃力。

  快慢

  刚才我们说到追踪新闻热点,需要快速的反应。

  有些同学可能马上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写文章总比别人慢,这可怎么办?其实人的创作才能,本身就有下笔快慢之别,这是天分的不同,并不关乎写作能力的高低。

  我自己写文章就“很慢”,有时候一天呕心沥血下来,才写了几百字,还感觉累得不行了,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的一段话,给了我信心。

  刘勰说:“文思敏捷的人,心里熟悉创作的技术,很快地考虑问题,当机立断。

  构思迟缓的人,情思纷烦,徘徊岐路,要弄清疑点,深思孰虑,方能定稿。

  文思快所以能在匆促中写成,疑虑多所以要费时久才完篇;他们的快慢、难易虽然不同,都靠学识广博,技巧熟练。

  要是学识浅陋,写得慢也是空忙,才学荒疏,写得快也是白费;这样而能写出有才华的作品的,从未有过。”

  他提到了“难易虽殊,并资博练。”不管写得快还是写得慢,都需要勤学苦练。

  所以说要写好一篇心理科普文章,跟写好任何文章一样,你最基本要做的,其实都是四个字——多写多练。

【怎样写好心理科普文章】相关文章:

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10-05

怎样写好小学作文文章10-07

怎样写好简历10-26

怎样写好楷书10-05

怎样写好随笔07-19

怎样写好自我评价10-05

怎样能写好书法11-02

怎样写好幼儿评语10-05

怎样写好作文10-09

怎样写好应聘信?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