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烹饪方法
一、炒
指将经过加工处理或初步熟处理(指汆水、拉油)后的原料,放入少量油的热锅中,快速翻动、调味,刚熟时勾芡成才的烹调方法称为炒。
炒的时间不能过长,仅熟即可,炒的方法由生炒、熟炒、软炒和拉油炒四种:
★1、生炒
把经过加工处理并腌制后的主料与辅料直接投入少量的油的热锅中,快速翻炒,调味勾芡成菜的方法称为生炒。
特点是操作简单快捷,菜肴能较好的保留主料的鲜味,有锅气,爽口脆嫩。
如:香蒜炒羊片、七彩牛柳丝等。
★2、熟炒
主要原料都是熟料,如:菜炒叉烧、五彩炒蛇丝等。
特点是起菜快捷。
★3、软炒
主要适用于蛋类、牛奶等原料,如:滑蛋虾仁、韭黄炒蛋等。
其特点是鲜香软滑。
★4、拉油炒
是粤菜中炒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先将主料拉嫩油至8成熟,然后才与配料、料头等同炒。
特点是菜肴色鲜明亮,爽脆、肉嫩滑、香气浓,易上芡,卖相好。
如:碧绿花枝玉带、雀巢海中宝等。
炒菜的特点是:锅气十足、香味浓郁,见芡不泄芡,见油不泄油。
二、煎
是在锅中放少量油,加热后放进原料,以油传导热能,使原料由生至熟,并使其表面便成金黄色。
特点是色泽美观,焦香鲜嫩。
煎的方法常用的分干煎、湿煎、煎封、半煎炸等。
★1、干煎
主要突出焦香味,如:香煎银雪鱼、煎南瓜饼、香煎虾饼等。
★2、湿煎
指煎至两面呈金黄色后,投入料头,加入汤及调味料,在勾芡成菜的方法称为湿煎。
要求香滑,保持原料鲜味,如:西汁煎牛柳等。
★3、煎封
多用于烹制鱼类,先煎好,再用煎封汁焖,如:煎封鱼仓鱼等。
★4、半煎炸
是以煎为主,用慢火将腌制好并上蛋粉浆的原料煎至定型及表面呈金黄色后,再加入定量的油炸至熟透而成菜。
特点是成菜外型平整美观、色金黄、肉鲜嫩等。
三、炸
指把经过加工后的原料投入油量较多且油温很高的油中,加热炸熟,使成品甘香酥脆的一种烹调方法。
炸法中常用的有酥炸、脆炸、脆皮炸、吉列炸四种。
★1、酥炸
一般都是拌上蛋液和干生粉,经炸浸而成,特点是外酥脆而肉香滑。
如:五柳菊花鱼(松鼠桂鱼)等。
★2、脆炸
上脆浆,先高油稳定型后浸炸,特点是酥脆甘香,如:脆炸鲜奶等。
★3、脆皮炸
在原料表面淋上脆皮糖浆水(用麦芽糖、浙醋等调成),晾干后放入合适温度的沸油中,炸熟且表面呈大红色(或枣红色),皮脆肉滑。
如:脆皮鸡、脆皮鸽等。
★4、吉列炸
将腌制好的生料或用威化纸包好的半成品,表面粘上一层蛋浆后均匀的拍上面包糠,再放入沸油中炸至表面呈金黄色,成为香脆菜品的方法称吉列炸。
如:吉列斑块、沙律海鲜卷等。
四、炆
指经过爆炒或汆水、抽油炸过的原料,再加汤水调味煮熟,一般分生和熟两种:
★1、生炆
主要是将生原料下锅爆香后,加汤水再熟,特点是保持鲜香味,如: 炆狗肉、野味等。
★2、红炆
多是将原料上粉炸过再炆,特点是甘香软滑,如:板栗炆猪尾等。
五、煨
比炆的时间要长,具有香浓爽滑的特点,有锅上煨、瓦罐煨两种:
★1、锅上煨
主要特点是皮滑、肉香、汁多、如:姜葱煨鲤鱼等。
★2、瓦罐煨
能保持原汁原味, 柔软可口,香味浓郁,如:瓦罐煨水鱼等。
六、火焗
是取其物料原味,汁少而香,包括有盐焗与锅上焗两种:
★1、盐焗
将粗盐炒至大热,利用盐的热力将原料烫熟。
如:盐焗鸡。
★2、锅上焗
在锅上将原料直接焗熟。
如:上汤焗龙虾等。
七、泡
泡的方法主要是选用上乘原料,且都是净肉。
泡有油泡和汤泡两种:
★1、油泡
用嫩油将原料炮至8—9成熟,再下料头略炒香,用芡汤勾薄芡成菜。
特点是色鲜、形美、味香、肉爽。
如:油泡肚尖等。
★2、汤泡
用汤将原料泡熟,特点爽中带脆,如:顺德鱼滑、潮州牛肉丸等。
八、灼
灼是把水烧开,放进原料灼熟,取物料的本味,菜肴无汁、无芡,特别鲜嫩,爽脆。
如:白灼基围虾、白灼肥牛等。
九、扒
把分别烹制好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分层次先后排入碟中,用调味汁或原汁勾芡后,淋于料面上而成菜的烹调方法称为扒。
特点是软滑味美。
如:鲍汁鹅掌百灵菇、北菇扒菜胆等。
十、浸
浸法常用的液体传热介质有水、汤和食油,据此浸可分为水浸、汤浸、油浸三类:
★1、水浸
指水沸后放入原料,慢火浸熟。
如:白切鸡,特点新鲜嫩滑,原汁原味。
★2、汤浸
指主辅料分别经过飞水、拉油或爆炒后,加入二汤将原料浸熟,此法主要用于潮州菜,如:青瓜浸鱼肚及各式锅仔菜。
★3、油浸
用嫩油将原料浸熟。
如:什锦野菜等。
十一、烩
烩法是用来烹制带有芡粉的羹汤,有红烩和白烩两种:
★1、红烩
羹汤带淡金黄色,如:鸡丝烩蛇羹等。
★2、白烩
羹汤奶白色,如:瓜粒会鱼肚等。
十二、扣
扣是将生料或半制品切成某种形状,调味后反面放在容器内,上蒸柜扣炖至够火,倒置于深形碟上(或煲仔),用原汁打芡即成。
如:梅菜扣肉等。
中国传统烹饪的五要素
中国烹饪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成为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在满足生存和健康的功利性目的同时,非常注重审美的享受。
味的开掘是中国烹饪的首要任务;香是品味的先导;质地是菜肴又一个审美要素;色和形是对菜肴形式美的追求。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烹饪最基本的艺术要素。
凉拌
1、洗一洗就可生吃的蔬菜包括胡萝卜、白萝卜、番茄、黄瓜、柿子椒、大白菜心等。
2、焯一下再吃的蔬菜包括西兰花、菜花、菠菜、竹笋、茭白、马齿苋等。
3、莴苣、荸荠等生吃之前也最好先削皮、洗净,再用开水烫一下吃。
4、不是所有蔬菜都可以凉拌,含淀粉的蔬菜,如土豆、芋头、山药等必须熟吃,否则其中的淀粉粒不破裂,人体无法消化吸收。
5、扁豆含有大量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食用时若没有熟透,会引发中毒。
6、鲜木耳和鲜黄花菜含有毒素不可食用。
炒
1、炒菜前,蔬菜不要“先切后洗”,因为这种做法加速了维生素C的氧化和可溶物质的流失,降低了蔬菜的营养价值。
2、热锅凉油是最好的炒菜方法,油面应正好泛起波纹,油温在200摄氏度以下,放入葱花不会被炸糊。
3、食盐和味精要出锅时再放,因为食盐中的碘和味精遇热会分解。
4、炒菜时“勾芡”、“挂糊”也有益于防止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损失。
5、肉鱼蛋类食物经烹调加工处理后,其营养素含量,除部分维生素外,一般变化不大。如炒肉、炒蛋(包括荷包蛋),其维生素B1、B2等损失极小;特别是维生素B2在炒猪肝时,几无损失。
6、对容易熟的绿叶蔬菜或需切丝的蔬菜来说,一般煸炒三四分钟便足够了。
7、蔬菜炒好后,如不马上吃,宁可让其冷却,吃时再重新加热,因为蔬菜放在锅中长时间保温,会损失更多的营养成分。
炖
1、主料常以荤菜为主,如,鸡、鸭、鱼、猪肉、牛肉、羊肉等。这些原料营养十分丰富,却不容易消化吸收。
2、辅料常选用一些能长时间炖煮的根茎类蔬菜,比如萝卜、山药、土豆等,或菌藻类蔬菜比如木耳、海带、银耳、蘑菇等。
3、清炖、红烧、卤制肉类时,维生素B1与B2损失较大。
4、土豆、胡萝卜、萝卜、茄子、豆角和肉类一起炖时应当切较大的块,在肉煮熟之后加入蔬菜块,再稍炖一会儿就已经十分软烂了。
汤
1、制作汤菜, 大多数原料不经上浆、挂糊、油炸等初步熟处理工艺, 能够突出原料本身的色香味。制作汤菜的原料大部分是生料, 并多用富含鲜味物质的鸡、鸭、牛肉、猪肘等制成。
2、煮菜汤也应等水煮沸后,再将菜放入锅中,避免长时间地熬煮。
3、煮食蔬菜时,汤中最好有少量的油,以增强保温作用,可迅速地把蔬菜烫熟,同时也有助于胡萝卜素被吸收。
炸
1、煎炸食品时应尽量采用一些方法去除煎炸食品中的致癌物。如,煎炸食物时要严格控制油温,煎炸食品时油温最好控制在150摄氏度以下,火不要烧得过旺;2、煎炸鱼肉时不要连续高温烹炸,要采取经常间断的煎炸方法,如果油温超过200摄氏度,煎炸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
3、在煎炸的鱼、肉外面挂上一层淀粉糊再煎炸,也能有效预防致癌物质的形成。
4、油炸食品时油连续使用不可过长,应及时换添新油,泡沫多的油不可食用。
在养生文化盛行的今天,食物的营养、能量及食物之间的搭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可以用科学的态度告诉大众“吃多少才合适,怎样吃才健康”,掌握健康烹饪小常识,教会人们饮食中“量”与“搭配”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相关文章:
日本的烹饪方法04-01
苏州烹饪方法09-30
虾的烹饪方法09-30
茄子的烹饪方法09-30
蛇的烹饪方法09-30
鲨鱼干的烹饪方法08-02
大虾有什么烹饪方法09-30
食品安全烹饪方法09-30
四川菜烹饪方法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