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考生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表

时间:2020-12-06 10:19:05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高考生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表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表小编为您寻找了有关的答案,欢迎参考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表【1】

  给你提供一份福建的策略,望你灵活参照:福建省招办主任解读平行志愿特点及填报策略

  一、“平行志愿”是怎么回事?

  原来实行多年的志愿填报方式,被招生系统描述为“梯度志愿”,改革后的叫“平行志愿”。

  “梯度志愿”和“平行志愿”区别在哪里?所谓“梯度”,是分层分级来运作的,就是先把所有院校分成几个批次,比如说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在同一批里又设置了几轮投档、录取的运行方式,第一轮是第一志愿、第二轮是参考志愿、第三轮是调剂志愿等,每批都分几轮进行,这就是“梯度志愿”的设置形态和运行方式。

  现在实行的“平行志愿”,改变了“梯度”配置的结构,变成平行地设置几个院校栏目。

  也就是把原来第一志愿只有一所学校,万一竞争不上,只能到第二轮(第二志愿)去竞争的这种设置形态改变了。

  现在的“平行志愿”在第一轮就同时设置了好几个院校的栏目,这些栏目之间是一种并列结构的关系,他们都是第一志愿,也就是把“梯度”变成“平行”了。

  二、志愿设置不同带来投档方式变化

  “梯度志愿”实行的是志愿优先,然后看分数。

  在这种设置下,每人只能选一所学校,投档时就要先按学校来检索,看都有哪些考生填报了,在填报同一学校志愿的考生中比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按照投档比例投满为止;比如按1:1.2投档,就是招100个投120个;假如上线的生源不足,比如要招100个,但上线的都投了也才投出90个,那剩下的计划空额就等在那里,要依靠第二轮投放“参考志愿”(也叫“第二志愿”)时补充投档。

  第一轮每一所高校的第一志愿都投档完毕后,就进入录取阶段,这时叫预录取,每一所高校确定预录取名单后还要提交省高招办审核,如果理由正当,就审核通过予以确认,这时预录取就转为正式录取,然后进入数据库,接下来要打印录取花名册等;等到每一所高校的预录取结果审核工作都结束了,第一轮投档与录取工作也就结束,然后进入第二轮(也就是“参考志愿”的投档与录取)。

  “平行志愿”正好相反,它的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然后才“遵循志愿”。

  按照“平行志愿”的设置特点,考生选的高校不是一所了,而是同时有4所(或更多),所以就要改变规则。

  这好比我们乘车,有100辆车都停在那边,那么多人,谁先上谁后上呢?谁该上哪辆车呢?事先定好规则,大家先来比分数,谁分数在前谁就可以先上,这就是“分数优先”。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表

  谁先上哪辆车也事先挑好了,不能100辆都任由你挑,一个人事先可以挑选4辆(为了尽量让大家都能上自己满意的车,还会要求大家事先把想上的4辆车排出顺序),按分数高低排队轮到你上车时,要看你事先选择的4辆车客源情况。

  假如第一辆车有空位,你就可以上这辆车,假如这一辆已经满客了,那就要看第二辆乃至第三辆、第四辆的情况。

  以此类推,哪一辆还有空位就上哪一辆,除非你事先判断失误,选择失当,所选的车都上满了人,没有空位,那你也就没有上车的机会了;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等下一轮,也就是要看还有哪些车没被人坐满,还有空位公布出来征求志愿,你才有机会再去选择、再去竞争。

  这就是“遵循志愿”。

  具体怎么运作呢?首先考生要排队,排出位次来,不能挤到一起。

  现在同分的考生相当多,所以必须在分数上分出先后。

  这个规则事先也公布了。

  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怎么分位次呢?文科考生在总分相同时先比语文,语文再相同时比文综,文综也相同时比数学,最后比外语;理科考生总分相同时先比数学,之后比理综,接着比语文,最后比外语。

  如果都比下来还有相同的,只好两个人并列;当然这种概率极低。

  跟排位次相关的是加分的处理。

  文件上也有规定,凡是固定的政策性加分都要加到总分里去排位次。

  这种固定的加分都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全国通用。

  排出位次后,“平行志愿”的投档才可以运作。

  谁在前谁就获得优先的检索投档权。

  请大家注意,这里仅仅是说检索投档权,并不等于被录取。

  招生首先要投档,档都投不出去后面就没有录取可言,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档案投出去。

  比如说某一个考生是排在第1000名,前面999名的检索投档都做过了,轮到第1000名时,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检索你所填报的“平行志愿”(本科有4个栏目)。

  七、“平行志愿”的填报策略

  既然有风险,那么,要怎样规避风险呢?这就涉及到填报志愿的策略问题。

  说到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客观上每年都有这两种不同的选择。

  相当一部分考生就是选学校,如只要能上北大学考古也可以,这就是奔着某个学校去的,这是一种选择。

  第二种选择就是选专业,比如我就是要选金融、会计,其他的都不学。

  考生首先自己要想定是要选学校还是要选专业。

  为什么说到这个问题呢?因为前面说了,第二种退档原因就是因为选专业选得非常明确,结果投档安排专业时,又竞争不过人家被退档了。

  就拿临床医学来说,北大医学部有,上海医科大学也有,福建医科大学也有。

  临床医学是公认的热门。

  你的分数可能达到北大医学部的要求,如果你选其他专业可能不会被退档,但是因为你只选最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其他专业不读,就可能被退档。

  如果你填报志愿时所选的不是北大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而是填报了上海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则有可能具有相对的专业竞争优势不会被退档。

  但就是因为你先选填了北大医学部,又达到学校的投档线,被投档进去了,这样反而麻烦了,等到被退档时,上海医科大学的机会又失去了。

  像这种情况就应该一开头就舍弃北大医学部,而确保其他医大的.临床医学专业。

  所以选学校和选专业是有着不同的选择的,就是要有所得和有所弃。

  如果选学校的是一种策略(相对来讲机会较多),那么选专业的就是另一种策略(相对来讲只有一次机会)。

  所以首先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第二个问题是选学校和考虑专业安排时,给你的多个栏目,都应该有合理的梯度配置,不能把多个机会变成只有一个机会。

  拿选学校来说,比如首选浙大,后面跟着就是交大,这个就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所选择的高校都在同一层面上,没有拉开档次,浙大假如出不了档,交大恐怕也投不出去。

  怎样才叫合理呢?就应该形成梯度配置,跟阶梯一样。

  根据考生们总结的经验,比较合理的填报策略,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就是“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

  也就是第一栏用“冲”,能冲得过就“冲”过了;第一栏“冲”不过,第二栏就应该求“稳”;如果担心“稳”不过的时候,第三栏就应该选更保险一点的,也就是“保一保”;“垫一垫”就是垫底,以便在前三栏都走不了的情况下还有退路,但也不能随便抓一个,也要挑自己满意的。

  四个学校的志愿栏目应该说都要填自己满意的,无非是为了保证成功率,在策略上形成这样的配置,万一前面走不了后面还有退路,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成功率。

  一般说来,学校很难分出好与差来,刻意去分也不科学、不合理,只要是自己选择的满意的就是最好的。

  考虑专业安排也一样,除非自己有特别的情况非要只挑1~2个,否则也要“冷”“热”搭配。

  总之不管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最好都要构成梯度配置,这才有利于提高成功率。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选择这样的填报策略也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的,要“冲”也不能乱冲,明知实力达不到去“冲”那也是一种“浪费”。

  令人可喜的是,从去年录取结果看,考生们填报得很好、很理性,比如本一批文史类A档冲过的就达44%、理工类高达48%;而落到第四栏“垫一垫”的都只有6%。

  八、填报志愿时要注意的操作细节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填报策略,一般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瞎报”也不能“乱报”。

  “瞎报”就是不了解对方院校的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跟对方院校的录取分数(或者位次)是否相当,盲目填报;“乱报”就是四个栏目你不能忽高忽低,自己把梯度配置搞乱了,也不能都搞成平面式的,把四次机会都变成一次“冲”的机会。

  怎么避免呢?就是要“知己知彼”。

  “知己”就不用操心。

  很多家长就很操心,一考完就开始操心,比如今年的考题难不难、分数线在多少分等等,其实这些都不用操心,耐心等几天就自然有结果。

  高考结束后,就有一大批老师在阅卷,一般考后20天之内分数就能出来,分数出来后相应的位次也就出来了,考生凭自己的账户和密码不但可以上网查询到分数,同时也知道了自己所处的位次。

  紧接着就是省招委会研究公布各个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我省特意确定在“三知”(即知分、知位、知线)后才填报志愿,就是为了让大家“知己”。

  怎么“知彼”呢?渠道有很多。

  现在考生手中的这个资料就是一种很实用的工具,其中有上一年各高校在我省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最高位次和最低位次,考生拿自己的分数和位次比照,就很容易知道自己实力如何,哪一所敢报,哪一所不敢报,乃至于哪几所可以选择形成“冲、稳、保、垫”的梯度配置。

  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步,做完这一步以后就要翻开计划本(招生资讯的一种),去找相应的学校,找到这所学校然后挑专业,把满意的专业挑出来注在学校边上,一所学校可以填报六个专业,考生可以多挑几个。

  在挑专业之前最好家长和考生多沟通,最好能想清楚希望今后做什么事情、到哪里做等等。

  比如说以后想当警察或者想当老师等等,都要事先沟通一下。

  沟通完以后就要尊重考生的意愿,家长再不能干涉或者干脆包办。

  沟通完以后,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理性地、有准备地挑选专业。

  专业选出来以后还可以利用上面讲到的那个查询系统,来查专业信息。

  这个时候就要输入“某某学校、某某专业、福建理科的位次”,比如要了解这所学校前几年这些专业在福建招得最高位是第几位,最低位是第几位,使自己有个参照。

  这就叫“知彼”。

  动手去做这些查询工作比问谁都更好。

  当然,查询结果也只能是最接近的参考,要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是不现实的。

  这些工作做完后还希望做两件事情:

  第一个是征求一下高校的意见(这也是一条“知彼”的重要渠道),可以挂个电话去问,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一下,然后请高校老师指导敢不敢报他们的学校,如果老师答复说应该可以吧,或者答复说根据学校往年在福建招生的情况看你有优势,你应该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填报;

  第二个是要了解一下你所预选的专业都开设了哪些课程?这是一定要知道的。

  为什么呢?就是事先让自己明白,你进去学这个专业,4年间要学这些课程,你感不感兴趣?学习上会不会碰到障碍?因为不少考生实际上在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科的现象,一般要选择自己强项并且具有兴趣爱好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