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时间:2022-08-04 12:12:10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那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

  “用智慧激活英语教学,做幸福的英语老师” 让我对如何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 以情感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老师的热情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充满激情的一节课一定会让学生振奋。能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学习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一种活动,师生关系好,学生便爱听你的课,乐于接受你的观点,对这门课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然课堂效益高。

  2. 以竞争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一种求胜心理,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巧妙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胜欲望,活跃课堂气氛。组织例如课堂抢答、分组竞赛等活动。

  3. 以游戏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具体表现。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游戏的种类应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节课中总是使用游戏,因为太多的游戏使孩子们烦躁,但我们可以在一节课的大多数教学环节中使用游戏。组织教学中,通过游戏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课堂上来;操练时,比赛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复习时,游戏能使枯燥的单词,句型变得可爱。游戏能使情景对话变得简单。巧妙设计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4. 以交流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课堂要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状态,老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语言交流充分地在课堂上展开。这种语言交流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课下交流也非常重要。 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其及时解决。通过作业本上的沟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5.以创新激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使用绘画的形式可以从直观上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简笔画就是一种直观,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发展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精美的课件使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富有艺术性。并且当今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尤其农村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少,语言不地道,所学语言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在实际生活中也不能得体地、经常地运用。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英语教学应发挥多媒体的网络功能,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同时不同的颜色搭配,随着不同的内容而变化,让人耳目一新,并能刺激学生的感觉,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兴奋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成功的英语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素质。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2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中的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丢下师长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观念的转变,决定行动的落实。教育是科学,科学的追求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求新。只有老师对这个事业的不懈追求,才有与你共同成长的学生。

  一、诱发求知欲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作的是引导和规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高中数学课堂应多采用设疑的方法,利用高中生的好胜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从中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经常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并且不断增设重重障碍,为了抢先解决问题,碰到障碍学生往往会对新知识有所渴求,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就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

  二、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心理,诱导兴趣

  激疑是提出适当的问题,使学生在知与不知的矛盾面前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恰当的质疑问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质疑是认知的起点,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对所学内容独立思考;而教师设疑,则更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精心创设质疑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贵在设疑!设疑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解答,不断思考、联想、进而释疑,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适当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但竞赛也得适量。过于频繁的竞赛不但会失去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制造紧张的气氛,加重学习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因竞赛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因此,为使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必须应注意竞赛要适量,选择适当的竞赛方式,使不同学生在竞赛中都有获胜的机会。可以按能力分组竞赛,也可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发现学习法是激发学生内在兴趣的有效方法

  最好的兴趣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一种内在兴趣,具有发现的兴奋感和自信感。学生把“有所发现”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有可能把发现本身作为一种自我奖赏而推动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全盘灌输,要给学生以充分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课堂上教师起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一题多解巧妙引导

  高中数学题中的解法甚多,恰当地使用一题多解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都有好处,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一题多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联想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要想一题多解,必须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涉及到的数学概念,采用的推理、论证方法等方面去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机盎然。通过一题多解,不仅优化了解题思路,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了点拨诱导,钻研不已的目的。

  六、重视高中数学实验

  人的认识规律都遵循从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高中数学新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许多问题都要求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动手操作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数学概念、公理、定理等的体会更加深刻。由于所学知识来自亲手实践,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仅加深理解和活学活用了所学的知识,还能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七、亲近学生,分层教学,鼓励成功

  既然存在学生间成绩差距大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兼顾也成了教学难题。相信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他所教的这门学科。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帮助他们设立相应的目标,提出相应的希望,让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探索未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优生,创造条件,鼓励提出和发现问题,并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欢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中差生,注重他们上课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建议,让他们抛却心理负担,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强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

  八、探索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九、尝试成功,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进而巩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可以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保持下去,从而获得成功。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逻辑推理能力,转化非智力因素,使他们热爱数学,喜欢数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3

  一、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唤起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慈祥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笑容,一朵象征性的小红花,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

  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你们的,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王佰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说他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成绩落后,喜欢打闹,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大拇指。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测验中满分奖励一个大拇指,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朵小红花,出错不严重的奖一朵小红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朵小红花,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从此,王伯祥变了。

  后进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无可救药的,只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热情关怀他们,方法得当,后进也能转变为先进。

  二、 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召开了主题班会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将学生四个人一组建立了友好互助小组,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③课堂上尽量给学生留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请你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反复思考后猜想:如果总结几条规律,让学生们在检查时有章可循,失误该会少些吧?于是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总结了下列五条:

  ①竖式中不要抄错数

  ②竖式中不要抄错加减号,不要将+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③笔算加法时,该进位时不要漏加进位一,不该进位时不要乱加进位一。

  ④笔算减法时,该退位时不要忘退,不该退位不要乱退。

  ⑤横式中不要漏写得数。

  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做完题再按照这五条逐一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计算水平大大提高,计算后检查的习惯也养成了。

  四、培养学生独立作业,乐于动脑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作业时,应要求学生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要让学生做到独立写作业, 教师的评价尽量以正面鼓励为主,平时,要尽可能地表扬每一个学生,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五、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热爱学习的习惯。

  如果有人问:教师应如何教?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应看重思考什么?把什么,以什么方式给学生?以前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把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与众不同的,最有体会的,用最直接最明了,最简捷的方式教给学生。事实证明我这观点是行不通的。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问题和题型,虽然讲过很多遍而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很不理想。什么原因呢?仔细想一下不难发现,这些问题我往往在一开始教学时就强调:这儿容易出错,要注意!学生一听,有道理当时就记住了,可是他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种错误,所以记忆就不深刻,独立做题时就难免会犯错误。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就是亲自独立地去发现其中的奥秘。现在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随时注意让学生处于思考状态,避免凡事急于给孩子一个结论和一个定论,能让学生思考就让他思考。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结果是否正确,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能力。

  实质上,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经过反复的实践,使这种兴趣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终成为自觉行为,形成习惯的一个过程。好的习惯攒多了,素质也就提高了,养成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要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一定要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省编义务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

  省编初中语文第三册,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俗话说:“树倒猴群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三、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第三册中,《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北京亚运村》,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第三册中,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五、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说明方法,引用古典神话典故,打比方,作比较等;让学生在写说明文中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电化教学活动中参与;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等等,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进一步激发起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5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使山区学生深刻的认识并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把数学和山区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教学《认识路线》时教材出现的名词是书店—邮局—游泳馆—动物园等,脱离了山区学生的生活环境,若教师照教材内容的顺序照本宣科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学得困难而且知识的遗忘率极高,更谈不上运用了。据研究表明,当把学生学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密切结合起来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讲授该节课前,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布局特点,画一张本地区的平面图。如张村到李村,李村到王村,王村到学校等。因为,山区学生大多数住在农村,而农村大多数都是村连村,寨连寨,他们一看就知道是某村到某地,最后让他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既能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分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制定出来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山区里大都聚集着几种不同的民族,学生来源于各个民族,由于各族语言、习俗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数学基础等也不一样,都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分层教学是促进山区学生学好数学的最佳渠道。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的好、中、差,将学生分为A、B、C三层。结合数学教学内容,A层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B层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C层学生能模仿简单的例题,做好课堂配置的练习题。教学中对A层学生着重提高其思维能力,对B层学生着眼于运用知识的培养,对C层学生立足对知识的记忆。总之,分层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有效度较高的教学形式,通过分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所改善。

  三、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学生只有真正体验到数学有生活中重要作用时,才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享受数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和加强,这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6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乐学的重要,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依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这一现实,笔者认为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心理关系,做到让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那么学生的数学兴趣就会显著提高,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生活实际,学生产生兴趣的源泉

  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生活经验,而且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周围的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抓住他们的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做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已有的经验探索知识,例如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教师首先拿出一块月饼,问学生想不想吃?后设计问题,今天是中秋节,我们要到敬老院去看爷爷奶奶,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帮给爷爷奶奶分一下,出示,如果每人吃半块月饼,有5个人,我们需要带几块月饼呢?(列式计算),那么如果我们拿了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依次类推,在学生玩乐中就总结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他们的兴趣就会很高,如再辅之以操作,效果会更好。又如针对小学生好猜谜语的特点,在教学“年月日”时,借助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猜出是日历,然后观察日历从日历上引出课题“年月日”,学生的兴趣就会明显增强,再如,在教学低年级数学几加几又加几时,让学生以积木做鱼,以铅笔做鱼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钓鱼方式传授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心理实际,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起保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依学生的心理实际,依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好评价、激励手段,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容易产生激情,感情易外露,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并易发生变化,教师就应多采取表扬、奖励的激励手段,利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的方式,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授课时,做一些水果图片、聪明一休卡、小花等奖励给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对那些没取得成绩的多用鼓励的语言:“你很聪明,再动动脑筋,老师相信你能行!”等增强其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三年级开始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显著增强,自觉性明显发展,这时,教师就应用理想教育,集体荣誉感,成就感来要求学生,借助竞赛等激励手段,依学生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从而使学生已产生的兴趣得到巩固。

  三、认知实际,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变有所不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2岁的儿童心理发展,为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逐渐依靠可逆的心理操作,依问题的不同内容,分别达到成功地解决,思维运算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12岁以上到形式运算阶段,个体能运用抽象的合乎形式罗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在低中年级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变难为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玩乐中提高能力,在操作中发展智力,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依智力差异,做到设计问题因人而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人人受教育,人人学有所得的教学目的。比如,在教学分数简单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四个项目:

  1、东站里堆放了6吨货物,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

  2、东站里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恰好是2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3、东站里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还剩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4、东站里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第二次运走了,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运走了4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如果认为第3、4题有困难,可只做1、2题,如认为1、2题做着不难,能口算出的可只做3、4题,而做完1、2题认为比较容易的,可动脑思考3、4题,这就调动起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

  在学生的认知实际,注重策略中指出,问题的位置对学生学习有显著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依学生的注意策略合理设计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状态,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对那些新授知识,要求讲解的让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因题导读,把握重点,发挥有意学习的作用,而对那些系统性强,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的则在读后提问,发挥偶然学习的作用。

  只有把握学生的认知实际,做到教学时依学生年龄特点,注意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牢牢把握知识,提高数学兴趣。

  四、实际应用,学生学习兴趣的延续

  如果说产生兴趣是基础,巩固兴趣是保证的话,那么延续兴趣就是发展,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运用价值。在教学中如果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延续和发展,做到课已尽而思未止。例如,在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自己家中二室一厅住房的实际居住面积是多大?要计算房屋的面积应测量出哪些长度的数据?再如教学完百分数的应用之后,引出“百分数应用广泛,可在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利用百分率的知识干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搞游戏,(放多媒体课件)摸奖,分析其中奖的可能性,指出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揭露出本质,这样每次讲授完新课之后,都让学生用所学得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学生就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体会到成功的愉悦,那么就会更进一步地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探索高难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做为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潜力,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生活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努力使数学教学更贴进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做到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7

  一、 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 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协助者。

  例如《翠鸟》 —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 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 “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 、“锐利” 、 “像箭一样飞过去” 、“叼起” 等词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

  此时, 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 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 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 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 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 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一般情况下, 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 感觉不太舒服, 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 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 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 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 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

  4.运用多媒体, 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电教手段具有形、 色、 光、 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 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二、 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 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 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

  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

  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 夸赞道:“非常好, 很有想像力, 多有灵性啊!” 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 ‘倾听春天的脚步’ 呢?” 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 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

  教师没有说话, 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 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 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三、 在质疑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例如 《诚实的孩子》 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 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句末用的是感叹号, 而列宁回答 ‘不是我’ 却用的是句号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 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 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 语气不十分肯定。

  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 教师鼓励质疑, 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8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我看,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看来,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心理特点需要思想政治课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做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初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自觉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二,现行教材为兴趣教学法提供了依据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

  第三,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方法:

  (一)是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在讲授国家本质时,先给学生讲明奴隶制国家是怎样建立的,然后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否代表整个宿舍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回答是:“奴隶制国家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再向学生说明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让学生思考:“奴隶制国家是哪个阶级统治哪个阶级的工具?”回答是:“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最后发问:“那么,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接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知识,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就是国家的本质。这校就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既符合认识的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接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二)是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能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都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便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的多。

  (四)是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受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是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她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有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引用大量数据来说明的方法外,还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表明美国政治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因而是虚伪的、表面的一部分人的民主。反之,则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真正民主。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六)是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这里的态势不是指由于几种力量对比出现的战略形势,而是特别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动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七)是运用课本知识激发兴趣知识就是力量。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笔者在讲课中尽量运用现成的教材满足学生的要求。如在讲“改革开放给中巨大变化”时,列举了课文中深圳改革前与改革后对比的例子:“昔日的深圳,是一个只有两条半街,2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街道狭窄,房屋简陋,工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如今它已经成为有30多万人口和1万多家工业企业的现代城市,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纵横交错,平坦畅通。十多年来,深圳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1990年与办特区前的197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7.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263.4倍,出口贸易总额增长311.8倍。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然后问学生:深圳在短短的十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深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回答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实际,合乎时代潮流,顺乎中国民心,解放了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因此,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经过这样的安排,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搜寻教材以外的材料,不善于就地取材,利用教材现成的材料。孰不知,教材上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较高典型性的。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现成的东西似乎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吸收消化,灵活运用,同样也能激发学兴趣。

  (八)是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在讲授“热爱祖国”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9

  一、激发兴趣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来诱发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直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直观教学要精心设计,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调语言的作用等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岁左右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更喜欢认识直观的、具体的和形象化的事物。如我在讲勾股定理的时候,找来了三节木棒,一节是30厘米,另一节是40厘米,还有一节为50厘米,并告诉大家可以任意来拼三角形,并且全部是直角三角形,大家可以动手都来试一试。于是,经过大家的反复探究,终于很直观生动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所具有的局限性,不能滥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谨慎考虑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二、激发兴趣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来引发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许多学生因数学的枯燥无趣、抽象难懂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为了更形象透彻地讲好最小公倍的问题,我特地联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大型机械加工厂。利用课余时间,我带全班学生实地去车间参观了一下,并根据车间情况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已知:

  ①我车间一共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者小齿轮10个;

  ②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我厂总调度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呢?学生们在车间现场切身地感受了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都下定决心要把数学学好,兴趣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三、激发兴趣还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经常是由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给学生们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讲丢番图的墓志铭。丢番图是古希腊的大数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246年到公元330年之间。他对代数学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四、激发兴趣还可以通过小竞赛的形式来激发

  小竞赛是数学复习阶段的常用的方法,教师适当地开展竞赛,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经常利用电脑设计一些数学竞赛游戏,题目可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一锤定音等版块,最后评出优胜小组。学生们均对此显示了极大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本学期复习阶段,我在班级内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数学竞赛。第一步:准备工作将全班64人按实力均等原则分为的八个小组,每组八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由小组长通过抽签决定小组在比赛中的参赛顺序。

  第二步:竞赛规则

  必答题板块:每组选出一个组员站在黑板前,每组选出的成员按照抽签决定的顺序依次站成一排。从第一个学生开始,每人轮流说出一个本学期的知识点。前一个学生说完后,后一个学生必须在5秒内开始说新的知识点,不得重复。若说不出、说错或说重复的学生则退出比赛,该学生所在小组应在3秒内再选一人参赛。无限循环,哪个小组先用完所有的组员,该小组就算失败。直至剩下最后三强。

  第三步:竞赛结果

  整个比赛过程自始至终都十分激烈,因为这次比赛需要所有参赛组员不停地开动脑筋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而且还要随进记忆已说过的知识点,特别是越到最后所剩的知识点越来越少,并且由原先的8个人一个轮回紧缩到后来的3人、2人直至1人,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对选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下边候战的学生也会集中全部精力关注台上学生的表现,一面判断他们是否说错了,另一方面要记住他们所说的知识点,防止轮到自己说时重复了别人说过的知识点。

  经过这次比赛,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等,同时在游戏中也详尽透彻地复习了本学期的数学知识,真可谓一举多得,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程,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直观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能长期坚持,不断探索,相信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关文章: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15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4-05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03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12-19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10

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13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0-15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0-16

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