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安全文化学习总结

时间:2020-12-17 15:47:02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安全文化学习总结范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全文化学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全文化学习总结范文

  安全文化学习总结1

  作为公司的一员我很荣幸于20xx年5月16日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关于“安全文化建设”学习讲座。授课老师谈吐幽默、授课内容丰富、举例恰当,令人感受颇深。

  其中“企业安全文化结构”全面阐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组成及其含义。

  1.理念文化:说明了作为现代企业及企业中的一分子要从思想上有安全意识。有了安全意识员工在准备工作或工作中才能防患于未然,不至于发生不安全事故。

  2.行为文化:是以“理念文化”为基础。每个人在思想深处有了安全意识,那么工作中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什么是安全操作、什么是违章操作。

  3.环境物体文化:指通过人的行为营造“人的安全环境”和“物的安全环境”。当人人都遵守操作规程时即可营造一个人的安全环境;物得安全环境是指设备的安全系数和技术的安全性。作为工作者应定期和不定期对自己所辖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排除设备故障,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另外企业可通过技术革新、改进工艺来提高安全系数,以便营造更佳的物的安全环境。

  4.制度文化:指作为现代化企业应汲取“经验管理时代”和“科学管理时代”的精髓,以其为基石,持续步入“文化管理时代“。

  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中“利用事件法”、“行为激励法”、“造就楷模法”、“领导垂范法”、“活动感染法”、“创造氛围法”、很有说服力。

  1.利用事件法:重申了以铜为镜、借古喻今的道理。利用以往的安全行为或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后果来说明违章操作的危险性比较人性化,也很有说服力。

  2.行为激励法和活动感染法及造就楷模法:告诉我们企业有意识的培养一批批模范员工或明星员工,对其进行物质奖励或职位提升不失为一项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安全行为意识的好方法。

  3.创造氛围法: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通过周围的人文环境营造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以其影响身边的同事更有利于创建全面的安全文化。

  4.领导垂范发:说明了领导身先士卒的感染力,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这样才能引发群起效应。人人步调一致,用心、按章的勤于工作,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此次讲座还重点阐述了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一般的非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分为“人为原因”和“系统原因”。

  “人为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为失误”引发的,当工作者压力过大或生病且不能正常工作时一般呈现为身心疲惫或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此时若勉强其继续工作很容易出错且存在不安全隐患。预防措施:企业或部门应合理安排职工的作息和工作时间。

  “人为原因”的另外一个重点即“判断失误”,当工作者经验不足时可能引发不安全行为。预防措施: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特种工做到持证上岗。

  系统原因:指设备故障或工艺落后之类。预防措施:操作者应定期和不定期对自己所辖设备进行安全检修;改进工艺、引进安全系数较高的先进设备。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企业安全文化涉及方面比较广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人人有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人人归心所向、步调一致。不论是领导者还是工作者,我们都应该开启自己的.智慧、改变观念。工作完成后或休息时应经常反省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自己及同事营造一个长期的、人性化的、安全的工作环境。

  安全文化学习总结2

  安全是一项基本人权。真正的安全,不仅需要充分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而且也意味着给予人们充满信心的安定感。

  显然,追求安全是人类的普适价值观。但诸如食品安全等公共事件在生活中却屡有发生,在给受害者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人的不安。

  为了解决各种安全问题,我们往往会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更严苛的管理手段来控制。但仅仅依赖这些还是不够的。例如对于食品添加剂问题,人们难以依靠检测技术手段去发现所有造假可能,因为所有的造假可能几乎是无限的,无良商家可以不断“创新”,“研发”出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剂,并以此规避现有的监管要求。除了抓、堵之外,还必须疏导,必须从源头上治理。作为一剂治本良方,包含道德、价值观、工作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毋庸置疑,核电是清洁的能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风险。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风险的绝对安全,按照正当性的原则,总利益大于总代价的事就是正当的,就是可行的。但实际评判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除了经济的考量,还必须考虑社会心理等复杂因素。在集体焦虑的背景下,以“引领核电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为企业使命的国家核电,有责任高举“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大旗,在倡导先进核电技术、不断提升管理能力的同时,培育属于自己的优秀的核安全文化,最大限度地确保核安全,为增强企业、行业乃至全社会对核电安全的信心做出自己的贡献。

  《核安全文化行为手册》是一本公司自上而下宣贯核安全文化的小册子,不仅明确了国家核电的核安全文化,还从知、信、行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详尽的解析。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核安全文化不仅需要宣贯,还需要自下而上的呼应,需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正如手册中所言,“国家核电的核安全文化是由公司最高管理层所倡导,并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和共同持有,把核安全和质量置于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统一体。”否则,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下面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一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问题一:为什么要定义国家核电的核安全文化?

  在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1991年的报告INSAG-4中已经明确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实际即核安全文化)的经典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INSAG 15《强化安全文化中的关键实践》中指出:“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意味着在某一国家强化安全文化的好方法在另一个国家也许不是最佳的。”国家文化有差异,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将核安全文化的普遍理念与企业文化个性特征进行适配,给出更适合企业的定义,有利于将核安全文化强化工作做得更好。

  问题二:如何理解我们的核安全文化?

  “高度的责任心、献身精神和安全质量不妥协是国家核电人的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一句明确了国家核电对于职业道德、价值观乃至人生观的理解和要求。从某种角度讲,是为国家核电人树立了共同信仰。

  “安全质量政策声明是国家核电向全社会的承诺和对全体员工的要求。”这确立了一把全体员工和公众随时可以对照的标尺。我们员工可以时时检视自己的言行并不断修正改进。对于公众,则更容易审视我们的企业,看我们是否实践了自己的承诺,公开透明正是增强公众对核电信心关键的第一步。

  “承诺与责任、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沟通的工作习惯、保守决策、明星自检、一次做对、持续改进、坦诚透明、团队精神是国家核电人核安全文化的良好行为准则。”这是对国家核电人具体的指导。这些行为准则是对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原则和优秀经验的概括,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全力实践。

  问题三:如何把握核安全文化的关键?

  在IAEA安全报告系列第11号中提出了核安全文化强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合规性导向阶段、安全绩效推动阶段、自觉持续改进阶段。三阶段论有利于指导我们有序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阶段划分是一种模型化的表述,事实上,这三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机械理解不利于我们又好又快地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核电新兵们,更需要以主动的姿态融入到核安全文化建设氛围中,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要。

  在认真体会国家核电核安全文化理念的同时,放宽眼界、广泛学习,有助于培育我们优秀的核安全文化。例如,INSAG 15《强化安全文化中的关键实践》中明确的核安全文化7个关键要素(承诺;程序使用;保守决策;报告文化;挑战不安全行为和条件;学习型组织;沟通、明确的优先次序和组织),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发布的卓越核安全文化八大原则(核安全人人有责;领导做安全地表率;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决策体现安全第一;认识核技术特殊性和独特性;培育质疑态度;倡导学习型组织;评估监督常态化),都是对核安全文化进行解析的经典表述,值得我们对照学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善于处下,同时有足够的胸怀和容量,才能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问题四:如何更好地贯彻核安全文化理念?

  学习理念的目的还是在于实践。如何更好贯彻,这里仅做片段式的抛砖引玉。

  领导的关键作用。在安全文化组织构架示意图中,各级领导都处在决策层或管理层。领导对核安全文化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编制一份政策声明,或是在会议讲话中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而且更需要以行代言,承担起管理体制建设、资源配置、组织培训和监管的职责,并在日常工作中与广大员工一起时时践行,不断自我完善。否则,“大多数人很容易觉察华丽的辞藻与现实之间的不匹配”,就难以真正深化核安全文化建设。

  全员持续高标准的参与很重要。一方面是全员,目前我国核电建设已有相当的规模,核专业技术、管理队伍日益壮大。随着大学毕业生、非核领域人员等新生血液的不断加入,原本通过十年磨一剑方式形成的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受到挑战,文化融入效率、文化稀释、文化冲突及文化异化等问题有所凸显。只有发动全员参与,才能有效消除盲点和薄弱点。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无论是不是在核电一线工作,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与核安全密切相关的,在国家核电里,没有人是核安全的旁观者。另一方面是持续高标准。

  2002年,运行业绩良好的美国Davis-Besse核电厂1号机组压力容器顶盖发生严重降级,因一回路含硼冷却水泄漏腐蚀,在3号控制棒驱动机构指套管附近位置产生一个凹坑,腐蚀最深处仅离压力容器内表面约6.3mm,潜在后果非常严重。调查发现,本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长期的良好运行业绩导致自满情绪滋生,没能坚持高标准。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良好的核安全文化可以带来良好的运行业绩,但良好的运行业绩却未必能证明有良好的核安全文化。不坚持工作的高标准,就会使核安全文化弱化,继而产生核安全问题。

  注重制度程序的有效编制和使用。凡事有章可循,在今天,绝不会有人会忽视建章立制的重要性,核安全文化建设也一样。但程序体系建立后并非一劳永逸,随着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改进。改进更应重视程序的质量,同时要在程序数量和范围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免陷入文牍主义的泥沼。编制程序目的是应用,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所以“需要控制的工作应当使用简单易懂的程序”。程序发布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强化培训,让使用者充分掌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才是对程序的坚决执行,包括必要的监督检查、奖励惩戒。

  重视与公众的有效沟通。福岛事故后的“碘盐风波”应对措施得当,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这一事件反映出的公众核知识匮乏问题还是值得深思。长远来说,公众态度对于核电的命运将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当重视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不能期望仅通过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公关来解决,这有违保守决策、纵深防御的原则。公开透明,向社会及时通报相关信息是建立公众信任的重要机制;加强核安全科普的广度和深度,是提升大众核安全素养、提高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重要手段(从某种角度而言,核科普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核技术研发);踏实工作,共同创造三代核电长期优良的运行实绩,则是使公众充分、正确认识核电的最佳策略。

  问题五:如何评估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一项重要的健康指标,做好核安全文化评估,往往能灵敏地判定企业是否处在“亚健康”状态。而此时,其他组织特征如安全性能指标、经营指标可能还都显示正常。表象的正常可能使企业更为麻痹,一旦薄弱部位成为破口,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正因为此,我们应当重视对核安全文化状况的评估。但核安全文化与经营指标等不同,它更为隐性和无形,往往作为一个定性概念出现,国内对核安全文化的定量评估还不成熟,仍然主要停留在主观判断或专家判断的基础之上。

  显然,对于无形的文化,需要做到有形导出,需要推进量化评估,将定性与定量方法互补应用,可以使评估更科学,能更准确反映出核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实际情况。

  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核安全文化评估方法主要有IAEA的核安全文化评估(SCART)和美国电站联盟的核安全文化评估(NSCA)。以SCART为例,这是一种灵敏工具,它使专家能够揭示正在恶化的安全文化的早期征兆。其目的不是评价核电厂的设计或技术运行,而以评定人的行为为重点。组建SCART小组时,行动科学家与技术专家之间比例保持适当平衡,以形成有力的互补协同作用,确保专家意见的可靠性和提供结论的可信性。评审组通常由5名评审人员、1名组长和1名副组长组成。安全文化评审过程采取系统化方法,分若干阶段实施。初始阶段是采集数据,每位评审人员通过访谈、观察和文件分析评价安全文化的所有特性及其相应的属性(共37个)。在数据采集阶段结束后,评审人员分析数据,并作出初步的个人独立评价。然后,评审人员相互交流意见,经充分讨论,最后做出协调一致的评估结论。

  定期的核安全文化评估不仅是核电厂运营单位需要开展的,其他核电企业也有必要尝试开展,以促进核安全文化深入和根植于企业员工。评估方法和理念普及后,也有利于员工自觉规范行为,进一步促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核安全文化行为手册》不仅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读本,同时也是我们深入学习、共同丰富核安全文化内涵的引导者。倡导学习型组织是卓越核安全文化八大原则之一,只有坚持开展团队学习,才能使企业员工学会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更好地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学习《核安全文化行为手册》不是终点,而是更上一层楼的新起点。

【安全文化学习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中国茶文化学习总结11-29

学习总结范文01-17

企业文化会议总结范文08-09

学习自我总结范文03-22

安全学习会议记录格式范文06-22

远程培训学习总结范文01-09

大一学习总结范文01-09

个人学习总结范文01-01

出国培训学习总结范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