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三年级演讲稿

时间:2023-04-28 09:06:47 演讲稿 我要投稿

精选三年级演讲稿三篇

  演讲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演讲稿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三年级演讲稿三篇

三年级演讲稿 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懂得生活的乐趣,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它没有空口无凭的说大话,也没有科幻小说那样神秘。它是我们将要面对的六年级学习生活,这本书就是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之一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这本书讲述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聘为白果林小学六三班的班主任,因此与坏小子肥猫、米老鼠、豆芽儿、兔巴哥,发生了一系列既温暖又幽默风趣的故事。她带领学生们跳芭啦芭啦舞;她去家访编着“谎言”送偏方;她教一个软弱的男生如何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上课前化妆,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尊重;毕业考试前她竟带着全班同学去踏青……在这些故事中她认识了六三班。

  读读这本书,感受六三班的童真与顽皮,感受米兰老师的美丽与可爱吧!

三年级演讲稿 篇2

尊贵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参赛选手:

  大家好!

  我是XXX市XX小学三年X班的学生张**,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爱家乡的水碧碧风清清》。

  我爱家乡的水碧碧,在水花的歌谣中,我们编织着童年的梦境;

  我爱家乡的风清清,在风儿的指尖上,我们书写着梦想的晶莹。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笔下名句,我们小朋友漫步在朝阳公园,湛蓝的天上也恰好有动听的燕语莺声。公园的百福墙,记录着这所城市的建设者所取得的光荣。风儿仙子,牵着我们小朋友嫩嫩的小手,我们一起去欣赏着花瓣当中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中悄悄苏醒。我们的脚步,在公园的小路上留下轻轻的.痕迹,面前是娇媚的青藤。巨大煤块儿的雕塑,告诉我们,这座城市的建设者,都是了不起的英雄。我们是这座城市的小花朵,我们在朝阳公园的清清风中,留下了一片赤子之情。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这是毛主席描写北戴河的千古绝唱。心海中吟诵着诗词佳句,我们一起开始了游览桃山水库的行程。桃山水库,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画面上水碧碧风清清。倭肯河两岸的青山,给我们送来了绿色的爽风,在浪花的笑容中,我们坐在小船上,欣赏着两岸的翠柏青松。雾蒙蒙中,山的影子也朦胧,水的歌声也动听。鱼儿抖动着迷人的浪花,鸟儿留下了彩色的身影。晨光下,水库大坝抖动成豪迈的巨龙;黄昏时,水面渔船荡漾着可心的柔情。

  家乡水碧碧,杨杨街上,树影婆娑花甜甜;

  家乡风清清,学府街上,花蕾团团唱晚钟;

  家乡楼重重,大同街上,新楼林立小区美;

  家乡人美美,步行街上,书香袅袅衬明星。

  我爱家乡的水碧碧,这里编织了我童年优美的梦境;

  我爱家乡的风清清,这里鼓励了我学海扬帆的憧憬。

  今天我是家乡的一朵浪花,明天要用博士帽给家乡赢得光荣;

  今天我是家乡的一缕清风,明天要用新发明给家乡建立新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年级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家是丰富多彩的,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其中,我用绿、蓝、红、青四种颜色分别来形容我家的一个人。

  绿色代表的就是爷爷,我爷爷有时会在家里看电视,有时听收音机,有时晒晒阳光,外出健健身,总之很悠闲,也很有情趣。

  蓝色就是我爸爸,我爸爸号称“扫把男”,没事就扫地,他说地面一不干净了,心里就难受。有一次我叫他吃饭,他一口就答应了,可是却还是在那拖地、扫地,扫着扫着突然头就撞上墙了。

  红色当然代表我妈了,我妈已经30多岁了,但是童心未泯,没事就和我开个“国际玩笑”。有一次差点没把我吓死!别看我妈这样,她也有爱学习的一面,她可是中级会计师,考试的时候,就没时间和我玩了,只要一学习,她就会连饭也顾不上吃,她说要是我也能向她那样学习,考上北大也没问题。

  大家都知道,青色就是我,我最最最最……喜欢画画了,有一次我要自己在家里准备比赛用的画,我妈让我自己买吃的,等我妈下班回家一看,我一点饭没吃,竟然还不知道,你说,我是不是也和我妈一样废寝忘食了?

  我爱我的家!我们都记住一句话,就是“家和万事兴”。我爱我家里的各种“颜色”。

【三年级演讲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演讲稿12-16

三年级开学演讲稿03-08

三年级学生的演讲稿03-06

小学三年级演讲稿04-13

三年级环保演讲稿01-08

三年级课前演讲稿03-16

三年级竞选演讲稿03-10

三年级读书的演讲稿04-04

三年级诚信演讲稿12-21

小学三年级演讲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