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艺术歌曲演绎初探

时间:2022-10-26 04:56:02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歌曲演绎初探

  美声唱法、民主唱法、通俗唱法都属于声乐。本文将对声乐教学与学习中,如何演绎艺术歌曲作出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艺术歌曲演绎初探

  摘要: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和演唱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演唱者是否会唱歌,是否真正能把歌词和音乐紧密联系起来。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对学生演唱中外艺术歌曲进行哪些训练和要求。

  关键词:声乐演唱 艺术歌曲 艺术表现 演唱处理 声乐教学

  目前在声乐的教学和演唱中,一些专业院校的学生比较重视学习演唱歌剧选段却忽视了对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一些学生认为演绎歌剧咏叹调才能表现自己的实力,觉得演绎艺术歌曲好像比歌剧咏叹调容易得多。这是存在于初中级声乐学习中的一种谬论。艺术歌曲是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普遍的一种演唱类型。艺术歌曲具有几项特色,诗与乐的高度结合,钢琴伴奏为主的独唱,而当代艺术歌曲的伴奏编曲形式更加丰富,如采用交响乐队、电声乐队、民族管弦乐队等。歌曲结构精妙,内容丰富,是艺术价值很高的浓缩性艺术小品,所以还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就很难驾驭。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通称,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艺术结晶。传统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采用诗词,而现代的歌词材料更多样性,伴奏都占主要地位,着重表达人的内心世界,歌曲的曲调表现力强,作曲技巧和表现手法比较复杂。自从欧洲音乐传入后,中国开始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曲家创作出大批的艺术歌曲,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诗歌为题材的,另一种是以现实为题材的。在声乐教学和学习中加强对艺术歌曲的熏陶尤为重要,提高演唱处理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认识,对提高演唱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简要探索怎么去演绎中外艺术歌曲。

  一、驾驭艺术歌曲的必备条件

  (一)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很多学生练习一首歌曲的时候,不是先分析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而是直接去唱旋律。机械地唱出歌词却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这首歌曲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风格,要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表达才可以使歌曲艺术表现更丰富更具体,要怎么样歌唱才是对歌曲完美的处理呢,这些都是必须考究的。看到一首歌曲时应先了解作者的最初意图,要知道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表现风格,然后合理分析出作者是要通过这首歌曲来体现自己什么样的心情和情感。通常一首作品总是能充分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如一首歌曲情绪是惆怅还是喜悦,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还是对现实人生的不满等等。

  例如:《渔光曲》的曲作者任光和聂耳、冼星海是同一时期的革命音乐家,他们生活在一个民族危难、国家动荡的年代,这个时期作品大多反映人民生活艰难困苦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这首歌曲创作于1934年,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写的作品,成为同名影片插曲,反映了30年代我国渔民生活的艰辛和悲苦,也侧面反映了我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歌曲的艺术力量在当时产生了轰动的效应。当时反映人民生活和无产阶级斗争的歌曲还有很多,如聂耳作曲的《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冼星海作曲的《黄河怨》等等,这些歌曲现实描述了当时国家飘摇动荡的状态和中国人民苦难生活。也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不满的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在了解了音乐作品和作者的大致背景后,就基本能掌握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向和情绪处理策略了。

  二、熟读歌词,把握歌唱语言

  在声乐作品中,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它与音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这是歌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显著特征。声乐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歌曲主旨的,语言则是歌曲的心脏和灵魂。无论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学生都需要先朗读歌词,了解意思,才能更好掌握歌曲的抑扬顿挫,起伏转折,强弱对比,情绪走向,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语法特点等理由。中国自古要求歌唱时候字正腔圆,而外国语的歌词也要求读音准确,吐字清晰,歌词连贯。只有熟悉了歌词,演唱者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在艺术表现和处理上。

  例如:舒伯特的《摇篮曲》中文唱词中“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歌唱者就不能硬生生地唱“睡吧睡吧”,一定要唱出母亲柔美细腻的情感和摇篮摇动时的韵律。“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演唱者脑海里要立刻浮现出一位母亲轻轻地温柔地摇着摇篮的情景,此时要做到自己就是那个母亲。母爱的声音是柔和具有美感的,演唱者绝不能用十分强硬的音色去唱,声音一定要有强弱对比。“轻轻摇着你”,这句就是柔和的减弱趋势。而整首歌曲的强弱对比并不太明显,整曲都比较柔和抒情,歌曲为行板,歌唱速度每分钟66拍,稍慢而含有优雅的情绪。这样才能演绎好一位温柔慈祥的母亲。

  三、分析乐谱

  节奏是歌曲的骨架,旋律是歌曲的肉身。只有很好把握歌曲节奏和旋律,然后对曲式进行简要分析,演唱者才能更轻松演绎歌曲。因此,演唱者必须注意各种节拍类型的特点,把握各种节奏型,还要注意从低潮到高潮的起伏转折旋律线,同时要注意调性变化与情绪转折的关系。

  例如:歌曲《我爱这土地》,这是一首慷慨激昂富有幻想又十分深沉的爱国歌曲,这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艾青写的一首同名诗歌,我国当代乐坛著名作曲家陆在易为之谱曲写了这首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诗歌写于1938年11月17日,此时我国正处于紧张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年间,人民大众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把“土地”寓意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是作者作品中咏唱不尽的旋律。“假如我是一只鸟”,以这样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假设开头,是全诗的一个经典特色。“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一只受尽磨难摧残的鸟,它是用生命在歌唱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烽烟四起、国家危难的时刻,一只看似十分渺小的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不挠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两句采用情绪高涨稍快的速度,并且演唱声音渐强高亢,到达一定高潮。其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作者意图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侵略的国土,而“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中悲愤的河流,象征着人民大众郁积已久愤怒激动的情绪。“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大众被激怒的无比愤慨的情绪,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积压出的强烈不满。“和那来自林间温柔的黎明”这两句开始速度渐慢下来并且演唱声音减弱,这样处理能有效的反衬词作者的情绪转变,预示着看到了中国人民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事业创造出无限曙光和美好未来。

        如果这四句都唱的一样的速度和强弱,没有任何对比,那让听众感受不到作者的心声,如果产生对比,从情绪高涨渐快声音高亢强烈到达高潮再渐渐缓慢声音柔和减弱,让听众在欣赏之中犹如看到一幅画,更加生动形象。这样处理不但慷慨激昂富有幻想又十分深沉的情绪没有转变,反而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所以要从对比中找出旋律线条。在第二段的开始用的是变调处理,从歌曲本身的降G大调变为A大调,然后又回到降G大调,这样的处理其实也是为了和第一段开头几句作出情绪上的对比,第一段刚开始的情绪是纵情歌唱并且十分沉重的,而第二段开头是富有幻想性的美好情绪,好似看到未来美好的曙光。诗中作者写着自己眼中常含泪水,是为什么呢,充分表达了作者看到疮痍满目的祖国而产生痛苦的情感。歌曲最后一句唱出了理由,这是由于对祖国爱的炙热爱的深沉。这些充分表达了作者目睹民族危机,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这些目前状况,愈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心中的痛苦也愈加强烈。所以这首歌曲的情感处理和声音制约非常重要,演唱者一定要从作者写诗歌的背景中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熟悉旋律中找到最佳演绎方式。

【艺术歌曲演绎初探】相关文章:

美丽演绎风雨征文10-08

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特点论文10-01

近代艺术歌曲特征研究论文10-01

人生如戏孤独演绎09-30

大班艺术歌曲教案《小鼓手》09-30

艺术歌曲特点与演唱实践论文10-01

艺术歌曲《孟姜女》的情感处理论文10-01

中外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比较10-03

散文随笔孤独的演绎散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