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

时间:2023-11-17 07:03:25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你所见过的征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1

  时光荏苒,一眨眼我到临床工作已有大半年了,在临床工作中的种种体验,我深刻体会到与人相处是一门艺术,是爱心、耐心及智慧的结晶,然而跟患者相处更是需要技巧。“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犹如园丁看到自己栽种的花草生机勃勃而心情喜悦一样,当一个个被妇科疾病困扰的患者经我们护理恢复了健康,当一个个因先兆流产经过护理及治疗保住了胎儿,这说明我们付出的辛劳多么的有价值,我当感动自豪和快乐!说起与患者之间的小故事,每个医务工作者都会滔滔不绝,这些故事似乎成为科室氛围的影响因子。

  细致入微

  有人说,天使日复一日的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如一张海报,如一部机器,亦如,一张晴雨表。而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以患者为中心,做到细致入微。我愿用我真诚的心,抚平患者身心的伤痛。还记得34床那位复发性的流产患者,经过前三次的流产,这次发现怀孕后入院积极安胎。医生针对她的.情况予安胎处理,除了口服药物外,每天肌注黄体酮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天三次。第十天那天早上,我刚好负责这位患者,给她打针时,发现肚皮的注射部位已经有几块小的硬结和些瘀青。告知患者我们注射时要避开红肿硬结的地方,每次注射后棉签轻轻按压八九分钟,观察皮肤情况,若硬结部位有痒感切勿抓挠,她表示理解。嘱她家人带来了土豆,削成薄薄的一片片,敷在硬结部位,每天敷两三次。并和护长及其他同事一块讨论该患者的肚皮注射部位的皮肤护理方法。经过几天的悉心护理后,情况较前好转,患者的孕激素水平也长的不错,复B超孕11周后就出院了,出院时还不停的夸奖我们护士。

  待患如亲

  我梦想,我的微笑,是您伤痛中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一个剖宫产后伤口裂开的患者,入院时产后19天,伴伤口疼痛。主任及医生及其重视,完善各项检查后很快就安排清创及查看伤口,当时我有幸在检查室协助医生换药,第一次看到她的伤口时真的惊呆了,心不由的揪了一下。只见横向切口的有十多公分,里面的腔隙有个好大的脓腔,当医生给她伤口清洗和消毒特别是纱布块伸到腔隙里时,患者痛到大叫。那时的我除了协助医生外,做的最多的就是给她语言上的鼓励和支持,不停的安慰她,那瞬间她似乎听到了我的加油和安慰声,疼痛似乎减少了几分,她手捉着我的护士服并投以感谢的泪目,这一场景到现在还深深的脑海里。第二天主任安排了去手术室行静脉全麻下行伤口清创术,手术后每天依旧换药,只要在我的班上,我每次都去患者身旁,协助医生及给她打气和鼓励。几天后患者的伤口好了不少,长了新鲜的肉芽组织,换药时也没再那么疼了,那一刻真心为她好转感到开心。之后她见到我上班,她总会笑颜相迎。她笑了,我也笑了。我们的故事还在延续……

  真诚服务

  用爱心浇灌事业,用真情感动“上帝”。还记得这束花的故事,这个患者是北方人,入院来做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生活习惯本就有南北之差。入院几天或许未洗头,当做完手术后第二天,患者身上的气味较大,又是多汗体质,头发湿漉漉的,照顾的家属又是年迈的老人。我了解情况后决定帮这位患者洗个头,能让她舒适些。随后连同床单位一起推至卫生间门口,耐心的帮她洗了两遍,随即帮忙吹干头发,以防感冒。记忆最深的是帮她洗头的那瞬间,她说:“女儿都没能她洗头发呢,真的太谢谢你了”。然后我看到她感动到红红的眼眶。快出院时,这位患者送到护士站这束美丽的花,看到出院时她的笑容,我的心儿犹如这花瓣般沁甜。

  我希望将技能、功夫、救助、传承他人的幸福与喜悦,帮助他人的快乐,可谓是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每每遇到棘手的难题,总会想到护理的本质是在助人,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与强烈的使命感,反而会使自己愈加坚定,突破困难,继续向前。累并快乐着。 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愿用我的汗水与爱心编制患者的健康及微笑。而我与患者的小故事,每天都在进行着……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2

  听了好久爸爸妈妈给我讲的故事,听说外面的玩具很新奇,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想出去看看那个神秘的“外面”。

  在妈妈肚子里呆了39周,这段时间每隔几天,妈妈会带我去一个穿白大褂的叔叔那里,有时候是在妈妈手臂上抽管红红的血,有时候是在妈妈肚子上涂些滑滑的液体,然后用个东西滑来滑去,我和妈妈的第一次见面也是通过这个呢,只可惜那时太匆忙,我又太小,都没来得及好好看看妈妈。妈妈轻轻抚摸我的小房子,温柔地和我说话,我知道妈妈肯定特别喜欢我。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特别感谢那位白大褂叔叔,感谢他让我和妈妈第一次相见,感谢他为妈妈和我的健康保驾护航。

  那一天,听白大褂叔叔说,我已经足月了,是个随时都可以来到人世间的成熟宝宝了,我兴奋地手舞足蹈,妈妈也特别开心,爸爸为了帮助我尽快入盆,还陪妈妈在午后的阳光里多走了一个小时呢。当天晚上,妈妈刚躺下就觉得我的胎动力气比平时小,她就提高了警惕,因为我平时实在太爱活动了。记得那个白大褂叔叔在我36周的时候曾经说过,我是头位但是脐带绕颈一周,你看,我多调皮,我一定是把脐带当成了玩具啦。正因为如此,妈妈的担心也是正常的。紧张的妈妈拨通了白大褂叔叔的电话,那头浑厚的声音让妈妈稍稍安定下来,收拾行李赶到医院。接待我们的不是那位白大褂叔叔,是一位穿白大褂的阿姨。她为我们进行了胎心监护,说胎心监护挺正常的,然后详细地询问了妈妈各种情况,妈妈一一作了回答,很敏感地说:“虽然监护正常,但感觉胎动频率比以前下降了,而且力度也小了。”阿姨让妈妈赶紧去做b超看看,同时要求妈妈继续数胎动次数,感受胎动的力度。b超室两位白大褂叔叔在窃窃私语:“羊水太少了,脐带绕颈至少有两周吧?”“不能完全确定。”“先写两周吧!”“快回产科,让医生看看吧!”我们拿着结果找到那位白大褂阿姨,她说妈妈的羊水少,而且还有脐带绕颈,要么现在催产,要么剖宫产,总之,为了我的安全,我不适宜再呆在妈妈肚子里了。话音刚落,妈妈紧张的都快哭了。我却不以为然:“干嘛吓唬人!”“干嘛用这种态度跟我妈妈说话!”

  “整天穿件白大褂就可以指手画脚吗?”“那个叔叔去哪里了,关键时候为什么不在?我讨厌这个阿姨,讨厌你们穿白大褂的!”

  妈妈给白大褂叔叔打了个电话,白大褂叔叔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就赶到了医院。在叔叔与阿姨的反复斟酌下,本着对我安全负责的原则,决定进行剖宫产手术。妈妈的心情很矛盾,今晚之前一直都在兴奋和紧张中希望自然生产。此时叔叔和阿姨脸上坚定的神情给了爸爸妈妈很大的力量支持。经过半个小时备皮、皮试、抽血、换病员服等术前准备工作,不一会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都赶过来了,看来我的出生绝对是件大事啊。紧接着妈妈被推进了手术室。

  进入手术室,叔叔、阿姨们换上了绿色的衣服,好鲜艳、好有活力,就像我在梦中见到的大草原一样。在帽子与口罩的防护下,他们只露出一双眼睛。妈妈一眼就认出了那位叔叔,叔叔握住妈妈的手亲切地说:“不要紧张。”这一刻,我似乎也感受到了来自绿色的力量。然后翻身打麻醉,妈妈紧张地问打了麻醉会疼吗?麻醉医生很年轻,和我妈妈开玩笑说:“有可能哦!”其实手术的确是不疼的,妈妈只是感觉肚皮上有轻微的动作,手术就已经开始了。

  听到几阵剪子和钳子撞击的声音,经过一阵短暂而沉闷的挤压,我的眼前豁然开朗,我终于来到这个传说中的“外面”了。“幸亏做了剖宫产,你看是个‘真结’呢!”是那位叔叔的声音。“是啊,也感谢这位妈妈的配合。”那个阿姨说。当我还沉浸在安全出生的庆幸和刚刚接触新世界的兴奋之中,又一个声音响起:“1:50、女孩。”我一惊:凌晨1:50!这应该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吧,他们没有在温暖的大床上休息,没有陪着自己的宝贝进入梦乡,却在这个充满消毒水气息的手术间里为毫不相识的我的出生默默奋战。我顿时心生惭愧,是我误解您了,叔叔、阿姨,对不起!

  随后,我被一双穿粉红色衣服的双手接了过去,粉红色衣服姐姐将一根管子从我嘴里伸进去,我好憋的慌,她用嘴吸了几下轻柔的拔出来,又拍打我的脚底,我本想淑女的跟大家打个招呼,但憋闷的感觉和脚底的疼痛让我哇哇大哭起来。很奇怪,这一哭,原来呼吸不顺的感觉一扫而光。初来乍到的`我充满陌生和无助,粉红色衣服姐姐似乎很了解我的心思,称完体重后把我的脸贴到妈妈脸颊上,妈妈虽然打了麻醉,但意识是清醒的,紧贴着妈妈亲切的肌肤,感受到由衷的温暖和舒服。

  我在妈妈旁边温暖的复温台上侧躺着,看着妈妈安心又幸福的脸庞,看着无影灯下奋战的绿色战士们,心中敬意油然而生:我是一名刚刚出生的宝宝,没有身份显赫的家庭,没有腰缠万贯的父母,我只是三院出生的万千宝宝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没有花言巧语的赞美,却给予了我们真诚的心和无私的爱;

  他们从未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只有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他们没有觥筹交错的闲暇时光,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电话铃声响起,就义无反顾地奔赴急救现场。

  他们是产科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助产医师……他们都身穿白大褂,拥有一个可敬的名字“白衣天使”!我,一个刚出生的宝宝,向你们问好,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3

  “我与患者的故事”这个征文题目,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纱布门”事件,以及和产科医生配合手术时,她们抱怨现在工作压力大,病人难缠的场景,回想自己工作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病人,心中涌出无限感慨……

  医患重建互信

  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纱布门”事件终于告一段落,虽然最终事情真相水落石出,医院、医生蒙冤得以昭雪,但还是让本来紧张的医患关系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坚冰,让医护人员工作压力骤升,人人自危。不要太责怪媒体的虚假炒作或愤懑个别患者的“心术不正”,究其事件根源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以前常听姥爷说起,在他们那个年代,病人对给自己看病、照顾自己的医生、护士都是心存感激、非常尊重的,很多人和医生、护士成为了终生的好朋友,姥爷就有很多医生朋友,至今关系融洽、来往密切。在姥爷那个年代,医患之间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么深厚的情谊,源于彼此的信任和尊重,患者和医生之间没有隔阂。如果我们今天的医患关系也能像姥爷生活的年代一样,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多么和谐美好啊!

  手术室的故事

  我是一名男护士,在手术室工作一年多,可能由于病人对手术室心存恐惧,亦或手术室与病人接触时间短的缘故吧,手术室护患关系比较融洽。从术前访视、交接患者、术中护理,到术后访视,我护理过许多患者,有些患者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却让人印象深刻。

  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是孩子惯用的代名词。有时无情的病魔却让刚出生后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患儿经受手术的考验,患儿的父母、亲人承受内心的煎熬和痛苦的抉择。每次看到患儿父母流着眼泪郑重地将他们的孩子交给我们的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一定尽全力护理好每一位患儿,不辜负他们父母的信任与嘱托。

  这是一个刚出生一天、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患儿,被推入手术室时,暖箱中的他显得那样幼小、孱弱,插着胃管,双手束缚着约束带,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是一味地挣扎着。暖箱外面他的父母紧皱眉头、目光呆滞地看着他,我们询问患儿情况时,他们则一脸紧张、茫然地看着我们,嘴巴蠕动着,半天说不出话来。提前打开手术间温毯,升至最佳温度,轻轻地,我们把患儿抱到手术床上,盖好棉被,第一次感到手术床这么大。我们轻柔地约束患儿,熟练地清点物品、传递器械,麻醉医生轻柔地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手术医生轻柔地消毒皮肤、全神贯注地实施手术,我们齐心协力呵护患儿,不让他受一点点损伤……在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历时3小时,手术圆满成功,患儿重获新生!

  术后访视时,患儿父母看到我忙不迭地打招呼,连声说着:“谢谢!谢谢!”他们竟然还记得我。看到正在康复的'患儿,看到患儿父母脸上洋溢着的微笑,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工作中,我喜欢和病人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她们的手术感受和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一次,我巡回宫腔镜电切手术,这是一位特殊的患者,几年前她因车祸行左下肢高位截肢手术,如今左下肢只有10厘米长短,因为手术需要安置膀胱截石体位,难度比较大,经过充分评估,征得患者同意,我用束腿带将残肢妥善约束固定,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通过交谈和观察,我发现她对手术异常恐惧,从打麻醉开始,她的双拳就始终紧握,从未松开过,手心、手背渗满了细密的汗珠。为减轻她的恐惧,我时刻守在她的身边,像朋友一样陪她聊天,用微笑的眼神给予鼓励,她的双拳渐渐松开了,心情也放松了下来,术中我经常巡视残肢血运情况,询问她有什么不适,直至手术结束。

  术后我们送她出手术室,在打开门的一霎那,朋友、家人一双双焦急、关切的眼神向她投射过来,她指着我对他们说:“手术中他一直关心我、照顾我,像你们对我一样好!”她的亲属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谢谢、感谢之类的话,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病人的需要其实很简单,一句关心的话足矣,我们需要的也不多,付出被认可足矣。如果我们与患者携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一定能缔造一个温暖的春天!

  痛彻后的领悟

  今年7月,我失去了最疼爱我的姥爷。年初时,一场大病,让姥爷一直卧床不起,下肢无法活动,大小便失禁,家人陪着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没有多少起色。回家后,由于姥爷身上插着尿管,我便主动承担起了给姥爷做会阴擦洗、导尿的职责,因为工作无法天天回家,我便教会了爸妈还有家人如何做会阴擦洗,如何帮姥爷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的发生,我上班了还有他们照顾姥爷,我也就放心了。姥爷需要定期更换导尿管,因为不放心家人操作,每次我都是亲自导尿,用自己所学,尽可能减轻他的痛苦。最终,姥爷还是被病魔带走了,姥爷走的时候很安详,接到家里的电话,我飞奔回家,23岁的我,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最后还是控制不住流了下来。妈妈问我:“心肺复苏还行吗?”我哭着摇摇头。仰望星空,愿姥爷在天堂里没有痛苦。

  通过由护士到病人家属的角色转变,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是最脆弱、最无助的,求生的渴望是最强烈的,此时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今后我要对待病人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照顾和温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我们的父母、亲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今天做起!

  洋洋洒洒的雪花笼罩着大地,银装素裹,遮盖了大地的灰暗。不想再听到媒体传播医患关系紧张的新闻,如果可以,大家来听听我们和患者的故事吧,让我们带你走进医患互尊互信、携手并进的春天画卷,岂不美哉?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的春天,应该也不远了。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4

  转眼间,从实习到现在已经有整整十年的时间了,十年间一直在和各种各样的患者打交道,期间的日子或喜或悲,但是我对患者的工作热情从未消散,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些或卧病在床、或行动自如的患者给我一个普通护士带来的是什么。

  记得我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实习的护生,因为刚刚进入病房实习不久,技术不熟练,再加上心里紧张,做护理操作时双手总是哆嗦的,一号病房里有一个姓毕的大爷,一个非常慈祥的老人,每次从我进病房门大爷就盯着我看,从我哆嗦着给别人扎不上针到我和我的老师给别人道歉,他都看在眼里,许多患者都不让我扎针,等到毕大爷时,他主动伸出自己的手“来,小姑娘,你来给我扎,我的血管好找”。

  居然有人主动让我扎针,心里当然高兴,但是手抖得反而更厉害,这次更害怕扎不上了,从排气到扎针,大爷一直在不停的鼓励我,直到我哆嗦着将头皮针扎进大爷迸出皮肤的血管,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见回血了,快松止血带,胶布……”我的老师在我身边按部就班地提醒着我,我终于自己顺利的扎上了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针。大爷慈爱的笑容,我现在仍然不能忘记。“姑娘,明天你再来给我扎针,你看你扎的多好啊,我都没觉得疼。”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厉害,这算是我工作学习中的一点点的温暖吧,但是这点温暖一直伴着我在工作中成长。

  在后来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努力把这点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患者。病房里的每一位患者都在以不同方式帮助我成长。

  记得一位癌症患者当是住在27床,靠窗的位置,老人是一位退休老,姓梁,言谈举止非常有涵养,每天都是老伴在陪着他,老人总是很亲切地喊我小于,每天上班时我都会经过他的床前问候一下老人。肺癌晚期病程进展很快,很快,老人就喘憋得厉害,胸疼难忍,我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会老人如何做深呼吸、如何有效咳痰、如何正确使用止疼药等,老人很是信任我,看得出她的眼神里流露出感激。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日,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病房,刚进科室大门,6号病房的门前围满了人,经验告诉我这个房间里有重病人,我火速换好隔离衣进入到6号病房,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27床,靠窗的位置,梁老师已经被做了气管插管,呼吸机在帮他呼吸,一双眼睛痛苦的紧闭着,“吸痰!”医生一声令下,值夜班的老师在抽血,我立即戴上手套,拿起吸痰管准备吸痰,“梁老师,我是小于,现在要帮你吸痰了,你坚持一下哈”听到我的声音,紧闭的双眼慢慢地睁开,嘴角微微露出点点笑意,我轻轻地帮老人吸了痰,不知是幸运还是老人配合得好,这一次大概10秒钟竟然吸出不少黄色粘痰,老人明显舒服不少,心电监护显示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8%以上,老人费力地冲我点了一下头,又慢慢地闭上双眼。

  后来,终究抵不过病魔的折磨,一个清晨,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每每看到27床,我还是会想起老人那信任的眼神,微微笑的嘴角,正是因为这份信任,让我在自己职业生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再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来到了现在的医院,来到了产后休养中心工作,刚来这里时,产后休养中心刚刚成立,我很荣幸地和同事们一起接待了中心的第一位客户。这位姓陈的姐姐是一位佛教信徒,吃素,而且心地善良。因为自己也是在自己的企业中做管理的,所以在中心入住的那段时间给了我们很多的宝贵意见。

  “小于,你看我这里有几本关于素食的饮食搭配的书,你帮我看一下哪些是我现在可以吃的?”“小于,我觉得这地方如果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你和领导商量一下,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永远忘不了她总是以商量的口气去给我指出许多的不足之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位姐姐的出现,让我从一个只懂得单纯、机械性地给予患者技术性服务的临床护士成长为一个懂得如何提供人文服务的多面手,而她的这种沟通方式还维护了我的小小尊严,我发自内心的感激她。

  十年了,这是因为这些形形色色患者的出现,让我从一个生涩的护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护师,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感恩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这些人,感恩这些人给予我的温暖和信任,成长的路上有他们真好!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5

  转眼间,从事护理工作29年了,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难忘的病人如同电影镜头一样,一个一个重新向我走来,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她——张玲。

  不久前我因肩周炎痛苦不堪,朋友介绍我到一家诊所去针灸,一进门,一愣神,一个瘦小的残疾人拄着双拐向我伸出了手,用颤抖的声音说:“护士长,真想不到是您,还记得我吗?”

  怎么会不记得?三年前,外科的大夫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科有一个残疾人即将分娩,病人的样子很可怕,让我们有心理准备,好好照顾她。我想真是多此一举,照顾病人是我们的职责,对病人一视同仁是我们的医德。可当病人推到产房的一刹那我还是惊呆了,这怎么是一个“残疾”所能概括的呢!她面目狰狞可怕,整个人身上疤痕累累,因皮肤、肌肉挛缩而变形,双手畸形僵硬。我很快调整好心态,面带微笑握着她的手说:“欢迎你来到产房,进来你是伟大的产妇,1小时就是圣洁的母亲。”她立马放下紧张、戒备的心理,湿润着双眼说:“给你们添麻烦了!”

  整个分娩过程中我们都轻柔细致,对她呵护备至、关爱有加,我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做着心理辅导,让她顺利娩出一个3千克的男婴,当她喜极而泣时,我也为她感动,多么艰辛而伟大的一个母亲!

  出院后她让她的妈妈给我送来了鸡蛋和面条,我坚决不要,她说,这代表她祝福我一生圆圆满满、顺顺利利。多么珍贵的礼物!之后,她姐姐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枣庄住院,她动员姐姐来我们医院生产,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

  3年过去了,如同我护理的一个个病人一样,她已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但是今天角色转换,当我作为一个病人,走进了她的诊所,也走进了她的人生,我震惊不已。原来,12岁时,她家里不幸发生煤气爆炸,父亲当时丧生,她重度烧伤,痛不欲生,是坚强的妈妈不放弃,不抛弃,辗转几家医院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为她做了十几次手术,才让她活下来。为了报答身心疲惫的母亲,也为了撑起这个家,多灾多难的她不仅要活下去,还有活出尊严,活的精彩。她克服重重困难,凭着坚强的毅力,考试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妈妈背上背下,陪伴她苦读五年,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

  如今,她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与好学上进,服务于当地的患者,给父老乡亲减轻痛苦,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针灸师了。而且,嫁的老公诚实可靠,对她体贴入微。儿子壮实、活泼、可爱。我想,老天为一个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她打开一扇窗户,她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所以才会拥有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尽管她要付出常人百倍、千倍的努力。

  通过她的治疗,我的疼痛减轻了许多。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残疾的女人,她那种坚韧和刚强的目光时常震撼我的心灵,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无论过去了多少岁月,我的脑海中都会闪出她的影子。人生再大的挫折算不得什么,只要有了信念,有了顽强不息的品格,就能一跃而过,奇迹就是热爱生活的人创造的。我为她鼓掌,我为她喝彩!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6

  对于一个新入院不久的检验科人员,我过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在检验科,我们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并不是太多,大多是“一接之缘”“一扎之缘”,过后基本上就没什么印象了。然而,总会有些人有些事让你印象深刻。

  在我工作的第二个星期,我开始学习抽血。一大早,我刚刚换好衣服,戴上手套,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看到她,我又惊喜又紧张,因为她是我的高中老师。吕老师见到我也很是惊讶,当她知道我在这工作时,马上漏出了欣慰的笑容。那时,我抽血的技术还在“零分”上。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对吕老师说:“我去叫老员工来帮你抽血吧,我刚开始学抽血,还没有实践过呢。”吕老师马上制止了我,拉住我,对我说:“你来你来,正好让你练习练习,你不用紧张,勇敢扎就行,老师不怕痛,老师相信你!”于是,我坐下来开始给吕老师抽血,做准备工作期间,吕老师还夸我,说:“你看,这不表现很好嘛!”老师的鼓励让我放松很多,然而,我一针下去却是没见回血,我就知道完了,没扎出来。我顿时有些慌,就把针拔出来了,又一次对吕老师说去把检验科的老师叫来帮你抽血,吕老师说:“没关系,你再试试,我的血管可能比较细,没有那么好抽,你现在工作了,不能事事依赖别人,万事开头难,多练习才能提高技术,你就在我身上多练练,练好了,才能给更多的病人抽血。”于是我尝试了第二针,然而仍没有成功,我都要哭了,老师的两只胳膊都被我扎过了,这时,检验科的老师都看不下去了,说:“还是我来吧。”而吕老师说:“别,还是让她来,你再教教她,这孩子很聪明,就是见到我太紧张了,她没问题的,再让她试试。”得到吕老师这么多的鼓励,我努力镇定情绪,终于在检验科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一次抽血。

  这次的经历对我意义非凡,让我在今后的抽血工作中不再紧张,并且找到了抽血的窍门,不论是细的血管还是胖人的血管,我都不再犹豫,能迅速而准确的完成抽血工作,这是我在检验科工作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检验科的.老师们跟我说:“我们检验科的工作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对待每一份标本一定要是最认真的,对待每一位患者一定要是最尽心的。”

  医务人员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耐心细心的为患者服务,不管是吕老师这样和蔼的人,还是脾气暴躁的人,我们都该一视同仁,耐心对待,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病痛。这样,不管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都能富有同情心,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工作。

【我与患者的故事征文】相关文章:

我的故事我的梦征文12-18

我的家庭故事征文12-07

我的安全故事征文04-22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04-07

我的育人故事征文04-12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12-04

我与足球的故事征文08-19

“我与足球的故事”征文08-18

我和书的故事征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