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好家风征文

时间:2024-03-11 07:18:35 征文 我要投稿

(精品)好家风征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征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好家风征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好家风征文

好家风征文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就像粮食一般,不可缺少。而当我呱呱落地时“孝顺、诚实、谦虚”就伴我随行

  我家的诚实之风。从小爸爸就教育我要诚实守信,因为它是做人的道德标准。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我独自在家。正当我玩得高兴时,却不小心把妈妈的最喜欢的杯子打碎,但我没有跟妈妈说。过两天,妈妈说她的杯子不见,怎么也找不着。这时我显得特别紧张,站在那不敢动,爸爸看出端倪,拉着我说:“你一定知道妈妈的水杯去哪,是不是?我低下头,说出事情的经过。可是爸爸并没有批评我,还表扬我是诚实的'好孩子。他还说:“杯子碎还可以买,可诚实是买不回来的。”我把他的话深深的埋藏在心灵的深处。

  我家的孝顺之风。百孝顺为先。从我记事那天起,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就刻在我脑海里。他们从不和爷爷奶奶顶嘴,家里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听取爷爷奶奶的意见。有时奶奶发脾气,爸爸总是陪着笑脸,不停的讨好。事后还不忘教育我:“奶奶年纪大,有时事情做得多,就会有脾气,我们要让着她。上次奶奶得重病,住院。爸爸妈妈天天去看望她,希望她能早点好起来。妈妈曾经对爸爸说过“百孝顺为先,孝敬是没有底线的。”就在这一刻,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的人。

  我家的谦虚之风。有人说:成功来自于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去年,我被评为省级四好少年,我非常得意。那孔雀般骄傲的尾巴就翘起来。家庭聚餐时,还在姨妈和表妹的面前卖弄,妈妈用严厉的目光看向我,我还不以为然。回到家,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刚取得一些成就就在人前卖弄,这样对吗?”我惭愧的低下头。妈妈又说:“即使以后取得一些成就,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时刻勉励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更好地成就。”这时我对妈妈说:“妈妈,我错。我以后一定不会骄傲的!”

  树立和继承端正的家风,是”正能量“的传递。有这些优良的品质,我们的家,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更幸福。

好家风征文2

  青春期的孩子真是烦人!没有经历过与青春期孩子共同相处的家长是无法体会个中的滋味的。毫不客气地说:烦,累!

  前久和一个老同学聊起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只要引导孩子学好《弟子规》就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恍然大悟。是啊,一本小小的《弟子规》却涵盖了生活习惯、礼义廉耻、学习习惯、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它确实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家教读物。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不仅如此,它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读诵、受益。对家庭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都有极大的好处。说到此,我又想起了多少次去朋友家玩的情景。

  朋友家有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孩和同龄的其它孩子不一样。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十分文雅大方。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学习也非常棒。接待客人热情大方。老大现在在中国工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老二在曲靖一中,成绩也特别好,明年高考。不仅这样,她们两姐妹给我们的印象是自幼就特别爱读书,而且很会招待客人。给我们倒茶续水,席间给客人盛饭夹菜,俨然是个大人的模样。大家都夸赞孩子无比懂事勤快,都向其家长取经,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朋友总是说,他们哪有什么妙招,只是引导她们从小读《弟子规》。在孩子读《弟子规》的时候因势利导,给她们讲讲其中的一些道理。同时,让她们按《弟子规》里讲的道理去做。当然,做父母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好好地引导孩子。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调整自己的心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说到此,我们不凡看看历史,从古至今,但凡学业有成,事业有成者,其家风家训均有《弟子规》的影子。

  是啊!一部《弟子规》虽然不是鸿篇巨著,但它却从每个方面规范了我们的言行。另外,《弟子规》里还讲了忠、孝、仁、义的'典故,这些故事十分经典有趣,孩子们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同时,这本书里还讲了“余力学文”和“护生爱物”“保护环境”等。在“余力学文”这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在学习之余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好好地培养学习一些情趣爱好,比如琴棋书画等,对我们的情操修养有很大的提升。在护生爱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上也从小得到培养和加强。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它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成为很好的家训家风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如果学校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弟子规》教育,再力争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严格要求和督促孩子的言行,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应该是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何愁优秀的人才呢?

好家风征文3

  无论大家还是小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话都是长辈用来教育晚辈的,但什么是家风家训呢?现在我就来说说我家的家风家训。

  家风就是一个家不能缺少的.一种道德品质。俗话说“百善以孝为先”,我的爸爸正是用行动给我做了榜样。去年冬天,奶奶不小心把手摔伤了,正在工作中的爸爸连忙请好假,在家照顾奶奶,每天进出医院,在家端茶递水,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瘦了一大圈。让我很感动,以后我也要这么做。从这件事上让我知道了要孝敬老人的道理。

  家训也是家里面的一种规矩。从小妈妈就一直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一个有原则的人。还要尊老爱幼,对朋友要友好等。”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家风家训对我的家庭来说,非常重要,时刻引领者我们朝正确的道路上行驶。

好家风征文4

  我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母皆是工人出身,祖祖辈辈似乎没出过什么显赫的人物,当然也就没有形成正规的家谱、家训、家风之类的“章程”。但我隐隐约约感受到,有三个词语已悄悄融入我家每一个人的骨血,那就是:勤俭、孝亲、敬业。

  勤俭篇

  写到勤俭两个字,穿着深蓝色褂子的奶奶便跃上心头。奶奶已去世十多年了,我甚至已快记不清她的音容笑貌了,但她终年劳作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似乎从没有穿过其它颜色的衣服,每天都是一件深蓝色粗布斜襟褂子。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她从来不舍得穿。每每妈妈提到新衣服了,奶奶不得已就把新衣服穿在深蓝粗布斜襟褂子里面。问她为什么,奶奶便不好意思地说:“怕把新衣服穿坏了,怪可惜的。”

  我小时候,家里老老少少十二口人,每天粮食的消耗量是很大的,当时很多人家都吃不饱,粮食不够吃,可我们家在奶奶的精打细算下,不仅人人吃得饱,而且每年还有余粮。奶奶经常去田间地头采摘野菜,放进面条里,卷进馒头里,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

  后来,日子慢慢地好起来了,爸爸隔三差五就买一些鸡蛋送回去给爷爷奶奶吃,可奶奶是从不舍得吃鸡蛋的,爸爸刚一离开,奶奶就又把鸡蛋拿到集市上卖了,只留够爷爷吃的。

  在奶奶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很勤俭,爸爸在供销社上班,经常骑一辆自行车去县城进货,中午从不舍得在城里吃饭,无论寒暑都要奋力骑着满载货物的自行车赶回家吃饭。我和弟弟也秉承了这一家风,从不计较吃穿,合理消费。

  孝亲篇

  百善孝为先,和睦的家庭里,必定是父慈子孝的。

  我家的轴心是我的爷爷,一家之主,那时叫“老掌柜”,爷爷无论是种地还是工作,都非常出色,在家中的地位非比寻常。爷爷的处世哲学,用现在的话说叫“情商”很高。一个多达十二人的大家庭,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但在爷爷四两拨千斤的调停下,大家相处融洽,相亲相爱,所以爷爷获得了全家人发自肺腑的尊敬。但遗憾的是年仅五十多岁的他,却因中风而偏瘫,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刚强了大半辈子的爷爷突然如此,心里落差太大,曾欲轻生,在儿女子孙的劝说下,情绪才逐渐平息。

  为了让爷爷的晚年生活更舒适一些,全家人可谓煞费苦心。叔叔给爷爷买了一张“席梦思”床;爸爸给爷爷精心设计了一副独特的架子来撑蚊帐。爷爷爱吃红薯和猪蹄,因此我家几乎没断过这两种食物,有些季节里,实在是买不到红薯,妈妈就把苹果蒸熟了来代替。

  这中间还穿插着两个“辛酸”的故事。弟弟也特别爱吃猪蹄,但在那时,猪蹄在我们家还是一种很奢侈的食品,可以说是爷爷的“专供”。弟弟放学回来,闻到了猪蹄的香味,可肉呢已经被妈妈剔下来给爷爷吃了,剩的骨头也扔掉了,妈妈就照实说了,弟弟委屈地说:“骨头扔哪儿去了,哪怕我舔个二遍也好啊”。

  还有一次,我看见家里买了一袋红彤彤的大苹果,实在是太诱人了,忍不住拿起一个便啃,妈妈看见了,心疼地说:“那可是给你爷爷买来当饭吃的,你怎么吃那么大一个,这苹果可贵着呢”,当时我红着眼眶,默默放下了苹果。

  正是由于父辈的榜样力量,我成家之后,善待公婆,一双儿女也听话懂事,当我工作太忙,无法按时吃饭时,年仅十岁的儿子便把饭做好,送到我的办公室里。

  敬业篇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直以来都是祖辈、父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说到敬业,当推我的.妈妈。

  妈妈曾在合作社担任出纳和会计一职,在我的心目中,妈妈很少在做饭和做家务上下功夫,她的时间大都放在了工作上。她的上下班节点是不明确的,经常见她在节假日或夜晚伏案算账、校对。

  记得有一个夜晚停电了,很热,很多蚊虫,但妈妈点着蜡烛还是工作到深夜。

  “妈妈,你咋还不下班了?”在旁边陪她的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嚷嚷道。

  “错了几分钱,对不上。”妈妈没有停下翻动账簿和拨弄算盘的手。

  “错了几分?我零花钱给你补上。”我依然不放弃劝妈妈早点下班。

  妈妈终于转过身来,很严肃地看着我说:“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工作中出了问题,要赶紧纠正。”

  母亲的话几乎影响了我的整个工作状态——那就是认真、细致,对工作永远怀着一份敬畏之心。

  回顾生活中影响我一生的这些点滴琐事,忍不住想感谢上苍,感谢他能让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充满光、充满力量和勇气的大家庭里。勤俭、孝亲、敬业将浸润我的血液,溢满我的胸腔,让我时刻提醒我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不辱门楣。

好家风征文5

  诚实守信,“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是我们家的家风。

  我听妈妈说,我的外公是那个时候的村主任,油票、粮票都是外公分发,免不了有不够分的时候,但是外公从来不斤斤计较,他宁可亏了自己,也不能亏了人家。

  我还记得有一次妈妈去买水果,本来要找85元的,但老板找了90元。妈妈毫不犹豫地把多余的'钱还给了老板。

  受他们的影响,我在生活当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说好玩电脑时间是半小时,就玩半小时;在学校里,每次值日,我总是干一些最脏最累的活;看到同学有困难时,我总是义不容辞地帮助他们……

  我要传承我们家诚实守信、不怕吃亏的家风,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

好家风征文6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规。”这句话曾经一直在我耳边回荡,让我明白了每个家庭都有家风、家训。

  家风就是家里的道德品质,家训就是家里的规矩。我家的家风就是品德高尚,家训是诚实守信。

  星期五的中午,老师来发钱,零钱不够了,就让我去换零钱,我来到商店,老板给了我一打零钱,我数了数,发现数目不对,这时老板已经进房里去了,我内心里有个声音,走吧,老板没发现。突然,一个更大的声音响起,“赵紫怡,你是少先队员,你学的知识哪去了,怎么能丢失人的原则?”我赶紧喊来老板,把多的钱还了回去,老板夸奖了我,我脸上火辣辣的.。这着实给我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思想道德课,以后将时刻警醒着我,做人要诚实守信。

  中国历来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至今。我们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发扬好的家风家训。

好家风征文7

  我的父亲,是一个竹匠,爱喝茶,喜养蜂。

  年轻的时候,父亲学艺三年,仍然只会编织农村一些简单实用的竹制品,手脚还很慢,常被母亲称作“破霉竹匠”。虽然父亲没有匠师的精湛技艺,却有匠人的那股执着,竹子的那个部位适合那个用途,他总是心中有数,绝不将就。春天砍的竹子是用不得的,容易被虫蛀。簸箕挑把子的部位,一定要选用粗壮肉厚的竹子。每次他都要亲自上去挑选适用的竹子,因为慢工出细活,父亲编制的竹货经常是私人上门定做的。

  一条竹笕通水20年

  因为是竹匠的缘故,父亲习惯用竹笕穿过屋后一片茂密的原始丛林,引泉水进一口方塘,清沙遍底,红黑相间,活了一群鱼。这眼泉水冬暖夏凉,在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的农村,夏天能喝上一大碗冷水是最酣畅淋漓的。父亲总是把大门和后门都敞开,接冷水解暑的村民络绎不绝。这个由40多根竹笕衔接起引水工程,管理起需要非常勤快,要不定期的更换腐朽的竹笕,要经常巡查线路,防止有树叶掉落在竹笕里,阻断水流,或有动物路过,带翻了水路。若一两天不到,水流量就会变小,甚至断流后,我建议在泉水口建个水池,用塑料管接水,可是父亲对这些旧的方式近乎偏执,历经岁月,竹笕流水至今未曾断过。

  一句老话说了20年

  父亲不善言语,总把农村夜校学的那句“勤有工,戏无益”挂在嘴边,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竹匠。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用竹制品的地方越越少,他就开始种田,养母猪,养蜜蜂,养鱼,竹匠渐渐就成了副业,成了雨天农闲、夜晚灯下的“加班”。用农村的话说,就是“从三十夜忙到初一朝”,因为他大年初一都不会参加打牌这些娱乐活动。每当我闲玩的时候,父亲也会安排一些任务,小时候的我也多有埋怨。放学回家,我只能想着怎么尽快割好一篮鱼草,才有时间去和其他发小玩耍。如今,早已懂得农村的艰辛、生活的不易的我,有一天在翻看给儿子买的《三字经》时,才第一次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父亲有所执着,也有所爱好,他的生活自得其趣。

  一把茶壶烧水20年,一个杯子喝茶20年

  喝茶是父亲的一种生活态度,父亲不用自水泡茶,在他眼中那些不是“活水”,也许这也是父亲不替换竹笕接水的'原因吧。好水配好茶,即便是夏天,他也会生一炉炭火,拿起那把“”牌旧水壶,接半壶水,等水沸腾声响,再等两三分钟响声淡去,这时候才抓一把茶叶,沏一杯浓茶。喝茶的杯子边沿已经有些碎痕,略带泛黄,杯面印着闲云孤鹤,这是父亲结婚时候,景德镇的一个亲戚送的。茶叶则是到的阴面,在“天荒地不荒”地段采制的林生野茶。喝茶时,父亲有着小农特有的一种节俭,如果拿出自己喝的茶,客人没有加水喝一泡以上,他会觉得这是对茶叶的一种不珍惜。

  一本旧书读了20年

  父亲读初一时,因为家里兄弟多,劳力少,就辍学回家,学了竹匠。大伯父外出当兵时带回的一本书,他圈圈点点,小心翼翼的看了20多年。有时候回家,父亲还会欣喜的告诉我,又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些养蜂经验。我想这才是书本真正的魅力,有些兴趣和读书一样,开始并不会发现他的价值,当机遇临时,才知道一切并不是命运安排。我读小学的时候,蜂蜜1元每斤都无人问津,那时候白糖已经要2元每斤。当市场经济渗透农村,婺旅游人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商品的价值已经完全反转,当村里人也开始重视,开始模仿养蜂的时候,因为没有一点的积累,没有时间的沉淀,他们似乎无从下手。

  岁月不见波澜,我已到而立之年。父亲用他0年简单而又重复的生活告诉我,人这一辈子要力行勤俭节约,也要有点品质追求。

好家风征文8

  妈妈常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守信,孝顺老人。”在我年幼时,妈妈说的这类话,我并不懂,可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理解妈妈的话,这也许就是我的家风吧!

  说起诚实守信,我深有感触,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和小朋友尽情地玩耍时不小心把妈妈最心爱的水果装饰瓶给碰碎,当时我惊慌的责怪小朋友,可是,小朋友并没有反抗,而是轻声对我说:“别着急,用我的压岁钱再给阿姨买一个不就行吗?我并没有多想就点点头接受。谁知第二天,他真的买一个崭新的水果装饰瓶送来。恰巧被妈妈看见,妈妈问:这是怎么回事呀?”我听妈妈的问话,不由得脸红,然后就把昨天发生的事告诉妈妈。妈妈听后,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用诚恳的眼神听着我说:“装饰瓶碎,可以再买,可是诚实的心灵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妈妈的话我听懂,于是我对小朋友说:“对不起,我错!”朋友听后笑笑说:“没关系,阿姨的话也教育我,做人就是要诚实守信呀!”接着妈妈陪同我和小朋友一起去吧新买的东西退,从这件事我深深的感知诚实守信的重要,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提起孝顺老人,家里的爸爸就是我的榜样。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孝顺长辈,每隔三两天就给爷爷奶奶打一次电话,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当然也少不对妈妈和我的关心。爸爸每次回来都是先去爷爷家,把买的东西放在那,同他们说说话,聊一聊家常后,在回家里看妈妈和我,爸爸他从来不顶撞长辈,还经常给爷爷奶奶洗洗脚,剪剪手指甲,给他们劈柴担水等,只要是爸爸在家,爷爷家里的家务事就由她承担,从来没听爸爸说过累,也没有听过妈妈对爸爸的责怪,相反的事,爸爸不在家,妈妈对爷爷奶奶更是百般的关心,妈妈的这一做法受到邻里的赞扬,我也学着爸爸妈妈的`做法,经常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活,还给他们洗洗脚,捶捶背,有时还给他们讲一讲学校里的事情,让他们开心。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就足以说明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应该孝顺老人,尊敬老人,就是这千千万万的老人给我们创造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作为当今的我更应该像爸爸妈妈那样孝顺老人,善待身边不的每一个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把我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当今的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好家风征文9

  我的家乡在衡阳的一个叫“里仁冲”的地方。“里仁”是孔子《论语》的篇名。“里仁”意为“要和有仁义道德的人住在一起”。先人用这个寓意深刻的地名,寄托了他们美好的心愿。

  我家堂屋正中墙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祖德流芳”四个正楷大字,字是用金黄色蜡光纸剪贴的,从颜色看已有好些年头。打小,小叔叔就反复教我指认“祖德流芳”这四个大字。朦朦胧胧中,我逐渐明白了这四个字的含义,就是要把祖先的优良家风和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小时候,我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少二十口,主要生活是租种几亩田,生活十分困窘,可这并不影响我家勤劳俭朴、尊老爱幼的氛围。当时这个家由祖父祖母当家,父亲兄弟姊妹七人明确分工,下田种地,进屋挑水,各司其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就上砍竹,编织箩筐菜篮等日用竹器到界牌小镇上去卖,有时还要去做挑夫,挑上一百多斤重的界牌出产的瓷器,走上百多里路,赚取那种很苦的脚力钱,贴补这个大家庭的.日用。当时我还只有两三岁,曾祖母生活不能自理,饭都要喂。只比我大六岁的小姑妈每天用一个陶瓷罐子煨一罐烂烂的软软的白米饭,先喂老祖母吃,然后再喂我。家里主粮不够,小姑妈亲手做的罐子饭自己却一口都舍不得吃,但一定要保证我们一老一小有白米饭吃,而且是先老后小,跟今天先小后老不同。

  家里虽穷,可“祖德流芳”四个大字,却是我巨大的精神财富。崇尚诗书的心愿,从小就植根在我心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走向外的世界。

  我家离小学有八里远。六年小学,我无数次走过村里那座独木桥,无数次翻越那条虎狼出没的谷。有一次上学途中遇到一条凶恶的蝮蛇,主动向我进攻,几乎送了小命。可是再苦再累,我都咬紧牙坚持。

  初中快毕业了,父亲得了水肿病,几乎失去劳力。家里连我已有九个孩子,沉重的家庭重担压得母亲喘不过气。即使这样,父母也没有让我放弃求学。我初中毕业考取了衡阳县第一高级中学。可是,家里再没有能力供我读高中了,我是长子,我做好了不再读高中的思想准备。生产队会计屈告生叔叔资助我家1元钱,这样,我又得到了读高中的机会。196年7月,我考取了清华大学,里娃走进了北京城。

  一生风风雨雨,家传的美德和草根化情怀我从不敢忘怀。当年家里堂屋那块“祖德流芳”的匾额,深深铭刻在我心里。儿子出生后,我仿效写了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挂在客厅。从孩子似懂非懂的儿童时代起,我也像当年小叔叔对我讲“祖德流芳”一样,把对国家要忠诚、做人要厚道,要讲道德,要有化有修养,以及草根化精神和种种传统美德,当作故事,时常给儿子讲上一点。时间一长,儿子也像当年的我一样,接受了中华传统化、传统美德以及优良家风的启蒙,健康地成长。他顺利完成了医学博士学业,实现了“用柳叶刀解除病人痛苦”的理想。

  家风是每家每户的座右铭。铭记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风,我们人生的步伐才能够更加坚定!

好家风征文10

  少年时期的我,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禁止做的事,我偏偏喜欢去尝试。上房爬树,逃学旷课,明显的一"坏小子"形象。对于老师的批评习以为常,父母的教诲全当耳旁风。

  有一次因我淘气,我又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这次老师没有训斥我,而是叫来了我的父亲。当着我的面,老师训斥着我父亲:"看你这做家长的挺通情达礼的,这个孩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父亲就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着头,一个劲地向老师道歉。明明做错事的是我,却让父亲承担我所犯的错误,一种莫名的.悲伤涌向心头。

  回家的路是那么慢长,一路是难以窒息的沉默。跟在父亲后面,我发现父亲的背有点驼了。回到家,父亲对我说:"新华,知道我为什么让你上学吗?就是为了让你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我没有向以前那样,父亲说一句我犟一句,默默的坐了下来一笔一划的写起家庭作业。以往的作业,只要父亲不检查,我就飞快的"画"完了事,那次我竟然体会到写作业的乐趣,看着自己工工整整的"楷体",心里好有成就感。

  这时的我也慢慢想起以前父亲经常对我们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当时,从来没有往心里去,现在开始用心思索。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上学的时候因家里成分不好,只上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种地。父亲喜好读书,家里有一小箱子的藏书,劳动之余父亲总喜欢翻翻,他也经常鼓励我们多读书。

  每到交学费的时候,父亲便会把家里刚收下的玉米卖掉,把钱有整有零的叠好亲手交给我们。父亲的手很粗糙,像老树皮,一条一条白色胶带粘着裂口。

  我们终于算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三兄弟都上了大学。有一年过年,我们参加工作后,难得的聚在一起,父亲自豪地说:"知道我为什么支持你们读书上学吗?就是要你们做知书达理的人。等你们有孩子了也一定支持他们读书,教育他们做知书达理的人。"

  现在,我对"知书达礼"这四个字理解更深了,"知书"是处事的基础,是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达礼"是做人的根本,是懂得长幼有序,遵规守纪。这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一种没有完成时的修养。父亲对我"知书达理"教诲,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将终身牢记。

好家风征文11

  “吃穿用,不攀比,不浪费,讲节俭。”从上幼儿园起,妈妈就教我读这句话,节俭在我心中播下了种子。它是我家的家风,陪伴我健康成长。

  节俭,缝缝补补

  我有一个节俭的奶奶。她戴着一幅老花镜,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衣服在缝缝补补。我对奶奶说:“别补了,买件新的吧?”奶奶放下手中的针线,告诉我:“舍不得扔啊,你看,其它地方没有破,补补还能穿呢。”不一会儿,奶奶把衣服补好了。在奶奶的影响下,我也懂得节俭。

  一次体育课,我不小心摔倒了,裤子被粗糙的水泥地磨破了。一回到家,我连忙把裤子脱下来,让奶奶看看,这条裤子能补吗?奶奶接过裤子,拿起针线开始缝缝补补,她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似乎在夸奖我:“你真是个节俭的好孩子。”

  节俭,不能攀比

  “在‘乐翻天’那里过生日太爽啦!”我的好朋友绘声绘色地告诉我在那里过生日的情景。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那里:蹦蹦床、独木桥、荡秋千等游玩项目;西瓜汁、珍珠奶茶、苹果汁、烤鸡腿等东西让人直流口水。我也期待自己能到“乐翻天”过生日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妈妈一听,不赞成也不反对。她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让我算算在那里过生日得花多少钱,进入游乐园的门票、饮料、生日蛋糕……我拿着笔试着算一算在那里玩得花多少钱,如果请上七八个小朋友,那得花好几百呢!“不能和同学攀比!”我连忙对妈妈说,“我不去那里过生日了,在家里庆祝吧!”妈妈听了,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似乎在夸我是个节俭的好孩子。

  节俭,不能浪费

  今年国庆节,爸爸带着我们一家到外面吃自助餐。来到自助餐餐厅,我迫不及待地到食品区取食物,螃蟹、大虾、烤鸡腿……不一会儿,盘子里像小山一样堆满了食物。爸爸走过来,对我说:“要多少夹多少,不能浪费。”我转过头来,眨眨眼睛,问:“不是自助的吗,吃不下也不必多交钱。”爸爸指着墙上的“能吃是福,节约是德”,我的脸“刷”地红起来,感到火辣辣的,仿佛整个餐厅的人正用遣责的眼神盯着我。是啊,节约是一种品德,能吃多少夹多少,别浪费哦!看着我的“光盘”行动,爸爸的微笑浮上脸颊。

  长辈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节俭,“节俭”是我家的家风,我要把它继承下来!

好家风征文12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承载着整个家族的生活态度、文化理念、价值观、人生观等。良好的家风能让继承者立身于社会,是一种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她让家族的每一代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她塑造出人们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非凡的气度。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无不烙印上家风的印记。

  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曾出现过很多显赫的家族,他们大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我不禁想起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一门三院士,满庭皆俊秀”这句话就是他对九个子女言传身教的.最好写照。他的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杰出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中国近代的考古学开拓者之一;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淞沪会战,二十五岁不幸早逝;次女梁思庄是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投身新四军,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五子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

  这些人里面,最为人们熟知的我想也许是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而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先生也是杰出的,他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个家族之所以这么成功,我们从《梁启超家书》中就不难找出答案。他写给孩子们的书信中用词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子女成长和学习的关心,又不时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每一封书信都充满了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个父亲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相较之下,我的家庭平凡的太多太多,只是中国千百万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家里有欢乐也有争吵,但更多的是还是快乐和温馨。我的父母虽然没有什么渊博的学识,但他们交给我做人的道理和对生活的态度,让我能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自信的成长。父母对长辈的照顾和陪伴让我明白“孝”的真谛,父亲每晚读书的习惯同样变成了我的习惯,母亲的勤俭持家是我从小就有了节约的意识,奶奶用粗糙的双手教会我要辛勤的劳动才有丰收的喜悦,姥姥告诉我做人要忠厚朴实,诚信待人······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我能健康的成长。

好家风征文13

  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就我家的情况,我觉得就是一个字——孝。

  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爷爷奶奶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

  在我们家,爷爷和奶奶差十几岁,爷爷很早就去世了,所以我对爷爷的印象只停留在6岁之前,现在也已经和模糊了。而我的奶奶自从我记事开始就因为中风导致左手和右腿不能动了,偏瘫。只能依靠拐杖勉强走路,那时候家里比较贫困,还要负担奶奶每个月的医药费,但是爸爸和叔叔始终十年如一日,每天做好饭先给奶奶端去,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照顾奶奶,不管多苦多累他们都一直坚持。一晃就是快二十年。后来奶奶因为病情严重,导致整个人瘫痪在床,不能动不能说,大小便都必须有人伺候,这时候奶奶没有任何行动能力,一天24小时都需要有人在身边,没办法爸爸和叔叔商量两人分担,每人一个月不干活,专门在家照顾奶奶,可是奶奶可能是因为生病的原因,脾气越来越大,白天只要爸爸在身边她就坐在轮椅上睡觉,爸爸稍微有一点动静要离开,她就大喊着让他回来,晚上不睡觉,把我爸熬得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但是爸爸从来没有抱怨过,我每次放假在家的时候就说:“爸,我帮你看一会儿,你去睡会儿”。可我爸就是不离开,躺在奶奶旁边睡,还不敢睡着。有一次,大冷的天,奶奶拉肚子,爸爸没看住,就拉裤子上了。大冬天,爸爸两手冻得通红,但他一句话也不说。有时候我和妈妈看着爸爸那样老心疼,总是劝他说你就离开一会儿,她不会有事的,但是爸爸就是不舍得。这一照顾又是三四年,虽然爸爸和叔叔照顾的比较细心,但是奶奶还是离开了。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我的父母家人在我的眼中都是孝顺长辈的'儿女,他们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却使用实际行动教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也像爸爸妈妈孝顺爷爷奶奶一样,孝顺我的爸爸妈妈,把孝心回报给我的父母。

好家风征文14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称门风,是家庭世代相传的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主旋律。如果没有家风,这个家庭迟早要出大乱子。“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家家风主要有三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孝敬长辈,今日事今日毕。

  首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都做到了。妈妈每天起早做饭,我上学后她还要洗衣服、整理房间。每次放学回到家,家里都是那么干净。我学校从不用别人操心,放学第一项任务是写作业。我不能像一些同学那样让家长写作业,或者自己签字。爸爸则天天和同事讨论他们的学习。

  其次是孝敬长辈,我做到了。每逢周末妈妈和我都要买些水果和好吃的去看姥姥和姥爷。一到姥姥家,我就捡最大最红的苹果洗完送给姥爷。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从千里之外赶到奶奶家,端茶倒水,服侍奶奶,奶奶在爸爸的悉心照顾下,病很快痊愈了。

  最后是今日事今日毕。这一点对于爱贪玩的我就很难办到了。有一个周五的晚上放学回家我没有及时写作业,而是把我的玩具摆了一地,一会儿玩玩洋娃娃,一会儿玩玩小汽车。正在我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妈妈回来了,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有。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写作业了,明天是星期六。”妈妈把我叫到跟前,很严厉的说:“燕,你学过一首古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么?”我的脸唰的一下红了,低着头不说话。妈妈蹲下身看着我温和的说:“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如果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明天的事情拖到后天,这样就总也完不成所有的事了。”我听了妈妈的话赶紧把玩具收了起来,拿书包去写作业了。从那以后,我放学后就写作业,完成今天所学的知识,再也没有让贪玩拖住我的后腿。

  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和睦幸福的保证。只有一个家庭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才能让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不断的进步。你们有什么良好的家风,也来交流交流吧。

好家风征文15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而又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是一名幼儿教师,“崇学向善,倾情育苗”是他的神圣职责;妈妈是一名基层干部,常年累月坚守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妈妈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我珍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记得有一天中午吃饭,我不小心将碗中的米饭洒在桌上,当我准备将米粒蹭下饭桌时,妈妈突然大声喊道:“将米粒捡起来吃了,不许浪费。”当时我嘟噜起小嘴,满脸的不情愿。妈妈走到我身边,拉起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宝宝,你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啊!这是农民伯伯用无数滴汗水换来的,从种到收,再到今天做成米饭,有多么不容易啊!”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古语曰:“家和万事兴。”不论刮风下雨,妈妈总是早出晚归,回家还有很多家务要干,不管多累,妈妈每晚必干的.一件事就是给奶奶打个电话。周末总是会抽空带着我们去乡下看爷爷奶奶,两位老人都会笑得合不拢嘴。爸爸妈妈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勤俭持家,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个家更温暖。每当看到爸爸妈妈尊老爱幼、相敬如宾、婆媳和睦共处,我明白了这就是好家风。

  风雨十余年,爸爸妈妈用他们的勤劳、勤俭,筑就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他们的言传身教,悉心熏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健康向上的种子,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弘扬家风、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好家风征文】相关文章:

家风征文:好家风08-22

好家风征文11-13

好家风征文06-24

好家风征文01-12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11-16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10-26

好家风好家训的征文10-09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03-06

好家风主题征文11-17

好家风征文范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