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毕业论文

网络政治参与

时间:2021-01-21 10:01:16 政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1】

  摘要 网络的普及不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网络政治参与这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

  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正面效应 政治文明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形成了网络政治参与这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既可以让人们自由的表达政治观点,也会导致一些问题。

  怎样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效应,消除其负面效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和特点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活动的行为,而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指人们通过网络来表达个人或集体意愿,从而影响政治决策过程的行为。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

  第一,网络政治参与有着很大的广泛性。

  由于网络是开放的,无论年龄和阶层如何,每个人在网上都是平等的一分子,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投票等常规政治参与方式由于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灵活性不高,而网络政治参与则不会受到这种限制。

  由于上网成本比较低廉,人们只要点点鼠标,可以对国家大事表达看法,提出意见。

  网络政治参与搭建起了一个公民和政府进行交流的平台,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政治的门槛,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第二,由于借助于网络这一媒介,网络政治参与也具备了网络的一些特点。

  网络是开放和虚拟的。

  在这样一个空间中,人们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信息是真实积极的,有些则是虚假消极的。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各种信息可以到处传播,而由于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虚拟性和网络监管技术的限制,政府却很难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管理,容易导致一些问题。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政治参与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对于政治活动的影响也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政治生活有着积极影响。

  网络使得很多问题置于民众的视野之下,而网络政治参与则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直接促成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

  而华能华电金沙江水电站项目的叫停,也与网民的一片反对之声有关。

  网络政治参与极大的增强了人们的主人翁意识,使得网络监督这一新的监督形式出现,很多地方对干部进行网上评选,以求最大程度的反应民意;电子政务的推出,也使得政府行为置于百姓的监督之下。

  政治参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而成为老百姓身边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权力的运行状况也取决于公众对权力运行参与的程度与质量。

  而公民围绕政治权力展开的政治参与就是一种必要的监督。

  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也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导致极端政治行为的产生,不利于社会稳定,国际反华势力一直利用网络对中国的负面新闻进行夸大报道,企图引起中国的社会混乱。

  作为网民,我们应该有去伪存真的能力,不能被虚假信息所欺骗。

  三、加强监管和引导,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效应

  首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政治修养。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网络政治参与落实为人们的现实政治生活需要,使人们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各种问题,依照道德规范和法律政策规范自身的网络言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

  第二,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从法律的层面上确立人们的网上行为规范,促使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化。

  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约束。

  我国虽然颁布过一些规范网络行为的法规,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但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法规的一些条文已跟不上时代发展,很多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我们应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对现有法规进行完善。

  一方面,要使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得到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增强对网络违法行为的威慑,增加法规的可操作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迎接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做好准备。

  第三,要加强对网络的必要监管,对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网络政治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藏了不法分子的真实身份,由此导致了诸如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不良信息的泛滥,很多攻击政府的言论也在网上大行其道,这些都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言论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控制在合法的范围之内。

  任何损害社会和国家利益,不利于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的言论,都应该得到控制。

  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网络不法行为进行监管,保证一个和谐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对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和范围也会不断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认清网络政治参与的特殊性,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促进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邦佐.新政治学概要(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网络政治参与【2】

  摘要:舆论是公众意见的集合形态。

  单个公民发表的意见,即使完全正确,也不能称之为舆论:只有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同,成为公众的共识(社会集合意识),才能形成舆论“这样一来,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就需要事先引起公众的讨论和评析,如果公众没有参与,也就很难称得上是舆论在监督” 。

  关键词:政治参与;网络;舆论监督

  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及向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开始出现,网络在社会参与和政治动员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客观上推动着政府的开放与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时效性、大众性、多元性等特点使它以一种社会性的外力作用于管理者,迫使政府转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技巧,使得政府的治理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1 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根据现行的政治系统认可的程序规范,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选择领导人、影响政治决策、监督决策的实施。

  网络参政具有鲜明的特征。

  (1)平等性。

  在网络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参与主体,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和观点,不受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和规范制约。

  (2)高效性。

  低成本,无障碍,易操作。

  (3)民主性。

  公开、透明、便利决定了网络参政的民主性。

  (4)互动性。

  可以把各种信息通过互动平台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整合、实现了沟通与分享。

  2 网络舆论监督发挥的巨大力量

  “舆论是公众意见的集合形态。

  单个公民发表的意见,即使完全正确,也不能称之为舆论:只有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同,成为公众的共识(社会集合意识),才能形成舆论。

  这样一来,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就需要事先引起公众的讨论和评析,如果公众没有参与,也就很难称得上是舆论在监督。

  通过网络频频曝光官员的腐化,政府决策的失误。

  如:网友在大河论坛发帖,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被网民监督到“抽天价烟”、“戴天价表”;“河南焦作创建卫生城市涉嫌造假”的“创伪”被网民在天涯论坛中曝光;在参加海南三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考中,因为行政能力测试得到了99分的高分,大四学生温娉婷一夜成名。

  这一事件被称为“99分招考门”,相关的帖子点击率超过41万人次。

  这些事件都因为网络的监督而发生了急剧转向,问题解决进入了快速通道。

  网络舆论监督向人们展示了从未有过的强大力量。

  (1)使公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打破了所谓精英阶层对媒体话语权的垄断。

  理论上讲,媒体代表的是更广大的公众,是公众的代言人。

  (2)具有强大的.聚合力。

  (3)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实时的相互交流。

  (4)公众的意识得到更真实更充分地表达。

  网络的隐蔽性使得公众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5)网络传播速度的高效性。

  网络在时效性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3 网络的缺失与弊端

  (1)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也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2)内容泛泛空洞缺乏说服力。

  (3)网络舆论中的情绪性言论较为突出,网上存在不少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

  网络的大众化和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民主,毫无疑问将促进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但也正是由于其匿名性的特点,“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但不排除有些人出于个人目的,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经网络迅速传播后,形成很坏的影响。”网络舆论消极的一面应当引起重视,要防范不良信息迅速传播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老百姓有时候是盲动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辨别力,一些耸人听闻的信息特别容易鼓动人们,会导致社会传染效应,在问题澄清前已经形成严重问题,再想改变就很难了”。

  4 多管齐下规范好网络监督

  从法律上来讲,应该进一步完善规范好网络监督,既促进网络监督有效行使,同时也保护了合法权利;从制度上完善,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公开的制度化。

  每一个网民的出发点是好的,来源的信息他不一定会查实,所以一定要加强网民的责任心。

  应该很好地看到网络监督好的一面,尽量避免网络监督不好的一面。

  对于网络服务商来讲,应该加强职业教育,从技术层面保证网络监督的真实性。

  加大推进政务公开力度,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特例。

  面对突发事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媒体及时对外公开,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建立互动平台,利用政府网的市长信箱等了解民情。

  建立网络语境分析研判机制,或者叫搜集处理反馈机制,随时对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进行搜集、了解、分析,做到网络舆论为我所用,尽可能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范围。

  加强政府职能网络化,塑造高效电子政府。

  “实践证明,除了制定适合网络现状的法律规范制衡机制外,利用网络信息科技规范网络,能发挥相当有效的管理作用,要把注册参与、电脑软件控制、技术过滤等手段逐步运用到网络参政的监督管理当中,同时针对网络技术自身的缺陷,加快技术研究步伐,从制度上和技术上保障公民正常的网络参政权。”

  参考文献

  [1]谢新洲.论互联网时代竞争情报的建设与发展前景[J].图书馆学,2009,(3).

  [2][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和新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3).

  [3][美]萨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4]赵丽.虚拟世界中的政治参与:问题与消极[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文章:

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状况01-29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分析论文03-18

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研究的论文02-04

高职高专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研究06-07

网络文学对思想政治的影响论文03-22

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3-25

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3-25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03-21

网络环境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