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毕业论文

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22-11-03 15:00:51 职称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工程师职称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师职称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程师职称论文

工程师职称论文1

  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当前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对以前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扩展,主要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的各主题,系统介绍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与装备技术。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技术,开阔思维拓宽知识面,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文中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提高先进制造技术教学质量进行。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所有本课程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如在管理方面,先进制造技术包含准时生产(JI、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制造工艺方面包括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纳米技术、激光加工等;自动化技术方面包括柔性制造单~(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而且不同方向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系统性不太强。

  正如前面所讲述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但实际教学中出现一些教案很长时间不更新等现象。要想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教师应密切关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并将相关技术特别是应用性和市场潜力巨大的那些先进技术及时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从而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学习这门课,并从中得到终身学习的启示。当前获取相关资料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网络、杂志或电视其它媒体很方便了解到制造业中前沿技术: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多参加一些大型的相关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学术会议以拓宽视野和积攒素材。这样才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很好地培养他们以动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事先告诉学生下一次课的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期刊去收集资料并整理;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针对该项先进制造技术的优势、技术特点、应用条件、加工成本、加工质量及效率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碰到问题时再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通过课堂讨论这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动力。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可改变传统的那种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的现状,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先进制造技术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ique,缩-~AMT)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资料表明,由于一些企业缺乏先进制造技术等产品开发与制造手段,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程师职称论文2

  1 草本花卉的相关内容

  草本花卉是指花卉的茎、木质部不发达,根茎支持能力较弱,这样的草本植物也称草质茎。因此来说,具有草质茎特征的花卉,就叫做草本花卉。按其生长期长短的不同,又可分为1年生、2年生和多年生。其中1年生草本花卉是指生活期在1a以内,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实,当年死亡。如一串红、半支莲(细叶马齿苋)等。二年生草本花卉是指生活期跨越2个年份,一般是在秋季播种,到第2年春夏开花、结实直至死亡。如紫罗兰、风铃草、三色堇等。还有多年生花卉,又称为宿根类花卉是指生长期在2a以上,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永久性的地下部分(地下根、地下茎),可以常年不死。但它们的茎和叶存在着2种类型,一种能保持终年常绿,如文竹、四季海棠、虎皮掌等。一种是每年春季从地下根际萌生新芽,长成植株,到冬季枯死,如芍药、美人蕉、大丽花等。

  草本花卉的观赏性有色、香、姿、韵。色即观赏花的颜色。花色可以分为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蓝紫色系。香即欣赏花的香味。如夜来香的浓郁、茉莉的极致细致,玫瑰的优雅长久。姿即欣赏花朵的姿态。有些植物,生就是丰姿美态 ,不需要后期的修剪造型。如轻盈优雅的蝴蝶花,阳刚之美的天堂鸟。韵即欣赏花的风韵、神韵。这是指花的风度、品德、特性。如牡丹的华贵、郁金香的神秘悠远。

  2 草本花卉搭配在城市园艺中的作用

  2.1 加强美化城市功能

  在城市园艺建设中,草本花卉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植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都可以看到绿色的.身影,对于整个城市的整体美观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草本花卉可以部分搭配和整体装饰城市的各个角落,能让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更有亲近自然的感觉。

  2.2 提高城市居住功能

  草本花卉易成活、易栽种的特点,决定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推广种植、覆盖。这种绿色的草本花卉不仅会给城市增添美的感受,而且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尽可能的保持水土、吸收城市噪音、灰尘等污染物,具有改善城市居住功能的作用,广泛的种植可以取得更高的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 草本花卉在园艺中的应用

  3.1 草本花卉应用的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草本花卉在生长的气候、地形、土质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在园艺中搭配草本花卉时,应优先选择本土植物,如果确实搭配美观的需要,要引进外来的品种,应仔细考察该草本花卉的生长的特点,并一定程度的进行试验性栽种,在成功之后,再进行正常的园艺搭配。

  因势制宜原则。这要求草本花卉在园艺设计中,要与具体的地形条件,草本花卉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如,常年生活在水里的莲花、睡莲等物种,只能在水池、湖泊里才能搭配其他草本花卉。而同样具有攀爬特征的爬山虎、牵牛花等物种只能在墙面、架子上起到搭配的效果。

  因季制宜原则。在地域相同的情况下,应当考虑到季节对草本花卉的影响,比如有的草本花卉是1年生、有的是两年生、有的是多年生,有的是春天开花、有的是夏天开花、有的是秋天开花等,根据季节的不同,草本花卉呈现状态也不同,在做好园艺草本花卉搭配的同时,要考虑季节带来的影响,因季节的不同,而搭配不同的草本花卉。

  因景制宜原则。在周边环境不同的时候,要搭配不同的草本花卉,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在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内,多种植多年生的草本花卉为宜,可以促进城市环境的优化,在公园里,可以1年生、2年生、多年生的植物搭配种植,可以体现公园草本花卉的丰富多彩。

  3.2 草本花卉应用形式

  在道路上搭配草本花卉,可以在道路中间搭配种植,可以缓解司机驾驶疲劳,减少车祸事故率;可以在道路两侧搭配草本花卉,可以与道路周边环境起到衔接作用,避免道路两边的障碍物直接阻挡行驶道路,起到保护道路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设置篱笆,避免道路中间或两边的植物旁逸斜出,影响司机正常行驶。在城市中的建筑物和主干道之间也可铺设、搭配草本花卉,建立相应的缓冲地带,缓解城市的污染问题。城市中一般多种形式联合应用,而不是单一的草本花卉的搭配方式,以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城市居民不断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应当提高草木花卉搭配在园艺中的形式和水平,不仅可以装点城市、美化环境。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使城市居民享受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工程师职称论文3

  [摘 要]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城市发展的脚步也在加快,大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推动了智能化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是现代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施工技术是智能建筑的根本。本文通过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发展思路进行分析,指出了智能化建筑电气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智能化建筑电气中的未来发展思路。

  [关键词] 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

  前言:智能化建筑是将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一种先进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加强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定义

  随着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平民百姓家庭,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也逐渐被人所接受,但是大多人认为智能化建筑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建筑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达到一定阶段的智能化其实这种定义是不够全面的智能化建筑是通过遥感技术、电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一些高科技技术,对建筑的结构、设备进行优化管理,从而达到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目的,使之创造出一套舒适、便捷的可以帮助人提高工作效率、生活品质的智能化建筑而在当前的智能化建筑主要是通过自动化通信管理、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三大系统来完成的,而支撑这些系统运行的就是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以电气工程作为基础,并且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工基础和控制基础等综合性应用虽然建筑电气本身具有电气工程的属性,但是因为还涵盖了其他专业的知识属性,因此就无法简单将其归类定义,但是建筑电气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随着智能化建筑在人们生活中不断的应用,建

  筑电气技术必然会发挥出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对智能建筑的意义

  智能建筑是依靠建筑这一平台实现,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备与线缆安全则都需要依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比如电源技术、抗干扰技术、防雷技术、接地技术、防静电技术、屏蔽技术、防谐波技术、布线技术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设备和系统整个工作流程的有效监控,由于建筑本身结构复杂,电气系统的组件繁多、功能多样性,传统的运行方式会导致故障时常发生。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处理―反馈”,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将信息进行反馈到控制中心,实现高效率不间断的控制与管理。此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建筑当中的配电、消防、照明及空调等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这就提高了联动能力,有效解决了电梯系统的有序运行和紧急情况下(火灾等)的自动识别等。还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还提高了安全性,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控制,这就大幅降低了故障对操作维修人员的安全系数。

  因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建筑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智能建筑实现真正的智能,还能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与防范能力,实现智能建筑之间的信息传输。这充分表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

  目前很多人们对于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还不是很了解,单从字面上讲这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意义,但是实际上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相当紧密,可以说,只有良好的建筑电气的运用,智能化建筑才能得以发挥;反过来讲,如果没有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建筑电气也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过去的建筑中,建筑电气主要负责建筑的供配电、照明、动力、防雷、电话、闭路电视等电力支撑,这些不过是传统的电气工程和传统的电气控制但是对于智能化建筑而言,建筑电气还不仅如此智能化建筑是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电气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而这些应用的基础就是建筑电气,不客气的说,没有了电,这一些技术都白谈智能化建筑不过是建筑电气队当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己而随着智能化系统和建筑电气的技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和智能化建筑就会变得更加紧密,最终就会形成一个单独的个体。

  四、建筑电气在智能建筑中发挥的作用

  智能化建筑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应用,要依赖于建筑电气的良好支撑,因此可以说建筑电气是智能化建筑的基础,也是智能化建筑中的信息技术和建筑电气技术的有利保证智能化建筑要想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自己设备的正常运行,而这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需要防雷、接地、布线、信号屏蔽等各种电气技术的有效支撑这些电气技术实际上也就是建筑电气中的一种,因此,建筑电气技术是保证智能化建筑发挥其功效的基础和前提

  智能化建筑要想发挥其‘智能化”,就需要在建筑中植入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都需要建筑电气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众所周知,弱电设备因为物理属性的原因,从而会存在干扰的现象,在智能化建筑运用中,会需要数量众多的弱电设备,如果将这些弱电设备都进行单独的安装,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安装费用和人力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备因为存在着相互干扰的原因,就无法保证这些弱电设备的正常使用但是如果利用建筑电气的技术,就可以对这些弱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工作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和安排,不仅可以避免设备的相互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还能够大幅降低安装过程中带来的众多的安装成本,此外,建筑电气技术还可以在这些弱电设备运行时有效降低能源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值不仅如此,建筑电气技术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智能化建筑中进行智能化监控、在智能化建中中进行高速信日、传输等。

  五、未来的建筑电气技术应用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革,功能多样化、结构精密化都成为未来发展的特点而且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建筑电气必然会被逐渐淘汰而智能化建筑要想实现多种功能的智能化,例如温控设施、照明设置和安保设施等,都要求建筑电气的安全可靠的运行。

  那么,建筑电气技术就需要解决电气设备的供电和各种应用设备进行协调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建筑电气技术不断革新、不断完善目前己经有了以太网络传输技术、总线控制技术以及强电、弱电技术等各种高效实用的新技术,未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的诞生,从而对保证智能化建筑的各项功能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力量。

  建筑电气技术注意事项

  1、经济方面

  智能化建筑中的建筑电气技术首先需要注意经济节能,确保技术可靠并且经济在实际应用中,建筑电气技术要符合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去世,尽量使用新技术来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应用,而用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整体工程造价,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化建筑的建筑电气设计是,要确保实事求是,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大上”的目标智能化建筑功能全面、设计复杂,因此对于设计和管理都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太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就会加大设计难度,增大投资成本,必然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在设计时要合理的使用各种技术,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发挥。

  3、质量方面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要仔细检查,仔细审阅设计稿,确保每个环节都是精确的同时,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电气施工的各种规章制度,坚决抵制质量较差的材料和产品,从而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建筑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智能建筑发展,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技术之一,加强对电气技术的利用,对提高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浩,于南,宋守龙. 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设备技术浅析[J]. 经营管理者,20xx,03.

  [2]陶帅. 论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3.

  [3]李学军. 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科技风,20xx,15.

  [4]李晓丽,宋孝洋. 智能化建筑电气中关键技术探索[J]. 科技风,20xx,18.

工程师职称论文4

  林业工程师是指在林业科学研究单位、林场、林业站、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就职的,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监测、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检疫及林业技术的推广等工作的工程师。林业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林业副高职称论文要求有哪些?怎样评审林业副高职?

  林业副高职称论文要求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2、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译著)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不少于5万字)。林业工程师职称评审除了论文和著作之外还需要满足专业技术条件,本文小编给大家做了一些详细的总结: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的参加者。

  (二)市(厅)级下达的科技项日或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三)县级以上林业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主持人,或2个项目以上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四)独立完成本单位技术性较强的生产项目或科研项目3个项目以上。

  (五)撰写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标准2项以上的主要参加者。

  (六)县级以上营林、森林工业、林产化工生产性项目2项以上的主持者或主要技术负责人。

  (七)县级以上森林保护责任区内森林保护项目的主持者或主要技术负责人。

  (八)县级以上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调查、林业专业调查的主持者或主要技术负责人。

  (九)市(厅)级以上推广项目或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项以上的主要参加者。

  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业、园林及相关工程专业的研究、规划、设计、生产、加工、技术推广、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离退休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林业专业技术人员。

  高级职称论文要求林业方面论文可发下面这些期刊 :

  农业、园林、园艺类

  《农业与技术》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中国园艺文摘》 《中国果菜》 《中国林业产业》 《中国绿色画报》 《农业科技与信息》 《农业与科技》 《农业开发与装备》 《农村经济与科技》 《南方农机》 《河北农机》 《吉林农业》 《现代化农业》 《现代园艺》 《绿色科技》《现代畜牧科技》

  《广东蚕业》

  林业工程师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因素的分析,研究提高评估质量的对策,提出通过提高评估质量、加强评估人员管理、完善评估制度等来规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控制,风险防范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以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中提出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强调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在国家对森林资源流转的促进中,在部门办林业到全社会参与办林业的转变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林业建设中,导致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流转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发生。

  1.2研究意义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种社会中介行为,评估机构和人员必须对评估结果负法律和经济责任,因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质量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生命线,要严肃评估工作纪律,提高评估工作质量,维护评估工作形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成果不仅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有关当事人的利益具有直接影响,在一定的情形下对其他第三者的利益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评估报告的结论负有严格的责任。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结论是评估人员做出的估测,无论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如何重视评估质量,其得出的评估结果也只能是尽可能接近客观事实,两者之间总会有误差。评估机构和人员在开展评估业务过程中要对有误差的结论承担责任,风险不可避免,有时甚至可能碰上诉讼。因此研究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加强风险防范,力求降低业务风险,避免评估纠纷和诉讼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影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的因素

  影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体制与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又有操作不规范,行政因素干扰等原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对评估质量发生作用。

  2.1评估人员影响

  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质量。人员素质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上。多数评估人员不是懂评估但不了解林业和森林资源资产特性,就是只懂林业但不了解评估理论。一些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责任性认识不足,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估,严重影响了评估的质量。

  2.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规和相应管理办法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管理的一些规范规定,但这此些法规和管理办法尚不健全,有些条款不符合生产实际而难以操作执行,大部分条款是粗线条的原则规定,对具体的评估操作缺乏指导。

  2.3森林资源调查难度大,资料残缺

  森林资源由于其生长的动态性、结构的复杂性和管理的艰巨性,使森林资源调查困难,要达到较高的总体调查精度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的。且林业经营单位历史资料经常残缺不齐,评估中常用的生长收获预测模型、出材率模型和林业投资收益率(折现率)等均未有明确规定,常用的评估参数体系没有建立。这些都将严重影响评估质量。

  2.4行政对评估过程的不正常干预

  林业系统内部的评估机构未脱钩改制,受林业行政领导制约。脱钩改制的评估机构因种种原因受制于地方行政领导。当干预难以抵制时,造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的偏高或偏低,难以体现真实的资产价值。

  2.5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间恶意竞争、机构内部管理松散

  部分评估机构在利益驱动下,无视有关规定,采用迎合客户需要下调评估费用,或有意低估或高估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多为新成立的机构,尚未建立严格的评估质量监督、控制制度,人员少,操作随意,对报告书缺乏严格的.审查。

  3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的对策

  3.1完善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法规,加强管理

  已颁布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规较少,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开展的需要。应加快制定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实施细则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的实施办法。要放开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市场,提倡合理竞争,强化对评估机构的管理、监督,促使评估机构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3.2保证评估机构的独立执业

  要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脱离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推向社会,在经济上、人事上完全独立,消除行政干预,实行谁评估,谁负责。

  3.3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

  现有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仍很粗糙,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研究。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加紧编制一系列可靠、系统的森林经营数表,以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参数体系。

  3.4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队伍建设

  对评估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不仅要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培训,而且要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并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培养一批能较好地掌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有关专业知识,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建设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评估执业人员队伍。

  3.5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处理、评估程序及人员安排、内部审核、工作底稿的编制和档案的归档管理等各项制度,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明确机构内部各级人员的任务、职责,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4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风险防范

  4.1遵守职业道德、遵循有关法规

  评估人员要严格执行《资产评估操作规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遵守必要的职业道德,围绕规范要求来搜集资料,选择评估方法,形成评估结论,出具评估报告书。

  4.2加强管理,完

  善制度

  评估机构应当参照规范的有关要求,着重建立起以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指导和监督、业务承接等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并把它落到实处,切实要求每个从业人员认真执行,对评估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评估结果出现重大差错。

  4.3慎重选择委托方,认真签订业务约定书

  在与委托方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一定要对委托单位进行充分了解,看其品格是否正派,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要尽可能回避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评估结果的客户。业务约定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是确定委托方与评估机构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评估机构要与委托方认真协商、确定,以最大限度地摆脱诉讼。

  4.4资产评估报告书应充分披露,并增设约束性条款

  资产评估报告书要清晰易懂,避免容易产生误解的语句。对一些无法确定的事项提出声明并予以保留,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要增设使评估报告书有效的前提和条件等约束性条款。

  4.5购买职业责任保险,聘请熟悉评估责任的律师

  评估机构和人员应利用执业风险金购买责任保险,化解评估机构和人员在发生执业事故时的损失,避免机构和个人面临的破产威胁。评估机构应聘请熟悉评估责任的律师作为顾问,在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可与之磋商,消除隐患,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发生法律诉讼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平留,刘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中国林业出版社,20xx

  [2]罗江滨,陈平留,陈新兴.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国林业出版社,20xx

  [3]全国注册资产评估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资产评估.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工程师职称论文5

  引言

  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受“买方市场”规则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微薄无几,有的项目甚至亏本经营,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本身要求,在整个工程施工阶段,随时利用各种手段纠正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偏差,把工程造价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之内,保证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和利润目标的顺利实现,以求在建设项目施工中能合理利用人力、财力,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多向性系统管理工程,它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预决算人员和财务人员知识的全面性和广泛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必须从工程招投标到竣工决算全过程采取措施,运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手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具体地说,就是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实用与否,在财务上是否盈利,做出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及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等的结论,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投资决策科学与否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重要影响。如一些匆忙上马的新建工程由于在投资决策阶段缺乏超前的思想意识,对建筑标准估计不足,致使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随着工程进度经常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投资严重不足,造成很大缺口,使工程投资一增再增。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又使工程的竣工日期一拖再拖。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施工企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再如一些国债项目或世行贷款项目,由于某些领导只顾眼前的利益和光环,致使一些建设项目在无任何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盲目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投资效益和经济回报,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工程人员的素质,以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真实有效、切实可行。

  2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分析,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是约占工程项目建设周期1/4的技术设计结束前的阶段。

  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35%。很显然,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但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设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大量的工程项目没有推行限额设计,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很多建设单位对设计只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却忽视了经济上的合理性,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促使设计单位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

  而一些设计人员经济意识淡薄,认为“省了投资是别人的,出了问题是自己的”,从而搞保守设计,采用加大梁柱截面、增加钢筋含量、随意提高安全系数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再者,设计单位多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按照我国现行的设计计费规定,其计费标准均按其工程设计预算的百分比来计取,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在计取设计费用方面得不到具体的体现。故而设计人员根本无心考虑设计的经济性,也就缺乏精品意识。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大力加强设计阶段的控制和管理。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标准设计。为了增强设计单位的责任心,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把设计单位全面推向市场。设计单位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在保证设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据统计,采用标准设计一般可加快设计进度l~2倍,节约建设投资l0%~l5%。

  2.2推行限额设计,提高设计的经济性。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即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行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投资总额不被突破。当然,限额设计不是一味地为了节省投资,而应尊重科学,尊重实际。

  2.3优选设计方案,实行设计质量奖优罚劣制度。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不仅取决于技术条件,而且还受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设计方案选择时,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方案进行全方位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须结合当地的技术条件,选择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如果设计单位在批准的项目投资限额内,认真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在保证安全和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新方案、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达到了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则可按其节约的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反之,则给予一定程度的罚款。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设计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控制工程造价。

  3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施工阶段的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应对这个阶段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3.1以投标价为上限编制成本预算,建立成本明细台账,严把成本控制关。建立项目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制度,按计划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以月度施工作业计划为龙头,并以月度计划产值安排当月财务收入计划,同时由项目各部门根据月度施工作业计划具体编制本部门的用款计划,项目财务成员应根据各部门月度用款计划进行汇总,并按用途的轻重缓急平衡调度,同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经项目经理审批后进行,在月度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项目财务成本应根据各部门的实际用款做好记录,并于下月初反馈给有关部门,由各部门自行检查分析节超原因。

  3.2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一切损失费用。质量成本包括以下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工程质量越高,故障成本就越低。

  3.3靠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取胜。即通过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确定施工方案;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有效地组织材料供应并以较低的价格采购,减少二次搬运和材料消耗;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安排均衡施工,避免大抢大窝和人海战术,力争少用人力和资金,从而有把握地降低工程成本。

  4竣工决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竣工结算阶段是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直接以“量”的形式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工程即将竣工时,就要为这一阶段做准备:收集施工过程中一切与工程有关的资料,主要有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竣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变更单,工程结算书以及双方一切有关业务往来的记录和文件凭证等。对以上资料认真、详细地研究,弄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以工程施工预算和工程结算书为基础,根据合同地下室顶板的高度)的地下车库结构抗震等级不降低的做法是安全的。

工程师职称论文6

  摘要:建设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而进行的全过、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鉴于建设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工程需要用系统的观点、理念和方法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的特点。建设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施工,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文章仅从施工方的项目管理角度,结合一些实践中的经验谈谈的看法。

  关键词:建筑质量 施工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一建设项目参建方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从设计,到施工,到竣工,到保修等阶段,对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①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对生产要素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以满足施工需要;②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进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③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在项

  目中合理流动,并在动态中寻求平衡;④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1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

  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包括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三个控制没有轻重之分,同等重要并有机结合。

  1.1成本控制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利润=收入-成本,可知利润的增长,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中则可以通过织管理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进行成本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1.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1.1.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为控制人人有责,但又人人不管现象。

  1.1.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工作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纠偏;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1.1.4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若相差太多,不是目标成本确定有问题,就是项目施工有不善的地方(譬如有偷工减料或者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1.1.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2进度控制首先应编制进度计划,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资源的.投入。而投标报价是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增大

  资源投入将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润。

  1.3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应从人、材、机3个方面着手控制。由于任何项目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控制是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控制的基础。

  1.3.1人的控制项目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控制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人的能力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是有所不同的,但它的变化应该是围绕一个基点变动的,这个基点每个人是不同的,选择人才时应该挑选基点比较高的。不同的工作对基点的高低要求是不同的,要人尽其才,用好人。另外,应尽量做到一人多能,这样就能精简人员,事半功倍。其次,应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再次,绩效评估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另外,绩效评估对简单的工作相对容易一些,像一个工人砌砖的质量、钢筋绑扎的速度是很容易进行衡量和比较的。而对复杂的工作绩效评估就显得作用不大,比如解决一个工程难题,就很难用时间、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综上所述。人的控制不能生搬硬套,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1.3.2材料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在施工项目上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并减少损耗。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经济合理的材料,也就是说采购的材料不是昂贵的好或便宜的好,也不是质高的好或质次的好,而应以满足合同条件且低价为宜。材料的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的买卖原则。

  2施工项目的验收

  施工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开始工程结算。因此验收工作应在施工工作结束后尽快完成。有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验收过程相当缓慢,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资料不齐全,到施工工作结束后才开始后补资料。对工程资料的整理,尤其是现场施工工序资料(含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管理技术类资料、材料质保资料。必须要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归档,并随时接受工程监管单位的检查,也就是说,施工验收工作应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另外,尤其关键的是施工单位应与施工各建设主体单位、兄弟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最终将是通过验收,才能交付使用。施工单位作为一个建设工程核心单位,处理好这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关系,离不开沟通,这样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施工和验收。

  3建设工程项目的保修

  施工验收结束后,施工单位并不是就此结束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还应按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工程的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合同中的保修范围,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工程师职称论文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二,对保修范围外的项目,对于紧急抢修事故,应立即组织抢修,抢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第三,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施工方应组织相关建设单位进行现场会诊,提出保修方案后再实施保修工作,保修完成后组织建设方验收。看来,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工作丝毫没有因

  为工程的完工而懈怠。一个企业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善始善终,千万不能虎头蛇尾,这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竞争力。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可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其有严格的工作范围、时间进度、成本预算、质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单纯依靠个人英雄式的单打独斗或者孤军奋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项目管理的过程,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工程师职称论文7

  摘要:

  我国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于1998年,它包含了原来的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4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发展迅速,全国办学点数从1997年的57个发展到20xx年的284个,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约2250人达到20xx年的30多万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经验都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形成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局面。本文重点探讨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五个部分详细分析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方案。

  一、课程设置

  多数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原来分属于化工、轻工、医药等学科的生物化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等专业调整而来,部分是在师范、农林及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背景和专业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大相径庭,各有偏颇。如师范、农林及其他理科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背景偏理,工科基础薄弱,多存在重理轻工现象:专业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工程类课程如生化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所占课时较少。而工科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则相反,偏重于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等工科课程的教学,不重视生物学基础,大纲很少涉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基础内容。这些致使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普遍存在上下游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学研产环节薄弱甚至脱节的情况,影响了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结合型人才的培养。

  再有,现行课程体系中,基础类课程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3/4以上,致使专业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受限,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科越分越细,内容庞杂,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教改进一步缩减了理论教学课时,尤其专业课程学时,从而导致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难以及时进入课堂,知识更新速度慢。

  因此,迫切需要整改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全面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部分,统一规划授课内容,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将各课程体系中重复的环节适当删减,在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使课堂内容精简有致。

  二、教材建设

  许多学校都对教材选用严格管理,主干课程全部选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①教材编写面面俱到:各教材为了强调它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覆盖面不断加宽,例如生物化学教材从原来的十七个大章节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大章节,内容增加一倍多,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明显加大。②知识点重复与漏洞现象并存:专业课程知识分割过细,没有从课程体系整体考虑,例如“氧化磷酸化与形成”这个知识点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有七门课的任课教师都讲授、“代谢调控”有七门课重复讲授;而“包涵体”“热源”“蛋白质的修饰”等重要概念,却鲜有课程涉及。③工程实践类教材奇缺:如生物工厂设计,全国出版的教材只有“发酵工厂工艺设计”(1992年出版)和“生物工程设计概论”(原为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1995年出版),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专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在教材选择和授课内容上需要适应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大纲的编写环节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梳理专业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系,避免教材间的过多重复,提升教学质量。

  三、观念影响下的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各级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而工科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其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会严重制约人才素质。欧美发达国家不但在工科本专科教育阶段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几乎全部为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而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执行困难的问题。

  切实改变观念,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对工程类学科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必经之路。

  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涉及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得不到体现。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高校本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落实困难,教育手段、教学方式难以突破革新。

  我院的专业实验安排为专业理论课程的附属部分, 实践中发现有几点明显不足:①实验时间短而分散;②实验内容及容量受到局限;③综合实践性差。实验多安排为一周两次,每次3~4学时,连贯性差,只能开设一些验证性或 经验性实验,无法实施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类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对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另外,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感观的强烈刺激,录制实验步骤,形象演示,并增加学术 报告丰富教学内容,都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五、校外 实习基地建设

  受市场 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担心学生短期的实践会影响到有序的正常生产,影响经济收益,拒接学生实习,校外实习走马观花,变成了“参观式”学习,学生无法接触一线生产,没有亲自动手实践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训练。

  另外,教师自 身的实践水平也是左右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就生物工程专业来说,由于近年博士招生规模同比扩大,大量刚刚离开校门的年轻博士纷纷走上讲台,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其在专业小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渴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指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时难免底气不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设置学校自己的校内中试规模基地,另外,对师资队伍尤其是新进教员进行及时的实践培训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

  结语

  综上,我们将继续研究分析国内外生物工程技术 发展的趋势,加强素质 教育,为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

工程师职称论文8

  [摘 要]水利工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改善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提高城市抗旱排涝能力、促进建设高产稳产的农田和优秀的城市经济开发区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泵站作为水利工程中典型的能源转换结构体,是水利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以及水工建筑物相互结合的综合体。

  [关键词]水利工程;自动化管理;

  引言

  水利工程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水利信息自动采集和水利设施自动控制的专项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水利自动化管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设环境和技术支持,水利自动化管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水文测报、洪水调度、大坝监测、水质监测等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幅提升了水利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

  由于水利自动化工程建设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水利自动化工程投资严重不足、工程设计招标阶段不够完善、一些承包单位后期服务不到位、自动化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基层缺乏专业维管人员等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对水利自动化工程的管理。

  1、水利自动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自动化系统在近几年防汛调度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保障了通讯信息畅通和水利工程安全当然,水利自动化工程建设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也难免暴露了一些问题。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利自动化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1.1.1 投资严重不足

  很多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都包含了自动化监控系统,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对自动化专项工程进行压缩或核减,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水库改造项目中较为普遍。

  1.1.2方案设计方面

  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设计仅提供框架设计和功能要求,项目实施时有各承包单位进行详细设计,导致了水利自动化系统千差万别。

  存在的突出问题:硬件选型不成熟、软件接口不开放、相互之间难兼容,造成维修难、改造难;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1.1.3 工程设计招标环节不够完善

  水利自动化工程由于技术复杂、设备技术更新快等客观原因,设计单位一般只是提供设计方案和工程量清单,详细设计是在开标后由施工单位承担,无疑让承包人有机可乘,水利自动化是水利和自动化交叉学科,承包企业要做好设计不仅要精通自动化,也需要通晓水利。目前有不少施工单位缺少水利相关资质。

  1.1.4 一些施工单位服务不到位

  水利自动化招标中存在的低价恶性竞争,导致一些承包企业偷工减料,还有些承包企业由于缺乏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难以保证服务到位。比如说,安全监测自动化工程,一些公司没有水利部的安全监测资质,没有能力提供数据观测、整编分析服务。还有些承包单位由于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了服务水平。

  1.1.5自动化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

  工程质量的把关,一方面靠监理人员,另一方面靠质量检测水利自动化工程,可以说在这两个方面都缺乏技术支撑,尽管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进行质量控制,但很多水利工程监理单位,都缺少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自动化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目前还是空白,工程验收大部分靠施工单位的自我演示。

  2、当前水利工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分析

  2.1 自动操作系统的配置

  其中主坝设置了自动操作系统。副坝设置了监控系统,设置在主坝的主控室中包括了比如汉子打印机和语音报警装置、微波传输系统及UPS电源、主坝操作控制台和副坝操作控制台等设备。其中,主坝控制台设有安全监控平台和自动化操作平台,主要负责对主坝和副坝之间进行协调、联系及管理调动的工作。而且,主副坝自动控制室中的人机接口功能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对相关画面和数据进行在线修改,包括修改限值和设置监控状态、恢复操作指导及人工设定等方面的功能。作为主控平台的主坝控制室,可以发出对副坝进行监控及操作的命令,但是,副坝只能向主坝控制发出关于对其设施进行监控的命令。

  2.2 现地控制层配置

  包括公共LCU和机组LCU两部分组成了现地控制层,这两部分主要包括智能I/O控制器和输出继电器、人际界面终端(液晶触摸屏)和I/O模块、数字式测量仪表和温度测量装置、准同期装置集及交直流双供电源、转速信号测量装置等设备构成。包括进水口滤水器阀和充排水泵、排水控制阀及液压启闭机等设备都在现地控制层的控制范围之内。可以通过现地控制机层对包括进水口滤水器阀和充排水泵、排水控制阀及液压启闭机等设备进行手动操作控制。而且可以通过与I/O设备自动化平台的.连接,能够实现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换,良好的实现现地控制设备的数据共享及监控。此外,现地控制设备不因为管理站自控层因故退出运行的影响,可以实现独立的运行。

  2.3 设备配置及通讯网络

  局域网是网络结构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主、坝连接之所以采用微波传输的通信介质是为了对双交电缆线进行有效的屏蔽。包括来自现地控制层及管理站控制层主、坝之间全部数据的各种访问请求和传输都需要网络系统进行。网络结构形式采用工业以太网,网络通信介质为多模光纤和屏蔽双交电缆线。网络传输采用Modbus协议,网络传输速率为100Mbit/s,节点数可达340个,网络上的任一点可以实时向网络上其它节点和网络上发送信息,某一节点故障,自动从网络上退出,不影响网络上的其它节点传输信息。网络系统完成电站控制层各工作站之间和来自现地控制层(LCU)的全部数据的传输和各种访问请求。其网络协议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OSI模型。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计算机监控系统不会因任何一个元器件发生故障而引起系统的误操作。

  3、结语

  水利工程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于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水利工程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对于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度,解决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也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当前的水利工程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在应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人员继续进行探索与创新,完善控制系统,更好地为水利工程服务。

  在进行机械制造时候,要协同机械工程的发展,机械工程行业既是服务部门也是生产部门,同时还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各类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的革新过程,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将机械工程和自动化相互进行结合,有利于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优势,这样就会大量节省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自己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适应世代的发展。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蠡,倪晓峰.浅谈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J].江苏水利,20xx,(8):22-24.

  [2] 黄祚继,黄忠赤,马浩等.水利工程自动化现状与适应技术分析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xx,(10):53-55.

  [3] 杨淮,戴启.江苏水利工程自动化现状与发展方向[J].水利信息化,20xx,(z1):46-51.

工程师职称论文9

  摘要:近年来,绿色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也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不仅提供了更有益健康的建筑和居住环境,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应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急剧短缺,且实际利用效率较低,绿色建筑的应用必定会推动我国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绿色生态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阐述,以及绿色生态理念在各方面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建筑业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功能的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也影响着生态环境。由于我国资源利用率较低,在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的同时,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发展绿色建筑,既能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和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者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也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

  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它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生活环境的,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工业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而对于绿色生态理念在建筑上的体现,则可归结为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建筑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力争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更新建筑材料,采用新能源。能源的有效利用是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高效无污染能源是首要考虑问题。高效无污染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为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当以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依据,设计合理的建筑方案。通过对建筑群落的布局、朝向、体型的选择,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营造良好的建筑群的微型气候。就建筑群的朝向而言,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地朝向,一般以朝南或偏南为主;就布局而言,考虑到建筑物内的风压对空气流通的作用,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应当错落有致,同时考虑到夏季季风的渗透,竖向布局宜将较低的建筑布置在夏季迎风面的前端。同时,由于建筑物本身的'能耗是由墙、门窗等围护结构的热传导造成,维护结构材质的热传导系数高,会增加建筑物的制冷以及制热负荷,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控制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尽可能采用合适的结构以及热传导系数小的材料来降低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

  此外建筑设计还需要重视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太阳能利用技术。绿色生态建筑应大力推广新能源,这样才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出一个使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建筑各个方面都要控制污染,施工与原材料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建筑不仅要传造出良好的使室内居住环境,还要在建筑周边要有良好的绿化及配景,甚至有田园的生态气息,营造出清新的氛围,使建筑周围处处透着绿色生态的气息。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要求:

  1、 坚持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筑工业中实现高效、节能、循环使用、不产生副作用的建材产品。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2、 划定生态建筑的重要标准,确保建材原料从使用到回收不会影响环境,将生态污染减少到最低。

  3、 建筑建材的研发应更多地致力于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并最大范围地推广扩大可再生材料的使用范围。同时加大科研力度,为绿色生态建筑做好科技保障。

  4、 建筑工程建设中要节约能源,尽量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尽可能的使用可再生的天然材料

  二、 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绿色生态建筑作为城市的建筑发展的方向,应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更和谐,并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让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空间的空分利用。建筑环境领域中,其发展方向是多元的、科学的。

  为有利于社区的社会生态的发展,提倡多阶层、多类型、多元化混合居住,提倡居住与工作、商业、文化相综合的居住社区,在社区内建立集中活动空间和方便交往的邻里空间。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做住区规划是一个新领域,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空间的充分利用还要最大限度的扩大绿化植被的种植面积,加强绿化设计。绿色建筑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要与生态环境和谐。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建筑要与生态相协调。

  建筑本身要与区所在之地的生态环境和谐统一,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动植物与人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建筑的同时要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和和谐统一,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创造生态型绿色空间,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共存。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遵循这一设计原则与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有价值的生态要素,尽量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环境,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和共生。

  为此,在设计时必须对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土壤、日照、风力与风向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设计时,必须尊重和保护这些自然因素,考虑建筑物对这些因素所可能造成的影响,科学地施工,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建筑类型,选用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少的建筑材料,减少污染,全方位考虑建筑及周围绿化,降低能源消耗,以使得设计出的建筑物对自然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尽量保持生态环境原状,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和谐统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持以人为本。建筑的主体是人,目的是使人的居住更舒适,追求绿色建筑,绝不是降低材料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而是在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融入绿色发展观念,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协调,实现环境、建筑与人的良性循环。

  绿色生态建筑规划设计原则有四个方面:首先,绿色生态建筑要讲究节约能源、资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建筑材料尽量使用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构建一个无污染的健康的生活与生态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绿色生态建筑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建筑当地生态环境规划设计。不盲目的照搬西方发到国家的建筑模式,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特色,及气候、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工程师职称论文10

  笔者将重点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为切入点的项目质量管理的主题,从工程质量检测手段的角度,主要分析探讨了施工过程中,如何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工程质量。

  1、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是一门融试验检测基础理论、测试操作技能以及公路工程相关基础知识于一体的学科,通过试验检测能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迅速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且能用定量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并科学地评定工程质量。

  换言之,试验检测工作是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手段,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保证,是评定工程质量的依据。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进步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试验检测,充分利用当地原材料。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只有好质量的原材料作保证,才能干出好的工程,而工地所用的大部分地材如石料、石灰、砂子等大都以小加工为主,没有工业化生产相应的生产标准、规范和程序,造成材料的等级、规范、级配及材质均不稳定,都没有质量保证,再加之工程中因施工环境、价格、运距、外界干预等因素限制又不得不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试验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及时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工程原材料质量合格,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试验检测,确定施工控制参数,科学指导施工。施工控制参数,通常是指一些能够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数据。譬如填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这两个参数是路基填土中指导施工、控制压实质量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确定的标准与否,将直接影响路基工程的质量,仅凭经验盲目指导施工,根本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我们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手段进行参数确定,严格遵照试验检测规程,并力求消除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便于科学地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3)通过试验检测,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首先对于施工方,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同时建立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人员,专人负责,专人质检,检测自检制度。对于监理方,要真正落实事前事中事后3层监理,特别是事前监理,要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监理过程中,监理方要充分利用中心实验室的有关设备,以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严把质量关,从而起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对于监督方,要真正发挥政府监督职能的作用,及时抽检,及时验收评定。发现问题,及时化解。抓典型,树典范,维护政府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

  (4)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力度,搞好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力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体现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环节上。中间交工验收的结果,直接反映了一个分部(项)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一个分部(项)工程施工成果的集中体现。因此,对于公路工程,除了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把关以外,还要及时对每一分部(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并进行阶段性施工总结;经验收不合格项目,坚决给予返工处理。坚持以试验检测数据说话,严把试验检测关,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2 体会

  1)作为测试项目的有效手段,测试应高度重视盲人的施工经验,坚持试验数据,科学合理的指导,安排现场施工。

  (2)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具有一定质量的检测机构,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3)具有较高质量的公路工程试验技术队伍,实行证书。

  (4)配置比较先进的公路工程检测设备,逐步完善检测测试机构,以更好的服务项目的能力。

工程师职称论文11

  在当时修建领域中,土建工程的质量一向专家研讨的热门,跟着中国根底建造的迅速发展,土建在现代工程建造中现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对构造物的安全,也对构造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而操控施工质量,迫在眉睫,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建筑方面的职称论文发表吧。

  1.影响修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要素剖析

  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体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比方建构筑物的错位、变形、歪斜、坍毁、损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缺少、断面尺度禁绝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反建造程序;

  (2)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3)修建资料及成品不合格;

  (4)自然条件影响。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5)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如当基岩地上崎岖改变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行,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岩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陈述不详细、禁绝确等,均会致使选用过错的根底计划,构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6)规划考虑不周,构造构造不合理,核算简图不准确,核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剖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臵不妥,悬挑构造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危险;

  (7)施工和办理问题,不熟悉图纸,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构造用光圆钢筋替代变形钢筋等,致使构造裂缝损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构成挡土墙倾覆。不按有关施工检验标准施工。

  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少根本构造常识。施工办理紊乱,施工计划考虑不周,施工次序过错。技能安排办法不妥,技能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注重质量查看和检验作业等等,都是致使质量问题的祸源。

  2.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操控的几点办法

  2.1施工前的质量操控

  首先要树立各级质量职责制,清晰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职责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能职责人,施工队各级也一起树立质量职责制,真实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非有必要施行质量否决权,其次是要对有关规划、勘察文件查看的监督办理。对规划、勘察单位的质量行动和活动成果的监督,要点是放在对规划、勘察文件的查看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令、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划和勘察文件,能够经过直接的经济处分和法令制裁,使直接职责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构成的质量职责。经过对规划、勘察单位的监督办理和依法处分,并将其不良行动记录在案,纳入职责主体和职责人的信誉档案,构成信誉约束力,推进建造主体改善质量办理保证体系,有用推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标准一切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动,严厉内部质量办理制度和质量查看操控,完成规划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令、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请求。

  2.2施工中的质量操控

  2.2.1原资料的质量操控 构造工程所用的`钢筋、砖、水泥、砂、石子等原资料有必要依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天资的实验室做复验实验,合格才干运用。不合格的资料禁止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未经检验或实验不合格的资料运用到工程上,监理人员应立即阻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说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中止施工。

  2.2.2荫蔽工程的质量操控

  (1)地基荫蔽检验。地槽清好后,安排地质勘察单位、规划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与,要点查看地基承载力是不是契合规划请求,是不是存在脆弱下卧层、实践地质情况是不是与勘察陈述相契合。承认地基土契合请求后,才干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好荫蔽检验签证手续。

  (2)钢筋分项工程荫蔽检验。钢筋分项工程的荫蔽检验,主要是合理设臵质量操控点,提早给施工单位负责人交底,不经检验合格,禁绝荫蔽比方柱子质量操控点的设臵,应设在每层柱(或根底顶面)支模之前,操控的要点内容是:柱子纵筋接头(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质量及其位臵是不是准确、箍筋加密区绑扎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契合规划及标准请求。

  (3)根底构造检验、主体构造检验。根底、主体构造工程荫蔽之前,应安排规划、监理、质监等有关单位技能负责人进行检验,要点查看:砖砌体的组砌办法,柱梁板砼是不是有缺点用HT-225型砼回弹仪对柱粱、板砼进行抽点回弹,并联系施工留臵的砼试块试压强度进行比照。待承认砖砌体组砌办法准确、灰梁丰满度>80%,构造砖砌砂浆试块试压强度契合规划请求,砼无缺点并且砼强度到达规划强度等级后,才干进行荫蔽。

  2.3施工后的质量操控

  施工后的质量监督办理是建造工程投入运用的把关监督办理。首先要保证不契合质量标准请求的工程不能投入运用,防止低质土建工程对国家和公共运用者构成直接的损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修理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造工程全寿数质量监督办理的范畴。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侧重把好两关;

  ①严厉对其竣工检验存案的查看、监督,保证存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用性。

  ②加强对土上修建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办理,使建造工程全寿数期内的质量方针得到有用完成,为用户发明安全、舒服、健康的出产、生活环境,使建造工程质量完成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修建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操控,需要从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在充沛了解其影响要素,方可对症下药,对于详细问题采纳详细的技能办法加以解决。

工程师职称论文12

  摘要 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步落实了项目监理责任制度。但是,在监理应当承担的责任方面,存在许多盲区,人们只强调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但对监理责任的内涵这一关键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重视和防范监理责任风险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为此,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提高监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程咨询管理水平,发挥监理在安全及质量施工控制中的督导作用,调动参建各方积极性、主动性,是我们每一位监理人员的必修功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规道,使我们的建筑工程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监理素质 降低 责任风险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特征

  1、工作具有委托性。监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委托性的,为业主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在同样的工作范围及权限内,不同水平的监理工程师所提供的咨询服务质量会有很大差别。

  2、执业范围广泛。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涉及建设工程所有领域,贯穿建设工程的始终和各个阶段。

  3、执业内容复杂。监理工程师执业内容的基础是合同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是建设工程目标控制和协调管理,执业方式包括监督管理和咨询服务。

  4、执业技能全面。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经济、管理等知识的系统工程,执业资格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监理工作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来承担。

  5、监理工作的责任巨大。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对象和内容客观上决定了监理工程师需要担负非常巨大的责任。因为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和社会公众的切身

  利益密切相关,一旦发生危害,就会造成巨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

  二、监理工程师在履责中存在的责任风险

  监理工程师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行为责任风险

  一是监理工程师超出了业主委托的工作范围,从事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造成了工程的损失,因此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监理工程师未能正确地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在工作中发生失职行为,承担失职的责任。三是监理工程师由于主观上的无意行为未能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并因此而造成工程损失。

  2、工作技能风险

  监理工作是基于专业技能基础上的技术服务,因此,尽管监理工程师履行了监理合同中业主委托的工作职责,但由于其本身专业技能的限制,可能并不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如今工程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并不是每一位监理工程师都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所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因此也就无法完全避免这一类的风险。

  3、技术资源风险

  即使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并无行为上的过错,仍然有可能承受由技术资源而带来的工作上的风险。某些工程质量隐患的暴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诱因,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不可能保证所有问题都能及时发现,监理工程师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任何部位、任何环节都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因此,也就有可能面对这一方面的`风险。

  4、管理风险

  尽管监理组织机构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但如果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理工程师仍然可能面对较大的风险。监理机构中各个层次的人员职责分工必须明确。否则,风险仍然是无法避免的。

  5、职业道德风险

  监理工程师在表达自身意见时,必须明确,十分谨慎;处理问题必须客观、公正。在工程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相冲突时,优先服从社会公众的利益;在监理工程师的自身利益和工程利益不一致时,必须以工程的利益为重,如果监理工程师不能遵守职业道德的约束,自私自利,敷衍了事,回避问题,甚至为谋求私利而损害工程利益,必然会因此而面对相当大的风险。

  6、社会环境风险

  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既然工程实施了监理,监理工程师就应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出了质量问题,首先向监理工程师追究责任。事实上,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作的任何工作并不减少承包商的任何义务。推行监理制,对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三、监理工程师责任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警觉和防范,减少和控制责任风险。针对监理工程师责任风险的特征和来源,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严格履行合同

  严格履行合同是防范监理行为风险的基础。监理工程师必须树立牢固的合同意识,对于工作中涉及的所有合同,都必须作到心中有数,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有清醒的认识,既要不折不扣地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又要注意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随时随地以合同为处理问题的依据,在业主委托的范围内,正确地行使监理委托合同中赋予自身的权力。

  2、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专业技能是提供监理服务的必要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是监理工程师所从事的职业对自身提出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加以提高。同时,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也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都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总水平及其效果,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建设工程监理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加强职业道德约束

  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也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约机制,才能真正将风险置于控制之下。一是要对监理工程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做出明确界定;二是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遵守职业道德成为监理工程师的自觉行为;三是要健全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

  4、推行监理工程责任保险

  逐步推行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将有利于我国建设监理事业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市场手段来转移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是多方面的。并不是监理工程师的任何责任风险都能够通过保险来解决。我国的职业责任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在个别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办了一些职业责任保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5、完善法规体系,健全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的条款、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数量虽多,但在市场运行和市场机制方面还比较薄弱。应当逐步建立和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轨道。

  结语 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提高监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程咨询管理水平,发挥监理在安全及质量施工控制中的督导作用,调动参建各方积极性、主动性,是我们每一位监理人员的必修功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规道,使我们的建筑工程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工程师职称论文13

  [摘 要]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筑业也逐渐扩大,建筑工程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下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做出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 管理

  中图分类号:T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xx)34-0087-01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及具体标准。

  a实行现场技术负责人责任制,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总工、施工员、质检员、放线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有职,有权、有责(直接跟奖金及工资等挂钩)。

  b在施工前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尤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奖罚措施。

  c在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关键部位和影响工程全局的技术工作的复核,并需相关人员签字。如建筑物轴线坐标和高程;基础的土质、位置、标高、尺寸;梁、板、柱混凝土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以及预埋件(管)和预留孔的位置;钢材、水泥的试验成果资料:特殊项目大样图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它需要复核的项目。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d坚持“三检签字”制度。自检、互检、专检。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力量严肃处理。对于质量问题的处理,必须按照“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整改不放过)严厉处理。

  1.2质量控制的组织措施

  a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施工工序。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并设专人负责。

  b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负责客观地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信息。项目部对异常情况应迅速作出反应,纠正偏差。

  c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

  d严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关

  1.3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a根据有关规范组织编制各工序工种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对施工人员交底,质检员进行监督。

  b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

  c严抓材料、构、配件质量。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均需具备合格证(材质证明)或检查报告和复验报告。

  d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e每次测量放线后必须坚持做好复检工作。

  f模板及其支架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g加强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如钢筋绑扎好以后,要及时在过往通道上铺垫木板,防止踩踏。

  2.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2.1施工前的组织计划

  2.1.2施工前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计划工期,编制出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单位工程的总工期等。

  2.1.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将进度计划报领导审核、审批后严格执行。把进度计划布置下去,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确保到位。动态跟踪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组织、技术、经济措施,必要时经领导同意修订和更新进度计划。

  2.1.3监督和管理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问题。

  2.2工期影响因素

  2.2.1组织原因:施工的任务、责任、目标不明确,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以及因待遇问题影响工作积极性等,均会引起工期的延误。

  2.2.2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应拖延或数量无法满足施工强度等情况。

  2.2.3不可抗力,无法正常施工。

  2.2.4工程款能否及时拨付。

  2.2.5重大的或过多的设计变更。

  2.2.6技术原因。承包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对工程中的重点难点工程掉以轻心,造成返工现象等。

  2.3施工进度管理模式

  2.3.1施工进度控制和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的活动,应遵循:PDCA管理模式,即编制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的结果和分析偏差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以此类推。

  2.3.2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对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应经领导同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2.4施工资源的配置

  2.4.1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工程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资源对其强度的限制和均衡有不同的要求。

  2.4.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时间上的均衡由为重要。

  2.4.3施工机械的均衡和限制。主要施工机械(如大型起重机、挖土机、运输车辆等)可能获得的台班数量或工作面和可能布置的机械数量,基本决定了主要工程量可达到的最大施工强度。所以在安排施工进度时,需要考虑大型施工机械的及时进场和转移,使同一种大型施工机械的各个工序上相互衔接,避免时间上的重叠,造成窝工现象。

  2.4.4另一方面,施工强度的均衡也给使施工附属系统(消防道路、商砼运输、材料进场等)带来了方便。

  2.5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5.1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每条奖罚制度公开示众,对于各分包单位及项目部内部成员,现场负责人应有权进行授权范围内的利益分配。工程款可以拖欠,但施工过程的奖励与处罚必须即时兑现。

  2.5.2技术措施。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

  2.5.3合同措施。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书中的义务;要经常与供货厂商、分包单位保持沟通;对对方影响工程进度的事件,要详细记录,及时交涉或提出索赔。

  2.5.4经济措施。制定供货商和分包商的奖惩办法,并保证现场负责人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及时向领导报告阶段进度申请拨付进度款,以保证各分包单位能积极施工,促进关键工作按时或提前完成。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

  2.5.5信息管理措施。在内部要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总之,要做好建筑施工前提是一定要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其次,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还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于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工程师职称论文14

  摘要:

  本文回顾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的三个时期,分析论述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最后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地质勘测 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发展回顾

  50年前,中国没有专业的工程地质人员,少量简单的道路、桥涵、房屋等建筑设计中的地质问题,主要由土木工程师凭经验确定解决方案,有时也聘请少数地质师进行咨询。至于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地质,由于没有建设什么现代意义上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就谈不上相应的地质勘察与研究,尤其是大坝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勘察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也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20世纪50~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建设了许多水坝,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如淮河流域的梯级水坝,板桥、石漫滩、响洪甸、梅山、佛子岭等,黄河上的三门峡、浙江的新安江、资水的柘溪、广东新丰江、江西上犹江等。

  (2)2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兴建了一批有代表性且规模较大的大坝,这一时期的工程建设及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全方位地为提高中国大坝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水平提供了条件。

  (3)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国政府为进一步综合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相继决定兴建当今最引人瞩目的三个巨型水利水电工程,即雅砻江二滩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这三大工程的成功建设,标志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已登上世界水坝建设工程地质研究的前沿。

  2、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从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壳稳定性、地表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3方面的内容。地壳稳定性主要由地球内因影响下的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性;地表稳定性是地面由于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外因条件下结合内外动力工程地质作用的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指水利工程影响范围内地基岩土体的稳定性。

  (1)地壳稳定性

  地壳稳定性是在地球内因、外因及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断层移位、一些临界稳定性坡体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水库诱发地震等地质现象的加剧或诱发。我们主要从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来调查研究影响系统应力场和渗流场重新分布的规模和强度,从而获得这些工程地质现象发展的预测资料,稳定性破坏的空间范围,稳定性趋势的时空关系,预测其稳定破坏的相对时间,提前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现有的工程地质破坏现象进行应力应变反演算反分析,找到影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人为的外力作用来协调,达到系统的稳定。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影响地壳稳定性的突出因素是全新活动断裂和地壳升降运动,最重要的是由于现有的水环境平衡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现象,造成应力场和渗流场的重新分布,以求达到系统的能量平衡和结构稳定。

  (2)地表稳定性

  地表稳定性则主要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动力工程地质现象和地面沉陷、黄土湿陷、砂土液化、水库边岸再造等各种地表变形破坏,还包括地表岩土体的性质变化(地下水位上升促使的沼泽化、土壤盐渍化等)。主要调查研究和预测这些工程地质现象的发育规模、发展速度及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来防止或减弱这些变形破坏。

  (3)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主要是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问题。这里的地基稳定性不仅仅指水工构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而带有区域性的`地基稳定性。坝基的稳定性除了承载能力和变形问题,还有坝体的抗滑移问题(坝基岩层的产状对坝基的抗滑移稳定性影响很大)。水利工程的地基不仅承受水利构筑物本身的自重,还得承受水自重及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各种荷载作用,接受这些荷载后地基必产生一定的变形来平衡,以应力能转化为应变能。特别是对于岩基,在荷载作用下,既有岩石的弹性变形,也可由岩石的塑性变形或者沿某节理裂隙发生剪切破坏引起基础沉降。软弱夹层或节理也是抗滑移稳定的主要研究对象。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

  (1)钻探

  钻探仍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手段。随着工程建设的地基条件日趋复杂,许多特殊的地质问题,如软弱(泥化)夹层的层位确定及取样,砂卵石地层特别是巨砾、漂砾地层的钻进,砂砾石层取样,砂层取原状样,特硬地层如燧石层、石英砂岩地层的钻进,钻孔岩心定向等问题,依靠常规的钻探方法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国外解决类似的特殊地层钻进问题,有的有成熟的设备机具,但价格很昂贵;有的则还没有可靠的方法加以解决。在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中,中国的工程师本着为生产服务、自力更生的原则,为解决上述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批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效果的成果,包括:大口径钻进技术、金刚石套钻取芯技术、金刚石钻具砂卵石层中钻进技术、液动阀式双作用冲击回转钻进设备、各种类型的砂层和软土层钻进及取样技术等。此外,在绳索取心、破碎地层取芯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缩小了和国外技术的差距。

  (2)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应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局部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埋深、大小及其属性的科学。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①重、磁位场勘探。重、磁位场勘探是最古老的一种物探,相对于地震勘探而言,其精度和可靠度较差。目前,由于一些高精度的重力仪、磁力仪的研制和应用,使得重、磁位场勘探的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神经网络技术等在重、磁位场勘探中的应用,以及磁性矢量层析成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重、磁位场勘探在上个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地质勘测中应用较少。

  ②地震勘探

  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较多的为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其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目前,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发展较快。

  ③电磁勘探

  包括天然场源的电磁测探(MT法)和人工场源的连续的电磁波勘探(EM法)等多种方法。近年来,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④电法勘探

  主要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可分为稳定电流场理论、交变流法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是电阻率法。

  ⑤地球物理测井

  20世纪90年代,由于数值模拟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测井技术成为可能。另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钻孔彩色电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91mm钻孔发展到50mm的钻孔,并可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工程师职称论文15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机电设备被广泛地运用,机电相关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也呈现出逐步变高的趋势。这无疑会给人们的工作给予很多方便,但是却也会存在一系列运行中的问题和故障,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阻碍。因此,正确地分析机电设备电气线路故障产生的原因、合理地提出改革措施是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本文对于机电设备的电气线路产生的原因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机电设备;电气线路故障;改进措施

  0 引言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中对于机电设备的需求也逐步增大,同时其运行状态也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如何保障机电设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正常运行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求较高,其复杂的线路和很大的工作量,加上一系列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其的影响,很容易造成整个机电系统的故障,因此,分析和处理机电设备产生故障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 机电设备电气线路畅通的重要性

  电气设备常用的主要有变压器、配电类、备电装置和电气设备的主要接线等。许多方面的原因都可以成为影响机电设备的原因,例如外部的工作环境,电压和电流较大的情况等,就会产生对设备的高要求。由于机电设备一般自身情况就具有复杂性,加之庞大的工作量和一系列人为和自然原因,长时间处于工作之中会导致机械老化,很多故障便会经常出现,造成整个系统的阻碍和干扰,及时的检修便是很必要的,以确保线路的畅通无阻。只有对机电设备提出更详尽的要求并且积极检查维护,才能保证机器更好更顺畅地运行。

  2 电气线路常见的故障以及问题

  (1)常见故障。在机电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的问题是设备的母线与其余各设备的连接线处的连接点,因为工作时间长而发热,引发由于设备过热而造成运行的阻碍,出现机器故障,这对整个工作系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及时地对设备进行检修,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首先需要仔细究其原因,找到故障的原因所在,并针对故障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通常情况下,设备出现故障都是由于设备发热,其产生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电压和电流过大而造成的,并且若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将设备的异常现象及时汇报解决,也会导致设备过热从而影响整体的工作进程。

  (2)存在的问题。1)线路的分支和回路不足。很多建筑物都存在照明系统和插座的分支和回路较少的问题,这势必会造成现有的每个回路的负荷过大的问题,也会减少线路的截面,从而造成线路的热度超过导线的可承受范围,缩短线路的寿命。2) 预计的线路负荷较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电器设备的使用量也逐步增大,也就势必造成了用电量的增加。因此,要对建筑内所需使用的电量有一个合适的估算,避免由于实际使用电量过大而造成线路使用故障,同时这对消防安全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3 电气线路故障的检修步骤

  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及时的检修和维护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因此,准确严格的检修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人员需要按照严格的方法和步骤对设备进行检修。及具体有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对设备充分的了解是维护人员进行检修工作的必要前提。一旦出现了设备工作,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停止其运行,尽快找到故障所在。在平日的工作中,更要及时总结和深入研究设备中的易受损部件的原理。

  第二,要及时沟通。在发生设备故障时,维修人员要马上同操作人员沟通,尽快找出原因所在,并了解设备故障在操作中所造成的后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用最短的时间排除故障,让设备投入正常使用,减少损失。

  第三,在明确了故障所在后,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故障点进行维修。若表面未发现问题,则要从内部进行研究分析。常见的故障点则可以通过一般的日常检修程序进行维修,若出现并不常见的故障,就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努力找出原因,防止以后类似现象发生。

  4 线路故障检测方法

  (1)电阻测量法。电阻测量又分为分段测量和分阶测量两种。分段测量是指把线路自然地分为几段,分别测出每一个线路的'阻值,如果阻值偏大,则这一段有故障存在,便可以继续准确查找。

  (2)短接测量法。短接法是指将可能出现故障的线路短接,如果接通了,就证明此段线路就是故障电流。之后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准确的位置。

  5 电气线路的改进措施

  面对机电设备的电气线路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要良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积极地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提高设备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针对经常出现的一些设备问题,维修人员要做到具备专业的知识去尽快解决,第一时间找到问题所在,并且对于不常见的问题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以确能及时排除设备使用中的种种故障。

  (2)增强对设备检修的管理检修的管理工作是维持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在检修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明确主次,先检修对工作影响最大的设备,合理地降低损失。日常的维护工作也要加强,对于发热老化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做好更新省级,尽力减少故障发生。

  (3)对于设备的检修要做到科学。在设备出现问题后,必须要科学的检查问题所在,首先要确定各个接线点是否存在故障,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排查,可以提高解决线路故障的效率。若出现保险丝连续两次熔断,则需要断电后重新检查。

  6 小结

  机电设备线路对整个设备的运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线路故障的检修和维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检修的步骤一定要准确,要严格地按照步骤和常用方法进行维护和检修。针对线路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检修和维护上做到科学有效,这样才能更高效率地解决机电设备中存在的线路故障。

  参考文献:

  [1]侯蕊.关于机电设备的电气线路故障及解决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0):55-56.

  [2]陈肖虎.浅析机电设备的电气线路故障及改进措施[J].科技与创新,20xx(05):67-68.

  [3]王红利.机电设备电气线路故障分析及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1):33-35.

【工程师职称论文】相关文章:

工程师职称论文15篇11-04

工程师职称论文(15篇)11-05

建筑工程师职称论文(通用6篇)06-24

职称论文要求04-12

职称论文答辩问题08-16

职称论文字体要求08-31

北京中级职称论文要求07-20

浙江中级职称论文要求10-12

教师评职称论文要求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