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4 14:56:01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1 “固本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衰竭 30 例临床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 有病 例 均 为 2010 年 1 月 ~2011 年 6 月在我院肾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 共 60 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 例:男 14 例,女 16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年龄(47.8±16.68)岁;病程 5~26 年,平均病程(7.27±6.32年);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8 例, 糖尿病肾病 7 例,紫 癜性 肾炎 3 例,狼疮 性肾 炎 2 例;对 照 组 30 例 :男 15例,女 15 例;年龄 30~68 岁,平均年龄(54.83±17.31)岁;

  病程 6~25 年,平均病程(11.68±10.37)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5 例,糖尿病肾病 10 例,高血压肾损害 3 例,狼疮性肾炎 2 例。

  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参考文献[1-2]拟定。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符合脾肾两虚、湿浊型中医辨证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 基 础 治疗 。

  即 予 优 质 低 蛋 白 、低 磷 饮食 、高热量饮食,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贫血( 贫 血 者 皮 下注 射 促 红 细胞 生 成 素 , 每次 3000~4000U, 每周 2 次,并配合服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同时,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预防感染等。

  2.2 治 疗 组 在 对 照 组 治疗 的基 础 上 加 用 固 本 泄浊 饮 口服。

  药物组成:生黄芪 30g,党参 15g,六月雪 25g,何首乌20g,莵 丝 子 30g,蚕 砂 30g,积 雪 草 30g,生大 黄 3g。

  加 味 法 :偏气虚者,加太子参、白术、茯苓等;偏阴虚者,加麦冬、生地、山萸肉等;瘀血甚者,加用当归、丹参、赤芍等;大便干结者,生大黄可加量至 20g;恶心呕吐加黄连、竹茹;水肿明显者,加泽泻、车前草;自汗易感冒、短气者,加白术、防风;

  纳呆便溏者,加白术、鸡内金、砂仁;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加白芍、天麻。

  每日 1 剂,水煎取汁 400mL,分早晚 2 次服用。

  2 组 患 者 均 以 1 个 月 为 1 个 疗 程 ,2 个 疗 程 后 进行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指标 (1) 中医证 候 积 分 : 参 照 参 考 文 献 [3] 对临床证候均采用半定量等级计分评价方法,即按无(0)、轻(2)、中(4)、重(6),分别给予计分,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变化情况。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口中黏腻。

  (2)观察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Scr)、 内 生 肌 酐 清 除 率 (Ccr) 的 变 化 、24h 尿 蛋 白 定 量(24hUTP)、血 红 蛋 白 (Hb)等 指标 。

  Ccr 计 算 采 用 Cockcroft-Gault 公式:(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0.85 女性)(mL/min)。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3]制定。

  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增加≥20%或血肌酐(Scr) 降低≥20%; 有效: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Ccr 增加≥10%或 Scr 降低≥10%; 无效: 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Ccr 增加≤10%或者 Scr 降低≤10%。

  3.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3.4 治疗结果

  3.4.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 组 30 例 , 显 效 12 例 , 有 效 14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 86.67%;对照组 30 例,显效 7 例,有效 10 例,无效 13 例,总有效率 56.67%。

  2 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CRF 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酸碱失衡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期(ESRD)则需要肾替代治疗。

  由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费用昂贵,许多患者难以承受,因此防止和延缓肾衰竭的发生、发展就非常重要。

  但对于早、中期 CRF,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一般, 虽然复方 a-酮酸对延缓 CRF 的进展有益,但价格昂贵,临床难以普及,而中医药治疗早中期 CRF 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诸多临床及实验已证实中药制剂可保护肾功能,延缓 CRF 进展。

  根据 CRF 临床表现,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 “虚损”、“ 关 格 ”、 “ 肾 劳 ”、 “ 癃 闭 ” 等 范 畴 , 此 病是由 各 种慢 性 肾 病日久迁延不愈发展而成。

  我们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CRF 病 机 以 脾肾 亏 虚 为 主 , 脾虚 运 化 失 司 , 不 能 运 化 水湿,导致水湿内停,同时脾虚不能分清别浊,肾虚气化不利,开阖失司,升清降浊功能紊乱,导致湿浊内蕴,日久化为浊毒,湿浊之邪最易阻滞气机,

  气为血之帅,气机不畅,血液循行受阻而成瘀血之证,而瘀血又能阻碍津液运行输布, 以致津停液阻而生湿浊。

  故湿浊与瘀血常可因湿成瘀,由瘀致湿,互为因果,交织搏结为患,形成恶性循环,因而湿浊、浊毒、瘀血是促使本病加重的主要因素。

  针对慢性肾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我们提出了固本泄浊的治疗大法,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固本泄浊饮。

  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补气以固本;首乌、菟丝子补肾之药阴阳并补,振奋先后天之气,且补而不滞,无留邪之弊;

  六月雪、积雪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蚕沙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络;生大黄通腑泄浊。

  诸药合用,共奏益肾解毒、活血泄浊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CRF 的进展与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而间质纤维化的主要原因是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所致,同时,CRF 时由于高滤过状态的存在,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加,导致血小板聚集增加,

  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机体在 CRF 时脂质过氧化速率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又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4-5]。

  故抑制肾成纤维 细胞增殖和胶原形成,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肾脏循环,有助于肾功能的改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胞内的抗氧化物含量,增加抗氧化酶如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来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

  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首乌具有降血脂、调节免疫、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活性的作用;积雪草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 TNF-α 上调所致的肾局部 C3 过度产生, 具有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的作用;蚕沙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贫血、

  抗氧化等生理活性;大黄具有降低尿素氮、抗凝、降低血黏度、调节免疫、改善氨基酸和脂质代谢、 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肾小管高代谢等作用免疫调节等作用[6-8]。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固本泄浊饮,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

  固本泄浊饮集益肾解毒、活血泄浊,调节免疫、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多重功效于一体,通过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从而达到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 CRF 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5 参考文献

  [1] 郑法雷,章友康,陈香美,等.肾脏病的临床与进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5[2]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

  中医学毕业论文2 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现状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原发性肝癌多具有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差。

  积极探寻符合我国国情,高效且不良反应少的系统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要课题。

  对于肝癌的认识,中医认为属于“癥瘕”“、积聚”、“黄疸”、“肝积”的范畴。

  已有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势一方面在于能有效稳定病情,减轻毒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另一方面治疗费用相对低廉。

  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肝癌的病因及病机为外受寒邪、损伤脾胃、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结而成积。

  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配合益气健脾和疏肝理气,并与手术、介入、放化疗等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可起到减毒增效之功效。

  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柔肝止痛等功效的中药经常被用于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较多为“有毒”中药及活血化瘀中药。

  1.1 “有毒”中药与肝癌治疗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因此“以毒攻毒”为重要治疗方法,即用峻猛中药以攻邪。

  历代医家有颇多论述,如虞抟《医学正传》中“大毒之病,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1],明代罗天益《卫生宝鉴》“凡治积非有毒之品攻之则不可”[2]。

  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目前在肝癌的治疗中也经常应用,常用的此类中药有斑蝥、蜂房、全蝎、水蛭、蜈蚣、蟾蜍、守宫、常山、半夏、天南星、马钱子、巴豆、附子和乌头等。

  1.2活血化瘀中药与肝癌治疗 气滞血瘀证是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候,历代医家常从气血运行失常而致气滞血瘀来探讨肿瘤形成的病机。

  如《圣济总录》认为“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应投隙,瘤所以生”[3]。

  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4]。

  因此行活血化瘀也是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常用中药有丹参、赤芍、三棱、水蛭和穿山甲等。

  中药治疗肝癌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不乏与肝癌相关病症的治疗,这些相关病症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对应是否精确还值得商榷。

  加强文献学的进一步细化整理研究是深入发掘中医治疗肝癌理论基础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增强中医治疗肝癌说服力的重要途径。

  2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的研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药防治肝癌的机制,筛选抗肿瘤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2.1中药复方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历代古方中可用于肝癌治疗的中药复方较多,临床上常常根据肝癌的不同证型,选取与之对应的方剂进行加减治疗。

  如李江等[5]通过研究证实,采用水煎法、梯度乙醇提取法及醇水法从小柴胡汤中获得的提取物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提高荷瘤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

  季幸姝等[6]通过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大鼠肝癌组织中丝/苏氨酸激酶蛋白及FIEN编码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A kt水平的降低和PT EN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杜标炎等[7]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