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8 06:05:25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针对林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对环境工程及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关键词 林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YD201309)。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16-02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与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密切联系。培养模式能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均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对我国环境领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环境工程行业从业人员水平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进一步突出,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进一步受到重视,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专业建设,建设了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依据林业院校特色及地方优势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本研究针对林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对环境工程及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实践领域常用的词语,近年来出版了许多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教育部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将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刘明浚在《大学教育环境论要》中所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教育途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其他要素则是为了使课程体系正确而有效的安排和施教从而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到实处”(周济,2005)。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龚怡祖,1999)。刘英等(2011)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的系统化、定型化范型和式样。”

  二、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改革中的重要问题。结合各个高校的现状,各个学者都阐述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1.各高校培养模式定位不清

  我国高校分为三层次五个类型,即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应用型大学;职业技能型大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可是现在各高校都想办成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盲目地求大求好,导致一些院校分层不明、定位不清,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舍娜莉等,2008)。

  2.课程结构、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课程结构、专业设置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必修课过大,选修课比例偏小且质量不好(贾月明等,2010)。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将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结构和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不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罗省贤,2007)。这些都能反映出我国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不合理需要改革的问题。

  3.教学实践环节中的问题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某些高校课堂上教师、学生、课题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重理论记忆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等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4.市场需求和在校学生的矛盾

  有些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我国高校的人才忽视了创新、通专结合型人才的培养,其缺乏从一个行业转入另一个行业的能力(贾月明等,2010)。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

  1.整合国内外、校内外的多重资源,形成多管齐下的“多元制”人才培养格局。

  2.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自律行为,使学生可以自主管理、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充分发挥林业院校的特色,针对区域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林业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独特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6.

  [3]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4]贾月明,张雁.浅谈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6).

  [5]罗省贤.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舍娜莉.浅议就业难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8,(4).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10-08

关于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08

高职院校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08

农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08

论计算机科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论文10-08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论文10-09

地方高校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10-08

构建统计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08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