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医学论文

探析新加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及启示论文

时间:2021-03-12 12:03:37 本科毕业医学论文 我要投稿

探析新加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及启示论文

  新加坡的高等医学教育主要由政府根据医院的人力需求,严格制定招生计划。其中临床医学的本科教育主要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两所学校在教学上总体采用西方医科大学目前常用的教学组织方式,但也各具特色,其中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探析新加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及启示论文

  一、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隶属于杨潞龄医学院(YongLooLinSchoolofMedicine),学制为5年,年招生规模约300人左右,毕业可获国立大学医学学士学位或医学学士荣誉学位(成绩优异者)。

  (一)培养目标

  1.坚实可靠的医学知识。2.提供高质量的患者照顾。3.基于实践的持续学习和提高能力。4.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5.高标准的专业素养。6.系统性执行力。

  (二)课程设置:五年培养期分为两个部分

  1.医学基础教学期:第一、二学年,在医学院内进行。完成医学基础知识、交流技巧、基本体检技能的学习,教学内容按运动骨骼、血液、呼吸、心血管、肾脏、体液和电解质7大系统组织,在第一学年学习7大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第二学年学习异常结构和功能。

  2.临床教学期:第三至第五学年,在合作医院内进行。除了学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推理外,按常见疾病的分类学习临床各专科内容。

  (三)教学安排

  每学年2学期,每学期16周,授课时间约13周,每学期4~5门课程,每周不超过20学时。一般每周有2学时的基础技能训练和2~4学时的技能自由练习。(见表1)

  1.实行学分管理制度。课程分为主修和辅修两大类,除表1内容为主修外,还有知识面很广的辅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主修范围内有单独课程或课程模块两种形式。在整个培养期间,不再安排计算机、语言、体育等公共课程。在校参加体育活动频率和成绩作为日常表现的一个考核内容。

  2.临床实践。学生自进校起即开始接触临床工作,但内容和要求在每学年有所侧重。从第一学年开始每学期会有1~2周集中医疗工作体验,低年级去康复医院、社区医院等,主要体验与病人的交流以及如何能更好地照顾病人,高年级根据课程内容参与专科实践,第五学年会有连续9周的实习。

  (四)教学方法

  有少量的大课,大部分课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课前给予大量学习材料,讨论课每班20人左右进行。每学期都有2~3门课是完整采用PBL教学法进行上课,其余课程也会选择性采用该教学方法。学习过程中团队学习方法使用很普遍,大部分学习任务以小组形式完成。沟通的训练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各学年有不同的侧重,如接诊、问诊、术前术后谈话、检查谈话、病情沟通等,以及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种族的沟通方式等。

  二、南洋理工大学

  2012年南洋理工大学与国家保健集团、伦敦帝国大学联合成立“李光前医学院”,开设有临床医学专业,目前招生规模约50~60人/年。学制5年,毕业可获得南洋理工大学及伦敦帝国大学双学位或双方荣誉学位。毕业后必须为新加坡服务5年。

  (一)培养目标

  1.能从事医疗工作,特别是慢病管理和社区医疗工作。2.具有高科技高触感的人。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4.可以进行科技的应用。

  (二)课程设置

  1.医学基础教学期:指第一、二学年,在医学院内进行,完成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交流的'学习,教学内容按系统组织教学,强调科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相关性。第一学年开始进行无菌、缝合、插管等基本技术和沟通交流训练。开始接触慢性病人,并要求完成持续2年的联系和陪同就医。

  2.临床教学期:指第三至第五学年,在合作医院内进行,学习临床各专科内容,与国大医学院设置方式相似。此外还要完成为期6周的学术项目。临床教学内容中突出了康复医学和社区医学。(见表2)

  (三)时间安排

  每学年2学期,每学期16周,授课时间约13周,每周不超过20学时。第一、二学年用于技能训练时间约30学时/年,用语沟通交流训练时间约10学时/年,慢性病人的管理在课余完成。其余类似于国立大学。

  (四)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知识学习全部采取翻转课堂方式进行。由李光前医学院(40%)和伦敦帝国大学(占60%)共同提供教学视频和其他教学资源,学生通过ipad进行学习,校本教师组织讨论课和技能训练。

  2.模拟训练:沟通交流的训练采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医疗操作在模型上训练。解剖学内容的教学中不再使用尸体,而全部用塑化标本代替。

  3.TBL、PBL: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元,PBL广泛体现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三、新加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特点及启示

  (一)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以系统为单元进行综合

  两所学校在医学基础部分均采用系统为单元的知识组织方式,但课程综合的方式各不同,国大按照“正常”和“异常”两个层面将相关学科进行综合,按学科教学和系统教学两种知识整合方式。南大是将整个基础医学部分完全按照系统的概念进行综合,没有横向正常和异常两个层面的划分,综合的力度更大,知识的衔接较好,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这种知识整合的方式较国内目前主流的学科分类式来说,理论知识被灵活运用到了实际的工作情景之中,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会更好,有利于形成探索式的學习方式,对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临床思维方式的训练更加到位。

  (二)早接触、多接触临床的训练模式

  两所学校都采取不同方式,在学生进校的早期即安排接触临床工作及病人,并注意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储备去设计合适的临床接触内容,而不是单纯的到各科室去看看,如杨潞龄医学院针对临床常见疾病诊治,李光前医学院主要是针对社区、慢性疾病管理进行了解。早接触、多接触临床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受,可以培养学生与医患进行沟通的能力,使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方式、加深对疾病的体验,还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理念的号召下,教育界大力减少课时,学生和老师拥有了大量自由学习、沟通交流、个性辅导的时间。学校提供了双学位、双主修、副修、选修等灵活的课程组合方式,并要求有较大比例的课程应在专业之外。如南洋理工大学人文类45%学分、理工类30%学分应在专业之外。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课程组合,选择自由度大。此时,在减少课时的基础上还要提升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了关键。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包括沟通交流、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该国大学从21世纪初开始,积极研究和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小组为基础的学习、“翻转式”学习、合作学习、使用互联网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将接受知识变为探索知识,通过大量的小组协同、课堂讨论、项目研究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为提高,本科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同时,除保留少量大教室以外,小教室全部改成了适合小组学习、展示分享的新型教室,并完善了信息化教学的装备。随着教室布局的改变,为多种教学方法的开展提供了保证。学生在课前会有大量的自我学习或团队学习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终身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大量病例分析和知识讨论也进一步活跃了学生思维,加强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沟通交流能力的高度重视

  两所学校都表现出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高度重视,在整个培养期间,利用营造高度模拟的环境,针对医疗工作中的各种场景训练沟通内容和技巧。利用接触临床的时机,进行较长时期的病人跟踪管理,让医学生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体会患者的痛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再进一步根据不同病人的问诊、不同手术、不同检查的谈话内容、谈话方式和程度等,将交流沟通与具体医疗工作相结合,保证了医疗语言的规范性,是很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我国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学生在实习前能接触临床的机会不多,有限的机会几乎都用于疾病知识的学习,缺乏潜移默化对医德、仁心的培养过程。部分院校在小范围内开设了“沟通交流”类课程,但也没有与严谨的医疗环节结合起来,只是一些通识性的、礼貌性的用语方式和技巧,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

【探析新加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及启示论文】相关文章:

本科经济法微教学模式探析论文10-29

本科化学素质教育探析论文04-08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01-26

本科生教育临床医学论文07-20

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本科跨专业教育新模式探讨论文08-04

探析远程开放教育经济类本科实践教学模式个案研究论文10-23

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析论文10-24

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及启示论文03-18

关于美国高校金融营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的论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