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毕业论文

财税论文

时间:2020-12-09 13:18:10 财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财税论文10000字

  财税是财政、税务的简称。以下是关于财税论文10000字。

财税论文10000字

  财税论文10000字——对我国增值税类型选择的思考【1】

  1994年我国进行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税制改革,新税制运行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达到了改革目标。

  但是对新税制的改进与完善建议也从未间断,其中,新税制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更是颇受非议。

  一些人主张进一步改革增值税制,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本文仅就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选用生产型而不能采用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谈些看法。

  一 增值税的类型及其根本区别

  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增值税来看,以法定扣除项目为标准来划分,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增值税的根本区别在于课征增值税时,对企业当年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国际上通行的规定是: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按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扣除的是收入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当年一次性扣除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显然这三种对固定资产价值扣除的不同处理方法,使三种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所包括的范围大不一样,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从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耗费支出部分进行了重复课征,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及时取得,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导致抑制投资的现象。

  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额分次扣除,每次扣除额与其折旧额相配比。

  它能够避免重复课税,符合增值税的理论要求,但是增值税分子扣除额统一计算,而且收入型增值税不能以发票抵扣制度管理结合。

  消费型增值税明细表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一次扣除,搬迁避免了重复课税,有利于鼓励厂商投资,因而备受西欧各国推崇,但它容易导致在投资高峰期因税款抵扣量大而致使财政收入锐减。

  二 生产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类型的现实选择

  (一)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原因

  虽然生产型增值税整体上不如消费型增值税优越,但为什么我国对其如此器重,虽倍受指责仍不改初衷呢?笔者认为这与我国90年代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模式是分不开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我国尚不具备把生产型增值税转换为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的条件。

  1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外购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其课征基数包括了各种耐用的资本货物和用于消费的货物。

  从整个社会来看,这部分用于课税的基础价值大体上相当于按产品流量法计算的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流量的货物总价值,或者大体上能相当于按所得或成本法计算的生产要素所得的总和。

  这样便使生产型增值税具有抵扣额小、税基宽的特点,在同样的税率条件下可以取得较多的税收收入,或者说同量的税收收入可以在较低的税率条件下取得,从而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79年的31%下降到1993年的13%,年均下降1.2%。

  同期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不断下滑,1993年仅为33.7%。

  中央财力非常有限,相伴而来的是中央财政赤字压力陡增,国债规模不断扩大,1996年国债发行额达到1967.4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21.32%,占中央财政支出额的55.61%,致使中央宏观调控能力非常有限,这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显得非常突出。

  为此,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提高“两个比重”。

  增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而生产型增值税正是为达到该目的而使用的手段之一。

  在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显然难以达到上述目的。

  据测算,如果我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1995年因提高固定资产所含税额2825.4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6187.7亿元的45.6%,即使允许抵扣1/3,也足以使当年国债发行额翻一番,这是我国现有经济形势所不能承受的。

  2 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消除投资恶性膨胀,抑制非理性投资。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这是它的主要缺陷。

  但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却成为它的优点,在投资领域,我国历来存在普遍的软预算约束,它常常引发投资规模恶性膨胀,并且伴之以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调和重复投资。

  这种投资膨胀又常常成为我国通货膨胀的先导,即构成所谓的“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针对这种经济过热,过去我国通常采用“一刀切”的办法,经济膨胀在短时期内迅速实现“硬着陆”,从而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近年来我国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了诸如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备案登记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但是,说根本改变了投资软约束的状况还为时过早。

  因而与软约束投资机制相伴而生的“投资饥渴症”及非理性投资还将长期存在。

  90年代中期,我国新一轮经济过热兴起,抑制投资膨胀成为经济生活的重点。

  在这个背景下,1994年税制改革果断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从而为我国实现经济“软着陆”打下了良好的制度性基础。

  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走软。

  受此影响,我国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为此,中央政府增加增加投资。

  扩大内需,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生产型增值税对此是否有所影响呢?首先,政府这次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基础产业,如交通运输、电力、邮电通讯、勘探采矿等。

  这些产业大多不在现行增值税征管范围之内,若非扩大征税范围,采纳生产型还是消费型增值税对其影响不大。

  其次,这次政府扩大投资有一部分发生在制造业领域内,生产型增值税对其是有一定影响的。

  但它影响的并非有效投资,相反,它阻止了非理性投资,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从税务筹划方面看,生产型增值税促使企业多搞更新改造,少搞基本建设,真正转变观念,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彻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3 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就业。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下岗”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我国失业率迅速爬升,1996年失业率为6%,一九九七年失业率为7%,而1998年将有更大的突破。

  据我国著名劳动力专家冯兰瑞预测,目前我国社会综合失业率已高达22%,当然这包括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于是“再就业”成为1998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时下,生产型增值税对扩大就业是大有作为的。

  它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从而限制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迅速扩张,从而便于扩大就业。

  从目前的再就业工程看,下岗人员除从事餐饮、商业、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来,大多进入了私营企业及其它中小型企业。

  而这些企业大都是资本、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可见,生产型增值税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制度性保证,无疑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

  4 选择生产型增值税是由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决定的。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征管采用政治动员的方法,辅之以专管员管户的落后模式,征管效率非常低下。

  近年来我们对征管体制进行了改革,加强税务干部培训,注重提高税务人员素质,购置了一批较先进的征管设备,征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但是由于征管体制改革不彻底,征管模式比较落后,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征管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观。

  同时中国经济小规模化运营也是税务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中国国有企业上万个,其他企业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单个企业规模极不经济,效益低下,税务机关面对如此众多的经济核算主体显得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