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

唐伯虎导游词

时间:2018-02-23 11:06:30 导游词 我要投稿

唐伯虎导游词

  唐寅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唐伯虎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唐伯虎导游词

  通过正史,外传,戏说,礼祭来更进一步了解一个真实鲜明,性情豪放,狂放不羁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

  (进入大门口,在大横幅的石刻前讲解,或者一路进行穿插)

  唐寅(1470—1523年),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故名唐寅,字伯虎,“伯”也就是长子的意思,“虎”又是寅虎,是属相虎,所以唐寅也就是唐伯虎。

  但是这个名字没有给他带来像老虎一样的富贵荣华,王者风范,而更多的是灾难中的灾难,可也就是这个几乎悲惨到了极点的苦难人生,才造就了这个江南第一才子,唐寅,唐伯虎,而流芳百世。

  今天通过参观唐寅园来更好的了解一个真正的唐伯虎和他的一些生平故事,使得我们还可以缅怀这位大才子,所以说世界真的很公平,虽然唐伯虎的人生是那么的悲悯凄凉,穷困潦倒,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文化,让苏州永远的与唐伯虎结合在了一起,乃至是我们的一堂人生哲学课,这也正是今天我作为一个唐寅园导游的责任。

  唐伯虎出身于商人家庭,但已逐渐中落,自幼聪明伶俐。其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在苏州皋桥头开了个小酒馆,虽不富贵,却也是殷实,其父又相当重视他的学业,潜心培养。当时文徵明的父亲经常去那里喝酒,见年幼的唐伯虎才思敏捷,天赋极好,索性让唐伯虎与文徵明一起拜了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为老师,学习书画。吴门画派是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在其间的150年里都不曾动摇过,所以说唐伯虎的绘画天赋在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唐伯虎个性玩世不恭,又才气横溢,而所谓传说的狂傲放浪,爱憎分明,也就是现在说的个性与另类而已,但是其真情至善,大是大非,悟道境界,性情豪放,我们可以从他的很多诗词中绘画中尤其得到论证。唐伯虎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在南京而家喻户晓。唐伯虎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显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伯虎一生有过三个妻子,其中的沈九娘是他落魄时结识的一位青楼女子,而同病相连,给唐伯虎的中年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情,所以民间传说中他有九个老婆是不正确的,也许是九娘这个称呼改成了他有九个老婆的传说了,他也根本没有画过所谓的那张名画九美图。

  唐伯虎的父亲在其19岁的时候给他说了一门媳妇,也就是明孝宗弘治元年,是苏州本地徐秀才的一个次女徐氏。徐氏对唐伯虎是悉心的关怀,关爱备至,孝敬公婆,承担家务,唐伯虎对这个妻子也是非常的好,生活美满,甚至有了依赖,就这样的一个安逸生活家庭出现了。

  可是在弘治7年,也就是唐伯虎二十五岁的那年,这个改变唐伯虎人生的最大转折点出现了。父亲由于操劳过度,突然撒手而去,俗话说祸不单行,等唐伯虎还没有从丧父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母亲又由于哀伤过度,一病不起,也过早逝世。更是雪上加霜的是,同年妻子徐氏也亡,接下来惟一的幼子也夭折了。妻子徐氏带着深深的眷恋,无限的牵挂,含恨而去。我们更可以在唐伯虎的一篇吊唁诗中看出这份至真至情的爱情。

  《伤内》

  凄凄白露零,百卉谢芬芳;

  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销亡;

  迷途无往驾,款款何从将;

  晓月丽尘梁,白日照春阳;

  扰景念畴昔,肝裂魂飘扬。

  我们同样也可以在他的一篇《答文征明书》一文看到他的悲伤欲绝。

  不意今老,事集于外,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殁,丧车屡驾,黄口嗷嗷。

  在接下来家境衰败,穷困潦倒中,精神孤独中,不得已伯虎远嫁了妹妹,带着内疚与自责,草草为妹择夫而嫁,可是不久便传来了妹妹意外死亡的消息。就这样在这个致命的弘治7年里,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唐伯虎失去了五位亲人。世事如此的无常,简直难以相信,在这样巨大的悲痛面前,唐伯虎能干什么呢?

  他的一篇《祭妹文》写得字字啼血,令人欲绝。

  呜呼!生死人之常理,必非有赖而能免者;唯黄耉令终,则亦归责于天,不为之冤隐;然疾痛之心,久亦为之渐释也。吾生无他伯叔,惟一妹一弟;先君丑寅之昏,且弟尤稚,以妹幼慧而溺焉。迨于移床,怀为不置,此寅没齿之疚也!尔来多故,迎丧办棺,备历艰难,扶携窘厄;既而戎疾稍舒,遂归所天。未几而内艰作,吊赴继来,无所归咎。吾于其死,少且不倜,支臂之痛,何时释也?今秋尔家袭作著龟,以有此兆宅;来朝驾车,幽明殊途,永为隔绝。有是庶物,用为祖饯,尔其有灵,必歆吾物,而悲吾词也。于乎!尚飨

  我们可以通过这短短的几首诗中,感受到唐伯虎的真情真感,他又在无奈挣扎,生不如死.

  从此一个才气横溢,愤世嫉俗,天性狂傲之人变得非常的消沉与低调,苍老,二十五岁的他已经有了白发,其中还有他的一首《白发诗》为证。

  清朝揽明镜,玄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丧亲之痛,丧偶之痛,丧子之痛,让他陷入了疯狂的思考和自问之中,责问老天为何如此不公,他还把自己的名字“伯虎”引同于象征着灾难的白虎星,感觉自己就是罪魁祸首,那么就索性就刻了一枚“白虎”的章,较上了劲,来表达对这种命运的相抗,所以后来的书画作品中有不少的落款就是白虎,而非伯虎了。他开始了用另位一种人生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这个时候也就是唐伯虎开始出入青楼风月场所,游山玩水,排解苦难,饮酒作诗,民间的传说《唐伯虎点秋香》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流传的。

  最后在好友张灵,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唐伯虎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他也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

  谁知在本来稳操胜券的会考中,历史又一次把多灾多难的唐伯虎推入了更为惨烈的深渊。这就是明朝的一个大冤案会试泄题案,唐伯虎不仅没得到会元,反而受到牵连,锒铛入狱。后来皇帝下旨“平反”,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也就是这个时期,唐伯虎感觉仕途暗淡,身心受挫,经历了再一次劫难之后,唐伯虎又开始频频流连于烟花柳巷、脂粉堆里,创作了大量有关女色与享乐的诗词和绘画作品。比如《咏纤足俳歌》、《如梦令》(“昨夜八红沉醉”)等等,过起了放荡不羁的生活, 表现出一副放纵姿态,还借美人不遇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在许多文学作品里,比如冯梦如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和著名的苏州评弹《三笑》,还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表现的都是他风流倜傥,潇洒自如那一面,想必导演与作家们也是从他的一些性情诗句中找到的灵感。

  走眼夫人:(在走眼夫人处讲解)

  其实这个走眼夫人是没有走眼,而是看得比较准,唐伯虎确实是才华横溢,才高八斗,但是有才的人不一定就能够有钱,有权。在传统社会中,仕途就是官场,而官场又是什么呢?官场的规则与性情中人的生活原本就截然不同,入官场首先需要练就一身趋炎附势的软硬功夫,只有那些老于世故、圆巨奸滑之辈才有可能在其中如鱼得水。走眼夫人在唐伯虎高中解元之际,作为一个官府家的女子先嫁给唐伯虎,在某些方面就是一种政治婚姻。看来她爱的不是唐伯虎的才,而是唐伯虎将来的功名,但是没有想到满以为可以随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因为会试舞弊案而前途无望,祸及自己,那么两个人分手也是非常之正常了。

  唐伯虎虽然和天下所有的士人一样,想依靠科举来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但即使没有科场舞弊案的发生,他也未必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地走下去。

  因为唐伯虎身上既具有才子百无禁忌的傲气,又有着孩子般的单纯与不谙世事。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非常的适合唐伯虎,却也无形间为中国文化史贡献了一位风流才子。这对于唐伯虎本人来说,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实在不好说到底是幸,还是不幸。但是对于中国的精神文化是巨大的,这也许就是因为唐伯虎太悲难了,所以上天会给予他这份成就,让今天的我们还这么惦记着他。因为这就是文化价值的魅力,它可以不受到时间的制约,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文人墨客都是死了才成名的,如李白,苏轼,白居易,陶渊明。。。。。。外国的艺术大师,凡高,蒙克,高更。。。。。。而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对象,真正的名利双收之士真是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说是整个世界的悲哀呀!

  关于秋香:(可以选择适合的地点讲解)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历史上确实被人点过。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没有办法才堕入青楼。因为人品好,后来转业从良。而华太师是在唐伯虎死后的第三年才考中进士的,所以根本是毫无牵连。

  “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中。大意是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不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灿然一笑。其实就笑了一下,陈公子便招架不住,于是暗访秋香踪迹。于是,陈公子乔装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不久,陈元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俩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便谎称要回家娶亲。俩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陈公子说,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点秋香吧。陈公子遂心如愿,结成姻缘。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还来还发展到了苏州著名的评弹〈〈三笑〉〉,而张冠李戴了。

  是不是唐伯虎点的呢?肯定不是。但是为何会有这个版本呢?

  因为苏州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上的繁荣必然带来思想上的活跃。特别是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就十分活跃。他们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实现个人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中下层知识分子急需找到一个他们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个生活上放浪不羁、敢于带头冲锋、挑战的叛逆形象。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中,文人墨客们故意让唐伯虎不拘礼法,让他放浪形骸。故意让唐伯虎闯朱门豪宅,让他和达官贵人插科打诨。故意让唐伯虎娶自己心爱的女人为妻,让他为争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奋斗。所以这就有了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了。

  桃花庵主:(可以在桃花仙馆内讲解)

  一般认为的桃花庵,

  桃花庵,

  山东梆子和河南豫剧传统剧目。明代,桃花庵内尼姑陈妙善与秀才张才相恋,不久,张才病死庵内。妙善生一子,用张才生前蓝衫包裹,托王桑氏抱出庵外,被本城知府苏昆买去为子。16年后,张才之妻窦氏发现王桑氏所卖蓝衫乃当年丈夫穿用之物,又得知苏知府之子为妙善所生,遂以降香为名,去庵内对妙善进行盘诘。妙善讲出真情,二人痛哭各自苦楚,同恨张才之浮荡,视仇为好。

  但是唐伯虎的桃花庵与豫剧桃花庵是不同的,只是名字上的相同。

  从本想问鼎状元,春风得意的唐解元到锒铛入狱的舞弊者,即使后来的平反,在世人的眼中,唐伯虎已不再是那个仕途光明的大才了。刚刚出狱,又经历了一场妻离子散的家庭变故,续弦的夫人离他而去,于是唐伯虎不得不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心情极度苦闷的唐伯虎开始云游天下,借景抒情,借景消愁。先在扬州,镇江逗留,然后逆江而上,经芜湖、九江、黄州,到岳阳,再南行至衡阳,经福建、浙江和安徽返回苏州。其间先后游览的风景名胜有瘦西湖、平山堂、庐山、赤壁、岳阳楼、衡山、雁荡山、天台山、黄山、九华山等等。回乡之后,唐伯虎对人间沧桑与世态炎凉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在苏州阊门内的桃花坞,借修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退避其中,本人有酷爱桃花,又在桃花坞内,就自称“桃花庵主”,过起了一种以卖文卖画为生的诗酒逍遥的个人生活,正好步入三十六岁。

  《桃花庵歌》[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关于沈九娘:(可以在民间传说画螺蛳前讲解)

  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明)唐寅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官妓沈九娘是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画艺愈见精到。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就益发敬重他了。天长日久,两人产生了爱情,成了夫妇。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

  苏州水灾的时候,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盲。唐伯虎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临终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

  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

  背景:为何才子佳人多出现在青楼女子与怀才不遇的才子身上。

  商业文化的繁荣一个特征也就是青楼文化,同时也为唐伯虎等落泊的士人提供了情感的归宿与写作的灵感。如果与传统社会中的大家闺秀相比,青楼女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参透了性爱的真谛,她们既能够坦然面对性爱,不再视两性关系为畏途,反而更加接近生命的本质。而且,青楼文化的发达还将纯粹的两性关系重新塑造成为一种文化关系,士人们在这里找到的不仅仅是性爱,甚至还有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浪漫爱情,以及因科举失利所带来的痛苦与迷茫。事实上,士人与**在身份的认同上也的确有相似之处,**的以色事人与士人的以才事人,其间并无本质的区别,所以他们之间既比较容易沟通,也更容易产生同情之理解。通常画家才子他们骄傲的外表之下,往往隐藏着孩子一般的天真和任性,隐藏着一颗脆弱而无助的艺术家的心灵。他们既然不能取悦于现实,且被主流社会视之为“另类”,自然很难以平常心面世,索性浪荡江湖、消极对抗,醇酒妇人也就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关于宁王的差事:大是大非的抉择(可以在六如堂里讲解)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唐伯虎把宁王对自己的青眼看做了步入仕途的又一次机遇。再加上宁王对他礼遇有加,既以百金为聘,又在南昌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套别墅,唐伯虎想要拒绝恐怕也难。遗憾的是,命运又一次给唐伯虎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宁王此举并非是真正看上了唐才子的才华,而只是为自己的谋反做一个礼贤下士的姿态。唐伯虎当然也很快看出了宁王的谋反之志和他的别有用心,为求脱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装疯卖傻,既“佯狂使酒”,又“露其丑秽”。宁王的手下前来馈赠衣食用具,唐伯虎竟然裸体盘膝而坐,且口出秽言,讥呵使者。宁王哪里见到过这等才子?大失所望之下也只有放其还乡。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晚年:(可以在墓前讲解)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

  《伯虎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漂流在异乡

  经历了这么些磨难,终于要走了的那一刻,对于唐伯虎是一种解脱,一种彻底的解脱,他已经把人生的生与死,天上,人间,地狱都看成了一个地方,更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势,而大义凛然。这样的高深境界,这样的大彻大悟,这样的坎坷命运才造就了江南第一才子。如果说因为唐伯虎的悲惨人生让今天的我们而感叹世事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不如说正是如此的磨难与艰辛,让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他这么多的精神文化食粮。原来世界又是这么的平衡,人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的流了下来。

  唐伯虎还有一篇《伯虎自赞》如是写道:“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

  这首诗文字平易简单,内容却十分深刻。在这样一段自问自答的态度中,不难看出唐伯虎的展示了精神与物质,内在和外在,灵与肉的哲学思想。

  现在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与现实生活中的唐伯虎如此的巨大差异已经是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还给了你们一个真实的唐伯虎,和他的诗,书,画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近500年来我们的人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传播大众向往的自由精神,神话这位江南才子,这也正是像很多神话故事一样,歌颂人间的一切真的,善的,及其美的。

  关于人物雕塑故事:

  三上焦山:可以插入唐伯虎如此的敬业精神使得他在书画界有如此的成就,这个故事也说明了400多年前,中国的绘画就非常注意从临摹古人作品,发展到了写实写生的对照,再创造自己的风格,所以这个写生并不是西方的油画开始的,而是我们的唐伯虎早就在做的事情了。

  民间传说画螺蛳:可以插入沈九娘的故事,非常的重点,参考上面的关于沈九娘的资料。

  走眼夫人:

  民间传说九鲤仙子送墨:可以插入人生如梦否的提问?梦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梦,所以会有周公解梦之说法。但是通常我们是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梦的,即使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是我们都无法驾驭一个自己想要的梦,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或许控制一天,一个月,一年,但是十年,二十年,我们都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世事无常,命运无常,就像真实的唐伯虎人生一样,除了去接受,忍受,面对,我们似乎都毫无办法,所以也就有了因果之说,阴阳风水之说,宿命论之说,各大宗教运应而生了。但是换过来说,也就因为这个世界无常了,穷不永远是穷,富也不永远就是富,所以也就精彩了,正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民间传说唐伯虎画醉蟹:

  提问如果游客要去品尝醉蟹的时候,可以插入苏州现在两大品牌大闸蟹的知识。阳澄湖大闸蟹,与太湖大闸蟹。为何比普通的螃蟹味道鲜美,肉质丰富。主要是水质干净与泥土较硬,尤其适合螃蟹生存,螃蟹每天爬来爬去的都在锻炼身体,四肢活跃,横行横撞,肌肉发达。一般可以做个实验,如果把这几种不同产地的螃蟹丢在一个光滑的金属盆子内,看那个先爬出来,先爬出来的就是这两个品牌的,其中的几爬不出来的,一定就是养殖在池塘里之类的松质泥层之间的,所以都不算是正宗的苏州大闸蟹。

【唐伯虎导游词】相关文章:

1.《唐伯虎学画》读后感作文

2.唐伯虎点秋香的对联故事

3.《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

4.麦积山导游词导游词

5.青岛栈桥导游词-导游词

6.导游词的结构-导游词

7.导游词

8.中文导游词青岛概况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