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社区公共文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0-12-05 18:37:3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社区公共文化调研报告

  社区居委会人数应按辖区人口比例配足,尽量减少工作人员"超负荷"现象,完善各种养老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社区公共文化的调研报告,内容如下:

社区公共文化调研报告

  【社区公共文化调研报告一】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文化包括社区的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科普宣传、艺术活动等丰富内涵。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满足社区群众求知、娱乐、审美、健身等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有助于形成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尤其在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人由原来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人们从不同的社会空间进入社区,也把不同的思想、需求和问题带到了社区,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社区由此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以来,我市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和环保城市"武城连创"活动为契机,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评选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建示范社区等活动,全面推动社区文化的各项达标,有效地推动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社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应看到,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繁荣发展社区文化依然是任重道远。当前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多数社区办公用房紧张和活动场所紧缺的情况较为突出,基础设施滞后,设备严重不足,活动器材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老城区基本服务设施不配套,有的居委会甚至连办公场所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具备室内文化活动场所。二是新建小区在建设过程中,有些开发商受利益驱动,没有预留出社区办公用房和文化活动场地,或不按规划建设,擅自改变原规划中的文化活动中心。三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社区将原有的文化活动场所挪作他用或对外租赁。

  第二、社区内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许多社区内的企业、部队、学校等机关单位,都拥有设施完备、条件较优越的文化活动场馆,这些文化场馆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但由于它们分属不同的部门、系统,在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方面遵循谁投资、谁拥有和谁得益的原则,从而形成了社区文化资源闲置和资源紧缺并存的矛盾。多数单位从自身安全、正常工作秩序、设备设施维护等角度考虑,缺乏大社区观念和共享共建的意识,对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致使辖区内的文化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第三、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现在社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活动经费基本上靠各级政府或办事处支持。不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起来后,由于缺乏资金,设备不能更新、添置,组织活动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状态,缺乏发展后劲,满足不了广大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资金的较大缺口成为社区文化发展的瓶颈。

  第四、政府把大量繁重的行政管理事务下派给社区居委会,给社区工作带来沉重的工作负担。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政府管理职能和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混淆不分,街道办事处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了自己的下属行政机构,什么工作任务都往居委会身上压,甚至连卫生监督、清理"十乱"(如乱搭建、乱设摊等)这类的执法行为也下派到居委会头上。居委会本来就人员有限,事务繁杂,这样一来就更难有足够的精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使社区管理职能难以充分地发挥。

  第五、社会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目前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基本上属于居民的自娱自乐,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进社区的情况还比较少见,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

  第六、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从目前情况看,街道办事处既没有专门的文化职能科室,也很少有专职文化干部。部分社区群众业余文体活动辅导员数量还未达标,社区中各类文化骨干人才缺乏,现有的文化骨干年龄也偏高,这一切都与社区文化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诸如场地和投入不足、资源整合不力等,都与人们对社区工作、社区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有关。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要大力宣传社区文化建设对提升城市质量和内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民政和文化职能部门可针对实际制定相应指导意见,既能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也可促进对社区文化重要性的'宣传。文化和宣传部门要把社区题材纳入影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社区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可通过制作、播放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先进作法的宣传。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使街道办和居委会有更多地精力从事社区文化工作。对街道办事处这一级行政机构不再下达GDP增长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经济指标,使街道办事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区服务上来。应把街道办事处的经济职能定位在主要通过建设优良环境为经济服务,而不是直接抓经济。可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将社区文化建设各项指标纳入对县区和街道办工作考核的内容。对当前有些地方实行的市、区级财政对街道办(镇)公务员工资缺额发放、不足部分由街道办(镇)自筹补足的做法,也应予以废止,因为这样不利于街道办(镇)全力以赴地履行职能,也不利于规范财政秩序以及对公务员工资福利的规范管理。要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不要把属于政府职能的事情下派给居委会,以便让居委会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社区文化活动等社区事务。

  第三、扎实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差是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一大瓶颈,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时,建设部门要在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等环节监督到位,确保建设单位按国家规定要求建设社区公用场所和设施。对老城区利用闲置空地建设文化活动场所,有关部门要在规划、土地使用、建设配套费等方面给予减免。

  从实际情况来看,短时期内靠新建来解决社区文化场所问题不太现实,因此必须在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上多下功夫,走文化资源共享的路子。要充分利用驻区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文化设施资源,推动社区里场、馆、站、室对社区居民开放。可按照"自愿、互惠"的原则和"低偿、无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签订文化资源共享协议书等形式,建立起共享双赢的长效工作机制。

  第四、建立多元的社区文化经费筹措机制。经费短缺是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又一瓶颈。建议财政设立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作为配套资金用于对落后地区困难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以此带动省、市、区级政府的投入。倡导省、市、区级财政适时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使用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对主动改善条件、扩大公共文化场所的街道和社区,按照自身投入的多少,分别给予数额不等的资金奖励,从而激发街道和社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街道和社区逐步走"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路子,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创收能力,通过明确居委会社区性自治组织的社团法人和社区资产的法定代表地位,赋予其对社区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适当拓展有偿服务范围,创建"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的经营机制,通过自办、联办等形式开发一些以文化为主题并与文化生活相配套的经营活动,以繁荣社区文化。应注重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单位、企业、个人投入,鼓励集体、私人投资举办社区服务实体,借助外力加快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第五、加强高素质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居委会人数应按辖区人口比例配足,尽量减少工作人员"超负荷"现象,完善各种养老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起"三支队伍"(文体活动员、文体辅导员和科普宣传员),让他们在开展便民服务、文体辅导、科普宣传、助残服务、帮扶帮教、法律知识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层政府文化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社区文化业务培训,并切实落实业余文体活动辅导员培训与注册登记制度,努力提高社区文化干部和群众业余文体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社区文化建设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第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为社区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现有情况来看,文化市场还不够繁荣,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还不够丰富,即使政府愿为社区"买单"也难以保证文化活动的质量。同时,市、县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在地理布局、服务方式等方面也有待于调整和改进,以适应面向基层开展服务。所有这些,最终要靠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加以解决。

  【社区公共文化调研报告二】

  尊敬的乔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点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在王香莲副主任的带领下,4月26月对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区文化馆、图书馆、东关社区等有关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区文广新局的相关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逐步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大力发挥基层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初步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地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活动。截至目前,全区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各一个,数字电影院5个,文化活动场所5个,社区小型活动地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93个。

  主要表现在:

  (一)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延伸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一是区人民政府为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送了大批文化器材,多媒体、现代化办公用品等设施、设备,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以政府采购的方式,为农家书屋配送了图书1500册,光盘100张,流动图书300册, 确保完成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的任务目标;三是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广场旱船秧歌展演、青少年才艺展、公园健美操表演和弹唱演出,群众在公园、广场、社区自发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建立健全服务制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实行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向社会开放制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完善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实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二、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总的来看,长效投入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尚待健全完善,目前的公共文化投入与公共文化发展实际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后的管理、维护、运行等保障性经费不足;

  (二)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设施相对薄弱。城郊村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较高,经济欠发达、相对偏远的乡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有的乡镇综合文化场所、农家书屋仅满足于建成,内部设施不配套,服务跟不上,服务设施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问题;

  (三)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文化管理队伍薄弱。我区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缺少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文化站长,基层文化活动编导人才和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才缺乏。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急需培养传承人。有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偏低,专业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当前繁重文化工作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区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不足、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丰富和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加大综合协调力度,推动跨部门项目合作,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建议区人民政府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和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效能作用。

  (三)建议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壮大文化管理队伍,科学合理安排人员编制。加强专业文化人才的培训,不断创新公共文化用人机制,吸引优秀文艺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视民间文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发展,加大对民间文化团体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引导力度,推动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发现和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培养一批文艺骨干和文化活动热心人,不断提升我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社区公共文化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2020最新关于社区公共文化调研报告范文07-29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7-28

社区调研报告范文12-15

社区民意调研报告12-23

公共服务情况调研报告12-24

社区绿化改善调研报告07-29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12-03

社区工会的调研报告10-28

公共卫生调研报告范文07-29

社区绿化改善调研报告范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