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将相和读后感250字

时间:2022-10-08 01:46: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将相和读后感250字

  将相和读后感250字【1】

将相和读后感250字

  蔺相如在秦国王宫里巧妙地保住了和氏璧,在渑池会为维护国家尊严又以生命威胁秦王,令其为赵王击缶,从这些事中我看到了蔺相如那个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种不可泯灭的爱国精神,当他知道廉颇老将军不服做上卿时,为了国家利益着想,尽量不与廉颇吵架,结仇,要与他共同保卫祖国 。

  在这里,蔺相如的宽怀大量和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又与廉颇的居功自傲形成鲜明对比也致使负荆请罪认识到错误。

  我的感受是:忍让是一种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就要和气不能为了面子就跟人吵架,如果人人都心胸似海,明白道理的话,那世界会多么美好啊!

  这一课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有联系的小故事 ,详细地叙述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从不和到和好的过程。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斗争精神和廉颇勇于改过,热爱祖国的品质。

  将相和读后感250字【2】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 荆请罪”3 个小故事组成。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 天下 是林则徐的话,意思是所有的河川最后都流到海洋,海洋接纳了它们的所有,海纳百川,有 容乃大是林则徐的话,意思是所有的川河最后都流到海洋,海洋接纳了它们所有,所以海洋 才大,现在是说懂得宽容,包容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度 将相和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 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 请罪”的起因,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 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 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 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意思是将军和宰相关系融洽,国家就稳定了, 现在把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将相和读后感250字【3】

  将相和读后感 “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 个小故事组成。

  “将相和”这出故事主要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廉颇:嬴姓,廉氏,名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

  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故事中的蔺相如是个勇敢、聪明的文人,面对秦王不卑不亢,完美的洞察力 与缜密的思维, 最终带领他走向成功。

  在大殿内, 他洞察到秦王一丝诚意也没有, 并且很快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取回了和氏璧。对于我们,我们应该学习到,做事 的缜密与洞察力的强大以及极强的思维运转能力。

  而蔺相如这些几近完美的对秦 策略,这些的一切不是巧合,而是之前他对于每个人心理与性格的把握与分析, 可见之前蔺相如做了很多的功课。尽人事,听天命。

  而廉颇我更加欣赏他。他听了蔺相如的一番话便负荆请罪。没想到,廉颇的度 量这么大。据我所知,大将军一般都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凡是听到有 人反驳他,就会用暴力解决这件事。

  也正因为他度量大并懂得是非黑白,才得以 化干戈为玉帛。最后两人还成了好朋友,并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对于廉颇,及时 认知自己的错误,也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识大体,为全局考虑。

  我们从此篇课文中学到:洞察力,任何事都需要强大的前期准备,知错能改和 最后一个团结。一个集体起内轰,容易让敌人有机可趁;惟有团结起来、同心协 力对抗外敌。

【将相和读后感250字】相关文章:

将相和读后感读了将相和的后感11-15

《将相和》教案10-08

将相和作文10-23

《将相和》教学方案10-08

《将相和》的教学随笔10-08

将相和最新的教案10-08

将相和读后感02-08

《将相和》读后感02-25

《将相和》读后感10-08

将相和读后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