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新教育》读后感7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教育》读后感1
在空闲时间里,我每天都坚持读叶澜教授撰写的《新基础教育》,这本书的理论性很强,我觉得有的地方我还没有能力去真正地理解,但有的地方我觉得很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切实际,比如叶澜教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追求的学校效应概括为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留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四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形象生动地勾勒了转型前后学校日常实践的不同形态,呈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所追求的“生命活力”、“教师智慧”、“学生成长”和“主动发展”等主题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能够在工作之处就接触到叶澜教授的新基础理论,我觉得我很幸运,这本书我还需要一遍遍地拜读才能慢慢地透彻地领悟其精华和寓意,我的感受很深,其中,我对书中教师角色理想重建感悟较深。
书中指出,教师要主动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我认为,传统的教师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自古就有的真理,然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还想再加上几个词:创新,与时代接轨。
今天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人类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点燃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其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突显出来了。因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所以,我会不断进行自我的创新,以造福于我的学生们。
《新教育》读后感2
最近工作量有所减少,静下心来读了《新基础教育》一书,读后有了点心得感想,在此和同行们一起探讨,共同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思想。人文教育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过去在传统应试教育下,老师说什么是什么,而如今, 教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确实毛病太多,上课不专心听讲,回家作业马虎完成,甚至不做,可气又可恨,有时教育不听,还得请家长到校或上门家访,效果也不佳。这样的学生很难让老师爱起来。但从学生发展来看,从人的内心情感来看,他们也需要爱,而且,这些孩子更需要大家的爱。其实任何一个人成才都是发挥了他个体的优势而成材的。
仔细想想,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别人头脑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无论你是否喜欢不喜欢他,他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学生到学校学习是要以学习为主,但也不是抽象的学习者,他们会带来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渴望得到好成绩 ,更渴望友谊、健康、美丽、进步、放松。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繁重的学习压力,把许多时间都挤占了,只留下学习、学习。这无形中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学生要有完整的生活世界,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有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他们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不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谈何发展呢?
在刚刚结束的半学期来,我也遇到了些问题学生,调皮又偷懒,我也曾悉心教育过,但效果不佳,年轻气盛的我就对其来硬的,恶狠狠地训斥他们,虽然有所效果,但我知道学生心里并不服气,在新学期里,我要做的是从各渠道收集和后进生交流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新教育》读后感3
参与教学工作已经奔向第三个春秋了,可是在教学路上的困惑与迷茫也时长围绕在我的周围,我常常一路走一路思考,也时常向周围的前辈请教,在书中寻找指南针。读完朱永新教授的缔造完美教室,让我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德、美、劳,对于孩子们的智力同等重要而且要刻不容缓地去实践。
刚刚从教的第一年,我时常只能关注到自身与学生本身,很少注意到环境的影响,即使在我已经学过的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也很难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是,总是要多了解,有一些真实的例子可寻,这样才让实践变得简单一些。新的一学年对于我所带的班级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实践。有一些事情总要先做起来,才能在不断的试错中有所进步。
今年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自己给我的班级定一个班名,而是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名字,大家参与的也是特别积极,我们通过班级投票的方式最终选择了“飞鹰班”作为我们班的班名,一开始孩子们觉得鹰袭长空的风景很美,可是后来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关于小鹰学飞翔的经历,他们也发现任何一件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都有着超乎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好像更加喜欢自己班的这个名字了。
我在班级的墙面上也给孩子们贴上了可爱的标语,希望他们能脚踏实地的一点点的努力,同时希望他们学会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拦路虎”的时候也能够不断的坚持,说不定坚持的努力过后,会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一学期,我还加入了每周一首歌的学习,虽然我的五音不全,幸好有新媒体的帮助,我将教室后面的黑板开辟出了一块每周一歌的地盘,让学生们在一周的.学习中也能去学一学在课本知识之外的东西,每次上课当大家注意不集中的时候,当学生们累的时候都能够转化一下孩子们的心情,重新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活跃课堂的氛围。
除此之外,我还在一周培养孩子们的一个小习惯,希望他们慢慢的去学会打扫卫生,养成整理书桌的好习惯,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再多想一些办法,去更好的建设我自己的班集体。
《新教育》读后感4
曾经读过戴晨志先生写的《新爱的教育》,文章描述了倪美英老师教学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酸甜苦辣情形的点点滴滴透过戴晨志先生的妙笔生花,写成一篇篇精采感人的故事。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最令我们头痛的就是遇到一些顽劣和不守秩序的学生。为了让这些学生能得到健康的成长,我们绞尽脑汁、甚至心力交瘁。有时候,会被这些学生的行为气得快要发疯或恼羞成怒,对违规的学生给予实时的斥责或惩罚。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因受到多次的挫折而逐渐放弃这些顽劣的学生。
这样的教学经历与倪美英老师的教育故事非常接近。文中分成五大主题加以介绍:
(一)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
(二)打他,骂他,不如先了解他
(三)爱的温馨,是用脑也用心
(四)用今天,点亮孩子的明天
(五)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
这五大主题所陈述的故事中,每个故事充满着倪美英老师对学生爱的教育。除倪老师对每位个案教导给予我们不少启示外,在每一个故事之后,戴晨志老师以他专业的知识,为故事提供许多学理和启示。
看了这本书,有了最大的感想就是:一个做老师的,或许不是教什么,讲什么,说什么,学生就会牢记在心里。相反的,如果老师在学生们最需要时,为学生们做点小小的事情,感动了学生们的`心,相信了学生们的心,我想学生们会用最大的爱,来回馈老师。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贴切的写出什么是爱的教育。
在此,摘录了书上的一些启示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是点一盏灯,不是补一个洞。
爱的教育,源自健康的师生对话。教师的爱,就是好好地给予和对待。
爱的教育,并不要求对方立即改变,爱是需要投资的,我们需要投资关心、耐心和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亮和能。
最后,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感动人心的《新爱的教育》。
《新教育》读后感5
这个星期五的晚上,妈妈向我推荐一本好书,叫做《新爱的教育》,一听书名,我便有些奇怪,我以前读过《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一个小学生恩利科的成长经历,感动了千百万的读者。那这本《新爱的教育》又写的是什么呢?我将信将疑的打开书,一会儿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即是因为书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因为他曲折感人的故事,还是因为作者郭景瑞老师那全新的视角,一个老师的视角。写的是他这个快退休的老教师和初一六班学生相处一年的故事,因为我现在也是初一的学生,所以看到这些故事感到格外亲切。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把自己当成了郭老师,一会为刘金龙上课不听讲而叹息,一会为韩伟萍即将辍学而惋惜,又为她得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高兴。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过老师暑假去家访。可能因为当时电话也不普及,郭老师有很负责任,他为了和家长沟通,在暑假里骑着他那又破又旧的自行车跑遍了整个小城。为每个同学都细心的讲题,关心每个同学的生活,这样的老师真好。很希望叫我的老师也能到我家来家访。也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爱心的学生。他的`学生原来抗拒他,后来拥护他,学习也很努力。
郭景瑞老师管理班级也很有一套,他带学生星期天去爬山,还在山上指导学生现场写作文,让我感到很新颖,也很羡慕。我想:如果我们班也能这样就好了,同学们一定会很有干劲的。书中我感觉郭老师的心态非常好,全家只有五分地,除去三间小平房,只有三分菜园,物质条件并不好,但他总是乐呵呵的。这让我想起了退休的姥爷,它也是一个初中语文老师,郭老师和姥爷一样,是那样有爱心,有耐心。我喜欢姥爷,也喜欢郭老师。
郭老师的语言也很生动,用了许多的歇后语,像过河捋须子别牵须(谦虚)了,小米干饭常事,让我知道有时候用歇后语也能让xx增色不少。最近我和妈妈也在背歇后语,让我的xx更加生动,这也是妈妈向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终于理解了这本书为什么叫《新爱的教育》了:最平凡的其实最感人,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往往最撼人心魄。
《新教育》读后感6
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陆续看完了《新小学科学教育》。整本书共分五个章节,从理论的角度、科学活动的组织、科学中的思考和决策及60个科学探究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一个核心的理念: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又有实例的对比剖析,观点鲜明,说服力强。书中讲到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区别。两者内容、背景不一样,可观察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当儿童只学习科学时,他们有可能在毕业离校时只学会了一堆名称和标签,而这些东西中只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是,没有提升思维的附加维度、没有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积极参与,他们将不会有能力把原理应用于新的情况、明智的解释数据、精确的观察、检验假设、评价数据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学会所有科学家必须知道的.事情以便成功。这一事情就是如何失败就从头再来,继续不断地尝试。科学知识加上科学思维才是科学探究。
书中提供了多个为强调思考和决策所进行的 “游戏---听取报告---再游戏” 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实录。并就同一教学内容呈现了“教科学”与“为促进学生思考而进行的教学”两种理念下的师生对话。后者的问题更开放,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观察、比较、提出和检验假设、收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分类、解释和评价结果。教师仅是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反馈或解释。看着书中案例,对照自己平日教学。确实有些仅是在“教科学”,很多时候没有经过学生严格的观察、实验、思考,教师急于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师的讲解霸占了学生操作、思考的时间,不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同时注重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这样学生的科学学习参与度会提高,学习的热情也会上涨。
这本书我只粗略看了一遍,里边还有很多精髓没有参透,我会抽时间再进行一次认真的阅读,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新教育》读后感7
《新爱的教育》一书系作者戴晨志先生引述倪美英老师的教学心得,阐述快乐教学的理念,对个人在教育子女和从事教学时有许多启示。
“快乐教学”一直是个人向往的教学情境。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但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所以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所以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的是一位严厉的、总是斥责他的老师,即使你真的很关心他,他对你所说的要求的也会厌倦,我们常听到一些抱怨:我爱他,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学什么都这么慢,又不专心”,可能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在他们身上,但孩子仍然没有改变,为什么呢?
我认为,孩子若在友好、亲昵和鼓励的气氛中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老师的信任感,而且学习效果会更好。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在一个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总会受到老师的宠爱,而这种宠爱又促使他们成绩更好。究竟是成绩好而受到宠爱,还是因为受到宠爱而成绩好?
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做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我觉得应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而当孩子在情绪低落时,开始或强迫他学习。也常会因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孩子的天赋太差。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而且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多半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
圣经上说:“只要你相信,你所信的一切,对你来说,就是可能的,只要有芥籽那样大的信心,也可以移动一座山”,所以,培养和教育的信念就是: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开发,让他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益,而自己也快乐富足的人。
【《新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新入学教育心得体会04-03
新入学教育的心得体会04-14
新爱的教育读书心得02-09
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01-16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06-20
新爱的教育读书心得10篇02-10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作文04-19
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03-31
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08-27
我为教育建新功大讨论心得体会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