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哨子》教学方案(通用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哨子》教学方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哨子》教学方案 1
课前预习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懊恼()悔恨()歧途()慷慨()伺候()
2.选出书写全对的一项()
A、人面兽心自找苦吃懊恼节
B、伺侯权贵生性恶劣醉心放弃
C、慷慨无私有福不亨遗撼观察
D、寻欢作乐误入岐途沉谜享受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⑵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⑶议论文的论点要鲜明,论据在充实,论证要有力。()
⑷议论文的语言同记叙文一样,要生动形象具体。()
4.文章开头两段叙述作者幼年时的一个生活实例并归结出教训:,然后转入主体部分,依次用六个段落,评述自己观察到社会上“”现象,最后归纳出论点:。
5.本文的标题属于哪一种类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揭示中心论点B、展示议论的故事
C、揭示论述的由来D、揭示论证的范围
6.“许许多多的人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一句对内容有何作用?
7.课文连续举了六个事例来论述“为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其中“哨子”具有不同含义。请将对应的段落与含义连起来。
⑴伺候权贵A、虚荣
⑵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中B、财产
⑶守财奴C、权势
⑷寻欢作乐的人D、玩乐
⑸追求享受E、所谓“名望”
⑹违心出嫁F、依从父母之命或贪求荣华富贵
课堂练习
读选文,回答问题:
当我还是一个七岁的幼童时,一个星期天,我的几位朋友在我的口袋里塞满了铜钱,我立刻到一家出售儿童玩具的商店去。我被一只哨子的声音迷住了,在路上我看到另一个孩子手中拿着它,我掏出所有的钱买了一只。回家后我吹着哨子走遍所有的房间,我为我的哨子兴高采烈,却扰得全家不安。我的兄弟、姐妹、堂兄弟,知道我的这笔交易后,告诉我付出的钱高于它的价值四倍;提醒我用这些多付的钱可以买许多好东西;并且大肆嘲笑我的愚蠢,我烦恼得大哭起来,大家的责难带来的烦恼远远超过哨子给我的欢乐。
然而,这件事一直铭记在我心里,以后对我很有用。当我往往想要买什么不需要的东西时,我对自己说,不要为这只哨子付出太多代价,我节省了钱。
当我长大成人,进入社会,我观察人们的行为,我认为遇见的许多许多人都为哨子付出了太多代价。当我看到一个人野心勃勃、热衷于宫廷宠幸,牺牲时间去朝见,甚至牺牲他的休息、他的自由、他的品德以至他的朋友去谋取它,我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的代价太多了。当我看到一个人爱好名望,经常从事忙乱紧张的政治活动,疏忽了自己的事情,由于这种疏忽导致他的破产,我说,他为他的哨子付出的代价太多了。
如果我知道一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富,而舍弃一切舒适生活,舍弃一切为人做好事的快乐,不去尊敬他的同胞,摒绝友谊带来的欢乐,我说,可怜的人,你为你的哨子付出的代价太多了。
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修身养性,而耗费财富去追求肉体上的快感,结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我说,误入歧途的人,你为自己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你为你的哨子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当我看到一个人注重仪表,爱美好的衣服、宏传的住宅、豪华的家具和摆设,这一切超过他的财产,以至负债累累,锒铛入狱,我说,呜呼!他为他的哨子付出的代价太昂贵,太昂贵。
当我看到一个美丽温柔的姑娘,嫁给一个粗鲁暴烈的莽汉,我说,多么可怜,她为一个哨子付出她如此高昂的代价!
总之,我认为人类大部分苦难都是由于他们错误估计了事物的价值而得来的,由于他们为哨子付出的代价太多。
8.选文第④段到第⑧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并列
9.第④段到第⑦段,连续四次举例论述“为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每段中的“哨子”的含义,依次是、、、。
10.第③段中“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是指什么?
11.从全文论述的需要看,第①段在叙述自己童年的一个生活实例时,最关键的一处语句是“”。
课后复习
营养
苦难是天才的营养。上帝给了梵高一生的苦难,但在他死后历史尊称他为天才的画家,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价值连城。
失败是成功的营养。爱迪生并不认为一千次不成功就是失败,相反却认为他获得了一千种“不能成功的方法”。
屈辱是发愤的营养。越王勾践如果没有受尽吴王的羞辱和虐待,他或许是不会卧薪尝胆苦等二十年与吴再战终成霸业的`。
甚至,尊严之所以能昂首,恰恰是来自“歧视”这种营养的滋润。自强之所以能耸立,恰恰是来自“误解”这种营养的调理。无畏之所以能呼啸,恰恰是来自“打击”这种营养的哺育。
这么看来,上帝是不公平的。你若想使自己活得有精气神,就得从重压和苦累中吮吸营养,你支撑住了,你才能眼明腰直腿生风。你若想使自己活得再精彩一些,那就得在与更大的险风恶浪的搏击中汲取营养,你挺住了,你才有钢筋铁骨英雄胆。可是上帝又是公平的,历史上又有哪一个仅靠吸食着安逸和享乐的乳汁躺在安乐窝里成了气候的?!
原来,做人更有价值的营养许多竟是起初我们并不喜欢的东西,而这些叫人不喜欢的东西,恰恰给了我们冷面关怀般的营养。如一个冷漠而强大的对手,你在与他遭遇中品出了他路数中的玄机与纰漏,你不正获得了最为有益的营养!更多的时候,正是人间不平事,令你不满的窘境却成全了你不屈的心灵和浩荡的志向。
人,生下来其实就在走向死亡,又在拒绝死亡。抵抗死亡的威胁最强有力的营养便是于艰辛磨炼中获得的创造思想和脱胎换骨的跨越与突破。弱不禁风坐吃山空的人即使长命百岁,其实他早已心死矣。
倾听历史的回音,品味历史的真谛,最发人深省的营养正是那令人心灵震颤的动荡和对动荡的征服。平淡的乃至祥和的历史反倒让人一翻而过,不会留下什么痕迹。我们不能不承认,的营养更叫人理智,的营养更叫人清醒,的营养更叫人振奋。
既然说吃苦是最好的营养,那我们。
既然说失败是最好的营养,那我们。
既然说屈辱是最好的营养,那我们。
珍重好人生的真营养,才能让人生的远行一路走好。
必做题12.将“A.苦苦B.辣辣C.酸酸”分别填人第八段空缺处,正确顺序是
13.将下面三句话还原到文中九、十、十一段的横线上,正确的选择是:
九段();十段();十—段()
A、我们就要在不断让自己抬起头的同时让腰板更挺拔,头脑更睿智、心胸更宽广。
B.我们就要不断地向生活的难题挑战而使自己坚实。
C、我们就要在不断探究中悟得失败的真义而重新托举起苦心铸就的收获。
14.仿照一、二、三段句式,另举一个“失败是成功的营养”或“屈辱是发愤的营养”的事例来。
15.从文中挑选出一句你感触最深的语句,写出几句赏析
1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里分别打上“√”或“×”。
A、阅读文章第五段,会让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概括第六段的写作内容,我们可以用下列语言来表述:挫折、苦难、失败是人世间最好的营养。()
C.作者写作本文,要告诉给读者的是:珍重好人生的真营养,才能让人生的远行一路走好。()
D.本文论证有力、能引起读者强烈感染的原因是:作者思想开阔、论述严密;道理讲得透彻,事例举得典型。()
选做题 研读下句话,联系我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自拟出一道题目,并作出解答或提示。
平淡的乃至祥和的历史反倒让人一翻而过,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哨子》教学方案 2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字词及作者---富兰克林生平;
2、把握文章中心及结构,思考文章思路;
3、明了“哨子”的含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主体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论点及课文结构的把握;
2、“哨子”含义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想和做》,明白了想和做联结起来才能求进步、求发展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议论文,看看它是怎样提出论点的。[板题](引入题目,便于下面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二、围绕题目发问并尝试作答:(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1.哨子是什么?
2.它有什么特点?
3.它有什么作用?
4.它能让我们想到些什么?
讨论、作答(教师延迟评价。)后思考:
课文到底写什么内容?是否和我们想的一样?(设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憗(“整体阅读教学”思路):
1.边读边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边读边勾划批注(“纲要信号教学法”、“层进式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的由浅入深及自读能力的培养):
①用“□”划出文中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②用“123……”标出段序号并用横线划出中心句;
③用波浪线划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并作摘抄;
④指出文中的关键性段落、段落中的关键性语句;
⑤找出不理解的句段,标上问号。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初读情况。
四、教师点拔课文思路及重点内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文写作者的一次经历以及由这次经历所想到的一个道理。
思路: [板书]
哨子带给我的悔恨---为它付出了过高的代价---许多的和我有同样的遭遇的人---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人
哨子
代价
过分热衷于荣禄的人
恩宠荣禄
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品德、朋友
醉心名望投身政界的人
名望政界
忽视了自己的事
守财奴
积累财产
放弃做好事的乐趣、尊重、快乐
寻欢作乐的人
肉体上的.享受
损坏了自己的身体
沉迷于物质追求的人
物质的追求
借了债、进了监狱
漂亮温顺的姑娘
金钱、地位
嫁给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丈夫
读了课文,我们才明白:课文并不是如我们所想,去写“哨子”的作用、特点如何如何,而是写围绕“哨子”的一次人生经历,并由此想到的人生的道理。读完之后,我们确实感到本文写的精彩、隽永而耐人寻味。生活中的我们何尝没有为自己的“哨子”付出过过高的代价?只是我们没有思考过罢了,读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应该多想一想我们自己。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我们为自己的哨子,付出了哪些过高的代价(听说能力的培养);想一想,按我们的想法,这篇文章应该怎样写(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迁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1、完成印发的训练题目;
2、写读后感,谈自己为哨子付出了哪些过高的代价;
3、以“哨子”为题,写一篇作文,重点介绍“哨子”的作用、特点以及由“哨子”想到的人和物。(进行同一题材的不同文体训练)。
《哨子》教学方案 3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2、了解本文“哨子”的多种含义。
3、能从文章所选的众多材料中分析出作者的观点。
4、理解本文提出论点的方法及从多方面摆事实论证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从六个方面连续举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难点:分析理解“哨子”的多层含义。
学法引导
通读全文,理解意思,分析联系,理清思路,概括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中的风花雪月、草木兽禽常常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生活中的浅吟低唱、物事人情总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科学上有着卓著成就、美国著名的《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富兰克林就曾因一只小小的、寻常的哨子而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下面让我们跟随这位伟人一起来感悟生活吧。
二、正课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给4~9段中的“哨子”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其含义,然后给“哨子”下一个定义。
(2)第1、2段中的“哨子”与下文提到的“哨子”有什么关联?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
(1)“哨子”的含义:第4段,恩宠;第5段,名望;第6段,财产;第7段,寻欢作乐,肉体上的享受;第8段,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第9段,高贵的门第,荣华富贵。
“哨子”的定义:人们所追求的得不偿失的有害的物质。
(2)含义不同。第1段的“哨子”是实指,指生活中常见的能吹响的器物,儿童玩具;第2段的“哨子”用的是比喻义,比喻自己“不必要的东西”,是虚指。联系全文看,“哨子”的含义由最初的实指意义逐步虚化,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指人们对其价值做出错误估价的事物。
3、深入思考:
(1)第3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第10段与第4~9段有什么关系?作者归纳出的结论是什么?
(2)作者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在4~9段中找到相关语句)
4、学生讨论后归纳:
(1)第3段在全文起过渡作用,也是为评述自己观察到的社会上的种种“哨子”现象而总起。第10段是对上文4~9段的归纳。
作者归纳出一个结论:为哨子付出太高的代价是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的根源。其用意在于警醒世人,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免受悲苦,寻求真正的幸福。
(2)从对六个事例的分析中,可以找到作者提倡的价值观、人生观。归纳起来即正直、正当、豁达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文章精神实质所在。
5、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恩宠荣禄、慷慨无私、人面兽心、生性恶劣
答案:
恩宠荣禄-指恩惠、宠爱、荣耀和俸禄,本指封建时代人们(尤其是为臣的)的追求。本课指获取上级的欢心,追求名利地位。
慷慨无私-大方,没有私心。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像野兽一样,形容非常凶恶残暴。
生性恶劣-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很坏。
(2)谈谈自己生活中或社会生活中的.“哨子”现象,并加以评述。
三、总结
哨子的事情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件小事,富兰克林却能从中悟到一个很有用处的道理,而且一直保留在记忆中,常常以此为戒,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以悟到,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与善于感悟是分不开的。吃一堑,长一智,铭记终生,就是一笔精神财富。
四、板书设计
哨子、人生真谛
恩宠、自由、品德、朋友
名望、自己的事
财产、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
所有的同乡们对他的尊重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
寻欢作乐肉体上的享受、精神或命运方面一切可赞美的改善
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人身自由
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
高贵的门第、荣华富贵爱情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哨子》教学方案 4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掌握“预习提示”中的词语;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进一步学习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训练由阅读到写作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引导学生感悟“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学习写议论文。
教学设想
1、本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而得出人生哲理,对学生学习感悟生活很有启发性。因此,教学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加以体会。
2、安排二节课。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
扫清字词障碍,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激情唤志
同学们都听说过“三十六计”这个词。在体现我国古人智谋的三十六计中,有一个是美人计。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记得其中的美人计吗?美人是谁?(齐答:貂婵!)中计者是谁?(答:董卓、吕布。)汉朝末年,董卓篡权,弄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他的干儿子吕布,非常勇猛,是帮他作乱的爪牙。王允等忠臣为匡复汉室,用美女貂婵去离间二人,先将貂婵许配吕布,又暗送给董卓。吕布心怀夺妻之恨,与董卓产生间隙,最终亲手杀死董卓。董卓为虎作伥,死不足惜。但换一个角度想:他为了一个美女而失去性命,值得吗?(齐答:不值得!)对,得不偿失。普天之下,得不偿失的岂止一个董卓!《哨子》一文的作者,就亲身经历了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并且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讲述了哪几类人的故事,他们各有何得,有何失,这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启示?
二、确定自学目标
方法:教师引导,师生共同确定。
1、掌握生词;
2、根据议论文的写作思路确定阅读目标:把握论点,把握论证。
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2、作者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论点?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认为这样的论证方法好吗?为什么?
三、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快速阅读文章。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把握写作思路的知识和经验阅读。
学生活动:
1、主阅读探索,要求围绕确定的问题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阅读疑问。
2、先个人,再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四、交流共享
1、教师注意引导,激发小组间、师生间的交流共享热情;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观点地参与讨论交流。
2、师生小结;
本文从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引出一个论点,用“哨子”的比喻意义评价一系列社会现象,最后引出结论,警示世人。
用排比列举论据,给人层次非常清晰的感觉;用比喻非常生动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五、情感体验
问题:你本人或亲人有过为“哨子”付出代价的事情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六、效果评价
对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恰当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迁移写作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根据本文的结构特点(总分总)、论证特点(列举事例用比喻的方法论证论点)模仿写作;
2、鼓励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写作。
写作指导:
1、继续学习列写作提纲和收集材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模仿写作。
《哨子》教学方案 5
学习目标:
1、学习如何根据亲身经历的生活实例提出论点的写法。由小及大,由一事物推及其他事物,从中导出深刻哲理的写作方法。比喻的论证方法;
2、培养说理能力,能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会为值得的事情付出代价。
学习重点:
作者能够从童年经历的一件小事讲起,推及到其他事例,进而引出论点,这种归纳论点的写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自己很有感触的事,或是高兴、赞许,或是厌恶、憎恨,我们都想把它给其他的人,如果写成文字,把自己的感受与观点鲜明写了出来,那就是议论文。我们将要学习的《哨子》便是美国著名的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根据自身经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
一、预习导航
1、朗读课文
同学们,你知道如何走进作者的文学世界吗?老师告诉你,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与作者的共鸣!朗读实通你与作品的桥梁,那么,在分析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放声朗读吧!
2、作者介绍
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资产阶级时期的主义者,也是一位科学家。1731年在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协助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立战争时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著名的《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87年担任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贡献,发明了避雷针。在哲学上,拥护自然神论,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的客观性。
2、字词知识积累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怠()惰书札()大肆()摒()绝
负债累累()锒()铛入狱殚()思竭()虑
(2)按拼音写汉字。
mín()记热zhōn()án()贵
mǎn()汉yòu()人误入qí()途
二、整体感知
1.作者针对朋友信中的打算,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参考的答案:我认为如果我们小心不要为哨子付出太多的代价,我们是可以从这个世界多得益、少受害的。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作者小时候买哨子的经过,并说说作者从哨子故事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参考的答案:复述应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示例:富兰克林七岁时去玩具店买东西,半路上被一个小男孩的哨子吸引,于是倾其所有买下了这只哨子。他得意非常,可是到家以后,哥哥、姐姐、表姐却告诉他:他买这只哨子付出的钱远比哨子本身的价值高出四、五倍。这使小富兰克林懊恼极了;得到的'人生感悟是:我认为如果我们小心不要为哨子付出太多的代价,我们是可以从这个世界多得益、少受害的。
3.文中多处出现“哨子”一词,它的意思有变化吗?具体说说它在文中的含义。
参考的答案:“哨子”最初的含义是生活中常见的能吹响的器物,儿童玩具;后来比喻自己不必要的东西,对其价值作出错误估计的食物。
4.作者把哪些事物比喻成了“哨子”?这些事物与哨子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参考的答案:作者把恩宠荣禄、名望、财产、寻欢作乐、远远超出生活水平的享受、高贵的门第、荣华富贵比喻成了“哨子”。这些食物与哨子之间的相似点是:都是对其价值做出错误估价的事物。
三、问题探究
1.读课文第四段,作者高价买哨子的做法遭到了全家人的指责,如果你是他的家人,你也会指责他吗?为什么?
参考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其实,小富兰克林不必懊悔,因为孩童的心是纯真无邪的,当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那种欣喜是大人们难以体会到的,因为它不受任何物质的束缚。你看,小富兰克林得到了哨子之后是“非常高兴,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因此应该高兴才是,而不必因哥姐们的话而懊恼。
2.课文的主体是讲述哨子的故事,那么把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删掉,直接从第四段写起,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的答案:也可以,但是不如现在这样效果好。前三个自然段有个作用:①提出观点,设置悬念。②照应结尾,完整结构。
3.作者讲述了小时候一个有关哨子的故事,后文又把“哨子”作为一种比喻来说理。这样说理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的答案:以比喻手法论证,使所讲道理清楚明白,让人容易接受;另外,以自己的故事引入,加强了本文论述的真实、合理性。
4.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也曾经为“哨子”付出过代价?请把它写出来,并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
答案略
四、写作借鉴
1.新颖的议论形式
本文作者从童年出高价买哨子的悔恨中给自己确立了原则“不要为哨子付出太多”。然后例举六个事例加以评论,最后归结一个结论,为哨子付出太高的代价是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的根源,意在警醒世人,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免受悲苦,寻求真正的幸福。这种议论形式一点也不枯燥,引入的小故事,有生动的情景,读起来很亲切。论点也用比喻的说法,既形象,又有回味的余地。拿来作评论的种种社会现象,很能触动灵魂,且具体,实在,好懂。这对于我们写议论文来说,实在是一种很好的借鉴:不用板着脸说教,一样深入人心。
2.书信体的说理形式
运用书信体形式作文,便于作者与读者直接交流,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显得亲切、轻松。借助书信可以叙述事情、介绍事物、发表看法。
【《哨子》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活动方案07-28
高考教学方案05-15
幼儿教学方案05-24
数字教学方案08-21
练教学方案12-29
《星空》教学方案01-25
幼儿园教学方案消防安全教学方案01-17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02-29
实践教学活动方案10-20
中班教学活动方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