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角色

时间:2021-02-04 11:04:52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角色

  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角色

  摘 要:随着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多样的社会风险和威胁以突发公共事件的方式得以呈现。

  相较于传统社会,事件中不同角色所具有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转变。

  如事件的参与者,由原本单纯的爆发者变成衍生源。

  政府,由被动应对者变成积极防御者;非营利性组织由协助者变成独立者;媒体由公信力组织变成利益集团;而民众则由消极接受者变成事件形塑者。

  要想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对以上角色在事件中所具有转变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风险社会 非营利性组织 媒体

  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写到:“人类不过是生存在文明的火山上。当生产力指数式增长的同时,危险和潜在威胁同时释放。”[1]这段话成为一种现代性的隐喻。

  它预示着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生活理念,认知方式摆脱了单一的限定而逐渐变得多样化。

  然而,这种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冲突的发生,人与人的冲突,组织与组织的冲突,群体与群体的冲突,一些冲突成为社会的安全闸,也有一些则凸显了社会的隐形问题,并以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方式呈现。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突发性公共事件被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害类、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在这四大类事件中,社会安全事件中的社会角色所具有的属性相较其它三类更为复杂和零散,其原因是此类事件中,角色的扮演者往往处于隐蔽和随意的位置。

  下面,将对风险社会中,社会安全事件中的社会角色,相较传统社会发生的转变,进行逐一分析。

  一、事件相关人员:从爆发者到衍生源

  原本社会安全事件的爆发,对社会而言,更像是一次具有破坏力的短暂爆破!事件发生后,爆发者直接退场并迅速进入到下一阶段的‘角色扮演’。

  如,受害者变为索赔人,或者行事人变成受罚者。

  此时,事件快速发生,快速结束。

  爆发者的角色转变可能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在风险社会中,社会安全事件的相关人员,由原本单纯的事件参与者,既事件爆发者,转变为事件的衍生源,他们的行为可能造成始料未及的一系列模仿与跟从,并引起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媒体以及民众的关注。

  目前,社会安全类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范围、社会影响力等因素,社会各界通过不同渠道,对事件进行社会语言‘编码’,这些‘编码’在一定程度上指代事件本身,在进行传播过程中,经过编码而凝练出的词汇,极大的减少了传播阻力。

  如,报刊标语或简讯新闻,以简单的一句话或几个词汇,便能进行有效传播,这种传播可能引起多个网络媒体的转载,而网络媒体的集中爆发,又可能引发远距离传统媒体的关注。

  此外,编码出的词汇可以与其他社会事件相关联,从而无意间引起对原本不相关的两起事件的联合重视。

  二、政府相关部门:从被动应对者到积极防范者

  我们知道,社会安全事件可以看做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爆发口,从表面向深处挖掘往往反应出社会的隐性问题,而要促使社会良性运行,政府在对问题的处理上拥有最直接有效的力量。

  以防范来直面突发的思路正是由于在风险社会中,参与者所具有衍生性,事件的恶略性,影响力的广泛性,要求政府必须进行职能转变,从应对者走向防范者。

  近两年来,政府部门角色的转变已得到越来越明显的体现。

  例如对农民工的注重,对春运火车票的关注,以及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出台,均是以防范者的思维来积极面对可能的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

  但是,仅仅在思维上具有防范意识,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系统化的程序,这些方案的指定,要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更好的承担好积极防范者的角色。

  在此过程中,可以考虑聘请调查公司,进行专业性的问卷调查,建立历时档案。

  同时建立竟可能完善的“安全阀”机制。

  比如在社区中建立心理咨询所;深入基层,定期举办免费的法律普及与咨询讲座;增加公立的成人培训机构,并帮助这些机构扩大社会影响力。

  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防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避免不该发生的社会安全类事件,同时,也对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类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非营利性组织:从政府的协助者到独立者

  非营利性组织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影响日益加深,正因为他们的运作不以产生利益为目的,所以能得到民众的信任,获得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社会认可度和好感。

  这些组织的作用,在整个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价值,正日益加大,特别是在突发性自然灾害类事件中,非营利性组织以其所具有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快速调动社会资源来解决危机。

  此外,非营利性组织作为政府认可的社会部门,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有民众熟知的红十字会,民间资金资助的慈善团体,还包括艺术、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多个种类,然而,中国的非营利性组织往往具有较深的政府背景,类似于消费者协会,福利院等,基本上是作为政府的协助者来参与到社会事件的管理中。

  在面对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时,其行动力也与政府保持一致。

  虽然这种一致当前还普遍存在,但是,非营利性组织在职能上逐渐独立,应当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媒体:从公信力组织到利益集团

  “模仿和大众传播,可以营造出社会偏离的思想。”[3]当大众对事件并不清楚时,是通过媒体获得相关信息,可以说大众是通过媒体来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

  正因为媒体对大众的强大影响力,使得媒体必须对自己的话语负责,必须真实可信。

  但在风险社会中,媒体的.功能日渐分化,类别也在逐渐细化。

  所以,面对同一起社会性安全事件,媒体的发声变得多样化。

  正因为如此,媒体的公信力遭到考验,特别是网络发声渠道的壮大,因为互联网法律法规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所以为了特有的利益,对话语权责任的考量被发声人弱化。

  部分媒体,由之前的公信力组织,向利益集团所转变。

  在面对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中,规范媒体语言,让媒体引导大众进行正能量分析并要求媒体进行客观讨论,对整个事件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五、民众:从消极接受者到web2.0下的主动参与者

  当今,民众已经成为一种传播力量,积极参与到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中,并通过人际传播和交互性网络传播,使其有能力影响事件发展的方向。

  在传统社会里,对于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报道,属于有限报道。

  其影响始终被限制在一个‘冻结’的状态,人们对事件的理解较为单一,话语权则是政府倡导下的统一口径。

  然而,随着信息爆炸,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交互式网络的盛行,在web2.0时代里,民众不仅仅成为事件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事件的‘作者’,被冰冻的事件在民众的个人解读与撰写下,迅速化开,并影响了更多的人产生不同的理解。

  所以说,在web2.0下,民众成为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参与者,他们不仅仅对事件影响力的扩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他们形塑事件本身。

  甚至有些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原本就是由民众打制出来。

  然而,在鼓励他们关注隐形社会安全的问题,以及赞赏他们在不同层面对社会所进行的思考之外,也应该倡导以更为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态度,合理的看待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以免过激态度对事件进行扭曲渲染。

  总结: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种转变中,这种转变是在风险中的进化。

  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社会安全类事件中,这五种主要的参与者也随着时代的脚步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然而,这种特征是否能以积极的意义,带给社会正能量,还有待更为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2004;13

  [2]国务院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3]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M]2005;35

【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角色】相关文章:

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03-05

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03-05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总结评估报告01-22

谈突发公共事件县级医院的药学应对02-06

突发事件作文03-03

突发事件优秀作文12-05

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03-26

淄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09-13

大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