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唐山地震观后感1500字

时间:2022-10-07 19:39:5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唐山地震观后感范文1500字

  23秒,32年

唐山地震观后感范文1500字

  终于等到了唐山大地震上映的日子了,期待了许久,唐山地震观后感40字。迫不及待的跑进电影院看完了这部电影,人数远远在意料之外,偌大的大厅里只有寥寥十几人,完全没有排山倒海的人群,真为冯导许下的5亿票房担心。

  准备了好几包纸巾,但是因为有心理准备所以没有加入吸鼻涕大军。但是最后还是忍不住了。最让我触动一个情节是地震发生前家里就剩一个西红柿可是姐姐跟弟弟都要吃,但是妈妈没有把它分成两半而是直接给了弟弟,姐姐向妈妈抱怨说弟弟全部吃完了,妈妈只是安慰姐姐说明天再给你买,不会骗你。这里应该改算是一个伏笔吧。

  然后,地震发生了,房子轰然倒地。弟弟和姐姐被压在同一块类似于跷跷板的石板之下,只能救一个,救了弟弟,姐姐就会被压死,救了姐姐,弟弟就会被压死。弟弟哭着喊妈妈,说好难受,胳膊很疼不想再呆这里了,让妈妈快救自己出去,还告诉妈妈姐姐就在旁边可以听到她敲石头的声音。女人跪着哀求周围的人一定要救出自己的孩子,可是救援的人说一块石板压着姐弟两个人只能救出一个,救援的人还是坚持说只能救的了一个,如果再不决定就要先去救别人了。妈妈最后无奈的低下头微微颤抖的说:救弟弟。女儿清楚地在旁边听见妈妈的那三个字。一场大雨降下姐姐忽然从地上爬了起来,后来被解放军带走送到了收容站,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她考进了大学,却因为在上学期间怀孕而退学,然后就消失了,养母死了,养父日夜担心着她。

  电影里还有一个伏笔。弟弟事业有成后,想带母亲住进好一点的房子,而母亲却坚信女儿和丈夫会有一天归来,所以死也不搬。这里就为后面姐姐的归来做了铺垫。

  08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弟弟和姐姐都到地震前线。偶然下他们相认了,弟弟带着姐姐回到唐山老家,妈妈颤抖双手在家包着饺子等女儿回来,当她进门的时候妈妈却显的特别淡定,只是说了句先进屋吧。然后就看见母亲站在门口,手里拿着西红柿说,我没有骗你吧。

  再多的怨恨都在这一刻被浓于水的血融化了。这就是亲人,这就是亲情。不管有什么隔阂,不管有哪些无法原谅的事情,但是亲人就是亲人,这时如假包换的事实。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观后感《唐山地震观后感40字》。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唐山地震观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想范例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6-05

观《唐山大地震》心得07-04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26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18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07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1-08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15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8-29

《唐山大地震》 观后感09-0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