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时间:2020-12-09 13:36:2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语言文化论文

  语言文化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顾此失彼在当前高校的语言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中国特色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教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下面小编为你带来语言文化相关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语言文化论文

  论文1:高校校园语言文化的建设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变化反映社会变化,折射出当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

  上世纪60年代,拉波(WilliamLabov)提出“语言变异”理论,指由于语言交际语境的不同,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口语或书面语时产生的语言差异。

  “语言存在多种变异形式”,“语言不是静止的,是受社会因素影响而不断产生变异形式的特殊符号系统”(Chambers1995;Chambersetal.2004)。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社会语言正在快速更新和发展。

  而大学校园语言更是紧跟时代步伐,充分体现语言变异的特征。

  不仅反映大学文化生活的现实状况,而且折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心态。

  大学生是提升语言变异速度的重要群体。

  他们崇尚自由和创造,通常不愿遵循传统。

  使用语言时,往往打破语言语法、语义及语用规范,从而创造出庞大的变异语言。

  而这些变异语言很多能成为校园流行语,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笔者深入河北省五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了解校园语言变异的主要类型,以及大学群体对校园语言变异的认知程度及态度。

  问卷共发放230份,收回204份,有效试卷202份。

  内容涉及经常使用的校园语言、使用校园流行语的心理、对校园语言的态度及改善校园语言环境的建议四个方面,共计20小题。

  访谈对象为高校学生、学生工作者及管理人员,了解他们对当前校园语言环境现状的态度及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策略,以期为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校园语言的变异类型

  (一)语音变异。

  在校园交际中,大学生常利用数字或字母谐音、叠音词等,创造性地传递特定信息,巧妙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如用数字“1314”替代“一生一世”,用“美眉”代表“漂亮姑娘”。

  这些用法形式简单、容易记忆,正好迎合大学生追求时尚、喜欢创新的心理,因此备受欢迎。

  (二)词汇变异。

  在校园流行语中,大学生大量使用新创词、缩略词和旧词新意等,反映大学生特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如将“偶像”赋予“呕吐对象”的意思,将“天才”赋予“天生的蠢材”意思等。

  此外,“泄题门”、“李跑跑”、“打酱油”、“俯卧撑”等网络及热点新闻词汇成为校园语言的热门。

  (三)句法变异。

  在校园流行语中,汉语词汇和英语单词的混合形式及汉语词语与英语语法形式的混用构成了校园语言的另一种变异形式。

  如“你Out了”表示“某人落伍了”、“今天办事不顺,郁闷ing”表示“今天办事不顺,正在郁闷”。

  这种表达方式缩短了同学间的距离,使交际活动变得生动轻松。

  但是这样的搭配又有些不伦不类,影响汉语的规范表达。

  二、校园语言变异原因

  (一)多语言环境因素。

  当今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语言使用习惯的群体交流,渐渐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语言,而这种语言多数情况下是语言变异后的产物。

  当前现实的语言环境、网络语言环境、媒体语言环境及政治语言环境不同碰撞,促成校园语言的变异,大学生通过使用这些变异的语言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语言环境的切换及交流。

  如“有木有”,也就是“有没有”,来自于地方方言;“屌丝、逆袭”来自于网络语言,等等。

  (二)大学生心态因素不同于其他群体,大学生群体的经历相同点比较多,对学习、生活、就业及社会期盼等各种压力有共同感受,由此形成共同的心理状态,使用校园流行语是他们宣泄心情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讲,大学生心理状态可分为“从众心理”、“仿效心理”、“防御心理”、“求异心理”。

  “从众心理”是过集体生活的首要心理,是大学生祛除孤独感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校园流行语的传播。

  “仿效心理”来源于各种媒体的影响,如电影中的台词、明星说过的话等。

  “仿效心理”可以使这些语言或加工过的这些语言迅速成为校园流行语。

  “防御心理”则是体现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宣泄,因此,像“伤不起”、“吐槽”等词汇能成为校园流行语。

  最后来说“求异心理”,这是大学生自我个性展示需求形成的,目的是体现自我价值和个人魅力,如常见于微博的“任性”、“nozuo,nodie”等。

  (三)社会心态因素。

  校园语言的变异是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折射,是某些社会情绪的反映。

  当前,“90”后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独立的个性与传统价值观相冲突。

  他们渴望自我展现,成为流行语的创作者和传播者的主力军。

  “卖萌”、坑爹”、“吃货”这些词就是很好的印证,这些校园流行语的传播为他们宣泄情绪提供了一个平台。

  (四)政治环境因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宽松的政治环境允许多样化多层面语言环境共存,为校园流行语的存在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各种“体”的流行语才层出不穷。

  除此,流行语与政治还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很多校园流行语来自于政治事件,如“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高频使用语句,用于讽刺目的。

  还有“我爸是李刚”等,这些词的流行扩大了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起到监督作用。

  三、语言变异背景下的高校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策略

  针对校园流行语已融入校园文化中,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校园流行语的使用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校园语言建设尤其重要。

  根据校园语言变异原因分析及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校园语言建设策略。

  (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塑造优秀的人物性格。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可塑性比较大。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塑造人物性格做起。

  首先要营造好的校园文化,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培育人、塑造人,使他们真正懂得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人生坐标,积极奋进地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中。

  (二)加强现代汉语建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多语言环境。

  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同时,更要突出现代汉语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学校和各种社团要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与传承现代汉语。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媒体语言、官方语言、方言等多语言环境,使校园语言建设在变异的前提下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规范语言,促进现代汉语在校园中的体现。

  学校要制定统一的语言使用标准,规范教师授课、学校标语、校园媒体及各种社团公共场合使用的语言,并把语言使用纳入考核指标,促进现代汉语在校园语言中的体现。

  同时不限制积极校园流行语在校园中的使用,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补充。

  (四)开展心理疏导,使学生正确对待负面情绪。

  学校应提供优质的心理疏导服务,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校园流行语中体现的负面情绪及影响及时疏导,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使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学会在顺境与逆境中调整自我、激发自我。

  四、结语

  本研究首先阐述校园语言的变异类型及原因,然后对校园语言变异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做了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四点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建议,期待本研究为我国高校语言文化建设提供帮助。

  论文2: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生态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