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

时间:2021-01-27 18:23:33 会计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1]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

  摘要:以信息社会相关人员对会计人员信息需求的增加为背景,从会计人员信息的取得和对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在社会上建立统一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相关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人员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

  关键词: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

  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部门、社会团体、股东等希望能够共享会计人员的信息。

  目前,我国还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部门,还不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人员真实、可靠的信息,所以,建立一个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企业、社会稳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缺乏

  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信用制度的确立,形成了全社会的信用文化,信用成为整个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通行证。

  美国的企业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较大的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为有效防范风险,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

  但在我国信用信息的获取存在一定困难,主要的原因是:会计人员信用的各项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规范,对会计人员诚信度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定义,如个人贷款的付款状况、个人担保、质押等信用状况;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信用状况不统一,如提供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评价、业绩评价。

  一般在信用评价体系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建立各项评价指标。

  因为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则相应的评价方法也无法使用,所以,造成会计人员信用信息的获取比较困难。

  社会缺乏统一的评价机构也是造成会计人员信息难以取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会计人员的信息无法集中管理

  对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的获取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但会计人员的基础信息一般存放于其所在的企业,由于相关管理部门间信息不能互通,造成信息孤岛现象。

  而会计人员其他信息的管理在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如会计人员资格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缺乏信息的共享和制约,削弱了管理的总体效能。

  3.会计信息共享的保障措施落后

  首先,虽然各个企业已基本实现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的各项事务,但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管理专用硬件与软件并没有引起各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视。

  企业会计人员的行为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而不愿意增加企业费用,对会计人员的信息进行专门管理,以便于社会共享会计人员的所有信息。

  其次,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软件缺乏。

  目前,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只是各个单位间以文档或表格的形式进行相互传递。

  因为还没有正式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的通用化软件,所以,各个单位对会计人员信息的收集范围、衡量标准等都没有统一,造成会计人员信息不完整。

  最后,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在领导不重视、相关教育不完善的情况下,信息管理人员得不到技能培训。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人员信息共享体系

  (一)构建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的采集方法

  1.设立标准的评价指标,建立会计人员的信用评分体系

  会计人员个人信用评分是一种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及量化分析的方法。

  通常,在个人信用状况方面,它通过对个人经济还款能力的综合评判和以往信用记录量化分析,以预测未来有关信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个人信用评分是以一个分数来反映个人信用状况,一般界定为分数越高,提示该人的风险越低,或信用越好。

  2.多渠道采集会计人员信用信息

  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的技术标准,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效率,为信用信息共享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从大多数国家来看,可以由相关行业协会出面协调各大征信公司共同制定征信行业的信息采集技术标准、信用报告的标准文本等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

  这样,不仅有利于征信公司的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便于社会各方面为其提供来源丰富的信用信息。

  (二)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心

  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的目的是要逐步建立起一个能够共享会计信息的平台,使会计人员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会计人员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保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为行业自律、行业监管服务,激励会计人员自我完善,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和社会经济活动规范化的运作。

  构建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

  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技术、存储技术等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信用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海量化的信息处理成为可能。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通信系统,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的新型工具。

  通过网络,使分布于不同地理空间、拥有不同信息及信息处理状态的各个计算机之间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高速传递。

  2.政府带头原则

  制定会计政策和拥有规范的机构或社团,肩负着规范和引导会计人员和系统研制开发人员的责任。

  政府和权威机构为其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3.规范化原则

  在制度制定伊始,应考虑会计人员信息在社会范围内交流的需要,力求制度中的名词、代码、元素、表式做到精确、规范、统一,以利于社会范围内的信息交换。

  如各行业同一性质的会计人员编码力求一致,同名报表格式力求一致。

  对数据的输入、输出提出必要规范,如规定必须提供标准格式的、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光磁介质的对外会计人员信息。

  4.前瞻性原则

  在软件开发方面,应注意保持软件产品的前瞻性,摒弃狭隘的行为。

  公开部分文件结构与数据标准,积极将产品从自闭型软件向兼容型、开放型软件过渡。

  在其功能设计上,应包括必要的按用户要求格式导入数据的功能、网络共享和远程通讯功能、二次开发和可与第三方产品作兼容性组合等功能。

  (三)会计人员信息共享系统的具体措施

  1.实行社会化管理

  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心作为政府授权行使对本地区会计人员信息实施管理的机构,所有持证会计人员不分行业和所有制,应按就业单位税务登记属地向本地区会计人员管理中心登记注册,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社会化管理。

  2.所有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入信息系统

  这项工作可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将原会计人员信息库翻版成会计人员管理中心的信息库;第二阶段是将漏登的会计证持证人员及以后的新增人员,在向中心申请注册时,输入信息库。

  3.利用信息库对进入中心的会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为此,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信息内容完整。

  二是信息记录及时。

  年检时,会计人员需填写情况登记表,对变动情况作特别说明。

  三是信息管理规范。

  会计人员跨区、县、省调动,需办理转会或重新登记。

  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后,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统一软件、统一联网,实现会计人员信息的实时处理与集中管理。

  整个系统应保障运行稳定可靠,业务处理顺畅,信息准确及时,并不断升级。

  升级后的新系统能够保证业务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向规范、统一、高效,实现会计人员的统一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系统的防护工作,避免信息的丢失。

  各联网终端应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构建[2]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在社会相关人员对会计人员信息需求日益增加的前提下,现行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有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缺乏、会计人员信息无法集中处理、会计信息共享的保障措施落后等问题。

  从会计人员信息的取得和对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统一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相关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人员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

  关键词: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

  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部门、社会团体、股东等希望能够共享会计人员的信息。

  目前,我国还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人员信息,所以,建立一个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企业稳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现行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缺乏

  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社会信用制度的确立,形成了全社会的信用文化,信用成为整个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通行证。

  美国的企业中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较大的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为有效防范风险,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

  但是我国信用信息的获取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信用的各项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规范,对会计人员诚信度评价指标没有统一的定义,个人贷款的付款状况、个人担保、质押等信用状况;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信用状况,如:提供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评价、业绩评价。

  一般在信用评价体系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建立各项评价指标。

  因为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则相应的评价方法也无法使用,所以,造成会计人员信用信息的获取比较困难。

  社会缺乏统一的评价机构也是造成会计人员信息难以取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会计人员的信息无法集中管理

  对会计人员的基本信息的获取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但是,会计人员的基础信息一般存放于其所在企业,由于相关管理部门间信息不能互通,造成信息孤岛现象。

  而会计人员其他信息的管理在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如会计人员资格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缺乏信息的共享和制约,削弱了管理的总体效能。

  3.会计信息共享的保障措施落后

  首先,虽然各个企业已基本实现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的各项事务,但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管理专用硬件与软件并没有引起各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视。

  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行为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的事情,而不愿意增加企业费用,对会计人员的信息进行专门管理,以便于社会共享会计人员的所有信息。

  其次,会计人员信息的管理软件缺乏。

  目前,多数会计人员的信息只是各个单位间以文档或表格的形式进行相互传递。

  还没有正式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的通用化软件,所以,各个单位对会计人员信息的收集范围、衡量标准等都无统一标准,造成会计人员信息不完整。

  最后,信息管理人员缺乏,在领导不重视、相关教育不完善的情况下,信息管理人员得不到技能培训。

  二、构建完善的会计人员信息共享体系

  1.构建会计人员的信用信息的采集方法

  (1)设立标准的评价指标,建立会计人员的信用评分体系。

  会计人员个人信用评分是一种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及量化分析的方法。

  通常,在个人信用状况方面,它通过对个人经济还款能力的综合评判和以往信用记录量化分析,以预测未来有关信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个人信用评分是以一个分数来反映个人信用状况,一般界定为分数越高,提示该人的风险越低,或信用越好。

  (2)多渠道采集会计人员信用信息。

  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的技术标准,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效率,为信用信息共享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从大多数国家来看,可以由相关行业协会出面协调各大征信公司共同制订征信行业的信息采集技术标准、信用报告的标准文本等一系列行业技术标准。

  这样不仅有利于征信公司的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便于社会各方面为其提供来源丰富的信用信息。

  2.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心

  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机构的目的是要逐步建立起一个能够共享会计信息的平台,使会计人员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会计人员的相关信息,从而有效保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为行业自律、行业监管服务,激励会计人员自我完善,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和社会经济活动规范化的运作。

  构建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

  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技术、存储技术等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信用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化的信息处理成为可能。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通信系统,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的新型工具。

  通过网络,使分布于不同地理空间、拥有不同信息及信息处理状态的各个计算机之间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高速传递。

  (2)政府带头原则。

  制订会计政策和规范机构或社团,肩负着规范和引导会计人员和系统研制开发人员的责任。

  政府和权威机构为其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3)规范化原则。

  在制度制定伊始,应考虑会计人员信息在社会范围内交流的需要,力求制度中的名词、代码、元素、表式做到精确、规范、统一,以利于社会范围内的信息交换。

  如各行业同一性质的会计人员编码力求一致,同名报表格式力求一致。

  对数据的输入、输出提出必要规范,规定必须提供标准格式的、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光磁介质的对外会计人员信息。

  (4)前瞻性原则。

  在软件开发方面,应注意保持软件产品的前瞻性。

  公开部分文件结构与数据标准,积极将产品从自闭型软件向兼容型、开放型软件过渡。

  在其功能设计上,应包括必要的按用户要求格式导入数据的功能、网络共享和远程通讯功能、二次开发和可与第三方产品作兼容性组合等功能。

  (5)公开性原则。

  树立会计信息为管理服务、为相关权益者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3.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管理制度

  (1)制定会计人员注册登记制度。

  规定注册登记的条件、申请的程序和手续、申请材料的要求等。

  (2)制定会计人员年检制度。

  规定年检的时间、内容及达标要求,对不同职务(职称)的会计人员在年检内容上可提出不同的要求,还要规定对年检未通过的政策等。

  (3)制定违法违纪会计人员处罚办法。

  处罚等级可分为继续参加业务知识学习、警告、暂停从业和取消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等。

  (4)制定维护会计人员权益办法。

  为会计人员提供就职服务,向会员及社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等。

  4.会计人员信息共享系统的具体实施

  (1)会计人员信息管理中心作为政府授权行使对本地区会计人员信息实施管理的机构,所有持证会计人员不分行业和所有制,应按就业单位税务登记属地向本地区会计人员管理中心登记注册,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社会化管理。

  (2)所有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进入信息系统。

  这项工作可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将原会计人员信息库翻版成会计人员管理中心的信息库;第二阶段是将漏登的会计证持证人员及以后的新增人员,在向中心申请注册时,输入信息库。

  (3)利用信息库对进入中心的会计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为此,需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信息内容完整。

  会计人员注册信息采用IC卡,内容包括姓名、会员号、身份证、工作变化情况、继续教育情况、奖惩情况等。

  二是信息记录及时。

  年检时,会计人员需填写情况登记表,对变动情况作特别说明。

  三是信息管理规范。

  会计人员跨区、县、省调动,需办理转会或重新登记。

  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后,相关部门采用统一软件、统一联网,实现了会计人员的实时处理与集中管理。

  整个系统应保障运行稳定可靠,业务处理顺畅,信息准确及时,并不断升级。

  升级后的新系统能够有效保证业务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向规范、统一、高效,实现会计人员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

  并加强对系统的防护工作,避免信息的丢失。

  可用方法有很多,但防火墙技术是其中重点,各联网终端应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构建02-04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论文10-27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策略论文10-27

财务共享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策略思考论文03-15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论文01-10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论文01-10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论文01-10

会计信息市场探讨论文10-23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论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