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凑十法教学教案

时间:2024-09-11 12:08:16 俊豪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凑十法教学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凑十法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凑十法教学教案(精选6篇)

  凑十法教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通过操作和教师的演示,理解并掌握“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达到准确计算的程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每人13个小苹果学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 4+10 5+10 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 5+3+7= 8+4+2= 6+5+4= 3+2+8=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提问: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交流信息)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预设1:1、2、3……12、13依次数。

  预设2:从9数到13。

  预设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预设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②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③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②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 2个行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书计算过程。

  9加几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归纳算法

  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卡片抢答。

  9 + 3 = 9 + 5 = 9 + 9 = 2 + 9 = 7 + 9 =

  2.灵活练习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 + 8 = 17 17>14 不能买。

  9 + 5 =14 14<15 可以买。

  (2)适当延伸:8 + 5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计算“9加几”。

  凑十法教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p96。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知识基础,一是学生学习了10的分解组成,知道9、8、7和几凑成10;二是学习了10加几等于十几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两个基础,将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利用凑十法转化成10加几,从而解决新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百分之六十已经会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是熟练程度不够,方法不当,例如还有很多数手指头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我打算利用交流分享让知道的孩子来讲述算理,通过演示、操作,叙述,让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设计:

  凑十法不仅是进位加法的重要计算方法,更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凑整思想的第一次体现,所以,凑十法的学习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从多样化中感受到它的优越性并掌握凑的方法。本课时我打算启用大量素材(观察、操作)让学生感受凑整的优越性,形成深刻印象。

  建立十的模型对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都有好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目前孩子们很缺乏的,所以我打算用大量的素材(观察、操作)进行训练,形成深刻印象。对于抽象思考任务,更多放在下一课时。

  教材把9加几、8加几、7加几等分开来讲,我觉得这样的编排对掌握算法很有好处,各个击破,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太容易”会削弱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当他们发现凑十法可以解决不同的进位加问题,才会从内心欣然接受;只有从不同的分解当中才能归纳出凑十法关键:根据要凑十的对象从另一个数中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

  本课时是对凑十法的整体感受。下一课时进行熟练化和抽象思考任务。

  教学目标:

  1、建立凑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知道如何凑十。

  2、经历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学用具:

  学具盒、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1、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0加几的加法,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10+1=( ) 10+7=( ) 10+3=( ) 10+8=( )

  10+5=( ) 10+6=( ) 10+2=( ) 10+4=( ) 10+9=( )

  2、小结:10加几等于十几。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类似于正负数的模型是温度计,小数的模型是价格标签)。

  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9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8个、7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小动物们的问题。体会凑十的优越性,初步感受凑十需要从一个数里分出一部分和另一个数组成10。

  1、小猴的桃子,9+3。引出凑十法,从多样化中初步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

  (1) 出示10个格子的盒子装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师背景叙述:爱劳动的小猴帮妈妈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里,看一看是几个?(9个)今天又摘了几个?(3个)。

  (2)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一个数学问题)?(两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3) 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

  可能出现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对于前两种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凑十法做重点分析。

  启发其它孩子理解,提问: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谁来再说说?/一样想法的请举手,再来说说。

  引导其它孩子评价,教师定性评价语: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个。

  (4) 教师在课件上圈出盒子,小结:将盒子装满凑齐10个,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简便。这真是一个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将它喂饱(装满)它就告诉你答案。

  2、小乌龟的苹果,9+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

  步骤同上,略简。

  3、小兔子的萝卜,8+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感受凑十的关键:根据凑十对象的不同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

  步骤同上,追加一个问题:这个10是怎么凑出来的?

  4、小孔雀的草莓,7+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感受凑十的关键。

  步骤同上。

  5、教师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数数和凑十的方法进行计算,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结语:凑十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课件揭示课题)

  四、小羊图。凑十法的学习。

  1、说图意。

  师: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2、提问。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列式。

  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用什么方法(加法还是减法)进行计算?几加几?(板书:9+7=)

  4、计算。

  (1)怎么计算?先用学具摆一摆。

  请在盒子里摆9个学具代表左边的9只小羊,盒子外面摆7个学具代表右边的7只小羊。

  一共有多少只小羊,怎么算的?自己小声说一说。

  (2)汇报,完成凑十过程图。

  学生可能汇报:从7里面拿一个进去凑成10,10加6等于16。(教师板书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拿1不拿2?(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只需要拿一个)。 谁再来说说?教师根据过程图引导叙述: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7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等于16。

  (3)教师小结语:

  四、糖果图。巩固凑十法。

  步骤同上

  教师小结

  五、蚂蚁图。脱离实物进行凑十。

  1、说图意、提问、列式。

  2、说计算过程。提问:怎么凑十?

  3、教师小结:

  六、 全课小结

  凑十法教学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2版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 P88、89、91、9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填一填,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在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凑十法形成的过程,理解凑十法的内涵。

  2.渗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完整叙述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做好铺垫。

  最近我们一直在练习口算题,老师知道你们掌握的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开火车练习几个题,火车火车开去哪儿?开去坐姿最好的一组。

  老师提个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回答的对吗?

  师追问:咦?为什么计算的这么快?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10+几等于十几。

  老师:真是,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啊。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幅图。女生数左边图片中圆的个数,男生数右边图片中圆的个数,看哪组先说出答案。

  男生数的可真快啊,那你们觉得这样数数公平吗?

  预设:不公平?男生的好数。

  追问:为什么?

  预设:男生的里边有个十,再多数两个就够了。

  看来不管是计算还是数数过程中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快又准确。带着这个好朋友我们继续学习今天的新课。

  二、创设情境,清晰算理。

  (一)观察主题图,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这是学校的运动会上三名同学要为大家分酸奶,

  (1)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箱子里有9盒酸奶,箱子外有4个盒酸奶)

  (2)你说的真准确啊!那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箱子里的酸奶比箱子外的多几盒?(你们的思维真活跃,今天我们只研究这一个问题。)(有就说没有忽略)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盒子里有9个酸奶,盒子外有4个酸奶,求一共有几个酸奶?

  (4)谁听清他说的了再来叙述一遍?

  (5)谁会列个算式?

  预设:9+4=13(盒)(同时板书)

  真棒,还没有讲过你们就能说出答案了,那么13是怎么得到的?

  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方式来表示9+4=13。

  2.监控: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教师巡视,找足生成资源。)

  ⑴数数法:1、2、3、4、……

  ⑵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盒子外的10、11、12、13。

  ⑶接数法:箱子外有4盒,然后再接着数盒子里的5、6、7、8、……

  你们都用了数一数的方法求得结果。

  ⑷假设法:把9想成10,10加4等于14,9比10少1,9加4等于13;

  ⑸关系法:9+4比10+4少1,9在10的前面,所以是13.

  重点生成方法展示:

  (1)画一画,圈一圈的生成,

  为什么要把这九个和另外一边的一个圈在一起呐?

  预设:可以凑成10 。

  谁理解他的意思,再来上前边给大家讲一遍?

  师总结:这种利用点子图的方式就是画一画。

  (2)摆一摆

  师:这个同学利用了小棒来解释9+4=13,你能来前边给大家说一说吗?

  预设:左边的九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九盒酸奶,右边的4根小棒代表箱子外的4盒酸奶,把右边的四根小棒拿出一根给左边,凑成10,再加上右边的三根小棒就是13根。

  师:谁看懂他为什么挪过去一根小棒?

  师:谁能再来前边给大家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

  (3)枝形图

  还有一些同学很有数学思维,他们利用了数学中的枝形图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9 + 4 = 13

  预设:我想把九凑成十,从四里边拿了一个一,所以把四分成一和三,一加九等于十,十再加三等于十三。

  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再给大家讲一讲?(边说边板书)

  生:9和1凑成十,我们就把4分成1和3,9+1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3.凑十法

  我们再来看你手里的这幅图,请你先圈一圈再写下面的枝形图。

  展示,你是怎么想的请你给大家说一说。

  为什么5要给9一根小棒?

  预设:凑成一个十。

  再找个同学完整的说一说过程。

  小结:刚才9加几的这两道题我们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就叫“凑十法”。

  5跟老师一起用儿歌的方式想一想凑十法的过程,出示儿歌。

  凑十法:九加几,不用怕。看大数,分小数。9和1,凑成10.加剩余,算得数。

  6.复习巩固

  9+2=

  谁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我想把九凑成十,需要一,把二分成一和一,就加一等于十,十再加一等于十一。

  9+3=

  7.拓展

  看一看你们今天学习的怎么样?我们快速说一说口算答案,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少了的那个一去哪儿了?

  预设:和九凑成十。

  三、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今天我们研究了9加几,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以后我们还会用凑十法解决更多的问题。好同学们下课!

  凑十法教学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凑十法进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出示一些 10 以内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快速回答,复习旧知。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 10 以内的加法,那如果是 9+6 这样的算式,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凑十法。

  2. 新授(15 分钟)

  讲解凑十法的概念:把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使得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凑成 10,再用 10 加上分解出来的另一个数。

  以 9+6 为例进行演示:

  把 6 分成 1 和 5。

  因为 9 和 1 可以凑成 10。

  10 加上剩下的 5 等于 15。

  再次强调凑十法的步骤: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3. 练习(15 分钟)

  出示一些练习题,如 8+5、7+4 等,让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纠正。

  4. 总结(5 分钟)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方法?凑十法的步骤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凑十法的概念和步骤。

  强调凑十法在计算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多运用凑十法。

  5. 作业布置(2 分钟)

  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凑十法的`计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凑十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以加深他们对凑十法的理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凑十法教学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用凑十法进行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1)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凑十法,如:老师说一个数字,学生说出与这个数字凑成 10 的数字。

  2. 新授

  (1)以 9+5 为例,讲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 9 和 5 这两个数字,思考如何将它们凑成 10。

  接着,把 5 分成 1 和 4,因为 9 和 1 可以凑成 10。

  然后,先算 9+1=10,再算 10+4=14。

  (2)用直观的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演示凑十法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算理。

  (3)总结凑十法的步骤:一看(看大数,分小数),二凑(凑成十),三算(算得数)。

  3. 练习

  (1)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一些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题目,如 8+6、7+4 等。

  (2)小组合作,互相出题并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

  (3)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如“凑十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总结

  (1)回顾凑十法的概念、步骤和计算方法。

  (2)强调凑十法在计算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多运用凑十法。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用凑十法计算一些题目,并向家长讲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要多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凑十法教学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用凑十法进行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小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2)教师再出示一些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快速地算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2. 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 9 + 5 的.算式,问学生怎样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9 加上几等于 10?

  (3)学生回答:9 加上 1 等于 10。

  (4)教师接着问:那么我们把 5 分成几和几呢?

  (5)学生回答:把 5 分成 1 和 4。

  (6)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先拿出 9 根小棒,再拿出 1 根小棒,凑成 10 根小棒,然后把剩下的 4 根小棒和 10 根小棒合在一起,就是 14 根小棒。

  (7)教师总结:这种先把一个数凑成 10,再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3. 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例如:8 + 6、7 + 4、6 + 5 等。

  (2)学生计算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解决。

  例如:小明有 8 个苹果,小红有 6 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学生分析问题后,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5. 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和原理。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用凑十法进行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凑十法的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辅导。

【凑十法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大班上学期《凑十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10-10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10-26

《运用公式法》教学教案10-07

提公因式法教学教案10-08

24时计时法教学教案10-07

数学列举法求概率教学教案10-07

数学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教案10-07

《24时计时法》教案教学设计10-09

凑字数小学生作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