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景泰蓝的制作》,下面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注意图片的颜色。
双击《景泰蓝的制作》图标。
二、解题
问:什么是景泰蓝?
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点击“景泰蓝”。
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三、作者介绍
问: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他的,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明确:点击“作者简介”。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
初中时我们也学过一些说明文,了解到说明文主要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适当的顺序,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通过“预习提示”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的呢?学习本文时要注意体会。
四、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主要要注意两个问题:(点击“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五、分析课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张表格:(点击“课文分析”)
制作过程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镀金
衔接词 开头 第二步 轮到 该说 就是 还得
主要环节 尽打
接合
焊 剪、曲、夹、蘸、粘、焊、煮、洗 捣、研、筛、和、舀、填 放、送、烧、提 金刚砂石水磨、
磨刀石水磨、
椴木碳水磨 电镀
主要动作 打 粘 填 烧 磨 镀
详略安排 一般 详 详 略 略 略
制作特点 制作精细、 操作繁琐、 手工制作
学生对照课本,自行填写表格。然后利用触摸响应,集体填写表格自左边第二行起的所有内容。
问: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
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问: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
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通过表格,我们已经了解到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 操作繁琐、 手工制作,并根据表达需要,详写了掐丝和点蓝,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进一步体会这些特点。
打开CSC教参,点击“课文欣赏”。
六、思考练习
了解了景泰蓝制作的特点后,我们来做几道练习,体会在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点击“思考练习”。
(一)、请说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点击括号,显示答案)
1、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截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作诠释)
区别:
下定义:严格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及使用范围(外延)。
作诠释:是对事物所做的一般性解释、说明。
文学: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B、一种语言艺术
2、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据)
3、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作比较)
4、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
(二)、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拖动序号至相应横线)
1、掐丝是一种非常 A 的工作。
2、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 都在 C 上显能耐。
3、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 D ……
4、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 B ……
A、精细 B、细微 C、细密 D、细致
理由:
精细:精密细致,可形容工作认真,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还可形容工艺雕刻等。
细致:精细周密,常指办事、思考问题时态度精细入微;也用于人的感情、作风等;还指器物做得很精巧。
细微:细小、微小,着重于“微”,指小或弱,多形容声音、尘埃、力量等的微小。
细密:精细仔密,可形容质地;又指观察思考、处理问题时仔细周全。
七、课外作业
通过这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种以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应抓住发展过程的特点,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展开说明,并突出重点部分详细说明,这些都是我们在写说明文的时候需要注意学习的地方。
点击“课外作业”,出示作业。
请以“红烧肉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抓住所说明的对象的特点,安排好说明顺序和材料的详略,综合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字数在500字左右。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领会文章以制作过程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布局方法。
3.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2.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一篇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幻灯片),下面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注意图片的颜色(幻灯片)。
二、解题:
1、师问:什么是景泰蓝?速扫视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找到即刻举手回答。
2、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并做回答。
明确:(从“文章注解”、文章开头第二段和第十段得知)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明代宣德年间,至明代景泰年间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色料多用蓝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导:初中时我们学过一些说明文,了解到说明文主要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适当的顺序,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看文章题目我们已经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的呢?学习本文时要注意体会。请默读课文,思考:
(1)景泰蓝的制作有哪些程序?请在文中划出关键词。
(2)从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中,你了解到景泰蓝的制作有哪些特点?可借用文中的词概括(学生回答不上来,可用填空的方式进行。)
(3)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4)交流:
字词检查:给黑体字注音。(幻灯片)
铁砧(zhēn)铜器作(zuō)掐丝(qiā)白芨浆(jī)譬如(pì)
铬(gè)硒(xī)拌和(huò )臼(jiù)
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幻灯片)
特点:制作(精细),操作(繁杂),(手工)制作。
顺序:按景泰蓝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来介绍。依据:有这样一些衔接词——开头、第二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
四、深入研讨:
1、景泰蓝六个制作工序中,作者详写的是哪几道工序?比较一下。
明确:最详的是“掐丝”(4段——9段),其次是“点蓝”(10段—13段)。
2、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呢?
明确: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3、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既然这两道工序最关键、最复杂,可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
明确: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4、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掐丝”这道工序的精细、繁琐?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下定义:4自然段开头,介绍什么叫“掐丝”,从这个介绍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掐丝”工作的精细。后面作者用一句话“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也直接点明了这个意思。
举例子、打比方:4自然段,以在铜胎上粘一棵柳树为例,用“括号”打比方,说明“粘”的精细以及工人技艺高超与熟练程度。
作比较:4自然段,用刺绣来作比较,说明“粘”的精细以及工人技艺高超与熟练程度。
作诠释:6自然段,用“线条画都是繁笔”来说明“粘”的作用:使涂色有了界限;在热胀冷缩时不至于破裂、剥落。突出景泰蓝制作精细、操作繁琐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举例子、列数字:7自然段,“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用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掐丝”费工夫,工序很精细、特繁琐。
作比较:7自然段,用“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和“掐丝”作比较,说明其相同点“细密”,也赞扬了工人的劳动与智慧。
教师总结:正因为作者用了多样的、恰当的说明方法,才使得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制作特点让我们有了清晰明白的了解。看来,要把事物的'特征介绍清楚,除开采用合适的说明顺序外,还得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不过,作者通俗、平易、自然的语言也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思考一下:你从字里行间还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还应体会到制作景泰蓝的工艺师们高超的智慧与技艺和工作的辛劳,以及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作者钦佩、赞扬的思想感情。我们读完这篇文章,就感觉我们中国人一个字“牛”!
六、课外作业:(幻灯片)
请以“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抓住所说明的对象的特点,安排好说明顺序和材料的详略,综合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字数在500字左右。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 3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生产过程的特点,按照生产程序,准确使用术语,有详有略地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写法。
2.学习课文多种样式综合运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诠释说明和比较说明。
3.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景泰蓝制作工序为顺序,有详有略逐一说明。
2.难点: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思考题:
1.抓住本文的说明顺序,划分段落和层次。
2.每道工序请用两个字归纳。
3.找出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字词正音:
砧zhēn(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芨jī(白芨,多年生草木植物)
醮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硒xī(非金属元素)
臼jiù(舂米的器具)
词语补释:
疏疏朗朗:稀疏明朗的意思。
界成:划分界线而成。
匀净:精细深浅一致。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894年生,江苏苏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解放前曾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当过编辑。二十年代初与茅盾、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曾任全国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记十篇》,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一篇宣言》、《多收了三五斗》、《夜》。
关于“景泰蓝”:
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物种工艺品之一。此种工艺制作在明景泰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品种有碗、瓶、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
课文分析:
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外部特点和本质特征,找出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和内在联系。本文是抓住手工操作的景泰蓝的制作方法,以制作工序为顺序来说明的。
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既符合生产工序,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简要说明写作此文的缘起和目的。
“多数”如去掉“多数”,就不能突出景泰蓝的价值,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二部分:(2--16自然段)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方法。
重点部分,分为4层。
1.介绍铜胎的制作(制胎)方法。(2--3自然段)
先介绍原料:红铜。制作原理红铜富有延展性容易结合和成形。
接着举例说明,以花瓶(因制作最复杂,所以说得最详细)、方形、长方形器件为例,具体说明如何用手工敲打使红铜片成形与结合。
第3自然段点明景泰蓝的制胎工作实际上是人们所熟知的铜器作的工作,这就化特殊为一般,使人更易理解。
2.介绍如何掐丝。(4--9自然段)详
4--5自然段,举例子。以在铜胎上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掐丝”是怎么回事及工人技艺高超与熟练程度。
第6自然段,说明“掐丝”的作用: ⑴使涂色有了界限,⑵在热胀冷缩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第7自然段,说明“掐丝”之难、工艺水平之高。“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往往”一词强调了手工操作与工艺水平的关系,充分肯定了这种手工艺的价值,赞扬了工人的劳动与智慧。“可以说”在这里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去掉它语言显得平淡。
第8--9自然段,简略介绍烧焊、酸洗的方法与作用。
3.介绍如何涂色。(10--13自然段)
第10自然段,解释为什么把涂色料的工作叫做“点蓝”,实际是解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点蓝”现已失掉它的本来意义,如果去掉“当时”,就没有了明确的时间界限,不能体现现在是沿用传统叫法这一特点,人们对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对其准确性产生怀疑。
第11自然段,色料的原料;12自然段,研制的方法;13自然段,如何填色。
填色是重点,详写,使用口语,使人一看就明白。“才”去掉语气没有原来肯定。
4.分别介绍烧蓝、打磨和镀金三道工序。(14--16自然段)略
第三部分:(17自然段)强调景泰蓝的手工操作的特点,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全部是手工”,“全部工作”四字不着痕迹地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又简要叙述了手工操作这一贯穿全过程的主要特点。“手工操作”,使读者对全过程留下了总的印象。
第二课时
小结:
一、对景泰蓝制作过程的介绍有详有略:
对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六道工序有详有略。“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介绍很详细,其它工序则比较简略,这是因为:
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2.景泰蓝制件的独特风格、它的珍贵之处,是由这两道工序决定的;其它工序则不是景泰蓝所特有的而且又比较简单,所以略写。
详写部分既说明了些什么,又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这就为详写提供了充分的内容,为了使读者易于接受,还综合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样对繁复的工艺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这种写法启示了我们:顺序说明不仅可以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课文中制作的工艺程序),而且可以按照人们的认识过程(课文中对这一制作过程及原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这使我们懂得了,顺序说明的内容构成并不局限于过程的繁复记录,完全可以有丰富充实的多方面材料。
二、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文运用了诠释(说明、解释)说明法、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诠释是运用得最多的方法,因为要对一道工序的制作情况特别是有关原理作出介绍,诠释是必不可少的。就拿景泰蓝这个名称来说,十自然段作如下诠释“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不只是一种蓝色料,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这种物品从明朝景泰年间十五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由设问引出,先落实“蓝”字,再解释“景泰”含义,中间还穿插了“发蓝”这一旁证材料。
十四自然段对“烧蓝”工序,十五段对“平整”的技术要求的诠释,都是既准确又明白的。
打比方(比喻)说明使抽象与生疏的问题具体化,十五自然段用画家的颜料来比喻点蓝工人的色料。
作比较说明,第三自然段把“制胎”工序与“铜器作”里打制铜器作比较,突出一个“胎”字;第七段拿“掐丝”和“刺绣、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比较,异中求同地强调了这些“密集”劳动“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在说明第二步工作“掐丝”时,综合运用了上述多种说明方法,第一句话提出“掐丝”这个概念后,马上就给它下定义说:“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粘到铜胎表面上。”接着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是怎样“不用在铜胎上打稿”而“自由自在地”在铜胎上粘出各种图画来的。在举例说明时,又把柳树的叶子比做括号,说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非常形象、贴切。最后又把掐丝工人的这种工作与刺绣进行比较,说“他们简直是在刺绣”。这样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说明完整,具体而翔实了。
三、准确使用术语:
在介绍各道工序的时候,作者还运用“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等术语。这些术语的使用都是必要的和准确的。因为:
1.可以避免说外行话;
2.术语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最能准确地概括某一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的语言,恰当使用术语,能够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炼;
3.正因为术语能够准确而精当地概括那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正确使用术语,能使文章眉目清楚,读者也容易把握这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
本文每一道工序都用一个术语加以概括,除点蓝之外,都能确切地说明这一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即使是“点蓝”虽已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在涂色料的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经作者解释之后,人们还是能了解这一传统叫法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意义。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了解景泰蓝制作精巧、手工操作的特点,感受传统工艺中审美、科学、创造的内涵。
教学重点
一、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的结构图。
二、学习本文扣住“手工操作”这一特征提挈全文,纲举目张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说明文说明顺序因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而不同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一、 本文的语言准确、通俗、朴实,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加强体会。
二、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景泰蓝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一、给多音字注音
着椎粘作和
二、解释词语剥落粗略驱遣疏朗
教学过程
一、展示有关图片,直观了解景泰蓝作品
1、景泰蓝缘何得名?
[明确](1)流行于明朝景泰年间。
(2)当初颜色大都是蓝色。
2、你认为景泰蓝美在哪里?
[明确]造型别致,绘画图案非常优美,制作精良,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二、研读文本
1、理清文章层次,列出本文结构图,并分别用一个字总结每道工序的操作特点。
[明确]
写作原委(总起)
制作过程(分说)
制胎(打)――掐丝(粘)――点蓝(填)――烧蓝(烧)――打磨(磨)――镀金(镀)
操作特点(总结)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景泰蓝的工艺程序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这篇文章的
说明顺序完全是说明对象──“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客观反映。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制作程序来说明的。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烧”。
3、文章是抓住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写的?又是怎样自始至终扣住这一特点进行说明的?
[明确]文章自始至终扣住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不论是在说明每道工序时,还是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忘突出这一制作特点。制胎是“打”,掐丝是“粘”,点蓝是“填”,烧蓝是“烧”,打磨是“磨”,镀金是“镀”。开头点明景泰蓝是“手工艺品”,结尾一再强调“全部工作是手工”。文章突出“手工”,赞扬了手工艺工人的聪明才智、辛勤劳动和他们的特殊贡献,以此说明这种手工艺品独特的审美价值。
4、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
[明确](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2)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好坏的关键工序;
(3)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且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5、在详写“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时,又是怎样扣住突出其中的重点的?
[明确]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筛选色料→填上色料→三填三烧”。在六大工序中,详写掐丝和点蓝,是因为这两道
工序是决定景泰蓝的.独特风格和质量好坏的关键工序。在详写这两道关键工序时,又能突出其中的重点。例如,写“掐丝”时,突出了“粘铜丝”(怎样粘铜丝,为什么粘铜丝时要用繁笔,粘铜丝是如何艰难);写“点蓝”时,突出“填上色料”(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色料填在什么地方,每个小格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如何烧,烧了以后又如何填,一共填几回,烧几回)。
6、在说明“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是比喻;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作比较。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因而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
7、第6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明确]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
(1)“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2)“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
(3)“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作者以“内容决定形式”这一文艺常识列述了三条道理作比较,指
出“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小结:通过表格,我们已经了解到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详写了掐丝和点蓝,进一步突出了它的特点。
三、介绍目前制作过程的改进
介绍:制胎,已由专门工厂独立完成。掐丝,先将图案画在铜胎上。树叶等相同的形状由固定模子压制而成,5—7片相连,用时一个一个用手掰开。点蓝,填料过程更为方便。
四、 总结:对景泰蓝工艺之美有无新的认识
作为传统的工艺品,它的制作除了审美外,科学技术的含量也是很重要的。景泰蓝应是科学与美的结合。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 5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说明事物的特点,按照制作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的写法;
2、学习课文多种综合运用的说明方法,学习准确通俗的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说明文“说明白”的艺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刚刚教室里播放的是旋律和歌词都很美的.周杰伦的《青花瓷》,青花瓷是我给一种非常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ppt上哪个是青花瓷?右边那个呢?两个花瓶有什么区别?为什叫景泰蓝?给景泰蓝下个定义。(明朝景泰年间开始流行的,用红铜做胎,外表粘上很多铜丝组成图案,并填上色料烧制而成的一种手工艺品。)1904年和1915年分别在美国的芝加哥和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如此精美的景泰蓝是如何制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在参观了景泰蓝工厂之后写的一篇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师板书: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2、解题:
师:《景泰蓝的制作》这个标题,不仅交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景泰蓝,而且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内容——景泰蓝的制作。
师:说明文就是介绍知识,如何才能把所要介绍的知识说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叶老“说明白”的艺术。(师板书:学习“说明白”的艺术)
3、研习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看过《国宝档案-走进景泰蓝》,直观的了解了制作过程,课文也已经预习过了,我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本文抓住了景泰蓝制作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生①:繁复、精细。
师:除了这两个特征以外,还有一个更典型的特征。哪位同学补充一下?
生②:手工制作。师:对,本文就是抓住景泰蓝制作的三个特征来说明的:手工操作、工序繁复、制作精细。(ppt)
师:第二个问题:本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
生:三大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2-16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最后一段是第三部分。
师:由此可见,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
生:(齐声回答)总分总。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先生深入工厂实地参观后写成的。文章的说明顺序就是景泰蓝的实际制作流程。介绍器物的生产,按其制作工序的先后来写,不仅符合实际,易于说清,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易于读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要把一个事物或事理说明得有条不紊,就得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中并不是简单地实录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而是在必要的地方,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加以必要的说明。对最能体现景泰蓝制作特点的“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介绍得尤为详细,补充了多方面的材料。通过课文分析使学生懂得材料处理、说明方法、语言表述诸方面与准确说明事物特征之间的关系。
在介绍制作过程时,作者还插入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这些文字不仅是对景泰蓝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制作工人的赞美。结合文章内容,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制作工人娴熟、高超的技术和他们的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1、一个摔掉了一小块的蓝色景泰蓝花瓶。借助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便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花瓶利用早自习传看,要求学生特别注意摔坏的地方。
2.利用早自习检查课文中的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铁砧玷污粘贴
②掐丝陷落
③铁锥脊椎
④剥落剥皮
(2)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①掐丝工人心里有谱.
②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提示]第(1)题是帮助学生区分形似字的读音,掌握多音字
第(2)题是帮助学生掌握多义字。
3、准备一张投影仪用的片子,列出景泰蓝制作过程的图表。内容如下:
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衔接词:“开头”“第二步”“轮到”“该说”“以后”“没完”操作程序:锤打接合粘铜丝烧焊煮、洗研磨色料涂色料干燥上铁架送炉膛烧金刚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椴木炭水磨电镀
操作特点:打粘填烧磨镀
二、学生准备:按要求做好课前预习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
2、阅读课文,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3、理出说明的顺序。
(预习,可提高学生的自习能力;要求具体、适度,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早自习的检查,知道同学们预习得不错。现在谁能讲讲景泰蓝命名的由来?
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种工艺品流行于明朝景泰年间,另外一个是景泰蓝当初的颜色大多是蓝颜色。
教师明知故问:你怎么知道?生:课文里写的。
师:你读书很仔细,请你把这段材料读一下。学生朗读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如下字样:“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 “15世纪中叶开始流行”。
学生读毕坐下。教师指着“开始流行”四字说道:叶老的表达非常准确,这几字分明还告诉我们,景泰蓝开始制作的时间更早。所以,景泰蓝的制作可谓“历史悠久”。接着又指着“开头的时候”说:这个时间状语表明,景泰蓝颜色单调是在初期。现在景泰蓝的色彩怎样?
生:很多。
师:对。仅从颜色的变化也能看出景泰蓝的制作是不断发展的。师(话锋一转):景泰蓝也算得上是工艺品中的精品了,但能说出这么精美的工艺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人,恐怕为数不会太多。叶圣陶先生三十多年前曾去工厂参观,而后他写了《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这使我们这些无缘去工厂参观的人,也能随文章去“参观”一番。
(利用课文内容题解,既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又浓缩了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二、 导读课文
1、分析文章结构。
师:课前要求同学们画出文章的结构图,现在我们来评选“最佳结构图”。最佳的条件是:语言简明,图表能正确地反映文章的层次结构。大家还是先自我推荐吧。
课堂气氛比较热烈,举手者多。教师在让一名学生将自己的图表画到黑板上的同时,查看其他学生的结构图。学生画毕回座位。教师组织学生评论、修改。
生:这个图正确地反映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但第三部分的段意概括得不好。“总结全文”太笼统,可改成“制作特点”。
接着又有几位同学在概括段意方面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最后由教师稍加润色,形成了如下图表:写作原委(总起)
制作过程(分说)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
操作特点(总结)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
2、研讨说明顺序。
师: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制作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整个制作过程分六大道工序。文章是按工序的先后次序写的。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示次序的词语。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投影仪映出片子上的“制作过程”“衔接词”两部分内容。
(教给阅读方法:注意抓关键词)
师:为什么不用在每道工序前标序号的方法衔接?
生:用序号衔接显得呆板。叶老这样处理,不仅层次清楚,而且衔接自然、灵活。
师(进一步引导):为什么要按工序的先后顺序来说明呢?生:因为去工厂参观就是从头看到尾。师:要是不按次序参观呢?生:肯定看不明白。
师:对,要把一种器物的制作过程说明清楚,就得有个合理的顺序。要做到“合理”,就必须既符合实际制作的程序,又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
(步步引导,层层推进,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规律)
三、布置作业
师:要把一个事物说明清楚,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那么作者是抓住景泰蓝制作过程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分析每道工序的内容入手。请同学们回去整理出每道工序的操作程序,并用一个字概括出每道工序操作的主要特点。
(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作好准备,继续抓好预习这一环节)
第二课时
四、继续导读课文
1、梳理说明内容,揭示特征。
教师检查思考题的完成情况,由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最后,教师用投影仪映出片子上“操作程序”“操作特点”的内容。
师:从操作程序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景泰蓝的制作具有手工艺品
制作的共同特点,即手工操作。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到它独有的特点——
生:繁复。
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作必要的阐述。
师:“繁复”二字是什么意思?“繁”即“多”,“复”即“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就有六大道,每道工序又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程序,像“点蓝”与“烧蓝”,“烧蓝”与“打磨”之间还得反复多次才能达到工艺要求。真是够“繁复”的了。
师(就势提示):景泰蓝不仅制作过程繁复,工艺要求也很高。这又能反映出制作的什么特点呢?
生:精细。
教师点头称是,并用一语小结:正是“繁复”“精细”使景泰蓝成了北京著名的特色工艺品。
(紧扣课文,突破难点,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分析材料详略的处理。
师:从整篇文章看,“掐丝”“点蓝”用的笔墨最多。不仅详细地介绍了操作程序,“掐丝”中还介绍了构图特点、工艺原理,甚至还有所费的工时;“点蓝”中还介绍了名称的'由来、色料的来源等。这些内容与景泰蓝的制作有什么关系呢?
紧接着教师提示:同学们在讨论时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这些内容与这两道工序的关系;二是这两道工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地位。
教师因势利导,请理解正确的同学在全班作重点发言。师:xx你说说你们几位同学讨论的结果。
生:“掐丝”中加入了构图特点、所费工时的内容,能更好地说明制作的“繁复”和“精细”;介绍工艺原理可以让读者了解到“掐丝”的工艺要求跟制作景泰蓝的原料和其他工序有关。“点蓝”一开始要是不介绍名称由来,人们就不明白涂色这道工序为啥要叫“点蓝”,因为现在景泰蓝的颜色很多。加进色料的来源是说明选料很严。
师:基本正确,谁能把工艺原理的作用说得更具体一点?生:因为铜和色料的膨胀率不同,而“掐丝”之后还有“点蓝”“烧蓝”“打磨”三道工序,为了保证制品的质量,所以铜胎上的图画必须是繁笔的线条画。
师:很好。作者之所以不厌其详地介绍这两道工序,主要是考虑到景泰蓝制作本身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这两道工序最能体现“繁复”“精细”的特点并且是整个制作的关键。它们直接影响着制品的质量,决定着制品的特色,这是两道特别的工序。另一方面,要把这两道重要工序介绍清楚,如果只介绍做了些什么,读者会感到不满足,这就必然要求作者补进一些材料,作些必要的解释。
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详略的处理方面得到点启示:说明一个事物时,说明的内容不仅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还要考虑到读者的认识规律。
(总结规律,指导写作,读与写紧密结合)
师:同学们看看书,这一部分除了上面的说明内容外还有些什么内容?
学生看书片刻,教师指名发言。生:还写到作者自己的体会、感想。
师:请你把这些内容读一读。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看书。师: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生:这些话主要是赞美掐丝工人高超的技术的。既然“掐丝”是关键工序,那么掐丝工人的技术更是直接影响着景泰蓝的质量,所以插得恰到好处。
师:基本意思领会了,但表述上还有些不妥帖。应该说这些文字一方面确实反映了作者对掐丝工人由衷的赞美,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读者体会到是工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景泰蓝这一艺术珍品。与其他说明内
3、结合练习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师:一篇说明文要将事物说明得既明白无误又具体形象,除要将科学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外,还得使用好语言和说明方法。本文在这两方面也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做一些练习就能体会到。现在做“思考与练习”的(二)、(四)。
学生们专注地做练习,教师边巡视边指点,后指定两名学生答题,全班集体订正。
(培养学生自主解题的能力)
五、结语
师:叶老曾经说过:说明文非认认真真练习不可。我体会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到处都会碰到说明文。掌握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对同学们学好各门功课都很有帮助。
这堂课,我们以《景泰蓝的制作》为例,总结了一些规律,但最要容互为补充,更突出了“掐丝”这一工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紧的还是要学会用这些规律去解决读书中的实际问题。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制作鱼教案05-18
制作相框的教案05-16
制作贺卡教案03-24
桥梁模型制作教案05-05
介绍景泰蓝的导游词(通用5篇)01-31
制作树叶宝宝大班教案03-23
《制作昆虫标本》教案设计03-23
废旧物制作——螃蟹大班教案03-21
制作伞教案(通用15篇)11-28
小班亲子制作活动教案11-30